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地方風味的罐頭,到底哪裡的最好吃?

2021-01-15 齊魯壹點

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海裡遊的……沒有罐頭裝不下的!

每當冬日冷到極致,就到了能量與嚴寒交鋒的時刻,而食物的生命力,順勢就成為能量的強大後盾。

罐頭的身影一旦踏上中華大地,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南北沃土上開枝散葉,更是能讓人吃出滿漢全席的豐盛。香港阿一、上海梅林、廣東粵花、丹東廣天、遼寧紅塔、溫州熊貓……打開一罐菜餚平鋪在熱米飯上,待肉汁和菜湯化了凍,就是一份滿滿當當的「罐」澆飯。

中國吃罐頭指南。製圖/伍攀

「中」罐頭?「洋」罐頭?傻傻分不清楚

罐頭在食品界的正式登場,大概要追溯到十八世紀拿破崙徵戰歐洲時,法國人懸賞以求解決軍隊在作戰過程中,延長食物儲藏期的方式。之後,法國人和英國人先後發明了用玻璃和金屬容器,盛裝熟食後再抽空的辦法。從此,罐頭以其儲存經久、即開即食、便攜衛生的耀眼光環,一度深得人心,以食品中的新生寵兒成為了「寶藏」食品。

北戴河「軍工」罐頭丨能量界的佼佼者

不同於市面上多數拉環罐頭極具設計感的包裝,河北的吃貨們自小多是對秦皇島生產的北戴河牌罐頭頗感青睞。

北戴河紅燒牛肉罐頭。圖片來源:網絡

北戴河罐頭的前身,是特供部隊的軍工罐頭,生產最初延用無拉環的密封方式,卻成了許多人兒時垂涎罐頭美味的苦惱。但對於純正吃貨來說,只有小心翼翼先在蓋子上開啟一個不大不小的洞,再用工具將蓋子整體翹起,才具備了吃罐頭的儀式感,也正是軍工罐頭血統「純正」的標誌。

一罐滿滿當當的高能量肉食,無疑是北戴河罐頭的招牌菜。對於保衛邊疆的英雄將士們來說,是保證體力的根本,也是能量的重要來源。肥瘦相間的紅燒扣肉和蹄髈、大塊結實的牛肉、醬味醇香的獅子頭……放在今日,依舊能一舉俘獲肉食主義者的芳心。

上海梅林丨不只是「洋」血統

但要論起罐頭的「洋」基因,上海以其「十裡洋場」的身份享有發言權。

早在20世紀初,上海泰康食品公司率先從海外引進罐頭食品,其中就有西餐廳一直使用的進口番茄沙司。價格昂貴但銷量走俏的番茄沙司,讓股東們逐漸生出仿製番茄沙司的想法。

事實證明,採用江浙一帶的番茄生產的國人「番茄沙司」,色澤紅潤、口感濃鬱,絲毫不遜於進口貨。英國人最愛的茄汁焗豆,隨勢也墜入了這片沃土。此後,公司又開始研發國人口味的傳統菜色。

圈粉無數的梅林沙丁魚罐頭,與茄汁焗豆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攝影/爍星

烤麩,是江浙一帶特有的名菜。將帶皮的麥子磨成粉,放入水中搓揉涮洗成麵筋,發酵蒸熟切成塊,再用油煎香,與焯水後的筍片、木耳、黃花菜和花生,一同入湯水煮收汁。此時,鬆軟彈糯呈多孔海綿狀的烤麩,吸足了湯汁的鹹香甜蜜,搭乘上罐頭快車,走進天南海北的千家萬戶。

多孔的烤麩浸透在鮮甜的湯汁中。攝影/爍星

最喜人的江南小菜油燜筍,也一頭扎進了罐頭的懷裡。謹遵時令出產的白胖小子,渾身掛滿了油醬姿色,清甜香脆的味道,不再只是短暫春冬的專屬。

上世紀50年代之後,泰康食品公司進行公私合營,就成立了如今家喻戶曉的罐頭品牌——梅林。

香煎午餐肉。攝影/爍星

梅林和午餐肉是cp,許多人買罐頭的時候,總會先拿上一罐午餐肉;哪怕是合租的東北宿友,只需拿上一根勺兒,就能開始一頓午餐肉的奢華獨享大餐。

堅實有肉粒的午餐肉,可鹽可甜,可片可丁,可煎可炒,可涮可湯,香煎午餐肉、蒜苔炒午餐肉、雞蛋炒午餐肉、什錦炒飯、涮火鍋、三明治夾午餐肉、彩椒芝士午餐肉披薩……不論是一日三餐還是小零食,午餐肉總能以粉嫩的身形混跡其間。

