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20:20,李先生來電:我女兒上小學六年級,最近我發現一個現象,只要她作業不會做,就用手機拍個照,答案就會在手機裡跳出來。
這個情況老師是不是知道呢,雖然作業做好了,但孩子們還是不懂。時間長了,他們做作業都不思考,專去網上搜,這個習慣很不好。
李先生說,女兒用手機拍照搜題找答案的情況,至少已有半年。
李先生的女兒今年讀六年級,班上很多孩子都用了智慧型手機,他女兒也有一部。
剛開始,女兒回到家後做作業、學習累了會用手機玩會小遊戲,李先生覺得很正常,後來他發現,女兒一邊做作業一邊還捧著手機,就覺得有些奇怪。
有一次女兒在做作業,李先生發現她每做一道題都會用手機拍個照片,看過女兒的手機後,他發現不對勁——她手機裡有好幾個關於"作業幫忙」之類的App(手機應用軟體),只要把題目拍照上傳到軟體,馬上就能搜索到答案。
女兒之前也經常向他"討教」,問數學題怎麼做,作文怎麼寫,可李先生自己才是小學文化,這麼多年基本在外做生意,經常答不上來,即便知道答案,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我孩子成績中等吧,她不敢問老師,也很少跟其他孩子交流,所以她這麼做我其實是理解的,但總覺得這樣不好。」李先生說,這種軟體我也不好說它好或者不好,畢竟除了拍照搜題以外,軟體裡還有練習、知識點解答、錯題本等其他工具。但我是這樣想的,孩子做作業本來就是培養獨立思考的過程,現在軟體答題過程確實方便了,拍張照馬上就能出結果,但把孩子獨立思考的過程忽略了。
拍照上傳題目,一秒不到得到三種解答
李先生所說的"作業幫忙」App,在手機上很容易下載,而且免費。
昨天我使用蘋果手機搜索類似App時,搜索到的結果不下20個。
例如某App這樣介紹其產品:作業不會寫?用作業X搜題,1秒出答案……
另外一款產品介紹更加誘人:宇宙最棒的作業輔導神器,瀟灑搞定作業題,讓老師對你刮目相看,讓男神女神對你心生崇拜……
這類App都有相似功能,主要包括拍照搜題、語音搜題、同步練習、老師答疑、答案解析、作文搜索、求助學霸等。
登錄這些App無需認證,只要提交個人手機號碼就可以。
昨天我下載某產品的App後,在網上隨便找了一道六年級學生的數學題,拍成照片上傳,一秒鐘不到,就搜索到了三種不同答題方式,答案都相同。
也有一些題目解答得相對"粗暴」。特別是把一些文科類的題目拍照上傳後,只能找到答案,而沒有答題思路介紹。
那麼,在軟體那一端提供答案的都是誰?
據了解,就是所謂的"學霸」,這些"學霸」只是一個"統稱」,他們當中有的是在校學生,有的是上班族,甚至也有很多老師。他們通過幫助用戶答題目可以獲得"財富值」,另外還可以通過邀請好友、發表精華帖、每日籤到打卡等形式獲取"財富值」,當"財富值」積累到一定程度後,通過該軟體上的"商城」可換取不同價值的"獎勵」。例如某"學霸」在3個月內幫其他用戶解答了22336道題,累計財富值31萬多,兌換了一臺蘋果筆記本。
題為什麼答這麼快?一般認為,軟體平臺是利用了大數據、圖片識別等技術,用戶上傳照片後,可以從"學霸」完成的題庫中快速識別,在線匹配相同、相似的問題以及解答過程。
不少答題App已融到巨資搶佔市場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學生求教求助的方式日益多元化。前幾年不少人會去社交網站上發布"求助帖」,不過有時無法得到在線快速解答,有的要等5到10分鐘甚至更長的響應時間,因此,通過拍照搜題的App逐漸如雨後春筍冒了出來。
李先生女兒使用的那款App,2014年1月先在Android系統正式發布,不到半個月有30萬人下載,後通過母公司宣布分拆,A輪獲得兩大資本投資,隨後成立公司獨立運營。去年該App研發產品負責人接受媒體採訪曾表示,截至2015年8月,該App產品題庫數據已超過9500萬,累計解決問題超過40億次,它還與113家教育機構開展了業務合作,覆蓋全國37萬所中小學。
