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利用克卜勒衛星的數據發現了新的行星系統,以容納地球大小的行星。科學家們現在急切地想知道這些新的太空世界是否有可能維持生命。
2013年11月,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小組發現了一顆古老的美國宇航局克卜勒衛星數據集裡的一顆系外行星的寶藏。
研究人員追蹤了兩個紅矮星系統,其中有許多巖石行星的大小與地球相似或大於地球。
第一個由三顆系外行星組成的系統圍繞著K2-239這顆恆星運轉。K2-239是一顆相對較冷的恆星,質量比我們的太陽小得多。
K2-239是由加那利群島拉帕爾馬島的洛斯穆塔喬斯天文臺的Gran望臺觀測到的。
紅矮星距太陽大約50個分界線或163光年,是三個地球大小的巖石行星的故鄉。
這三顆系外行星圍繞它們的小恆星旋轉,軌道時間分別為5.2天、7.8天和10.1天。
與此同時,第二顆紅矮星被命名為K2-420,是所謂的類地行星的雙星。
超級地球是我們地球的大行星表兄弟——行星的質量比地球高,但比像海王星這樣的氣態冰巨行星要低。
美國宇航局的克卜勒衛星發現了一顆褐矮星周圍的三顆系外行星。
這兩個超級地球的6.03天和20.05天分別圍繞它們的恆星運轉。
在提交給皇家天文學會每月通告的一篇論文中,科學家們寫道:「我們展示了在冷矮星周圍發現的兩個新的行星系統,其中包含K2任務的數據。」
第一個系統是在K2-239 (EPIC 248545986)中發現的,它的特點是M3.0V,並在第14次K2的戰役中觀察到。
「它由三顆地球大小的凌日行星組成,半徑分別為1.1、1.0和1.1,其軌道周期分別為5.24、7.78和10.1天,接近2:3:4共振。」
新發現的系外行星能承載外星生命嗎?
看起來這些行星圍繞著它們的棕矮星運轉得太近了,不可能有外星生命存在。
為了讓科學家們對系外行星的發現抱有希望,這顆行星必須位於所謂的「適居帶」(Goldilocks zone)內。
Goldilocks區是一個狹窄的軌道區,既不太靠近太陽也不太遠,但正好適合液態水在地球表面聚集。
研究人員估計,這兩個超級地球圍繞著一個紅矮星運轉,在3450到3800開爾文的溫度下運行幾天。
這些系外行星離它們的恆星太近,沒有液態水,也不適合居住
與之相比,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需要365天,太陽在離地球1.496億公裡的距離上以5778千米的速度燃燒。
天文學家認為,這五顆系外行星上的溫度比地球上的溫度高几十度,因為它們離恆星很近。
科學家們說:「凌日地球大小的行星會使低質量恆星的光曲線變暗,同時也會產生比大質量恆星更強的徑向速度信號。」
「溫帶行星的軌道距離更近,軌道周期也更短,因此更容易探測到可居住區域內的行星——在這個軌道範圍內,行星的大氣層可以使表面變暖,從而使表面液態水得以存在。」
美國宇航局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為穿越太空的系外行星的跡象進行梳理。
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是什麼?
美國宇航局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是一個2009年發射的大型軌道觀測站,用來對恆星進行梳理,尋找在太空深處有類似地球的行星的跡象。
這個太空望遠鏡以天文學家約翰尼斯·克卜勒命名,它使用一種靈敏的光度計來掃描銀河系的一部分。
截至2018年4月12日,克卜勒任務已經發現並證實了2343顆系外行星的存在。
美國宇航局表示:「克卜勒任務的最終目標是測量擁有地球大小行星的恆星的比例,以及在宜居帶中有地球大小行星的恆星的比例,克卜勒科學辦公室仍在進行這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