「借」著米飯溫度,一同出鍋的四喜丸子罐頭。攝影/爍星

廣東鷹金錢丨「下南洋」的家鄉味

如果說,上海梅林是國人自己研發的罐頭口味,那麼廣東人的罐頭裡,裝下的還有夢想和遠方。19世紀,廣東人掀起「下南洋」的打工熱潮,遠在異國他鄉之時,一口來自家鄉的鯪魚鮮味,就成了許多「洋漂」的渴望。

選用廣東南海、番禺或順德地區出產的鯪魚,在鍋中將其煎至兩面金黃,再混拌上陽江的豆豉,放入罐中,豆油浸沒其上,就製成了耐儲存的「初創版」豆豉鯪魚。與古人在《周禮·大業拾遺》中記載的「罐頭」製法頗有類似——「將魚肉裝入嶄新無水的瓷瓶中,用封泥密封瓶口,杜絕空氣進入,五十至六十日過後,鮮同往日」。

豆豉鯪魚炒苦瓜,一道能讓許多人愛上苦瓜的家常菜。攝影/爍星

就著豆豉的醇香和鯪魚的鮮嫩,能讓人大口吃上好幾碗米飯,豆豉鯪魚也就成了數代粵人的「下飯神菜」。如若有了新鮮時蔬的加入,豆豉鯪魚便搖身變成菜餚的佐料,一把油麥菜,或者一顆苦口多汁的苦瓜,切成片段,加入蒜末,大火爆炒,鮮香撲鼻。爽口多汁的蔬菜,混合著豆豉鯪魚的醬香,至今都是粵人離不開的家常菜。

壕肉與海鮮,罐頭樂趣要多少有多少

北方人能吃肉,一口肉下肚,全身立馬舒暢。

冬天圍著熱鍋吃羊蠍子,身心滿足。攝影/吳學文

張北草原上的羊蠍子罐頭,分量之足可以塞滿一整個火鍋的胃口,配上白紅蘿蔔這先天的羊肉搭檔,細心啃剔乾淨羊蠍子之後,涮上幾根蔬菜,再喝上一碗熱乎的羊湯打底,寒冷的冬日都少了幾分凜冽。

瀋陽的罐頭裡,小雞燉蘑菇、豬肉燉酸菜……少不了的家鄉味兒。大連的竹島紅燒牛肉和紅燒牛腩,牛肉酥軟、牛筋軟彈,是一碗清湯牛肉麵的絕佳選手;連皮帶筋的筋頭巴腦,在罐子裡凝足了肉凍,Q彈耐嚼,即便用土豆和胡蘿蔔一塊燉上一鍋鮮,也是十足的硬菜。

一人食的晚餐,想吃一頓爽滑的豬皮凍,來一罐罐頭切足一盤,撒上蔥花香菜,就著調好的料汁,顫顫巍巍送入口,晶亮的凝凍入口即化,豬皮留在尾聲越嚼越香。

雲南人介紹起家鄉的特色來,少不了德和牌的雲腿罐頭。上好的山地黑豬肉,是雲南美食的金字招牌,不僅能做出上好的火腿,也能成就罐頭的經典滋味。

海鮮罐頭,不只是廣東人的專利,但凡水邊人家,就有拿得出手的海鮮本味。

寧波舟山的醉泥螺,晶瑩剔透,甜鹹的口味將肉殼的肥嫩凸顯的極佳,唇齒輕輕啟闔,咯嘣一身脆響,別有一番趣味。

醉泥螺。圖片來源:網絡

大連靠海,大顆完整的蒜香扇貝、骨刺酥爛的帶魚、調製沙拉的金槍魚……這裡是海鮮罐頭的天地,也是吃貨們的天堂。

憑藉100公裡時速高速遊動的金槍魚,贏得一身緊實肉質。製成的金槍魚罐頭,要數油浸和水浸兩個口味最受歡迎,油浸金槍魚肉色亮麗,味道濃鬱,製成披薩不易烤乾;水浸金槍魚平鋪在三明治上,口感更加清爽。如果要想給味蕾添加一些新的體驗,那就來一罐茄汁金槍魚,番茄鮮香,酸汁酣暢,與金槍魚一同協奏,也許會是一曲美妙的樂章。

內蒙古呼倫湖幹燒白魚罐頭,得名於中國第四大淡水湖呼倫湖。純淨天然的呼倫湖,到了冰天雪地的冬季,水面封凍後,就是捕魚的黃金時期。湖中盛產的白魚,個頭小巧,銀白色的魚腹,在烹飪之後也能閃爍光芒。

吃肉吃膩了?總得來些蔬菜配!

