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提示!大學生求職路上多少坑,一不小心就違法

2020-08-28 德州網警巡查執法

受疫情等大環境影響,今年的大學生就業比較艱難。面對就業機會,很多學生不敢「挑挑揀揀」,有工作就幹,這在無形中給不法分子帶來了「套路」求職人員的機會。

近期,全國公安機關辦理了多起涉及大學生求職就業過程中被蒙蔽、誘騙甚至強迫參與傳銷、電信詐騙、盜竊、賭博、賣淫等違法犯罪的案件。

對此,網警叔叔梳理了四種求職就業中容易陷入的大坑和實例,剛剛走入社會的學生們,一起來看看吧!


01

犯罪團夥坑

真實案例1:陳某某等人租用固定場所,註冊成立某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高薪招聘為幌子,在招聘網站上發布信息,稱工作內容為網路遊戲推廣運營,並採取公司規範流程組織面試培訓及辦理入職手續。

覃某、李某等10名大學生在應聘過程中一直未發現問題,直到在「工作」接受用戶充值時才意識到自己從事的是網絡賭博平臺推廣這一非法「職業」。然而他們沒有報警,卻選擇了繼續參與,最終被追究刑事責任。

真實案例2:黃某某成立某某貿易有限公司,以高額薪酬為誘餌,在某招聘網站上發布信息,招攬大學生充當業務員。

黃某某等5名大學生工作後才察覺到公司是讓他們從事詐騙活動,然而他們發現後並沒有主動中止,而是繼續參與詐騙,最終被追究刑事責任。

高薪招聘!

五險一金!

錯過後悔一輩子!


網警分析:

「在我們這裡幹上個一兩年,你就能年薪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一些賭博、詐騙、洗錢團夥會承諾員工的工資遠高於市場價,對於剛剛踏入社會的畢業生來說,這樣的誘惑不言而喻。

很多年輕人社會經驗少,走出校園想儘快掙錢回饋家庭。一些犯罪團夥就抓住了這種心理,打出高薪的噱頭,誘騙大學生入夥。

然而請你仔細想一想,你的工作經驗並不豐富、勞動技能並不嫻熟、人脈商圈尚未積累,甚至工作能力也未得到實際檢驗,企業為什麼會願意拿出高薪聘用你呢?十有八九就是騙局啊!


02

非法行為坑

真實案例3:某公司經理古某某、部門主管龐某某以轉正考核為由,要求劉某某等多名新入職大學生將競爭對手的共享充電寶盜竊回來交給公司(迷惑行為……)

為保住「飯碗」,增加業務量,這些大學畢業生真的去進行了偷盜,最終被公安機關立案偵查。

真實案例4:周某某謊稱是某日報社下屬周刊工作人員,以月薪1萬元且事後安排在某日報做實習記者為誘餌,聘用正在找工作的大學生王某某,並要求其跟蹤偷拍他人。最終,王某某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被追究刑事責任。

你想不想入職?

你想不想轉正?

想就快照我們說的做!


網警分析:

有的大學生法治意識和是非觀念不強,在求職就業過程中,遇到所在公司的「上級領導」指使從事違法犯罪活動,任務可能觸犯法律法規時,不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或嚴辭拒絕,而是為保住工作選擇完成指令。

要對基本的法律法規有常識啊學生們!不能做的不該做的,一律不要做,你當人家是考驗你有沒有敬業精神,人家當你是傻子,利用你去做「髒活兒」,讓你背黑鍋。


03

傳銷坑

真實案例5:陳某某等人通過在某同城招聘網投遞簡歷,受聘於某「貿易公司」。該公司對其進行職業培訓,向其傳授以微信聊天等方式實施傳銷的技巧。

陳某某後來意識到該類活動屬違法犯罪行為,卻因工作簡單、收入高以及僥倖心理等原因繼續參與。更有甚者,在原公司解散後,陳某某積極與他人組建新公司,如法炮製,招聘、培訓10多名求職大學生繼續從事違法活動,危害性進一步擴大。

加入我們!

買買買賺賺賺!

很快你就是上線!


網警分析:

識別傳銷,主要是看三個特徵:一是入門費,是否需要認購商品或繳納費用取得加入資格,牟取非法利益;二是拉人頭,是否需要發展他人成為自己的下線,並對發展的人員以直接或間接滾動發展的人員數量為依據給付報酬;三是計酬方式,是否以直接或間接發展人員的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報酬,牟取非法利益。

同學們,天上不會掉餡餅,傳銷公司的套路話語往往都是「讓你在消費的時候同時賺錢」。可消費就是消費,賺錢就是賺錢,把消費說成是賺錢,只能是騙局!


