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譜的故事(6)萬物互聯的光速時代到來

2021-01-08 愛活網

1836年,電報機的出現第一次大幅降低了人類的溝通成本,遠距離通訊再也不必等待緩慢的郵政書信,一封簡短的電報跨越陸地海洋,加速了我們進步的腳步。

僅僅40年過後,打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通電話的貝爾讓「見字如面」成為了歷史,即便相隔兩地也能通過聲音互訴衷腸。而隨著移動通訊技術的發展,行動電話在20世紀70年代成為了可能,如果你願意攜帶大體積的「大哥大」,那麼你就已經能享受到隨時通話的體驗。

當然,這樣簡單的成果不會是人類通訊事業的終點。千禧年後,2G、3G甚至4G的發展,徹底改變了現代社會的結構,溝通和資訊傳播成本變得史無前例的低廉,而現在,5G時代正一觸即發,以美國高通公司為首的科技公司正將它從夢想變為現實。

從電報到5G,實際上就是個關於頻譜的故事。百年來,人類都在研究如何更有效率地利用頻譜,如何在有限的頻譜資源中獲得更高的傳輸速率,它驅使著一批又一批的從業者耗費短暫的人生,從而推動移動通訊產業的徹底進步。毫無疑問,電話、電報、電視、網絡、手機等深刻改變人類社會發展進程的發明,精確的折射出了人類掌握和使用頻譜的能力。

這一篇頻譜的故事,我們再次為各位重述,從模擬通訊到5G時代,短短幾十年間的一路走來的故事。

模擬通訊:隨時通話終成現實

從古代開始,人類就一直在試圖降低遠程通訊的成本,然而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無論是所謂的飛鴿傳書還是狼煙通訊,其達到的效果都並不令人滿意。直到19世紀電報現身後,遠隔七大洲五大洋的各國民族在巴別通天塔才終於倒下,每秒30萬公裡的電傳輸速度將文字傳輸至全球每個角落。

但這還遠遠不夠——僅僅在電報發明的二十多年後,亞歷山大貝爾在送話筒中撥出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電話,這成為了開啟全球通訊革命的起點。自此之後,有線電話業務應運而生,我們終於從「見字如面」的時代進入了「耳邊低語」的時代。

幾乎就在電話發明的100年之後的1986年,世界第一套商用移動通訊系統在芝加哥誕生,其採用模擬信號傳輸,將介於300Hz到3400Hz的語音轉換到高頻的載波頻率MHz上,從而實現語音傳輸。至此,人類正式邁入即時語音通訊的時代,隨時隨地拿出拉風的大哥大撥打電話成了那個時代的標誌。

然而,模擬通信弊端也頗為明顯,即便你能夠忍受第一代大哥大磚塊狀的體積和重量,但它糟糕的信號表現和通話質量一定會讓人感到頭疼。事實上,由於用戶線上傳送的電信號是隨著用戶聲音大小的變化而變化的,而這個變化的電信號無論在時間上或是在幅度上都是連續的,因此模擬信號對於頻譜的利用率極低,並且容易受到外界幹擾,經常會遇到串號或是盜號的問題。此外模擬通訊高昂的通訊費用也足夠讓普通人望而卻步。

不過,這些問題都沒有成為用戶拒絕實時通訊的理由,相反的是,妙不可言的實時通話體驗一瞬間就吸引了一大批擁躉。

GSM登場,2G時代來臨

模擬通訊讓世界初嘗了隨時隨地通話的樂趣後,全球都在期待一種更好的通用標準,它不僅需要提供更好的通話質量以及信號表現,同時也需要讓終端能在全球不同地區都能正常使用。

因此,GSM終於登上了歷史舞臺。GSM全名為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作為第二代移動通信技術,它最初的開發目的就是讓全球各地均可以使用同一個行動電話標準,甚至讓用戶手持一部終端就能在全球任意區域使用。

相比第一代模擬信號通信,GSM的數字通信信號是一種離散的、脈衝有無的組合形式,是負載數字信息的信號,因此GSM系統擁有出色的頻譜利用率,同時每個信道的傳輸帶寬也有所增加。反映到實際應用中,基於數字傳輸和更高語音編碼的啟用,GSM時代的信號強度和通話質量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以往拿著手機到處尋找信號的情況一去不復返。

