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1 21: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在泗溪鎮熊家村村支書的帶領下,我們來到熊洪野老兵戰士家走訪。
熊洪野老兵老人六年前摔了一跤,從此一直臥病在床,由兩個兒子輪流贍養,確實是不簡單,人們常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現在眼前熊洪野老兵的兩個兒子都是孝子,父親臥床六年,臥室雖然光線比較昏暗,但是還是比較整潔。
熊老91歲了,耳朵已經聽不清了,頭腦也不清楚了,根本無法語言了。他的一些故事,是他的小兒子講的。
熊洪野,1929年6月12日出生,1950年入伍,1956年退伍轉業到江西省鐵路局修鐵路,1958年精兵簡政回到農村,在大隊當幹部,一直到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製。
「我們在這個時間過的江,好冷!」
熊洪野大兒子說:「每年大年三十坐在一起吃年夜飯時,我父親就是說這一句。」
我問他的小兒子:「你爸爸是怎樣去當兵的?你爺爺奶奶是什麼態度?」
「我爺爺奶奶那時特別窮,窮得沒有飯吃,生了兩個兒子,都被他們賣掉了。大兒就是我父親,二兒子在一個地主家死了,怎麼死的不清楚。我父親是解放後,被送回家的。那個時候,區裡召開憶苦思甜大會,經常請我爺爺去講舊社會的苦難生活。我爺爺根本不管我父親的事,奶奶早就死了,我父親都不清楚她是怎樣個樣子了。」
「父親是典型的貧農,根正苗紅的青年,區長準備把他選去參加土改工作隊,但是當時的縣長安排了另一個有文化的人頂替他參加土改工作隊。這時他覺得受了委屈,決定響應國家號召,參軍入伍。」
「在部隊的事,我們也不記得太多,父親講過故事,父親喜歡喝酒,這個嗜好害了他。愛酒,好酒貪杯,喝醉了後口無遮攔,脾氣又不好。他同我們講過,他上過朝鮮戰場,飛機特別多,他們白天休息晚上行軍,飛機在頭頂上飛過,那個聲音特別刺耳。還講過,戰場的子彈,真的像電影中演的一樣,像下雨一樣傾瀉,打中了就飛濺出鮮血,人就像倒劈柴一樣倒下。」
「我父親在朝鮮呆了五六年,嗜酒有可能就是想麻痺自己。其他的事情,我不清楚。」
很遺憾,我們不能夠聆聽熊洪野老戰士親自給我們講故事,但我們為他有兩個孝順的兒子而感到高興。希望在他們的精心照護下,老人能夠幸福安度晚年。」
(上高縣退役軍人事務局戈定義、羅軍輝、易秋根供稿)
原標題:《我的抗美援朝︱這個時間過的江,好冷!》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