04

淫穢色情坑

真實案例6:女大學生李某某、夏某某、楊某某被朋友以從事正規按摩工作為幌子誘騙至廣東,剛一到達即被控制,經歷了拘禁、毆打後,被迫在廣東廣西等地從事賣淫活動,成為犯罪分子的斂財工具。

背井離鄉

舉目無親

叫破喉嚨也沒用的


網警分析:

有的女大學生在求職時缺乏戒備心理,「撿到籃子裡就是菜」,很容易被社會、網絡上結識的別有用心的人鼓動,以介紹工作名義背井離鄉,來到陌生城市,被迫從事違法犯罪活動。

女孩子們在遇到有高報酬、優厚條件的外地工作時,一定要提高警惕,謹慎前往。不要陷入火坑,萬劫難復。

求職難,求職難

多歧路,今安在

告別青青校園,踏入花花世界

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特別是在疫情影響下的今天

但來日方長,切記擦亮雙眼

決不能在人生剛開始的時候

就抹上汙點,一世難贖

相關焦點

  • 大學生求職路上多少坑,一不小心就違法
    受疫情等大環境影響,今年的大學生就業比較艱難。面對就業機會,很多學生不敢「挑挑揀揀」,有工作就幹,這在無形中給不法分子帶來了「套路」求職人員的機會。近期,全國公安機關辦理了多起涉及大學生求職就業過程中被蒙蔽、誘騙甚至強迫參與傳銷、電信詐騙、盜竊、賭博、賣淫等違法犯罪的案件。
  • 高能預警,求職的路上,這3個坑不要去踩,小心吃大虧
    高能預警,求職的路上,這3個坑不要去踩,小心吃大虧現在求職的路上有許許多多的坑在等著別人往下面跳,因為某些原因,總是有人對現在的工作不是很滿意,然後就離職了,踏上了求職之路,但是求職的路上有太多自己不懂的東西,所以難免有時候會踩到一些坑坑窪窪的地方,導致自己摔了一跤,但是人不經過磕磕碰碰怎麼能夠成長起來
  • 畢業季求職培訓花數萬元 求職輔導機構「內推」涉嫌違法
    慌亂中,她在朋友圈發現了求職輔導機構的宣傳。一套課程下來,總共要花費近3萬元——如果拿不到錄用通知還不退費。如果要確保單位錄用,價格更貴,要近6萬元。記者調查到,除了劉鈴所了解到的這家求職輔導機構,現在市面上還有許多面對大學生的求職培訓公司。它們的服務項目包括求職面試輔導、筆試真題、簡歷修改等。
  • 應屆生求職如何避免入坑,一個職場老人的經驗都在這裡
    也許職場小白們,更擔心是求職路上大大小小的坑該怎麼避開。2020年就業形勢並不樂觀。舉辦好聯合招聘、金秋招聘月、就業服務周等活動,將資源向非中心城區和三、四線城市高校傾斜;要開展創業服務,將創業培訓向校園延伸,支持建設一批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並開展案例警示教育,發布求職陷阱提示,嚴厲打擊招聘過程中的欺詐行為。
  • 【警方提示】回應民生關切 新增交通違法受理窗口
    【警方提示】回應民生關切 新增交通違法受理窗口 2019-11-04 21: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畢業求職需謹慎,大學生求職被辦2張信用卡,沒上班倒欠公司8000
    大學生畢業後最重要的事情應該就是找一份滿意的工作了,但企業那麼多,可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正兒八經招聘員工來幹活,其中的套路和雷坑大家也得要小心。求職路上多坎坷,初出茅廬的大學生最容易被人套路,記得當年我剛畢業的時候出去找工作,遇上好幾家打著招聘的名義,實則是讓這些應聘者參加付費培訓。這樣的公司一般都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徵,那就是招聘信息特別多,崗位也特別多,而且很多崗位之間關聯性不強,遇上這種可就一定要小心了。
  • #警方提示# 網絡詐騙黑手伸向大學生 提高防範別受騙
    網絡詐騙黑手伸向大學生 提高防範別受騙針對大學生的網絡詐騙案件有所增加,數額之大引起人們重視。本文筆者逐一審查案件發現,此類案件的受害大學生都因缺乏社會經驗,輕信偏聽犯罪分子一面之詞,導致財產遭受損失。以下兩個案例非常具有代表性,需要大學生們及社會民眾引以為戒。案例一:兼職遇「李鬼」 被騙6000多元案件回放???
  • 平臺求職要避開這些坑
    一些網絡求職平臺推出高價培訓課程,有的聲稱可「付費內推」,保證幫助找到工作平臺求職要避開這些「坑」「11月還沒有offer(錄用通知),還有機會嗎?」「補錄都開始了,現在還沒有找到工作是不是沒機會了?」「一大撥有轉正機會的寒假實習已經上線!」
  • 魯迅不姓魯是什麼梗 感覺一不小心就被帶入坑