兒時在幼兒園最愛吃的什錦炒飯,大米粒粒分明,翠綠色的青豆,金黃的玉米,粉嫩的午餐肉丁,色香味俱全,讓人到長大都還在惦記,直到有一天在超市貨架上發現了玉米和青豆罐頭的身影,仿佛才參透了其中的奧秘。

福建人自小吃大的古龍香菜心罐頭,脆口鹹香,是清粥的好搭檔,也是隔壁湖南大姐家自小就離不開的小菜。

天津長城牌冬菜罐頭,至今還保留一身醬色的古壇包裝,混著蒜泥的半乾冬菜,要發酵至第二年。煎餅果子裡夾上薄薄一層,餛飩麵條裡捎上一筷子,配上老豆腐,喝粥下飯……地道老味兒就此恰到好處。

橄欖菜,迷惑了眾人的雙眼,實乃芥菜葉和橄欖的配伍,隸屬粵菜系中的潮州菜。選用碧綠肥厚的橄欖,去苦澀,用油鹽翻炒,再加入精選的老芥菜葉,慢火熬燉直到黝黑髮亮,橄欖的甘醇浸入到芥菜的葉脈中,便可入罐儲藏了。待到想念那一口南北風靡的欖菜肉末四季豆時,買上一捆豆角切丁,與肉糜、橄欖菜一同煸炒,裝盤上桌,輕輕鬆鬆就能點燃新手大廚的驕傲。

橄欖菜。圖片來源:網絡

產於嶺南一帶的黑橄欖,游離在北方朋友們的視野外。卻是大家每次吃賽百味時必點的開胃小菜,酸酸澀澀的橄欖圈,總能恰到好處中和了冷鮮肉料的厚膩口感;調和沙拉時,加上幾個黑橄欖圈,總能先被夾入口中,後槽牙輕輕一咬,榨出汁水,不知不覺也能讓人胃口大開。

異曲同工之妙的開胃小菜,還有哈爾濱市民們吃得最多的瓜——酸黃瓜。最早由俄國僑民傳入的酸黃瓜,常被標的上「俄式美食」。即便如此,哈爾濱人民也早已深諳其道,用東北土地裡尚未完全長大的薄皮小旱黃瓜,清洗乾淨,倒上米醋,撒上糖、鹽、茴香籽和蘇子籽,再放幾片蘇子葉,上鍋蒸上十分鐘,靜置放涼,就成了酸酸甜甜入口爽脆的酸黃瓜。

在雲南遍地生長的可愛菌菇,絕不會被罐頭遺落在外頭。德和牌雞樅油平菇罐頭、雞樅菌罐頭和牛肝菌罐頭,不只是雲南人的最愛,外地人如若吃上一口,都能成為魂牽夢繞的地域美味。

▲ 風物君曾推薦過的「雲南三珍菌」——雞樅油、油松茸、牛肝菌。攝影/吳學文

福建漳州的清水馬蹄罐頭和玉米筍罐頭,不知道該被稱為是蔬果還是零嘴,清脆甜口,還帶聲響的美食,必然要被吃貨們收入自己的解壓寶庫。

水果罐頭,私藏的自家滋味

小時候每到寒暑假,就坐上綠皮火車,踏上由南及北的漫漫歸鄉路,長達十幾個小時的枯燥路途,讓人坐臥難耐。這時候,只要掏出水果罐頭,飽滿的果肉和甜蜜的汁水能立馬驅散所有的疲憊。雪梨、橘子、蘋果、山楂……每到此刻,南北地區的水果繽紛讓人眼花繚亂。

罐頭總能緊跟上時令的步伐,南北各地剛成熟的瓜果,第一時間就能新鮮入罐。待到蕭條嚴酷的冬季,一口氣吃上四季水果大薈萃,是人生最美妙的滋味。

黃桃罐頭。圖片來源:網絡

黃桃罐頭「包治百病」,是許多東北人都有的童年回憶。小時候每次發燒感冒,都能收穫平日裡少見的黃桃罐頭,長輩們也總是會說,「吃完罐頭,病就好了」。久而久之,生病感冒的難受也抵擋不住黃桃的美味誘惑。不知怎的,如今能吃到的新鮮黃桃,相比罐頭,差了些許點甜蜜,也差了點口感上的溫柔撫慰。

