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9是什麼?
九校聯盟(C9 League),簡稱C9,是中國首個頂尖大學間的高校聯盟,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共9所高校。
二、入選C9的依據?
(一)上層建築需要
劃重點,「國家首批985重點建設的一流大學」,這句話背後的深意是什麼?C9高校的選取是國家上層建築決定的結果,即能入選C9高校實力是一定的,關鍵還要符合上層建築需要,這裡的上層建築具體就是這段話:「為了實現現代化,我國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1999年,國務院批轉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985工程」正式啟動建設。」即當時的高層選擇了上述9位種子選手去衝擊世界一流高校。把時間倒退到,90年代,這幾所高校的選擇是時代和歷史的必然。
(二)社會發展需要
90年代,最大的口號是什麼「四個現代化」、」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具體到教育領域就是理工科主導的大學辦學格局,學好數理化走遍世界都不怕,在90年代甚至21世紀初都還是整個社會的共同認識。
題外話:當下最熱門的財經類專業,在當時並不是最熱門的專業,如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哲學、文學等專業其實並不像現在這樣偏冷門,理工科是大熱門,關鍵是大學並未擴招,真正競爭壓力大的是你進入大學之前,「學歷在手,天下我有」,當時本科生畢業拿到「鐵飯碗」的工作並不像現在這麼難,因此大家在選擇入學專業,沒有大家現在這麼講究。
三、同濟等名校為什麼沒能進入?
(一)為什麼是這九所高校?
清北不做討論,其實復旦、上交也是不需要討論的,簡要說下:
1.上海交通大學:就學科實力上,上交絕對配得上C9,又處於定位為經濟中心的上海,入選當之無愧。
2.復旦大學:和上交類似,此外九十年代復旦的社會影響力絕對是僅次於清北的存在,九十年代沒有發達的網絡,人們對於大學的認知非常簡單,甚至都有可能是別人的一句話,所有才有某落後地區高考生,填報志願時,只知道清華北大。
3.浙江大學:考慮下時代背景,浙大應該是我國大學中最早開啟院校合併的知名大學。合併後的浙大學科實力大增,甚至有部分排名都在清北之上,當時入選無異議。至於沒合併的浙大能否入選,這個誰也回答不了,就好比關公戰秦瓊,不可能的事情,何必假如呢。
4.南京大學:有老中央大學的底子,主要文理尤其是部分理科專業太牛逼,這麼說吧,合併大學浪潮過後,南大的綜合排名仍是前七,合併大潮過程中他只是個旁觀者,可想而知南大當時有多麼強大。
5.中科大:考慮到當時的社會背景及中科大的江湖地位,其實其入選無異議。
題外話,其實中科大在理工科的地位,類似於人大在人文社會科學中的地位。
6.西安交大:當時的中西部第一高校。不要問我武大?武大當時還沒合併,現在的排名都是整合過後的兩校了。
7.哈工大:工科的地位僅次於清華,當時「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發展理工科的大背景,其入選並未不妥。看下哈工大的發展裡程,簡直就是一路開掛,每次重點大學建設計劃,都沒錯過。
題外話:90年代,東北還沒衰落,那時候應該算是除了沿海部分地區外發展水平很好的地區,人才流失相較於現在應該並沒有這麼嚴重。
(三)同濟及其他高校為何未入選
先分析下其他實力院校,先後順序與實力無關:
武漢大學:武大當時只有現在的文理部分,測繪、水利、醫學還沒有,即使現在武大的工科仍是其比較薄弱的學科,一個文理強勢,工科薄弱的武大,在當時是無法撼動西交和哈工大的。至於2000年四校合併後的武大就不做討論了,木已成舟,討論有何意義。
吉林大學:吉林大學情況和武大類似,其實目前的吉大相較於老吉大已發生了質的變化。
題外話:中國人民大學都沒進,東北人民大學可以暫緩下,太扎心了,老鐵!
中國人民大學:人大的人文社會科學太強大,未入選主要是認識原因。
南開大學:南開的實力毋庸置疑,90年代,在信息很閉塞的鄉下,就聽過清華、北大、復旦、南開、交大,其實知道交大的都很少,所以南開真的是個謎,交給評論區的大神吧!
題外話:南開在90年代無論知名度還是學科實力都是有的,但為什麼沒進,真的是和天大合併才能進,感覺多少有點牽強,關鍵是無確切佐證的事實,估計對大家來說都是個迷,評選首批985的時候,當時信息又閉塞,如今20年過去了,估計只能是個謎了。
中山大學:題主是北方人對中大相對了解少一點,但純學科實力來講,當時中大並未合併中山醫科大學,就工科實力和西交、哈工大還是有差距的,中大偏文理經管等專業,這倒是其一。其二,即使20年後的今天,中山大學的區域影響力可只還局限於廣東,輻射部分廣西地區,沒辦法珠三角的經濟太發達了,中山大學畢業生完全可「自產自銷」,這在為學生提供便利的同時,也使得中山大學的影響區域一直受限。南開(華北)、吉大(東北)、武大(華中)的影響力是區域性的,南開甚至是全國性的。其實,中山大學沒能在學科實力上做到全國前五,可以稱得上中國高校史的「哥德巴赫猜想」了,經濟基礎好、國際化程度高,高校發展的各項有利條件都具備,這些應該是題外話了。總結下,中山大學和武大、吉大 是類似的,當時也沒合併,理工相關專業還無法撼動西交和哈工大的。
題外話:同濟為何沒能進入首批985的真實原因
同濟大學的實質是所理工科院校,但與其他理工科院校又不同,其強勢的專業幾乎都完美的避開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在學科實力方面與C9當中的哈工大、西交其實差距並不是特別大,只是在當時需要技術發展的大背景下 ,以建築、土木等學科為主幹的同濟入選C9顯然無法服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