同時,更高的傳輸帶寬也首次為手機帶來了數據傳輸能力,雖然它的傳輸速率最初只有可憐的每秒9.6-14.4Kbit,但卻已經足夠滿足文字傳輸的需求,而這正是簡訊功能實現的基礎。

GSM標準所引領的2G時代,也是全球移動通信標準爭奪戰的開始。在GSM普及後,在歐洲以諾基亞和愛立信為首的手機產品開始攻佔美國和日本市場,它們的售價不僅變得更為低廉,體積更是小到足夠塞入口袋,因此僅僅不到10年之後,諾基亞就憑藉塞班智慧型手機成為全球最大的手機製造商。

3G浪潮,我們進入了圖片時代

2000年,網絡時代正式宣告來臨,手機通訊也經歷了一場新變革。事實上早在2G時代末期,移動上網的需求已經愈發明顯,這意味著緩慢的GSM已經不足以承載用戶的需求,因此第三代移動通信網絡標準的建立已是勢在必行。而在這一代,我們熟知的WCDA、CDMA2000以及TD-SCDMA網絡都應運而生。

說到3G網絡,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半個世紀前的小故事。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戰場打得如火如荼,美國女演員海蒂拉瑪和她的作曲家丈夫為了幫助美國軍方製造出能夠抵抗納粹德國電波幹擾以及竊聽的通信技術,首次提出了跳頻技術概念,並在隨後獲得了相關專利,之後更先進的擴頻的概念也便是基於跳頻的概念發展而來。不過隨著二戰的結束,海蒂拉瑪的研究逐步失去了軍事意義,但她絕沒有想到,這項劃時代意義的技術成果會成為半個世紀後徹底改變整個世界。

時間轉到1985年,一家剛創立便因創始人資深行業背景而受到業內人士和部分媒體關注的新公司基於海蒂拉瑪的跳頻以及之後演進的擴頻技術開發出了一項名為CDMA的新技術。雖然在2G時代,CDMA標準並沒有在GSM的統治下取得太多的市場份額,但在3G時代,它卻大放異彩,無論是WCDMA、CDMA2000還是TD-SCDMA,都受惠於此。而這家當年僅停留在行業資深人士關注視野中的小公司,也已然成為如今更多人熟知的、大名鼎鼎的美國高通公司。

3G是高速移動互聯時代的開始,WCDMA演進的HSDPA+網絡甚至將下行速率提升至42Mbps,手機網絡第一次有了比肩固定寬帶的速率。這也令文字傳輸第一次退居二線,圖片傳播的時代正式來臨,人類的信息傳播速度又有了飛躍。

4G的融合創新 開啟了全球漫遊時代

人類是一種永不滿足的生物,3G的現身加快了信息流動速率,但它並不能滿足我們對於未來的暢想。於是在幾年後,LTE技術出現,它擁有足以令有線網絡汗顏的連接速度,最初最高100Mbps的下行速率比過去的撥號上網快了2000倍,這也令高清視頻通話、在線超清視頻播放成為了可能。

但這並不是LTE發展對人類最大的貢獻,事實上,4G LTE時代所帶來的全球化通訊體驗才是過去絕無僅有的優勢,早在2G時代就提出的全球全網通終於不再是一句空口言,不管是TDD還是FDD已經不再重要,因為我們終於迎來了一個全球漫遊的時代。

技術標準的推行自然離不開技術廠商的努力,高通在其中也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在4G時代,以高通驍龍移動平臺為硬體基礎,OEM廠商能夠輕鬆生產出能夠符合全球運營商LTE標準的智慧型手機。從高通驍龍820開始,高通驍龍移動平臺內置的數據機就已經能輕鬆實現,LTE-TDD、LTE-FDD、TD-SCDMA、WCDA、GSM、CDMA在內的全模兼容,更通吃全球所有頻段,並提供VoLTE高清通話功能。

發展絕不停歇的高通也在5G時代來臨前,再一次將4G LTE網絡的速率推向新的高度。基於更多的載波聚合,最新高通驍龍855移動平臺中內置的驍龍X24 LTE數據機已經可以實現最大2Gbps的下行速率,相較第一帶LTE網絡,這一下行速率已經提升20倍。