市場上另兩款有搜題功能的App,分別宣稱已有5000萬用戶和獲得了6000萬美元的B輪投資。
昨天我下載並免費成功註冊了某款答題App,拍照搜題免費,不過如果要諮詢某個具體問題,需要支付懸賞費。
某答題App負責人表示,搜題應用的發展會像搜尋引擎一樣,最終發生行業整合和優勝劣汰,市場排名達不到前兩位的產品,或許都將失去競爭機會。
這個領域的所有參與者現在還都面臨著同樣問題,即如何把家長們引入到平臺上,完成商業化——畢竟,最終能夠付費的還是家長。
市場裡還有另一款面向家長的答題App,免費註冊為普通會員後,可以免費使用1張作業券和1張可用問題券,如果想享受包月服務,可以申請為VIP,付費套餐有六種,價格從10元到4480元不等。
一位家長:我把兒子這些軟體全卸了
昨天我問了兩所學校的老師,他們都表示,學生當中確實有很多在用手機軟體幫忙做作業,有些學生手機裡還下載了好幾個,這個軟體答不了題,還有其他備選軟體可用。
老師說,使用這些軟體主要是兩種學生。
一種是學習成績比較好,自控能力很強的學生,他們平時在解答作業或參加興趣班遇到難題時,會通過搜索題目的難點及解答思路,藉此分析出自己在哪些知識點上出現不足,加以改進。
還有一些學生成績屬於"中等」或"中等偏下」,他們下載這些軟體主要是為了做作業找答案時圖方便,卻並不關心解答過程。這類學生並不在乎自己到底有沒有弄懂,下次遇到同類型題目時還是一頭霧水,甚至忘了自己有沒有做過這類題。
此外,部分家長也在用這些軟體,他們中部分人學歷不高,想藉助這類軟體輔導孩子學習。
不過我昨天採訪了幾位家長,他們幾乎都表示不希望或反對孩子用這類軟體。
一位家長深有感觸地說:"我兒子現在讀初一,現在不用這類軟體了,不過他在讀小學六年級時,曾經對這類軟體非常依賴,而且吃過虧!當時有幾次考試下來,老師發現一個問題:平時經常在作業裡做的題目他都會,可一旦考試中遇到類似問題就完全不會答。後來才知道是平時這種軟體用多了。後來,我把他手機裡的這些軟體都卸載了!」
網上也有家長質疑,答題軟體或許為學生學習抄襲作業提供便利。對此某App負責人回應,使用軟體的大多為成績中等偏上的學生,他們並不想要一個簡單的結果,更想要答題的過程和思路,而且軟體設定了嚴格的反作弊機制,一個帳號一天只能提問十次,系統還會自動辨識學生拍照上傳的圖片,如果是一整張試卷而不是單個問題將會被駁回。
中學校長:這是新潮的抄作業的途徑
昨天我就用App搜索出來的一道數學題的答題過程,諮詢了杭州兩所小學的數學老師,他們都看了,肯定答題思路、方法和答案都正確,但又都同時表達了擔憂。
"網絡學習有它的好處,但也存在弊端。」其中一位老師說,"做習題和做作業原本是為了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但有了這麼方便獲取答案的方式,很多自控力差的學生就會不經過思考,甚至連題目都不看,直接用軟體搜索答案,這樣作業也失去了意義,還容易讓孩子們產生依賴,變得拖延、懶惰、不愛動腦子。但自控能力好的學生使用這類軟體,可以通過看講解過程吸收成自己的東西,但這類孩子畢竟是少數。」
採荷中學副校長趙駸則直接表示不贊成學生用這種軟體來完成作業。"我甚至覺得這是種新潮的抄作業的途徑。」
"我的想法是,既然孩子都不會答題了,想用這個軟體來找答案,多數情況下,他自然更加不會用這個軟體來做軟體上所謂的輔導練習或其他輔導工具了。」趙校長認為,她寧願看到孩子答錯題,這樣至少老師能及時發現孩子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可以針對性地加以輔導,如果孩子在平時的基礎作業題中,利用軟體把本來不懂的題目做對了,那麼遇到重大考試例如中考、高考,剛好碰到了同樣或同類型的題目,該怎麼辦?我認為還是學生遇到不懂的,多問問老師或同學,這本身就是一個自我體驗的學習過程。」(都市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