蘄春縣,中國艾都
編輯丨勾子晨
文旅共享平臺-曉邑
圖片:網絡
01
什麼是艾灸
前兩天推送的《縣域風物|蘄春縣——李時珍的故鄉》收到了大家廣泛的喜愛和收藏。其實談到蘄春縣,還有許多我們並不了解的事情,下星期一年一度的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就要到了,趁此機會今天我們就說說蘄春縣和艾灸。
艾灸
可能因為李時珍的緣故,又或許是因為這裡盛產草藥,中醫文化在蘄春逐漸形成了重要的文化底蘊。畢竟《本草綱目》記載的1892種藥物中,蘄春就出產了700餘種,其中不乏名貴品種。而其中最能讓蘄春縣人民自以為豪的就是艾灸療法了。
本草綱目
那麼什麼是艾灸呢?這是一項傳統且古老的中醫療法。艾灸,簡稱灸療或灸法,是用艾葉製成的艾條,艾柱,產生的艾熱刺激人體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艾灸作用機制與針灸有相近之處,並與針灸有相輔相成的治療作用。具有操作簡單、成本低廉,效果顯著等諸多優點。
艾灸療法
我們說艾灸陣法古老也是確實古老,比李時珍還要早了幾千年。「灸」字,在現存文獻中,以《莊子》最早提及。如《莊子·盜蹠篇》載孔子勸說柳下蹠,碰了個大釘子,事後對柳下季說,「丘所謂無病而自灸也」。但「灸」的本字是「久」字。如1975年於湖北雲夢睡虎地出土的奉墓竹簡(法律文書)《封診式·賊死》中載,「男子丁壯,析(皙)色,長七尺一寸,髮長二尺,其腹有久故瘢二所」,此「久」即「灸」之本義,訓為灸灼。漢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陰陽十一脈灸經》(以下簡稱《陰陽》),《足臂十一脈灸經》(以下簡稱《足臂》)、《脈法》、《武威漢摹醫簡》中均作「久」字。「久」以後演變為「灸」字。漢代許慎《說文解字》曰:「灸,灼也,從火」。從甲骨文字形的研究考證,現代胡厚宣認為,「我釋床,亦即庥字……字當象一人臥病床上,從木象以火艾灸病之形」。灸法已在殷代出現。康殷認為在商周初期灸法、熨法已普遍流行。
莊子畫像
而在艾灸療法的發展長河中,蘄春縣可謂獨領風騷,更被稱之為中國艾都,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蘄春縣和艾灸的故事吧。
02
中國艾都
說到蘄春和艾灸療法,還是繞不開一個人——名醫李時珍。不得不說李時珍在醫學方面的貢獻,尤其是對蘄春縣醫學領域的貢獻確實難以有人能夠望其項背。在《本草綱目》中記錄的蘄春艾灸之灸方就多達69首。涵蓋了眾多方面。
蘄春李時珍像
李時珍詳細敘述了艾葉性能,並且將艾絨採制精細化。艾葉為常用灸材,又名冰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的乾燥葉。各地均產, 「自成化以來, 則以蘄州者為勝,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謂之蘄艾。」 《本草》載:「艾葉能灸百病。」《名醫別錄》云:「艾葉,味苦,微溫,無毒, 主灸百病。」李氏在此基礎上,對艾葉之性能作了深入研究,認為:「艾葉生則微 苦太辛,熟則微辛太苦,生溫熟熱,純陽也。可以取太陽真火,可以回垂絕元陽, 服之則走三陰而逐一切寒溼,轉肅殺之氣為融和;灸之則透諸經而治百種病邪, 起沉痾之人為康泰,其功亦大矣。」臨床上用艾灸百會、神闕等穴治療中風虛脫 等症,即是利用艾葉能回垂絕元陽的作用。艾葉製成艾絨,便於製成大小不同的 艾炷,易於燃燒,氣味芬香,燃燒時熱力溫和,能穿透皮膚,直達深層,且遍產 於各地,價格低廉,所以千百年來一直被灸法臨床廣泛應用。艾葉之採收有一定 的季節性,李時珍提出:「皆以五月五日,連莖刈取,暴幹收葉。」至今,蘄春一 帶民間仍於每年端午,採艾備用。一般來說,可於每年三至五月間,採集新鮮細 嫩的艾葉,充分曬乾,製成艾絨作為施灸的材料。其製作亦十分講究,醫聖主張 「揀去淨葉,揚去尖屑,入石臼內木杵搗熟,羅去渣滓,取白者再搗,至柔爛如 綿為度。用時焙燥,則灸火得力。」至今,傳統艾絨製作技藝仍循此法。
艾絨
並且始制雷火神針,開了藥條灸之先河,傳統灸法源遠流長,至明代日臻完善,《壽域神方》載:「用紙實卷艾,以紙 隔之點穴,於隔紙上,用力實按之,待腹內覺熱,汗出即差。」這是關於艾條灸 法的最早記載。明·李時珍受朱權之啟發,在艾絨中加入某些藥物,創製了雷火 神針。李氏雷火神針是「用熟蘄艾末一兩,乳香、沒藥、穿山甲、硫黃、雄黃、 草烏頭、川烏頭、桃樹皮末各一錢,麝香五分。為末,拌艾,以厚紙裁成條,鋪 藥艾於內,緊卷如指大,長三四寸,收貯瓶內,埋地中七七日,取出。」他認為 此法可治:「心腹冷通,風寒溼痺,附骨陰疽,凡在筋骨隱痛者。」操作時,「於 燈上點著,吹滅,隔紙十層,乘熱針於患處。」並要求「熱氣直入病處,其效更 速。並忌冷水。」後世諸家在李氏雷火神針的基礎上,改變藥物配方而製成各式 雷火神針。如《針灸大成》、《外科正宗》等所載雷火神針,其製法和操作與李氏 雷火神針相仿。清·韓貽豐在李氏雷火神針的基礎上,進一步改變藥物配方,制 成了「太乙神針」。其所著《太乙神針心法》是現在最早的太乙神針專著。其後 李學川,孔廣培等人所載的太乙神針的製法和操作均與李氏雷火神針相似,只是 藥物配方稍異。而且至今都在使用。
雷火神針
03
今日艾灸
艾灸技術經過千百年來的進化和沉澱已經十分成熟,尤其蘄春的艾灸更是聞名世界。是中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多次代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走到海外。一帶一路的國家,紐西蘭,韓國等等都留下了蘄春艾灸的足跡。在國內也成立了蘄春艾灸療法傳承示範基地全國代表性艾灸養生店。可以說在各地都將艾灸療法發揚光大了。
蘄春艾灸去各國參展照片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縣域風物、故事請持續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