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充分展示陝西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巨大變化和發展成就,8月13日,陝西省舉辦「奮力追趕超越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三場,介紹「七十載富強人文健康奮進之路——『大秦故都·德善鹹陽』時代之變」。鹹陽市委書記、鹹陽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嶽亮,鹹陽市發改委主任李忠平出席發布會並回答記者提問。
嶽亮表示,加快建設富強人文健康新鹹陽,是鹹陽市第七次黨代會確定的發展目標。這一目標,是在系統總結建國以來鹹陽發展歷程、精心把握新的階段性特徵、全面繼承發揚歷屆市委市政府奮鬥目標的基礎上形成的。
一變
一窮二白向繁榮富強的裂變
發展是硬道理。建國之初,鹹陽生產總值只有1.07億元,工業僅有紡紗、軋花、榨油、酒精幾家小作坊,當時用的還是滿清時期從外國買來的機器。為建設鹹陽工業,習仲勳同志親自為國棉一廠選址定廠,鹹陽先後湧現出了趙夢桃、吳桂賢、吳運鐸等一批創業典型和時代楷模。通過70年的改革發展,鹹陽順利完成了經濟恢復、社會主義改造等各個建設階段的歷史任務,邁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時代。2018年生產總值2376.45億元、是建國初的2200多倍,人均GDP達到54368元、增長了820多倍,公共財政收入89.09億元、增長了3900多倍。從這一組數據,我們能真切感受到鹹陽變化之巨。
今日之鹹陽,迎來了向產業門類齊全、綜合實力雄厚的現代化城市的華麗轉身,正在高質量發展的大道上加快追趕超越。現代工業發展蒸蒸日上。形成了以電子、醫藥、食品、紡織、建材、能化、裝備製造等七大優勢產業為支撐,高端能化、電子顯示、汽車製造3個千億級產業集群為主導,CEC8.6代液晶面板及基板玻璃生產線、冠捷電視、新能源汽車、正泰智能電氣、法士特智能製造、浩澤淨水、天基互聯星座、孫思邈藥業等重點項目為龍頭的現代產業體系。2018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739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近3000億元。特色農業壯大欣欣向榮。北部優質蘋果、中部時令水果、南部設施蔬菜等特色農業板塊蓬勃發展,奶山羊存欄量約佔全省1/3、全國1/5,世界奶山羊大會在鹹陽召開,「鹹陽馬欄紅」蘋果品牌價值位居2018中國果品區域共用品牌價值榜第4位。第三產業呈現勃勃生機。電子商務以「買西北」撬起「賣全國」大市場,以袁家村、馬嵬驛等為代表的鄉村旅遊每年到訪遊客5000多萬人次,打響了鄉村旅遊看鹹陽、遺產旅遊品鹹陽、紅色旅遊讀鹹陽、休閒旅遊贊鹹陽品牌,2018年旅遊總收入385.96億元、增長32.1%。此外,建成國家級顯示器件產業園、大西安文體功能區、新興紡織工業園、裝備製造產業園等平臺,聚焦「三個經濟」高點布局臨空經濟帶,鹹陽高新區在國家級高新區排名中三年躍升32位。全市產業結構從建國初的86.9:7.5:5.6調整到2018年的12.0:56.9:31.1。
二變
封閉保守向開放通達的銳變
開放與包容是赳赳秦人的基因特質。鹹陽曾見證了萬裡駝鈴絲茶路的輝煌,也經歷過鹹陽古道積塵埃的落寞。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搶抓「一帶一路」倡議和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建設機遇,大力推進向西開放、雙向開放和全面開放,致力於打造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
今日之鹹陽,已經由過去不沿邊不靠海的內陸腹地,一躍成為向西開放的前沿陣地和「一帶一路」的核心區域。「朋友圈」越交越廣。先後同106個國家和地區建立合作交流與經貿往來關係,與日本成田、美國羅切斯特、法國勒芒、韓國義城郡等16個城市締結為友好城市,朋友圈遍及世界四大洲,在全國地級市排名位列前茅,是「中國甲級對外開放城市」。「輻射面」越來越大。「鹹陽馬欄紅」蘋果、鹹陽茯茶、中醫藥等走出國門,冠捷電視機乘「長安號」班列遠銷中亞和歐美,歡恩寶乳業成為國內首家海外建廠的羊奶粉企業。2018年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73.25億元、增長69.4%。「基本功」越練越好。堅持以全方位開放倒逼深層次改革,機構改革基本完成,興平兒童福利制度、家事審判制度改革試點經驗被中央推廣,時間銀行、大田託管、首席數據官等「微創新」產生較大影響,貧困群眾用藥保障、市政設施限時維修等「微改革」得到人民群眾普遍叫好。開展規範行政審批中介服務、規範涉企收費、誠信體系建設、優化便民服務、促進政策落地落實「五大專項行動」,爭創「零投訴」營商環境。2018年,全市非公經濟增加值1271.65億元,佔GDP比例為53.7%。
三變
舊鎮鄉集向現代城市的蝶變
城市的發展是歷史變遷的縮影。上世紀中葉,鹹陽城區只有3.03平方公裡、人口1.85萬,25條街道總長也僅有10.4公裡,渭河上沒有任何橋梁,群眾過河只能擺渡,一直到上世紀90年代市區也只有人民路一條主街。經過70年的發展,全市城鎮常住人口已經達到224萬,主城區面積擴大到90.6平方公裡、人口達92.4萬,城鎮化率提高到51.3%。