哈爾濱群眾在「吃瓜」一事上可謂佔足了「便宜」,每到香瓜的豐收季節,遠遠就能聞到瓜地裡此起彼伏的身形,和鑽進鼻腔裡的濃鬱飄香。這時,拿一隻罐頭瓶就能封藏起這份瓜香,待到冬日,還是解膩的烤串伴侶。

先天擔負著「解膩」重任的山楂,做成罐頭後卻變得酸甜可口起來,飯前飯後吃上幾顆,開胃消食,更捨去了繁瑣的剔核步驟。

如果要找罐頭中的土豪,那就瞅向江浙一帶的枇杷罐頭和楊梅罐頭,身價不菲的江南尤物,製成罐頭後,拿在手裡多了份重量,眼中卻充滿期待。

炎炎夏日,是廣東人最愛的豐收季,剝皮的荔枝一氣兒吃完,總少不了擔心上火。保存在罐頭中,白胖的荔枝肉裹著汁水的清透,更顯的俏皮惹人愛。「玻璃罐裡菠蘿塊,鐵罐裡頭菠蘿圈」是南方人總結出的忍俊不禁。進入罐頭裡的菠蘿,為了博得更多的好彩,收斂起了酸澀,平易近人了起來。

吃完果肉、將汁水一飲而下,餘下的玻璃空瓶,還能另做他用。泡上一杯清香的綠茶,看枝葉在熱水沸騰中開花旋轉。或讓家中長輩,在空閒時,根據杯型的身材,勾編出獨一無二的罐頭外衣,既能隨身背帶,又能避免燙傷,冬天拿在手上還是一個多功能的暖手寶。就這樣,被裝扮一身的罐頭瓶就成了各家娃到學校pk的對象。

在冷鏈發達的今日,「罐頭」早已淡化了「外貌(貿)協會」和「儲藏經久便攜」的定義,但在數代人的心中,它卻有了更多的身份——也許是對故土和家鄉的一份深情,對一個時代的懷念,亦或是對當下生活的一份嶄新解讀……

留言聊一聊,你都吃過什麼罐頭呢?

(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文:皮卡婷 來源:微信公眾號「地道風物」)

