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曉敏青春說的第375篇原創文章
歷經12年的寒窗苦讀,孩子們終於結束了高中階段的學習。暑假是新生活的開始,每個人都想趁著這段時間放鬆一下、快樂一下……
有些人在暑假裡會去旅行,可是,有些人卻在暑假裡走向了痛苦的邊緣。
據婦科醫生說,每年的7、8月是墮胎的小高潮,這是他們心照不宣的秘密。
每當這個季節,好多車站邊的安全套廣告被下架了,取而代之的是無痛人流的廣告。選擇在這段時間墮胎的,往往是剛剛走上大學的孩子。他們不過17、8歲的年紀,本該和花兒一樣綻放,卻早早背上了打胎的陰影。
高考墮胎月的出現,成為了一根刺,刺在無數父母的心上。
我們不禁疑惑:現在的孩子都怎麼了?
高中畢業已經算成年了。可是我們的校園裡,還有一批更小的孩子也走在人工流產的邊緣。
一個13歲的女孩,剛上初中,喜歡上了一個班上的男孩。她與這個男孩只「好了」不過3個月,卻因為情竇初開偷嘗了禁果。沒多久,她懷孕了,她不敢告訴家裡人,只能拿著自己的零花錢偷偷去打胎。
一個15歲的女孩,正準備去中考。但在中考期間她卻意外流產了,這時她才知道自己懷過孕。錯過了中考,小男友也沒有辦法提供情感上的慰藉,她迷茫困惑、卻不知道該如何面對未來的生活。
一個16歲的女孩,和男網友相戀以後多次懷孕。一開始她會偷偷去打掉,但在打了第四次胎時,她因為宮外孕被切掉了輸卵管。這件本該傷心的事情,她自己卻像沒事人一樣,好像完全不知道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是什麼事情。
中學生懷孕的消息層出不斷,這讓我感到異常的心疼。青春期的感情往往會無疾而終。
而女孩們的生活,卻會因為意外懷孕而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對女孩來說,有沒有發生過性行為不能定義你的價值。
發生性行為,並不意味著你是不好的,是不值得被愛的。但是,如果你愛一個男孩,覺得他可以託付終身,但是我想提醒你的是,在發生關係之前,請你一定要考慮清楚。
很喜歡電影《完美陌生人》裡,父親對女兒說的那段關於「第一次」的話:
性學家馬曉琳在一次演講曾經向觀眾提問:
「女孩子們想像一下,你深夜下班回家,走在一個無人的小巷子,碰到了一個已經完全被荷爾蒙衝昏頭腦的男子,試圖侵犯你。這時你要怎麼辦?」
「反抗?恐怕無效,對方一個壯漢,你一個弱女子,反抗不會讓你避免被強姦,也許還會讓你喪命。」
「呼救?深夜無人,呼救可能沒效,就算有效,激怒了對方,一怒之下殺人怎麼辦?」
所有人埋頭沉思,一籌莫展。
馬曉琳繼續演講:「如果真的在那種境況下,我會建議你們,順從。然後給對方一個保險套,要求他帶著保險套發生關係。」
這個案例雖然有點極端,但是它要表達的意思卻非常重要:哪怕在最惡劣的情況下,也要儘可能地保護自己。最基本的,在性行為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好安全措施,帶好安全套。
說了這麼多,我只是希望女孩們,能意識到早早接觸性可能給自己帶來的傷害。
但是我也希望男孩們能記住,不安全的性行為是有代價的。如果你真愛一個女孩,你需要有安全的意識,你需要學會換位思考,想一想只顧自己的話可能會給你喜歡的人帶來怎樣的傷害。
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性教育也正應該是愛的教育,即生活、希望、樂趣一致所組成的那種重大的、深刻的感情教育。」
最後,不管你是男孩還是女孩的父母,請記住:性不是禁忌,性教育更不是洪水猛獸。
哪怕是低齡孩子發生了性行為,也並不能說明他們本身品性的好壞。他們也許還掙扎在青春期的困惑中,性只是他們的一段經歷。
但是,關於性,我們也希望孩子能知道性可能帶來的後果,用什麼方式能規避性可能帶來的危險,去思考什麼時候才是接觸性、接觸成人式愛戀的好時機。
這也是,我們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目的之一——學會愛自己,也學會愛他人。
願我們的孩子,都能安然度過青春期。
◎
互動話題
有人說
性教育首先就是社會人格的文化教育
你怎麼看待孩子的性教育?
我們會給留言點讚排名第一名的家長
贈送曉敏老師的課程
《如何應對孩子的作業拖拉》
截止時間:2020年8月5日晚8: 00
作者/ 諸曉敏
圖片/ 部分來源於 www.pexels.com
部分配圖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評論是最高的讚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