4G時代另一改變無疑在於整體資費的下調,受益於工信部宏觀調控的因素,三大運營商紛紛推出了降費提速的戰略,現在每月只要很少的花費,就能真正暢享無限流量,這也真正將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帶到了普通人的身邊。

5G時代:曾經的科幻已變成現實

人類對於速度的追求永無止盡,4G時代剛剛抵達千兆速率,但以數千兆速率為目標的5G時代也已經上線在即,在2019年,不止三大運營商會將5G推向商用,各大終端廠商也勢必會將5G手機當做招牌。

與4G、3G以及2G網絡不同,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並不單指單一的無線接入技術,它是多種新型無線接入技術和現有無線技術演進的總稱,5G不止將擁有更高的傳輸速率,諸如低功耗、低延時、低成本等特性,都將是5G的特點。對於普通用戶而言,最為關心自然是驚人的傳輸速率,相較4G網絡初期實現的100Mbps的峰值速率,5G的理論值將達到5Gbps甚至是10Gbps,將會是4G網絡的50-100倍。

不過,若只是將5G網絡的暢想放在速率上,那無疑是低看了它的意義。從3G到4G,網絡速率的變化令我們從單一的圖片傳輸進入到了視頻時代,在5G時代,更高的速率意味著更高的接入帶寬,設備連接時延將會更低,萬物互聯建也將由暢想變為現實。

更高連接速度和更低的時延意味著終端的端到端連接效率更高,從某一種角度而言,效率的提升也將進一步降低連接所耗費的成本。事實上,5G時代更為重要的指標就在於向下兼容,諸如當前GSM、CDMA、WCDMA、TD-SCDMA以及FDD-LTE/TD-LTE在內的網絡都將平滑向5G進發,目前中國已經確定將在6Ghz以下低頻段中建立5G連接,這意味著運營商無需過多的基站投入,在當前硬體條件下就能向上演進至5G。

而在終端側,高通驍龍移動平臺也已經做好萬全準備。早在2016年10月,高通就已經推出了基於28毫米波頻段的全球首款5G數據機-驍龍X50,通過單一晶片全面支持當前全球2G、3G、4G以及5G多模網絡,並支持全球5G新空口標準以及千兆LTE網絡。

而在2017年2月,高通又對驍龍X50 5G數據機進行了重新的拓展,宣布其已經支持6GHz以下頻段運行,這意味著驍龍X50 5G數據機除了將是全球首款支持5G連接的數據機外,還將在單一晶片中提供多頻段支持的晶片,這進一步擴展驍龍X50 5G數據機在終端提前部署上的使用場景,基於該數據機的終端,理論將能帶來5Gbps的下行速率。

如今配合高通驍龍855移動平臺,驍龍X50 5G數據機已經可以為下一代蜂窩網絡終端進行部署。

結語:

19世紀,貝爾打出了人類第一個電話;21世紀,我們實現了5G時代的新浪潮,整個過程就像是工業時代轉入網際網路時代的縮影。無疑,每一代網絡的進步,都將推動整個行業的進步,也最終讓人類走向全新的高度。而5G時代是下一個行業拐點,也將推動又一次人類通訊革命。

