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訓:齊賢 集成 求索 創新
釋義:校訓是學校廣大師生共同信奉的教育精神與行為準則,是全體「學校人」的共同心聲與價值信條,是學校的教風、學風、校風相互交融的結晶體。校訓承載著學校的教育傳統、治校理念與辦學思維,是學校在長期發展中積澱而成的厚重文化底蘊與核心精神元素的集中表達。
校訓解讀:
齊賢:從做人的角度提出,向有道德,有修養的人學習,培養有道德,有紀律的人。
語出《論語·裡仁》。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孔穎達疏:「見彼賢則思與之齊等。」賢:德才兼備的人;齊:看齊。齊賢,就是見到德才兼備的人就要向他看齊。見賢思齊是孔子的名言,也是後世儒家修身養德的座右銘。見賢思齊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和諧精神的題中要義。見賢思齊是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境界,體現了純潔高尚的道德情操。一所好學校,只有人人見賢思齊,才能平安和諧,才能傳遞正能量,才能蒸蒸日上。
集成:從求知的角度提出匯集各種學術思想及前人創造的知識財富以獲得最大成功,培養有文化,有理想的新人。
集大成就是集中某類事物的各個方面,達到相當完備的程度。集:聚在一起。大成:原是孟子對孔子的讚譽,出自《孟子·萬章下》:「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也。」孟子稱讚孔子,才德兼備,學識淵博,正如奏樂,以鍾發聲,以磬收樂,集眾音之大成,用以讚譽孔子思想集古聖賢之大。這裡的集成就是集大成。
在知識爆炸、網際網路為主要文化載體的今天,在海量的教育信息撲面而來的當下,我們必須有集大成者的教育情懷,必須使自己、使學校成為集大成者,唯其如此,我們才能實現自己的教育夢,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求索:從學校發展以及辦學模式,辦學道路,教改方向等提出,培養學生質疑、探究的精神和品質。
屈原《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求索的基本含義有兩個:1.尋找;搜尋;求索新的路子;2.索取;探索。求索的引申義是:到達目的地之路雖然模糊不清,但我也要不失時機探索而行。
目前,無論從理論層面還是實踐層面看,無論從教育對象還是教育內容看,無論從關山中學的發展歷史還是未來方向看,我們都必須要有求索的精神,求索的作風,上下求索,不斷思考,不斷積累,最終實現我們的教育目標。
創新:從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更新等方面提出,提高教師的教研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品質。
《南史·后妃傳上·宋世祖殷淑儀》:「據《春秋》,仲子非魯惠公元嫡,尚得考別宮。今貴妃蓋天秩之崇班,理應創新。」創新指創立或創造新的;首先。創新是指以有別於常規或常人思路的思維模式為導向,利用現有的知識和物質,在特定的環境中,本著理想化需要或為滿足社會需求,而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徑、環境,並能獲得一定益處的行為。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遵循教育規律、人才成長規律,大力推進教育體制創新,我們就一定能形成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高質量發展的教育體制機制,我們的教育就一定能讓人民更加滿意。
西安市閻良區關山中學是一所公辦省級標準化高中,創建於1940年,始名「私立四維中學」,取意管仲「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既張,國乃復興」之語。1944年更名為「臨潼縣第二中學」;1951年,臨潼縣簡易師範併入,更名為「臨潼縣第一初級中學」;1958年更名為「臨潼縣關山中學」;1987年劃歸西安市閻良區,更名為西安市閻良區關山中學。學校地處西安市閻良區關山鎮,毗鄰蒲、富、臨、渭四縣(區),佔地80餘畝,植被覆蓋率超過40%,現有30個教學班,1200餘名學生,擁有教職工155人,其中有1名省級學科帶頭人和7名省級教學能手,陝西師大出版社研究員16人,三十多名教師獲得了市區級教學能手、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稱號,教師隊伍學歷達標率為100%。
學校軟硬體設施齊全,各類部室建設完善,歷史積澱厚重,文化氛圍濃鬱,含英咀華,桃李芬芳。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一所有80年歷史的農村中學迎來了巨大的挑戰,但是,學校領導班子化挑戰為機遇,結合本校實際,走出了一條符合本校特點、形成本校特色的課改之路。學校秉承「和而不同,正德遠行」理念和「齊賢,集成,求索,創新」校訓。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體師生凝心聚力,艱苦奮鬥,努力創建陝西省示範高中,打造「家門口人民滿意的好學校」。
西安市閻良區關山中學
西安市閻良區關山中學操場
圖文科技樓
編輯:秦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