    魯迅不姓魯是什麼梗 感覺一不小心就被帶入坑時間:2018-05-06 21:11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魯迅不姓魯是什麼梗 感覺一不小心就被帶入坑 最近,網友有很多人在玩魯迅不姓魯這個套路,感覺一不小心就被帶入坑了,那麼魯迅不姓魯是什麼梗?魯迅不姓魯是什麼意思?
  • 華訊投資:大學生求職注意了,遇到這些騙局千萬擦亮眼!
    小李今年剛剛大學畢業,對未來充滿信心的他,沒想到就遇到了人生經歷的第一個「坑」——求職騙局。像小李這樣在求職過程中有被騙經歷的人很多,從線上的刷單,到線下的培訓騙局,騙子的手法層出不窮,這些騙子抓住了求職者希望高薪輕鬆賺錢的心理,因此每每得手。那麼,面對那些騙局,對於剛出校門、社會經驗不足的年輕人來說,該如何識破?怎樣預防?一旦被騙,求職者該怎樣維權呢?
  • 平臺求職要避「坑」:有的推高價培訓,有的稱付費可「內推」
    北京市海澱區某高校的任星說,她曾花5萬元左右參加一個網上平臺的項目,但覺得課程性價比低、求職諮詢沒有實質性作用,還間接地影響了找工作,感到「被坑了」。一位學生家長說,他的孩子曾購買網上平臺的相關服務,後來因不滿意效果,解除了協議。「雖然退了費,但給孩子造成了精神上的影響。」
  • 大學生求職被辦信用卡,還被刷走1.6萬,大學生該如何防騙?
    大學生剛畢業,涉世未深,沒有社會經驗,加上最近找好的工作也不容易,很多大學生求職心切,忽略或者淡化了公司開出的非常規條件,造成了自己入坑。而一般來講,如果是一個在職場上混跡多年的「老手」,求職的時候遇到這種要求辦信用卡的公司,差不多都是果斷拒絕的。
  • 換匯變洗錢 換匯路上都是「坑」
    結果錢先生換來的美元不僅被全部沒收,其本人還為此鋃鐺入獄,接受警方的調查。劉律師表示,洗錢罪依照涉案人扮演的角色不同、洗錢金額的多少、是否為非法所得、是否和販毒有關,以及有否犯罪記錄等不同情況,會酌情判處被告5到20年的牢刑。在錢先生的案例中,雖然他不知道對方的錢不乾淨,但這不能作為脫罪的理由。
  • 高價培訓付費內推 網際網路平臺求職要避開這些「坑」
    北京市海澱區某高校的任星說,她曾花5萬元左右參加一個網上平臺的項目,但覺得課程性價比低、求職諮詢沒有實質性作用,還間接地影響了找工作,感到「被坑了」。一位學生家長說,他的孩子曾購買網上平臺的相關服務,後來因不滿意效果,解除了協議。「雖然退了費,但給孩子造成了精神上的影響。」
  • P圖需謹慎,有些玩笑可不能隨便開,一不小心就違法
    10月12日,警方出面闢謠,這是假的!目前,始作俑者賈某已向警方自首。他查詢相關法律發現,這麼做已經涉嫌違法,悔不當初。所以小柒在這裡也提醒廣大網友,P圖需謹慎,有些玩笑可不能隨便開,因為一不小心你已經觸犯法律,當然也希望大家沒事多看看相關法律的書籍,增強法律意識,做合法的好公民。
  • 找工作不容易,秋招求職或招聘中,怎麼避開平臺的坑?
    然而,也有一不小心就被「盯上了」。那麼,當我們還沒有辦法很好地管理自己時,也不知道如何去施展你自己的抱負時,如何在求職中或者招聘的準備過程中,用巧勁?1、求職平臺的那些「坑」眾所周知,求職或招聘中,我們都會遇到很多的「坑」。
  • 【安全提示】坑爹坑媽坑親友,這樣的朋友你有沒有?
    你們有沒有遇到過這樣帶你入坑的朋友呢警方提示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在網上組織賭博的人員不要心存僥倖,警方將對此類網絡違法犯罪行為進行嚴厲打擊。
  • 延吉多名大學生刷單被騙 警方出手追回贓款
    延吉多位大學生為此心動,結果卻掉入了電信網絡詐騙的陷阱裡。近日,延吉警方破獲該系列網絡刷單通信網絡詐騙案,追繳回2萬餘元贓款。大學生兼職刷單被騙2萬餘元為了體驗生活,賺取生活費,今年10月中旬,延吉某校大學生小葛在某求職網站上看到了招聘網絡「刷單員」的帖子,工作內容為「向某遊戲平臺充值4999元可返200元,但需要墊付本金」。
  • #警方提示# 請警惕各類詐騙活動
    對此,警方結合一批針對學生的詐騙手法和案例,教同學們見招拆招,希望各位能提高警惕,防範詐騙。一、網購。轉帳成功卻拿不到貨手法:網購近年成為時興的購物方式,大學生群體正是網購的主力,但網店素質參差不齊、監管尚不到位,且部分搜尋引擎競價排位的方式也一定程度上充當了幫兇,使得網購詐騙的現象很普遍。
  • 多名大學生被騙,警方發布提醒
    為什麼大學生頻繁被騙?主要是因為學生思想單純,防範意識較差。大學生從小到大一直在學校裡讀書,社會生活經驗少,分辨是非能力較差。有的學生感情用事,結果疏於防範,容易落入騙子設下的圈套。那我們應該怎麼提高防備之心呢?現在為廣大學生列舉幾類大學生易受騙類型,請大家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