相關焦點

  • 華為軟硬生態加速推進,加速萬物互聯到來
    華為軟硬生態加速推進,加速萬物互聯到來 2020-12-16 23: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田溯寧:「萬物+」時代正在到來
    「萬物+」是 「網際網路+」的深入和超越 田溯寧認為,與「網際網路+」相比,「萬物+」在互聯、賦能、協同、創新上有著質的飛躍。 「萬物+」時代,廣域網和短距離通信等技術的大規模應用,推動更多的傳感器設備接入網絡,形成了萬物互聯。
  • 萬物互聯的5G時代,人們的生活日新月異
    打開APP 萬物互聯的5G時代,人們的生活日新月異 嵩鼠科技 發表於 2020-04-19 21:04:14 (文章來源:嵩鼠科技)        現在人們都在討論萬物互聯,那麼萬物互聯的時代真的來臨了嗎?
  • 名師引領|張悅:萬物互聯時代高中語文課程教學新解
    萬物互聯時代高中語文課程教學新解 文 | 張 悅 萬物互聯提供的跨學科、跨媒介學習場域打破認知單向度的阻遏,為學生整體把握知識、認識學科本質提供多向度的認知途徑,使得解決問題不僅指向問題本身,而且提升學生綜合運用多種知識的學習力。這是拘囿於單一學科無法達成的學習增量。 有人預言網際網路帶來的將是「天地一時,無比開闊」的未來世界。萬物互聯時代,已經突破網際網路的虛擬生態,讓世界變得更加友好真實、深不可測。
  • 鴻蒙手機系統開發者Beta版發布:開啟萬物互聯時代
    經過時間的洗禮,曾經的塞班已經老去,在全新智慧型手機時代,安卓和蘋果iOS分割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成為兩大對立陣營,是華為在逆境中成長,打破多年的僵局,走進安卓系統的困境,形成三角鼎力全新時代。
  • 萬物互聯、萬網融合:消除信息技術的壁壘還有「幾公裡」?
    新華社北京2月3日電 題:萬物互聯、萬網融合:消除信息技術的壁壘還有「幾公裡」?  新華社記者胡喆  隨著新興信息通信技術、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的飛速發展,以語音識別、智能圖像處理等智能協同技術為入口的信息化時代正在到來。
  • 萬物互聯時代,財商是拉開孩子人生距離的核心因素
    二十一世紀的我們,有幸見證了一場萬物互聯的時代變革。二十一世紀的孩子,不幸要面臨來自萬物互聯的新挑戰。大家都知道2020年北鬥完成組網,5G應用,即將步入萬物互聯的時代。慢慢的,人與世界上的所有商品的距離只是幾個按鈕而已。也就是說,人與欲望的距離,只是幾個按鈕而已!如果沒有正確的金錢觀和科學健康的消費習慣,孩子能走多遠?
  • 武漢驚現能給手機充電的路燈,「黑科技」助力5G萬物互聯
    5G萬物互聯相關的新科技、新發明已開始萌芽,只是,目前的普及度還遠遠不足。網友呼籲,應該讓此「福利」在全國推廣開來,讓全民都能享受黑科技帶來的便利。隨著5G時代的到來,我們的手機使用頻率一定會增加,這時,保證充分的電量就顯得尤為關鍵,路邊隨充的出現正解了燃眉之急,或許在未來,這類「黑科技」又會被稱作「中國的新四大發明」之一吧。
  • 5G時代加速到來 紫光展銳是運營商2G/3G轉網4G的最佳合作夥伴
    5G時代加速到來 2/3G清頻退網已成大勢GSA的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9月份, 全球已有19個國家35張5G網絡商用,另有85家運營商宣布了5G商用計劃,預計2025年全球5G將帶來一個萬物互連的社會,未來,我們每個人可能會有十個以上的各種各樣的智能終端,包括智能音箱、智能門鎖、智能冰箱、智能電燈、智能空調、智能監控等等,智能硬體的使用將極大地提高我們生活的便利性。目前移動通信傳統工作頻段十分擁擠,6GHz以下的中低頻譜資源非常稀缺,而大於6GHz的高頻段沒有足夠的頻段分配給運營商用於發展5G網絡,而且頻譜成本很高。
  • GoWithMi任軼:萬物互聯時代需要更好的地圖服務
    GoWithMi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任軼在演講中表示,現實中的人和物都需要地圖服務,地圖就是萬物帳本。他同時提到,PC網際網路連接的設備約 10 億臺,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連接設備約 30 億臺,而萬物互聯時代連接設備超過 500 億臺,這對下一代位置服務基礎設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人人都在討論的萬物互聯到底是什麼?
