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張瑜)習慣了周末雙休日,多一種選擇會怎樣?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工業大學校長喬旭建議,實行 " 一三制 " 彈性周休假制度。5 月 23 日,喬旭委員接受現代快報記者採訪時說,在全年周休日總量不變的前提下,鼓勵單位將相鄰周末雙休日 " 二二制 ",調整為小周末公休一天、大周末公休三天,形成 " 一三制 " 彈性周休假制度。" 總休假天數沒增加,但這樣調整後每月可以有兩個三天的小長假了,回老家看看父母,去附近度假旅遊,都非常適合。" 喬旭說。
△喬旭
建議實行 " 一三制 " 彈性周休,釋放假日潛能
喬旭委員介紹,節假日小長假制度保障了公民休息權,提升了幸福感與獲得感,有效拉動了內需。但目前的集中休假模式已出現一些弊端,比如交通擁堵等公共服務壓力較大,人流扎堆、景區超載等導致個人體驗品質不佳。" 三五日的小長假、黃金周時間更寬裕、出行更有利,但一年難得幾回;大量的雙休日假期時間上相對侷促,難以充分利用,難以撬動經濟。" 喬旭委員說。
那麼,周末彈性公休要具體怎麼調呢?喬旭委員建議,要明確科學制度設計。全年周休日總量不變,將周休假 " 二二制 " 調整為 " 一三制 ",即周末休息一天和三天交替進行,地方或單位、個人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大小周末構成方式。既保障公共休假制度的剛性約束,又呈現出每周都有百姓度 " 三天小長假 " 的局面,更好滿足大眾個性化需求。
喬旭委員提出,要提供有效制度供給,建議國家有關部門發布 " 一三制 " 彈性周休假的原則性規定,並預先試點運行;充分發揮國務院旅遊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協同各相關部門修訂配套的假期政策,形成各政府層級的協調聯動機制;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出臺具體規定。
此外,這一彈性休假制度的調整還要強化配套制度建設。喬旭建議,要加強科學管理,建立職工輪崗、周休假規劃報備等制度;提升景區管理水平,完善交通、安全等假期社會管理工作;健全權益保障機制,發揮勞動監察部門、工會對休假權益的保障作用。
【對話】周末彈性休假可行嗎?
針對周末彈性休假的制度設計、可能性和意義等問題,現代快報記者對話喬旭委員,他表示,此舉在當下有著特別的意義。
現代快報:實行周末 " 一三制 " 的同時,您覺得 " 二二制 " 還需要保留嗎?
喬旭委員:當然可以選擇,想改的單位就改,不想改的就不強求。這樣公眾可以多一種選擇。
現代快報:對這個提案,您此前進行過調研嗎?
喬旭委員:查過資料,也徵求過部分人員的意見。
現代快報:您覺得周末公休假期彈性調整有多大的可行性呢?
喬旭委員:國際上多國錯峰休假和彈性作息制度都是可以借鑑的,比如法國建立了 " 假日搭橋 " 制度,如果法定假日和周末休息只差一天,假日和周末可以連在一起休息。德國的很多節日,各州、個人可以自行分拆安排休假日期。
國內的彈性周休假制度其實也是有政策和實踐基礎的。我國法定假日已達 115 天,處於世界中上水平,考慮社會經濟發展,在不增加假日總天數的情況下,更應側重優化假日結構,充分釋放假日經濟潛能。我國上世紀 90 年代曾實行大小周末制度,有一定社會基礎,而新冠肺炎疫情後出於拉動消費的考慮,國內多地也紛紛出臺相關細則,探索新休假模式。
現代快報:彈性周休假制度有哪些意義?
喬旭委員:研究發現,周休假單位時間每提高 10%,有望提升國內旅遊消費 2.3%,刺激效果明顯。實行彈性周休假制度勢必對拉動消費帶來溢出效應,有利於旅遊、文化、體育、健康、教育培訓等幸福產業的發展,為疫情之後中國經濟快速恢復注入強心針,也有利於助推健康中國、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的實施。
與此同時,通過這種休假制度,均衡人流分布,提升資源效益。變高度集中的黃金周為每周(對個人為每兩周)都有小長假的常態,能避免長假人滿為患、平時冷清的忙閒不均現象,提升旅遊資源利用效率。
還可以緩解交通壓力,保障平安出行。彈性周休假引導人們錯峰出行,拉低交通波峰波谷落差,有利於緩解交通與安全壓力,提升公共產品質量。同時,提高幸福指數,促進社會和諧。為在外工作的子女回家探親提供便利,為家庭活動提供更豐富的時間和形式選擇,對促進社會和諧、提升百姓獲得感具有深遠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