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林,太陽這麼大,歇一會兒吧!」
「不行,垃圾還沒有清理完。」
……
層臺鎮工作人員徐德剛路過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看見護潔員林進友臉頰通紅,額頭掛著豆大的汗珠,汗珠順著兩鬢流下浸溼了衣衫,便勸他休息一會兒,但是林進友執意將剩下的垃圾清乾淨,還特意將掃帚壓在垃圾桶上。
「天氣這麼熱,如果不及時清運,到時候受『氣』的可是過路的人,而這會兒受累的只有我一人。」把垃圾裝車後,林進友用手擦了一下額頭的大汗。
見此情景,徐德剛順勢遞上一瓶水。
「咕嘟、咕嘟、咕嘟……」接過水後,林進友發出了這個夏天最動聽的音符。
近年來,層臺鎮緊緊圍繞改善農村環境,成立農村垃圾集中整治攻堅行動工作領導小組,制定《農村垃圾集中整治攻堅行動工作實施方案》,堅持合力共建、連片整治、長效推進,快行動、大力度、高標準紮實推進,持續掀起全鎮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熱潮,促進家園靚麗如畫,農民生活幸福安康。
為何層臺鎮花如此大的力氣整治農村環境?
農村環境整治是加快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改善民生、提高群眾生活生產品質的迫切需要,是一項得民心、順民意的工程。
「群眾的需求和期盼就是我們的工作目標和努力方向。」層臺鎮黨委書記張玉榮的話語鏗鏘有力,「要舉全鎮之力,全面深入推進農村環境整治工作,堅決打贏農村環境治理翻身仗。」
此前,由於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後,層臺鎮沒有建立健全長效工作機制,當時「垃圾靠風颳,汙水靠蒸發」。即使是到了近些年,農村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改善,可農村環境依舊是「痛點」。不少村幹部戲謔:「家裡現代化,屋外髒亂差」。
「平時都是各家各戶清理自家門前的垃圾,到了過年等大節氣,村裡會組織村民掃大街、清垃圾。」徐德剛對此並不掩飾。
然而,農村環境一旦破壞,很難再恢復;農村的美一旦消逝,人們的鄉愁也將無處寄託。
可是,農村環境整治工作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
凡事都會遇到困難,但是辦法總比困難多。
帶頭示範,全面推進農村環境整治工作。今年4月,層臺鎮組織全鎮幹部職工、護潔員、志願者等200餘人在玉龍村開展環境衛生集中整治示範活動。
活動中,全鎮幹部職工帶頭示範,深入到通村路、入戶路、農戶院壩中,一邊打掃衛生,一邊認真地給村民講解維護農村環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不少村民也主動拿起掃帚參與到活動中來。
白色垃圾、灰渣、邊溝淤泥……這些影響環境的「螺絲釘」被幹部職工一一清除。
上面帶著幹,下面跟著幹。向陽村、五裡橋村、官廂社區……層臺鎮各村(社區)紛紛掀起農村環境整治熱潮。
「只有當好『主人』,主動自覺,才能把我們的家鄉建設得更好,讓整個層臺鎮越來越美。」向陽村村民劉發俊說。
通過整治,層臺鎮徹底清除農村陳年積存垃圾,實現村莊整潔、河面清爽、地面乾淨、立面整潔、庭院衛生,合理配備垃圾收運設施和護潔員,建立健全「村收集、鎮轉運」機制,實現垃圾不落地、整治無死角、清運無盲區,村民文明教育經常化、長效化,引導農民養成健康衛生的生活方式,樹立起愛整潔、講衛生的良好習慣。
組織人員2000餘人次,清理積存垃圾30餘處、20餘噸,清理邊溝30餘公裡,清掃道路40餘公裡……數據的背後,彰顯的是層臺鎮誓讓山鄉換新顏的決心。
殊不知,農村環境整治是一件難事、苦事,更是一件受氣事。
「一開始,大家聽說要整治環境,都嫌麻煩,多少有點牴觸心理。」徐德剛坦言,「要改變長久以來形成的生活習慣並不容易。」
整治農村環境,首先要改變的是村民的觀念,而老百姓多年養成的習慣,並非一聲令下就馬上轉變。
為此,層臺鎮加大宣傳力度,做群眾的思想工作,尤其是加大宣傳典型人物,大力宣講村民劉文元主動帶領村民清理河道的事跡,鼓勵村民向其學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截至目前,層臺鎮組織召開宣傳整治會100餘場,參與群眾5000餘人次。
改變村民生活習慣的同時,還需要加大基礎設施建設,讓群眾更加直觀地感受到環境變化帶來的好處。
汙水處理、路燈改造、河道清理……一系列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如火如荼展開。
「鋪了新路、搞了綠化、安了太陽能路燈……一下子就感覺不一樣了。」政府做的,層臺社區居民宋德倫看在眼裡,暖在心裡,而在政府的帶動下,他也參與到環境整治這個隊伍中。
整治行動只是手段,保持環境乾淨整潔需要更加有力的長效機制。為此,層臺鎮探索建立了定期衛生評比排名制度,每季度,都由鎮裡組織一次集中督查,對各村環境情況等評分並排名公示。同時,實施環境衛生紅黑榜制度,每月對農戶衛生進行評比,對衛生環境好的給予表彰並張貼在紅榜,對環境衛生差的給予批評教育,並張貼在黑榜。
「屋子打掃得乾淨敞亮,每次評比都受表揚,家裡人出門都有面子。」層臺社區居民鄭少群臉上寫滿了自豪。
其實,這只是層臺鎮農村環境整治工作的一個妙招。
層臺鎮農村環境整治成績斐然,但背後卻是一群任勞任怨的幹部職工,他們用掉皮掉肉的「辛苦指數」,換來群眾的「幸福指數」和黨的「形象指數」,讓全鎮面貌發生了根本性改變,群眾滿意度大幅提高。
「剛扔掉,工作人員馬上替你撿。鄉裡鄉親的,多難為情啊!」面對幹部職工的行動,很多村民都有感觸,就在這「難為情」「要面子」中,村民從觀望到支持再化為行動。
「村裡變化太大了,生活的環境不比城裡差了。」說起變化,劉發俊幸福滿滿,「我現在每天吃完晚飯都要在村裡轉一圈,生活環境好了,我們的幹勁也越來越足了。」
宣傳車進村入院,循環播放著環境整治注意事項;各類環境整治的標語、橫幅、宣傳畫冊隨處可見;護潔員、護潔專職隊伍清掃力度、頻率明顯增大……在這場整治行動中,層臺人民從「要我幹」到「我要幹」,讓生於斯、長於斯的家園更加美麗宜人!
七星關區融媒體中心汪巍
編輯廖婉君
編審劉佳興
終審黎秀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