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省文明辦、省老齡辦、省老齡協會《關於組織開展江蘇省第三屆「百佳孝星」推選活動的通知》(蘇老協[2020]2號)精神,市文明辦、市老齡辦、市老齡協會聯合下發了《關於組織開展江蘇省第三屆「百佳孝星」推選活動的通知》(揚老齡協[2020]6號),對全市「百佳孝星」推薦工作做了明確安排,各縣(市、區)和市直有關部門,根據推選條件、名額、方法等要求,自下而上,逐級推選,全市已基本確定江蘇省第三屆「百佳孝星」擬推薦人選名,現按評選條件分類予以公示。公示期7天。自2020年12月16日至12月22日。對公示名單如有異議,請予公示期內向市文明辦、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市老齡協會實名反映。
監督電話:82930588 87857112
揚州市文明辦
揚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揚州市老齡協會
2020年12月16日
江蘇省第三屆「百佳孝星」擬推薦人選名單
一、「對父母或嶽父母(公公、婆婆)恪盡孝道,事跡突出感人」方面的推薦人選。9人
1、孟信舉,男,1941年8月出生,小學文化,廣陵區頭橋鎮九聖村十三組村民。母親李以珍102歲高齡,身體不好,長年臥床。孟信舉和妻子十幾年如一日,無微不至的照顧老人。他不但孝敬老人,還和睦鄰裡,誰家有個大小事情,不論是經濟困難,還是家庭糾紛他都主動幫助化解,村民們誰提起他無不豎起大拇指稱讚。
2、徐愛娣,女,1977年9月出生,高中文化,邗江區甘泉新冠帽業有限公司職工。2019年3月,父親徐貴山突發腦溢血,因出血量太大,在醫院昏迷了一個月方才甦醒。醫生站在醫學的角度多次告知即使保住性命以後很有可能是植物人,建議放棄治療。徐愛娣怎麼也捨不得父親就此而去,她堅信愛一定能戰勝病魔,下定決心要傾其所有救治,竭盡全力地照顧老父親。通過徐愛娣近兩年的悉心照料,父親的病情有了好轉,徐愛娣傾情救父的事跡,被鄰裡鄉親傳為佳話。
3、姚蘇梅,女,1975年5月出生,初中文化,江都區武堅鎮楊景村馬蕩組村民。2004年5月公公高血壓突發中風,大小便失禁,屎尿隨時弄髒被褥,姚蘇梅不厭其煩及時更換。為防止長褥瘡,她每天為老人全身擦洗一遍。2010年婆婆被查出乳腺癌,從此姚蘇梅成了公公婆婆離不開的拐杖。16年來,姚蘇梅用「孝」撐起了一個家,被村民譽為「武堅的好媳婦」。2018年她被評為江都區「十佳孝星」、其家庭被評為「五好文明家庭」。
4、卞祖海,女,1964年12月出生,小學文化,開發區八裡鎮港南村村民。卞祖梅的婆婆在24年前因眼疾雙眼失明。從此卞祖梅便承擔起了照顧婆婆的重擔,婆婆因為眼睛看不見,有時對待卞祖梅態度不好,她從不抱怨,總是笑呵呵的對人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對待老年人要有耐心和愛心,要像對待小孩子一樣。」幾十年的「孝道」堅守,悉心的精心照料,卞祖梅的婆婆無憂無慮的享受著幸福的晚年生活,在鄰居面前總是對她孝敬的媳婦讚不絕口。
5、吳義全,男,1952年2月出生,初中文化,生態科技新城泰安鎮勤儉村退休職工。吳義全一家是由祖孫四代人組成的一個普通的七口之家,吳義全的母親是一名百歲老人,但早年身患重病,半身不遂,癱瘓在床。他們夫妻二人幾十年如一日照料母親,從不厭煩。隨著母親年紀越來越大,吳義全和妻子既要照顧好家裡的老小,又要服侍好高齡的母親,每天為老人擦洗身子,保持衣著整潔,精心做好適合老人的飯菜。是一個典型的恪盡孝道的家庭。
6、蔣瑜,男,1953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本科學歷,揚州職業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蔣瑜的母親已經95歲高齡,耳聾多年,2008年、2009年先後兩次做了髖關節置換手術,後來還患有輕微的老年痴呆。蔣瑜平時通過手寫字條與母親溝通,及時了解母親的需求。為防止母親腿部肌肉萎縮,他堅持每天給母親按摩,並陪伴母親藉助助行器進行鍛鍊。在蔣瑜的言傳身教之下,孝親敬老傳統代代相傳,他的兒女雖在外地,但都堅持逢年過節回家看望奶奶,讓老人能夠享受天倫之樂。
7、朱志鳳,女,1963年3月出生,高小文化,寶應耐火磚廠職工。朱志鳳的公公61歲患心肌梗塞,66歲闌尾炎手術,72歲患癌症,78歲連續幾次患腸梗阻,婆婆患心臟病,20多年來朱志鳳服侍公婆似親生爹娘,體貼入微,她的事跡在周圍群眾中傳為佳話。2015年揚州日報、寶應日報、中國寶應網報導了朱志鳳的事跡,2018年她被評選為「寶應縣十佳孝星」,2019年被推薦為揚州市第四屆«今日生活»「十大孝星」入選者。
8、趙美玲,女,1966年11月出生,初中文化,高郵市送橋鎮郭集村村民。趙美玲33年無微不至伺奉年邁多病的公婆,特別是丈夫因車禍致殘後,她為了照顧好丈夫和服侍公婆苦和累全由一個人承擔。已過百歲的公公殷鹹鴻逢人便誇:「上天賜給我這麼好的兒媳婦,比親閏女還親」。趙美玲精心護理「植物人」丈夫13年,從未生過褥瘡。還呵護一個女兒成長成人,靠單薄的身軀支撐起了一個家庭。她的愛心和孝心感染了周圍的群眾,受到了鄰裡鄉親的交口稱讚。曾獲得高郵市第一屆「十佳孝星」和揚州市「揚州好人」的稱號。
