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出口總值比去年同期下降3.7%,出口下降6.1%,進口下降1.2%。出現這種態勢,原因何在?
「從數字上看,下降的態勢說明當前我國外貿確實遇到了一些困難,但我們不能高估這種困難。」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綜合統計司司長鄭躍聲在回答記者提問時這麼分析。
衰退?細說外貿下降原因
「去年一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5.9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3.7%。我國外貿進出口中存在一些特別的因素,推高了同比基數,所以並不能就此簡單地認為我國外貿出現了衰退。」鄭躍聲說。
「特別的因素」是指去年一季度,因非法貿易套利造成內地對香港進出口數據虛高。鄭躍聲認為,如果扣除去年同期存在的一些特別因素的影響,我國外貿進出口仍然運行在一個基本合理的區間。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對主要貿易夥伴的進出口仍然保持增勢,只有對港貿易大幅下降。其中,對歐盟雙邊貿易增長6.3%,對美國增長0.9%,對東協增長2%,對日本增長2.6%。只有內地對香港進出口大幅下降33.3%,這一降幅直接影響總體進出口增速近4個百分點。
同時,今年一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以人民幣計價總體同比下降3.7%,以美元計價總體同比下降1%。由於匯率波動因素,影響了以人民幣計價進出口增速約2.7個百分點。
目前,反映我國對外貿易自主發展能力的一般貿易,在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中的比重已經超過50%,達到55.2%,比去年同期提升5.3個百分點。今年一季度,一般貿易進出口實現增長6.4%的好成績,其中一般貿易出口增長3.4%、進口增長9.2%。這表明我國對外貿易方式的結構在不斷優化,外貿企業自主發展的能力在不斷增強、效益也在不斷提高。
冷暖?看出口「天氣預報」
未來外貿形勢如何,一線企業的感知最靈敏。海關總署對近2000家企業的網絡問卷調查顯示,匯率壓力減輕和主要經濟體市場情況好轉,促進企業出口信心恢復、綜合成本下降。3月份出口經理人信心指數、出口企業綜合成本指數都環比回升1.7至48.5和21.3;新增出口訂單指數則較2月份小幅回調0.6至44.7。在出口信心方面,27.5%的企業表示「樂觀」,較上月增加1.3個百分點;34.3%的企業對未來2~3個月出口形勢表示「不樂觀」,較上月減少2.4個百分點。
在我國外貿出口活動中,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加工貿易進口、外商直接投資、經合組織領先指數、主要市場的需求變化等宏觀指標,企業訂單、信心、成本等微觀指標,都對出口走勢有提前預知作用。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就是將這些指標進行統計處理合成後的一個月度綜合指標,用於預測我國未來2~3個月的出口走勢,堪比外貿出口的「天氣預報」。
海關總署10日發布的3月份我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為41.7,較上月提升0.4。一季度出口先導指數月度平均值為41.6,較去年四季度的39.4有明顯上升。預計二季度我國出口相對樂觀,增速較一季度有所回升。其中3月份出口經理人指數環比回升0.6至42.1。
「去年4月中旬以後,內地對港貿易恢復正常。由此可以預判,今年5月份起,內地對港出口增速將明顯回升,同時將帶動總體出口和進出口增速的提高。」鄭躍聲指出。
未來?相對樂觀有基礎
鄭躍聲認為,儘管當前世界經濟形勢依然錯綜複雜,主要經濟體經濟走勢出現分化,全球範圍內新的經濟增長點乏善可陳,但是今年我國外貿發展還是存在不少的積極因素,將助推我國外貿進出口的增長,並步入一個溫和增長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合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普遍認為,2014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好於2013年,並認為2014年世界經濟加快增長的主要動力來自於發達經濟體,引領世界經濟復甦。世界貿易組織對2014年的全球貿易增長預期也高於2013年。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的外部環境將出現好轉。
今年,國務院提出開創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新局面,推廣自由貿易試驗區試點、擴展內陸沿邊開放,鼓勵短缺產品進口和大型成套設備出口,抓緊推進「一帶一路」、孟中印緬和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等工作任務。政府將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大簡政放權力度,進行體制機制的創新。深化改革為外貿穩定增長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目前我國外貿領域還存在傳統貿易競爭力優勢削弱,來自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競爭日趨激烈,與主要貿易夥伴的貿易摩擦增多等不利因素。」鄭躍聲指出,「但從全年來看,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實現7.5%的增長目標還是有可能的,而且在總體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上也會得到進一步的改善。」
(本報北京4月10日電 本報記者 張 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