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創世紀》記載,上帝耶和華見到了人性之惡後大為悲憤,決定用洪水消滅世界上的壞人,與此同時他又發現了好人諾亞,因為不忍心讓好人受苦,所以上帝讓諾亞製造了一艘長150米的方舟,讓他帶攜妻兒及各雌雄動物在洪水來臨時登上方舟,躲避洪水。
有的人把《創世紀》中的諾亞方舟當做中國古代神話,聽後一笑置之,也有人直到今天仍在探尋諾亞方舟的下落。據研究表明,在8000多年前就發生過海平面大幅上升的事件,這一次的海平面上升,導致了當時還是一個淡水湖的黑海被鹹水淹沒,嚴重影響了沿岸居民的耕作。
洪水最嚴重的時期,曾有七萬多平方公裡土地被淹沒,接近整個浙江省面積(浙江省面積10.55萬平方公裡),並長達34年之久,居住在此的農民們不得不拖家帶口往西部遷移,科學家們把這一時期叫做「史前洪水時期」,也曾大膽猜想,認為這或許就是諾亞方舟故事的起源。
根據這些線索,一位德國醫生——弗裡德裡希-帕羅特曾試圖尋找諾亞方舟遺蹟,於是在1829年他背上行囊,帶著好奇心攀登上了亞拉臘山進行探險。令人遺憾的是,他並未能如願,但他依然沒有絲毫氣餒,在1829年到1995年之間的這段時間裡,他又數次進行探險。儘管弗裡德裡希-帕羅特醫生屢戰屢敗,但他的探險也激勵了人們繼續探尋這一「神跡」。
無獨有偶,在杜魯普納爾遺址中,人們發現了一個凸起與地面的地質形狀,它中間凹陷,兩頭尖翹,呈船型,長度也剛好是在150米左右!杜魯普納爾遺址則是位於土耳其東部,這又於史前洪水期中居民西遷的說法相吻合,這到底是不是諾亞方舟呢?
有地質學家認為,大自然鬼斧神工可以幻化出無數形狀各異的巖石,動物形狀、人物形狀的巖石也數不勝數,所以在某個地方出現船狀的自然景觀亦不足為奇。地質學家的說法也不是沒有道理,但是也不可單憑這一點就否認杜魯普納爾遺址中的船狀巖石就是諾亞方舟的殘骸。
《創世紀》中指出,諾亞方舟最後停泊於亞拉臘山,而弗裡德裡希-帕羅特曾多次登上亞拉臘山探險,也並未發現傳說中的諾亞方舟遺址,再加上傳說距今八千年有餘,地球不斷運動,地殼也在不斷變化中,那我們不妨把視線放寬一點,搜尋亞拉臘山周圍。恰巧杜魯普納爾遺址就在丹杜雷克山和阿勒山二者間的區域內,也就是在亞拉臘山附近。
同時,該地形結構的長度也恰巧為150米左右,與《創世紀》中記載的諾亞方舟的長度是吻合的。當然,在沒有經過實地考證前,不管是贊成該地質形狀就是諾亞方舟殘骸還是否認該地質形狀並非諾亞方舟殘骸,這都是不嚴謹的。因此,也有科學家提議,可以運用3d掃描技術一探究竟。
或許在科學家揭開該船型地質性狀的神秘面紗之前,大家都還是對此感到好奇,諾亞方舟真的存在嗎?這是不是諾亞方舟?如果你對這些問題有什麼不同的看法,或者有別的問題,也歡迎你到評論區一起討論,期待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