9、曹慶山,男,1956年5月出生,小學文化,儀徵市月塘鎮桃園村黃竹組村民。曹慶山任勞任怨悉心照顧87歲的嶽父和從小因小兒麻痺症導致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姐三十餘載,他的愛心、孝心事跡,受到周邊鄰裡的廣為讚譽。曹慶山的嶽父經常對人說:「雖然我的大女兒癱瘓在床,我身體也不好,但我的命好,有個孝順的好女婿。女婿心細,有耐心,從不因侍候我們抱怨一句,從不因肩上的擔子重而發一次脾氣,每天都能看到的是他那張關切、仁愛的笑臉。」2019年曹慶山被儀徵市表彰為「儀徵好人」。
二、「較長時間義務贍養或精心照料(服務)社會老人,受到社會的好評」方面的推薦人選。3人
1、王芳,女,1968年2月出生,大專文化,揚州曜陽養老服務中心頭橋站養老護理員。她服務的區域為頭橋鎮新橋村有服務對象21人,均為孤寡、殘疾老人。疫情期間,王芳便主動為老人購買口罩,逐戶上門發放。新橋村單家組陳太和因重病,長期癱瘓在床,無兒無女,經常自己掏錢,幫老人解決生活及經濟困難。還捐贈人民幣壹仟元整,陳太和老人激動萬分,無以言表,緊握她的手哭了。新橋村劉家組獨居老人徐金蘭年老多病,為她洗衣、拖地、洗菜、做飯、剪指甲、理頭髮,老人開心地笑了。老人認為是前世修來的福氣,感謝共產黨,感謝人民政府,居然送給她這麼一個孝順的女兒。
2、姜永東,1976年11月出生,高中文化,寶應縣汜水鎮志願者協會會長。姜永東是寶應縣氾水鎮一名個體工商戶,多年來,帶領團隊長年為社會無私奉獻。從2013年開始,堅持每月去氾水、夏集兩個敬老院開展理髮、修指甲、洗頭等常態服務,每蓬節日親自組織志願者為老人包餃子、包粽子、組織為老年人文藝演出等活動,七年多來從未間斷。他還帶領團隊針對散居孤寡老人的「暖水瓶」上門送菜、打掃衛生、維修水電等助老服務,服務對象達80多人,姜永東所在協會分別榮獲寶應縣「優秀公益社會組織」和「扶殘助殘愛心單位」。姜永東個人也先後榮獲縣優秀「五老」志願者、揚州市第二屆「最美平安志願者」等。
3、張開文,男,1962年5月出生,高中文化,揚州宏業船舶配套公司工人。張開文的父親有兄弟三個,他的父親是老大,因為家裡窮等原因,張開文的兩個叔叔都沒有結過婚。20年前張開文的父母相繼去世後,面對兩個這兩個單身的叔叔,張開文沒有把他們養老的問題推給政府,而是把他們接到他們家裡一起生活。20多年來,張開文用社會愛心義務贍養84歲高齡的單身二叔和2009年患了中風臥病在床十多年的單身小叔。「賢侄勝兒」的孝心故事被當地村民傳為佳話。2018年張開文被儀徵市新集鎮表彰為「新集好人」。
三、「熱心捐助老年公益事業或投資老年福利事業,事跡典型,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方面的推薦人選。2人
1、曹功慶,男,1962年5月出生,大專學歷,中共黨員,江蘇新時高溫材料公司董事長。曹功慶長期支持敬老院工作,每年拿出2萬元資助邵伯、真武敬老院用於改善設施,並與敬老院籤訂了捐助協議,從2000年至今,一捐就是20年。面對疫情的嚴峻形勢,曹功慶一次分別向邵伯、真武兩鎮慈善總會各捐款10萬元,還與邵伯良益志願者協會聯合開展「關愛老人•情暖夕陽」自願服務活動,2019年以來先後慰問困難老人錢物近10萬元。20年來,曹功慶先後為老年公益事業捐款200餘萬元。2020年8月,曹功慶被授予首屆「揚州慈善獎」稱號。
2、王兆明,男,1972年11月出生,高中文化,揚州明旺花木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兆明艱苦創業,興辦花木場有起色後,開始回報社會,關注老年事業,關心關愛老年人。逢年過節都要到新區敬老院慰問,給老人送慰問品和慰問金。對身邊的患病老人常去看望,送慰問品和慰問金。每年的「5.19一日捐」,王兆明都定向為新區的孤寡病殘老人捐款。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後,他一次性捐款20萬元,用於新區困難老人救助和敬老院防疫設施改善,並向所在地蠶種場捐款5000元用於老年人困難救助。王兆明熱關愛老年事業都很低調,從不張揚。
四、「在為老服務崗位上精心為老人服務,得到所在單位和社會公眾的一致認可」方面的推薦人選。1人
高紅,女,1966年7月出生,高中文化,揚州市社會福利中心頤和養老院護理員。高紅自2004年7月在頤和養老院工作以來,愛崗敬業,刻苦提高專業服務技能,為服務對象提供優質、專業、貼心的護理服務。面對性格各異的服務對象,她用滿心的熱情與老人溝通,讓老人適應養老院的生活;面對護理需求各異的服務對象,她潛心學習各種老年常見病的服務技能,為老人提供專業的照護服務;面對新冠疫情防控,她舍小家為大家,近100天未休假堅守崗位,用自己的言行讓每一位在院老人安心。高紅的愛心奉獻得到所在單位和服務對象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