    從1G到5G從網際網路到萬物互聯無論你有沒有發現生活都正在被科技改變格力萬物互聯又如何改變你的生活?與客廳、臥室等家庭全場景智能結合,實現家庭電器之間互聯,家庭成員與電器之間交互,家庭成員之間共享,打造綠色、高效、便捷、安全的家庭萬物互聯空間。
  • 《三體》遇到ThinkPad X1 Fold:以萬物的尺度摺疊,以思考進化時代
    ,幫助人類時代進化以面對更高級文明。  「面對更高級的文明,人類以思考進化時代」。劉慈欣為人類帶來的科幻作品《三體》中突破了想像的思考,構建了一個衝破維度世界。「以思考進化時代」的觀點一直貫徹在《三題》的故事中。
  • 萬物互聯時代已至HarmonyOS2.0手機應用開發者Beta活動走進上海
    萬物互聯時代已至手機應用開發者Beta為應用夥伴帶來更多入口「物聯網的飛速發展是移動產業未來十年的歷史性機遇」,華為消費者業務軟體部副總裁楊海松說,「作為萬物互聯時代的作業系統,HarmonyOS將成為開啟萬物互聯時代的一把鑰匙,在為消費者帶來更好體驗的同時也為應用合作夥伴帶來更多流量入口,打開應用創新之門。」
  • 萬物互聯的5G時代,將給金融科技業帶來怎樣的影響?
    5G具有高帶寬、高可靠低時延、海量物聯三大應用場景特點,可以使人與物、物與物始終保持網絡相互連接,真正進入萬物互聯的時代,深刻改變人類社會的每個角落。對於金融業來說,天生就具有數據海量性、交互實時性、業務網絡性的特點。
  • 卓亞雲董事長谷雷:讓萬物互聯變為現實
    在這座不斷有大量新移民湧入的夢想之城,每天都上演著充滿激情與夢想的創業故事。為了記錄那些精彩的創業瞬間,在特區建立40周年這個特別的時刻,深圳商報&讀創攜手深圳各大商協會共同尋找、徵集多名在深圳闖蕩、發展的創業者,用他們樸實的故事、珍藏的記憶,來共同口述一份深圳的歷史,留下一份關於城市的共同記憶。
  • 萬物互聯——宇宙的真相
    萬物互聯本一體,同根相生皆太極。五行制化有妙用,借力卸力任東西。我們所生存的這個宇宙本來就是互聯互通的,宇宙萬物之間有著相互聯繫和相互作用,只不過是其中的機理還無法為我們當今的科學所認識和理解。現在人們基於人工智慧和物聯網技術提出的萬物互聯不過是在強化這種已有的聯繫罷了。
  • 「GSMA Thrive·萬物生暉」特別報導|5G 滋養 萬物生暉
    在6月30日啟動的「GSMA Thrive ·萬物生暉」在線系列活動上,多位行業領袖發表了自己的觀點。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呼喚技術創新當前,數字經濟所依託的信息基礎設施已經超越了傳統通信網絡範疇,需要5G網絡、雲和大數據中心、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其中,雲和網是關鍵要素,兩者共生共長,互補互促。
  • 吳曉波:5G重新定義創新空間 將開啟人類萬物互聯時代
    吳曉波 知名財經作家                            開啟萬物互聯時代(上海經信委) 這背後,其實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萬物互聯時代的開始。等到10年之後,2029年的某一天,有專家回過頭來看現在5G的發展,可能會說,2019、2020年的5G應用,是人類萬物互聯的元年。
  • 萬物互聯時代 LED照明企業如何打造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建立在移動互聯、物聯網、大數據和雲計算等信息平臺的基礎上,將信息化和通信技術應用與數位化和智能化的結合從而實現城市化和信息化相結合。  6月,從廣州南沙區有關部門獲悉,位於南沙自貿區的中科院軟體所與美國物聯網領域排名第一的Sensity公司在美完成籤約,將在南沙和矽谷各設聯合國際研發中心,專門研發基於「路燈物聯網」技術的「智慧城市」。至此,南沙至少已有4支物聯網領域重大創新項目團隊集聚,成為國際物聯網研發「高地」。未來最具前景的物聯網技術或許將從這裡走向世界。
  • 萬物互聯時代來臨:智能傳感器成新三板未來新看點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到來,我們已經身處一個被數據包圍的世界之中。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數據是現代工業網際網路的基礎,沒有數據的工業網際網路就像無源之水,只是空中閣樓。無論是當下熱門的雲計算、大數據還是人工智慧,無一不是建立在龐大的數據樣本之上。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彭紅兵表示,傳感器將是未來萬物互聯的核心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