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院林立的百老匯大街誕生了無數轟動一時的經典劇目,比如音樂劇《歌劇魅影》、《貓》、《悲慘世界》等,有些劇目已經演出上百年,刻進一代代人的記憶。而「外百老匯」則是指在百老匯以外的紐約其他地方演出的劇目,它與百老匯最大的不同是,演出規模小,場地和演員數量與百老匯都是不能比的,比如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長腿叔叔》,全場只有兩位演員,布景也只有一個,是典型的小劇場劇目。
《長腿叔叔》(《Daddy long legs》)改編自美國作家簡·韋伯斯特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孤兒院的喬若莎在長腿叔叔傑維斯少爺的資助下上大學,兩人最終相戀的故事。除了故事的結尾,長腿叔叔從未以這個身份在喬若莎面前露過面,兩人的交流僅限於書信,而長腿叔叔從未給喬若莎寫過一封回信。
劇情是在一個孤兒院裡展開的,18歲的喬若莎是孤兒院裡年齡最大的孩子,沒有人願意領養她,為了不被趕出孤兒院,她每天要做各種雜活兒,打掃、縫衣服、餵孩子是她生活的常態,這樣繁瑣的日子仿佛沒有盡頭。一切的轉折始於那個平淡無奇的周三上午,像往常一樣忙的焦頭爛額的喬若莎被小湯米叫到裡皮夫人的辦公室(這段由女主演扮演小湯米,自問自答,角色轉換很精彩,唱腔很可愛)。一位慈善家要資助她上大學,作為孤兒院的領導,裡皮夫人警告她不要給慈善家惹是生非。像做夢一樣,喬若莎從沒想過有一天她能離開孤兒院,但是明天她就要去上大學了。車燈照出了慈善家的影子,他的腿很長,喬若莎決定叫他「長腿叔叔」(一種蜘蛛的名字)。喬若莎拿著長腿叔叔給的生活費走進了大學的校門,遇見了性格、家庭各異的同學,但唯一相同的是,她們都是豪門貴女。喬若莎開始給長腿叔叔寫信,她不知道他會不會讀她的信,不知道他叫什麼名字,不知道他多大年齡,不知道他長什麼樣子,唯一知道的是他不會給她回信。但是每一封信她都沒有落下,每一封都充滿童趣,以至於我在讀的時候都忘記了她是一個已經18歲的成年女性。她就像小太陽一樣照進長腿叔叔單調的生活裡,但她也會因為沒有漂亮的裙子而難過,也會因為被同學嘲笑沒文化而傷心,也會因為吹了冷風而生病,於是她收到了長腿叔叔的禮裙、金幣和鮮花。在長腿叔叔的安排下她去了他小時候生活的農場過暑假,他是農場主口中的傑維斯少爺。長腿叔叔真的很浪漫,他要給她一個和自己一樣的回憶。
後半段故事的發展超出了他的預期,喬若莎有了有好感的男生,「醋王」叔叔上線。利用喬若莎對自己的尊敬,他阻止了她去參加男生的夏令營,再次把她放在了農場,為了安慰她,長腿叔叔以傑維斯少爺的身份出現,陪她度過了一個快樂的暑假,喬若莎和傑維斯的感情迅速升溫。而叛逆一旦種下了種子,即便被石頭壓住也會長出枝蔓。喬若莎的個人思想越來越明顯,她最終還是違背了長腿叔叔的話。長腿叔叔終於意識到自己對喬若莎的愛,以傑維斯的身份向她求婚,又以長腿叔叔的身份和她見面,喬若莎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男人重合了,她的恩人和愛人竟然是同一個人。
長腿叔叔給了喬若莎一個夢想,給她一個家,他用錢妝點了自己的新娘,無論是物質層面還是精神層面,而喬若莎給了長腿叔叔一個念想,給了他一束光,給了他濃烈的感情和患得患失的欲望。我真的很希望我的愛的啟蒙不是《簡·愛》,而是《長腿叔叔》,或許這樣我的愛情裡就會有許多甜蜜和輕鬆。
這部音樂劇全程只有兩位演員,而劇中出現的各種人物都由他們扮演,臺詞量是相當大的,尤其是女主角,唱詞大部分是大段的速度很快的押韻句子,還要一直在舞臺前跳來跳去扮演各種角色,這種情況下還要保證咬字清晰、情感到位真的很困難。整部劇的基調是很歡快的,大部分唱段都很可愛,添加了許多幽默元素,觀劇時全程「姨母笑」,很甜。英文版是由一對真實夫妻扮演的,男主角長相和《愛樂之城》的「高司令」相似度100%,全程兩個小時我都以為是「高司令」演的。中文版目前正在駐場演出中,也根據時代和環境做出了適當的改編,總體來說,中文版的喬若莎比英文版更「剛」一點,喬若莎知道傑維斯少爺就是長腿叔叔的時候,揪著叔叔的領子把他懟在了書架上,這一幕真的要笑死了。
大眾對音樂劇這種藝術形式還存在或多或少的牴觸,我建議可以藉助這種小規模的劇目來引起興趣,音樂劇本來就是歌劇平民化的產物,它可以是沉痛的,可以是宏大的,也可以是喜劇和小甜餅,我誠摯地希望有一天大眾走進劇院可以像走進電影院一樣習以為常,看音樂劇不需要穿禮裙,不需要做妝發,不需要懂六國語言,只需要帶著一顆「看戲」的心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