光明網訊(記者李貝)2019年6月29至30日,第五屆媒介素養教育國際學術會議在北京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傳媒大學主辦,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承辦。會議圍繞「跨界·融合·創新——數字時代的媒介素養與人的全面發展」這一主題,將媒介素養教育與健康生活、城市發展、網絡安全密切聯繫,探討媒介素養教育的不同領域,關注不同人群的媒介素養教育,旨在深化媒介素養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
中國傳媒大學副校長段鵬、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副秘書長邢發亮出席開幕式,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院長李舒教授主持開幕式。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清華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臺灣師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40多名國內學者,加拿大瑞爾森大學、西班牙龐培法布拉大學、納米比亞信息局、肯亞郎歌大學、巴基斯坦旁遮普中央大學等10餘名外國學者、業界代表匯聚一堂,就技術創新引發的各種理論創新、模式創新和未來發展,以及媒介素養教育實踐進行碰撞和交流。
會議包括主會場、三個分會場和六個主題論壇,英國媒介素養教育專家David Buckingham,加拿大學者Clara C. Feliciati、西班牙學者Carlos A. Scolari,中國學者胡智鋒、張開、卜衛、彭蘭、李月蓮、林子斌、張豔秋、臧海群等發表了主題演講。
會上,英國拉夫堡大學名譽教授、倫敦國王學院客座教授、媒介素養教育領域的國際知名學者David Buckingham指出,我們應以更為廣闊的視野審視數字媒介的發展與數字資本主義的興起,超越數字媒介的使用對年輕一代是利還是弊的二元框架來探討數字時代的媒介素養教育。加拿大約克大學格蘭登學院副教授Clara C. Feliciati以加拿大《聯合國消除女性歧視公約》為案例,倡導媒介素養應作為增強女性反歧視能力的工具。西班牙龐培法布拉大學研究員Carlos A. Scolari以介紹數位技術發展和媒介生態變革為基礎,解讀傳統媒介素養與新興跨媒介素養的概念與內涵,並介紹了涉及來自8個國家10個機構的50多名研究人員的跨媒介素養研究項目。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播學院院長胡智鋒針對智能媒體時代的媒介素養研究,對媒介素養研究未來發展趨勢提出四點重要建議。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張開教授結合中國媒介素養的理論與實踐的發展現狀,與參會人員共同探討中國媒介素養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思考。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彭蘭教授以中老年人群為主要研究主體,認為目前媒介素養研究對中老年人群的重視不夠。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卜衛教授從賦權概念與媒介素養教育關係的歷史視角入手,探討如何應對技術對社會發展的新挑戰。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新聞系主任李月蓮教授以打造智慧城市為終極目標,探討媒介素養教育在家庭和社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張豔秋教授以「中國政府官員媒介素養培訓中心」為案例,分享了其考察中國政府官員媒介素養培訓實踐的研究發現。
媒介素養概念自20世紀90年代後期被引介至我國以來,迅速發展成為廣受各方關注的研究熱點。中國傳媒大學率先在2004年舉辦首屆中國媒介素養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目前已成功舉辦了四屆,為中外媒介素養研究者、實踐者搭建起了高水平的交流、研討平臺,有力促進了我國媒介素養研究與實踐的發展,成為該領域的品牌學術會議。
[ 責編:李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