相關焦點

  • 中國到底哪裡的螺肉最好吃?
    攝影/映山攝影, 圖/圖蟲·創意相較於在全世界安營紮寨的田螺,體型小巧、花紋粗糙的螺螄,是獨屬於中國的風味。在蘇州,螺螄又被稱作「罐頭篤肉」。烹飪後的螺螄,湯汁裹著肉球,堪稱一個微型罐頭。經過一個冬天的休眠,爬出淤泥的螺螄,豐滿細膩,剪去尾巴後,配以蔥姜醬油,爆鍋翻炒,就是蘇州人春天的常客——醬爆螺螄。
  • 南方VS北方,中國到底哪裡的罐頭最好吃?
    ▲ 罐頭的發明,讓人們能隨時隨地吃上各式美味。圖/視覺中國-風物君語-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海裡遊的……沒有罐頭裝不下的!每當冬日冷到極致,就到了能量與嚴寒交鋒的時刻,而食物的生命力,順勢就成為能量的強大後盾。
  • 網評中國最好吃的罐頭,別說你一個都沒吃過,我最愛吃第六種!
    小編一直認為,罐頭是一種很方便的發明,攜帶起來不怕撞擊不怕傾灑,保質期也很長。大家一定吃過很多罐頭,雖不說品種多,但一定有那麼一種罐頭的味道是你魂牽夢繞,想忘都忘不掉的。那麼中國到底有哪些特別好吃的罐頭呢?
  • 中國最好吃的粽子,到底是哪裡的?有你的家鄉嗎?
    中國最好吃的粽子,到底是哪裡的?有你的家鄉嗎?馬上就要端午節了。所以我們中國的吃貨怎麼可能錯過這個吃粽子的好機會?其實在,中國的每個地區,雖然地方都不同。但是那裡的飲食文化也不同。但是我們所吃的粽子也是不同的。但是到底哪裡的粽子比較好吃呢?現在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中國到底哪裡的芒果最好吃?
    ▲ 芒果酸奶。▲ 中國芒果優勢產區布局。製圖/Paprika芒果是典型的熱帶作物,氣候條件是它在我國生長最核心的限制條件,因此,要說中國哪裡的芒果最好吃,我們首先要跟著優勢產區找。而為了契合各自的成熟期及氣候條件,每個產區也分別主要種植了不同的品種,因此要論中國哪裡的芒果最好吃,我們不僅要看產區的條件,還要結合品種自身的特點。2雲南,芒果的故鄉先來看看雲南。
  • 中國到底哪裡的小龍蝦最好吃?
    有超過七成的小龍蝦,來自1261萬畝稻田(2018年)。而其他如蝦蟹混養的池塘,藕蝦套養的水域,三者加起來,也佔了小龍蝦養殖區的絕大多數。中國人吃的小龍蝦來自哪?總之,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小龍蝦。湖北潛江人改變了小龍蝦的吃法,「上世紀80年代的湖北潛江,油田家屬們最開始炒制小龍蝦」,《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如此說道,2001年,潛江人更是首先探索出了小龍蝦「蝦稻連作」模式,讓小龍蝦產量暴增。早時候有一家潛江五七油田附近的小菜館,習慣烹製油燜小龍蝦招待賓客。小龍蝦以冰糖啤酒調味,吸滿油脂後,一改以往偏幹發柴的口感,知名的潛江油燜大蝦,自此誕生。
  • 中國到底哪裡的米粉最好吃?
    全中國 有多少小孩哭著喊媽媽 就有多少人的生活離不開米粉 郴州魚粉。
  • 中國到底哪裡的「皮」最好吃?
    等了好久,終於可以介紹我這位酒友:地道風物(ID:didaofengwu),江湖人稱風物菌,他一直奔走在中國的土地上,探尋最地道的美食風味。他用最溫暖的文字講述中華美食文化,用最真實的影像記錄城鎮市井煙火。 ▲關注風物菌,口舌生津每一天 愛吃肉的你是否愛吃肉外面的「皮」呢?中國到底哪裡的「皮」最好吃?
  • 國家地理:中國到底哪裡的牛肉最好吃?
    圖/央視版《水滸傳》當然,這樣的明令禁止,並非是牛肉不好吃,反而是太好吃了!畢竟,在生產力低下的農耕社會,若牛都被拿來吃了,誰來幫助百姓耕田勞作?或許是被「禁忌」過久,牛肉格外有誘惑力。所以自清末民初時,養牛技術日臻成熟,吃牛肉也不再被官方禁止,中國各地方的人們,開始把對生活的熱愛,全情投注到牛肉上,壓抑良久的「創作」欲望,終於得以宣洩。
  • 中國哪裡的橙子最好吃?這5個地方最有名,有你的家鄉嗎?
    ,而且橙子皮因為特殊的香氣,在古時候被拿來當做香薰使用,橙子的種類很多,大約分為甜橙、臍橙、血橙、冰糖橙、紅橙幾個品種等幾個種類,而且橙子很好種植,分布也特別的廣,很多地方都可以種植,但是不同的地方橙子的口感略有不同,咱們中國哪裡的橙子最好吃?