今日之鹹陽,一座歷史與現代交相輝映、傳統與時尚完美融合的現代化都市正在渭水之濱崛起。框架不斷延伸。實施主城區改造提升「6+3」工程,城市空間格局更加明晰。交通四通八達。境內公路超1.6萬公裡,高速公路從無到有達530公裡,13個縣市區實現縣縣通高速;3條鐵路境內設站點34個,地鐵一號線二期工程今年通車;鹹陽國際機場連續2年旅客吞吐量增速全國第一,1小時可通達國內40多個城市。生態更加優美。以「雖為人作、宛似天成」理念建成逾萬畝的鹹陽湖碧波蕩漾,全長2.36公裡的親水步道、16.82公裡的渭河生態長廊和大大小小的溼地公園,成為市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功能日臻完善。突出秦元素秦文化,強化城市特色內涵,不斷創新城市治理,積極推進建築品質提升、綠化提升和美化提升,奧體中心、古渡廊橋、市民文化中心對外開放,工人文化宮搬遷新建,城市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成功躋身全國十大智慧城市。
四變
絕對貧困向全面小康的巨變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建國初期,鹹陽群眾生活積貧積弱,普遍掙扎在貧困線上。到了改革開放之初,人民生活水平雖然有所改善,但仍處在溫飽不足、供給不足的狀態。近年來,我們緊扣社會主要矛盾轉化,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經過努力,2018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3364元和10893元,是1978年的77倍和193倍。
今日之鹹陽,老百姓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脫貧攻堅成效顯著。堅決落實「五級書記抓扶貧」責任,「六四四」工作法被國務院扶貧辦肯定推廣,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作為全國地級市中唯一一個被評為「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年度最佳實踐案例」。聯手中國銀行創建「公益中行」消費扶貧新模式,引進投資110億元的正大集團全產業鏈生豬養殖項目。43.39萬人已經脫貧,永壽、長武、旬邑、淳化4個國定貧困縣成功摘帽,貧困發生率從2015年的9.67%下降到2018年底的1.55%。人居環境極大改善。城鎮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9%、生活汙水處理率達到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63.6%。加速推進鄉村振興,祖祖輩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住進了樓房、用上了自來水、看上了閉路電視,柏油路水泥路通到了家門口。民生福祉持續上揚。全市擁有醫院154個、衛生院178個,其中三甲以上醫院3家,千人均床位數達5.72張;紮實推進「雙高雙普」達標、職業教育改革和學前教育擴容,截至2018年全市擁有中小學939所、幼兒園803所,專任教師5萬餘人。居民消費不斷升級。恩格爾係數下降到26%,居民消費從溫飽型向多樣化飛躍,寬帶網際網路、智能新家電「飛入尋常百姓家」,自駕遊、出境遊、康養遊成為時尚。2018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674.19億元,是1949年的近1300倍。
五變
文物大市向文化強市的質變
「秦中自古帝王州。」鹹陽自然風光、人文景觀、歷史遺存相得益彰,傳統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交相輝映。立足這一優勢,我們高舉文化自信大旗,大力弘揚馬欄精神,讓文物說話、讓歷史鮮活,凝鍊提出「崇德包容、尚法創新」鹹陽精神和「大秦故都、德善鹹陽」城市品牌,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
今日之鹹陽,已然成為傳承文明的高地、培育文明的沃土、踐行文明的標杆。文化產業蓬勃發展。《大秦帝國》《那年花開月正圓》閃亮萬家螢屏,《黃土高天》《歲歲年年柿柿紅》登陸央視黃金頻道,電影《信·守》在巴黎文化節上映。注重抓好龍頭文化企業培育、文化園區優化和重大項目建設,2018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長14%。文化自信更加彰顯。以「激情省運·逐夢鹹陽」為主題,向全省人民奉獻了一屆「精彩、綠色、惠民、智慧、節儉」的體育盛會和文化盛宴。音樂類節目《禮儀東方》入選「五個一」工程,戲劇《大漢蘇武》、眉戶劇《櫻桃紅了》等被列為省「八藝節」展演劇目。文明風尚蔚然成風。堅持每天都是創文日,創出了「一元關愛」「雷鋒車隊」等項目品牌,梁增基、呼秀珍等鹹陽好人的「蒲公英」效應不斷釋放,才女陳更勇奪中國詩詞大會冠軍,鹹陽精神和城市品牌深植人心。(記者 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