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到許多家長反映,說自己家的孩子會頻繁地眨眼睛。
孩子不懂表達只會難受地揉眼睛或是哭鬧,家長也不知如何是好?真是擔心死了。
這裡小編要對家長們說,別太著急,還是先考慮是否是以下這些問題後再對症處理吧。
許多寶寶的眼睛總是淚汪汪的,仔細觀察會發現,寶寶的下眼皮靠近內側眼角的地方,眼睫毛是向裡長著的。
由於這些小睫毛的刺激,寶寶就會經常眼淚汪汪了。
發現孩子內翻倒睫,不要用鑷子拔睫毛,這是很危險的,有可能因細菌感染造成毛囊炎或眼邊癤。除滴眼藥水治療外,對症狀輕的孩子,家長可不時地將其下眼瞼輕輕牽拉外翻至正常位置。眼瞼內翻的情況,很多會隨著孩子長大逐漸減輕,至4歲左右自愈,但嚴重的話則需要通過手術矯正。
眼睛受細菌、病毒等感染,出現結膜炎、沙眼等,特別是濾泡性結膜炎,是臨床上導致寶寶頻繁眨眼的常見原因之一。
這種眼病光從眼白不易發現異常,但若翻開寶寶的上眼皮或下眼瞼,便可覺察到有充血,還伴有像荔枝外殼狀的細小顆粒。
患有感染性眼病的寶寶,日常除了會頻繁眨眼之外,還可能有易流淚、眼睛紅癢、分泌物增多等表現。如果寶寶患上結膜炎、沙眼等病毒感染的眼睛疾病,一定要及早到醫院進行檢查治療。沙眼的治療要堅持3~6個月才能奏效,所以家長一定要持之以恆。針對不同的病原體,媽媽可選擇相應的抗菌、抗病毒眼藥水。經常擠眉弄眼、扭脖子、挖鼻孔等,這些常常被家長認為是孩子調皮的行為,在兒科醫生看來卻可能是抽動症的表現。
兒童抽動症往往表現為頻繁眨眼或不自主眨眼,這種較多見於5~9歲的兒童。
但是孩子這種眨眼像是「擠眉弄眼」,會伴有皺額、歪嘴、聳肩,以及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動行為改變,有的孩子還會發出怪聲,甚至說髒話、罵人等。
如果你發現寶寶出現這種不正常的「擠眉弄眼」,這可能是精神因素引起的,如精神緊張、情緒不穩定等。有些家長會認為這是寶寶調皮,而採用打罵責怪的教育方式,殊不知,這樣寶寶的抽動症狀不但不能消失反而更加頻繁。
治療寶寶抽動症,在治療上應以矯正為主,家長應積極配合醫生,及時提醒並幫助孩子自我控制,切忌操之過急,更勿訓斥打罵寶寶,造成孩子心理緊張而加重病情。
現在很多孩子因為過多地接觸電子產品,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眼部不適症狀。主要表現為眼乾、眼癢、視力下降等。
孩子通過不斷眨眼使疲勞的眼睛變得視覺清晰,這其實是一種保護性動作。
如果寶寶是因為用眼過度出現疲勞性眨眼,家長就應該督促他們多注意勞逸結合,儘量減少電子產品的使用,日常多做眼保健操,也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滴一些抗疲勞的眼藥水。
如果你發現,寶寶即使不長期使用電子產品或者看電視,仍然出現經常眨眼睛的情況,就建議家長帶寶寶去檢查一下視力,要考慮驗光配眼鏡戴了。
The end
〖歡迎轉發和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