  • 中國到底哪裡的臭豆腐最好吃?
    在長達幾千年的歷史上,中國一直是一個農耕國家,普通人家最日常的飲食就是穀物搭配蔬菜。中國人無法像遊牧民族一樣,從肉食中獲取足夠的優質蛋白質,為了生存,大豆中的植物蛋白質成為了替代品。於是,中餐裡就有了豆腐、豆漿、豆皮、豆乾、腐乳、臭豆腐……各種各樣,令人眼花繚亂的豆製品。尤其是臭豆腐,在細菌和時間的作用下,原本味道平淡的豆腐,擁有了獨特的氣味和鮮味。
  • 中國到底哪裡的酸菜最好吃?
    不僅在中國,在埃及、法國、德國、俄羅斯、日本、韓國等等國度,都有一份醃漬酸菜的味道。當然了,一方水土養一方酸菜,中國人的酸菜,更是分屬不同環境,各有各的滋味與風骨。圖/視覺中國酸菜白肉、酸菜粉條、就連東北菜的傳統項目鐵鍋燉大鵝、鐵鍋燉魚都可以加點酸菜進去提味解膩。據說在東北人家裡,有兩樣東西必不可少:醃酸菜用的大缸子與壓酸菜缸用的大石頭。
  • 中國到底哪裡的粽子最好吃?廣西粽子必須有名字!
    中國到底哪裡的粽子最好吃?廣西粽子必須有名字!每逢端午粽子節,都是甜黨和鹹黨相爭的時候。甜黨們說,粽子必須是甜而軟糯,才是節日正道。在史料中,甜粽最早可見於北魏,《食次》有記,「用秫稻米末,絹羅,水、蜜溲之……以棗、慄肉上下著之遍......」此時的粽子是甜的,明顯可以看到是用蜜和棗一起做餡料。現在仍然有很多地方吃著甜粽子。
  • 中國到底哪裡的馬肉最好吃?
    直至今日,在北京最容易吃到馬肉的地方,是提供馬肉刺身的日料餐廳。 馬肉刺身是城市中最容易找到的馬肉菜/視覺中國 這是為什麼呢? 「風味人間」的熱播令不少人第一次意識到,原來馬除了用來騎,還是可以用來吃。片中燻馬腸的製作者就是來自新疆最西北地市伊犁哈薩克自治州。
  • 中國到底哪裡的骨頭最好吃?
    還有骨頭上依附著的帶骨頭,是運動的精華,也是最香最嫩的地方。所以下次如果有人跟你說要給你一塊「難啃的骨頭」,不要有畏難情緒,你即將迎來的,將會是最精彩的部分。 1豬骨有多香?若是追求濃鬱風味,則有雲南臘排骨,本是為長久保存的醃製,卻帶來歲月的悠長味道。最經典的做法是臘排骨火鍋,大火熬製幾個小時,將香氣充分釋放,在這樣濃鬱湯汁的加持下,不管放什麼蔬菜都能煮得濃香四溢。
  • 中國到底哪裡的面最好吃?這6種各具風味,每一個都讓人口齒留香
    氤氳繚繞的熱氣中,可以包含紅油高湯,時蔬海味,也足以容納最平凡的家常食材。入鍋,箇中滋味交融,吃個大汗淋漓,相見恨晚。有人的地方就有面。很多人覺得面即快且美,最易給人安慰。熱騰騰的湯麵端上來,先嘬上兩口暖湯,把胃給捂開了,再嗦幾口爽滑勁道的面下肚,直吃到鼻尖滲出汗珠,舒坦!沒有什麼是一碗熱湯麵慰藉不了的,如果有,那就把湯喝光!那麼中國到底哪裡的面最好吃?
  • 中國哪裡腐乳好吃?經過比較,這5個地方評價最高,有你家鄉嗎?
    豆腐乳是一種典型的傳統民間美食,已經在中國流傳了數千年。它具有辛辣和鹹味的芬芳,嫩滑清爽的甜味。可以使人增加食慾,聞起來很臭,吃起來味道卻很特別。豆腐乳還被用作許多美味佳餚的配料,在人們中非常受歡迎。記得以前小販在街上叫賣豆腐乳,價格不貴,味道也好吃。
  • 中國到底哪裡的土豆最好吃?
    攝影/付鑫科 在中國,什麼蔬菜最不像蔬菜? 土豆。 土豆原產於南美洲,最早的記載可見於16世紀後期陝西興平縣(今興平市)的縣誌,直到晚清才傳播到全國。雖然來得晚,但很快就變成了蔬菜界的「一哥」。
  • 中國到底哪裡的荔枝最好吃?
    那麼,中國到底哪裡的荔枝最好吃?最值得在這個夏天冒著上火的風險敞開肚皮吃上一頓呢?糯米餈果實稍圓,呈偏心臟形,果肉軟清多汁,果核瘦小,咬一口是滿滿的清甜味道懷枝則是廣東栽種最多、最普遍的荔枝品種。傳說古時候有一位尚書路過嶺南,把鄉親送的荔枝抱在懷中,於是把這種荔枝叫做「懷枝」。茂名高州也是廣東荔枝的著名產地,這裡的根子鎮被稱為「中國荔枝第一鎮」。
  • 鯡魚罐頭,印度湯圓,日本納豆,中國皮蛋,真的算是黑暗料理嗎?
    我們通過飲食習慣就可以了解一個人,他來自哪裡?就像南方人喜歡吃米飯,北方喜歡吃麵,飲食習慣是會跟著一個人一生的,無論到天涯海角,是很難發生改變。就好比你家的醃菜,非常普通,但是一定是最獨特的味道,因為從小那種味道已經在的你味蕾上留下印記,當你再一次吃那種味道,你的味覺記憶就會被打開,就會記得你從哪裡來及種種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