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鯤鵬哥V
導語:受益全球經濟復甦預期,周期行業的上升趨勢依然在路上,低估值和帶動指數的大金融板塊因市場風格飄忽,也會受到部分低風險偏好資金的關注,同時電子、半導體等熱門板塊開始活躍,近一個月跌幅較大的醫療、醫藥板塊因累計跌幅較大,也有反彈的可能,總體上本周滬指有可能會在多板塊共振的帶動下突破前期高點。
上周五滬指「意外」受銀行股帶動大漲,盤後機構和媒體找出各種銀行股上漲的原因,其實這種「意外」原本就在預期之中,鯤鵬哥在上周二11.24 前期高點無礙結構化行情繼續演繹、周三11.25 上升途中第一次大分歧、周四11.26 「預期中」的大跌,是行情終結的標誌麼?的文章中,連續三天重點提示銀行股,因為銀行股的技術面和基本面改觀的預期促使這個行業該漲了,加上在風格的飄忽期,大量低風險偏好資金會進入這個行業,促使股價上漲。
股市的發展與萬事萬物一樣,都有自然運行規律,有些股票和行業因消息刺激上漲,其實本身就存在漲的基礎,有些股票和行業沒有消息刺激也能上漲,因為內在的運行規律會促使它們自然上漲。
究竟推動股票上漲的原因是什麼?內在本質是因為公司的業績推動麼?不完全是,根本原因鯤鵬哥認為是市場的一種「群體型行為」推動,這個群體不是指所有的市場參與者,而是指能夠影響股價或者人心的、參與市場的主要力量。一隻股票如果能夠漲10年,那麼背後推動它能漲十年的因素不完全是因為它這10年的業績一直都好,而是近10年的細分市場風格促使機構投資者相信這隻股票每當業績不太好的時候都是買入的時機。
比如貴州茅臺,它並非近十年業績都達到了預期,但是機構資金總是會根據市場環境的變化,去適應它的業績變化或者不斷調整甚至降低自己的預期,預期滿足之後,股價就始終是處於上升狀態,這種股票要出現大趨勢的扭轉,最終的催化劑大多不是因為業績的變化,而是有市場影響力的人或者機構指出了投資邏輯的漏洞,並且更多的人開始相信以前的邏輯並不成立,然後就會逐步打破上升趨勢。
美股的特斯拉也是一樣,今年以來上漲近6倍,市值位居全球車企第一位,這種漲幅和市值,其實用基本面很難理解,對於這種股票,越漲其背後的「宏大故事」會越多,「上漲的邏輯」會越來越「正確」,看空的聲音會越來越微弱,對於這種股票,其見頂之時通常都是買盤自然衰竭後,再伴隨著有影響力的機構指出其邏輯的漏洞,趨勢就會發生改變。
在A股市場中,類似茅臺這種能漲個10幾年的股票是少之又少的,絕大部分股票都有周期性,有的是因為市場風格而產生的股價周期,有的是因為業績周期而產生的股價周期,有的是因為政策催生行業故事而產生的周期。
比如有色、煤炭、鋼鐵這種周期股就是因為業績周期而產生的股價周期,這段時間周期股漲的原因是因為全球經濟復甦的預期,在全球經濟真正復甦之前,周期股還會表現,因為沒有證偽就沒有結束。半導體、晶片這種是因為政策原因導致的故事+業績周期,業績對股價的作用佔一半,剩下的一半看市場願不願意聽故事,所以這個行業的波動比較大,不過經濟如果真的復甦,對於這個行業也是利好,因為本身它們也是周期行業。
還有酒和醫療這種因長風格產生股價周期性的行業,當市場有更好的品種可以買時,它們大多不漲,其餘時間除了整個市場系統性下跌時,基本都在漲,所以累積起來這些年漲幅最大。不過醫藥和醫療因帶量採購的影響導致整個行業的投資邏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近兩年個股分化很大。
此外還有像新能源汽車這種處於從政策故事轉向市場需求導向的行業,這種行業是三分之一聽故事,三分之二看業績,波動性總體要小於晶片、半導體,未來大概率會成為一個類似白酒的行業,漲一段時間看業績預期是否能兌現,不兌現跌一下,兌現了再漲。現在市場處於業績報的真空期,所以這個行業大概率還會活躍。
目前制約整個市場上行最主要的因素是在強監管+貨幣「緊平衡」的大環境下,對整個市場總量的風險偏好有壓制,全市場的總成交量起不來,現有資金又分散在眾多行業中,導致行業輪動的特徵比較明顯,也缺乏能夠帶動市場人氣的持續型領漲主題和個股,而這種狀態又導致了投資者賺錢難度大,進一步壓低了風險偏好。
在中觀行業向好、微觀分化、宏觀政策壓制的環境下,指數的上行速度通常會比較慢,大多是通過中觀行業的輪動和緩慢上漲帶動指數突破。指數最終會突破,但中間坎坷較多。
理解了大的邏輯後,操作上就相對簡單一些了,市場風險偏好下降,但是指數會突破,那麼最簡單的邏輯是找那些低位滯漲或者超跌的行業,比如疫苗、醫療行業,近一個月跌的很多,一些前期的「白馬股」近一個月跌幅已經超過了30%,與指數的偏離度很大,大概率在12月份會回歸「均值」。大金融板塊內部分化比較大,但總體估值依然較低,年底機構資金總體偏向「保守和防禦」,通常會配置這類低估值行業,所以預計還會反覆活躍。
買股先排雷,"鴻鵠觀市"公眾號早晨九點半之前發出的"投資避雷針",一定要看,避免踩雷。
如果喜歡鯤鵬哥的內容,請在右下角點讚和「在看」支持。
-------------------------------
招募:量化交易研究志同道合者
量化交易作為A股市場的一股新生力量,近幾年快速發展,目前全市場量化交易規模已經達到了3000億左右,並且在近幾年取得了優異而穩定的成績,得到了越來越多投資者的認可。
量化交易規模不斷擴大,與價值投資和被動投資模式逐漸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並且開始在中國股票和基金市場佔據一定話語權。鯤鵬哥帶領的量化策略研發團隊通過自主研發和借鑑國內外優秀的量化交易模型,已經開發出了多套比較完善的量化策略,涵蓋美股、港股、A股,以及ETF和開放式主題基金等。
如果你對量化策略研究有很深厚的興趣,並且具備一定的數學、拓撲學、統計學基礎及其它相關專業經驗,或者有信號識別、機器學習等IT開發能力,歡迎你加入我們。
加入方式:在「鯤鵬哥」公眾號對話框裡給鯤鵬哥留言,寫上自己的簡介和聯繫方式(微信號或手機號碼),我們會及時聯繫您。
免責聲明:本資訊內容僅供參考,不應作為投資決策的唯一參考因素,不代表所供職單位觀點。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未經授權,禁止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並註明作者及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