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嫌犯叫賣論文詐騙 教授博士上當不敢說

2020-08-27 焦點新聞


雲南省昆明市一個打著「買賣、代發論文」幌子四處騙錢的詐騙集團近日被破獲。這個犯罪集團的成員都僅有初、高中學歷,被騙的人卻有博士、教授級別的高級知識分子。那些被害人發現自己被騙了,往往為了維護面子而不敢報警。
以為給錢就能發論文
今年41歲的王女士家住江蘇泰州姜堰,是姜堰某單位的一名正式職工,由於評職稱需要在期刊上發表論文,已多年不執筆的她產生了煩惱。
一次偶然的機會,王女士聽說網上有人做「代發論文」的生意,聲稱只要給錢,國家級刊物都能上。
2019年5月,王女士通過網絡搜索,果真找到不少號稱可代發論文的商家,隨後她通過網頁上的微信號聯繫對方。
通過聊天,對方聲稱不僅可以代發論文,甚至可以根據職業需求提供代寫服務,並保證代寫的論文能夠見刊。商定好價格後,王女士便給了對方3,000元(人民幣,下同)訂金,約定文章寫好經王女士確認後再行刊發。
2019年8月,王女士收到文章,發現內容果真與自己提供的課題相關,但是並無什麼研究成果,按照正常情況應該很難刊發。可此時對方卻再次向王女士保證,只要給「發稿費」就能上國家級期刊,經受不住誘惑的王女士又向對方轉了5,500元餘款。
可這次轉帳後,王女士就再也沒聯繫上對方,本來說好2019年年底在某期刊刊發的論文也一直沒有刊發。王女士意識到被騙後,今年4月底向警方報案。經過偵查,今年5月11名嫌犯被抓獲。
被害人為了面子 不敢報警
原來,2年前,嫌疑人黃某聽朋友介紹在網上幫人代寫文章來錢快,只要在網上接單,然後把文章題目發給專門的代寫公司,當「二傳手」就能賺取可觀的差價。
一段時間後,黃某發現「生意」不錯,前前後後招了十幾個人一起幹,並將「業務」擴展到文章代發表方面。
經查,這夥嫌疑人大多只有初、高中文化,根本不具備代寫專業文章並發表的水平。一般情況下,他們是根據對方的發稿期刊級別和發稿字數收取5,000至9,000元不等的代寫和發稿費,收到轉帳後承諾3個月之內在指定刊物上發表。
而事實上他們不會向指定刊物投稿,如果對方反覆催,他們就會隨便將文章發到一些沒有期刊號的業餘雜誌上應付了事,或者直接不予回復。
儘管受害人收到的代寫文章質量很差、不能發表,而被騙的人士常有博士、教授級別的高級知識分子,由於代寫、代發表文章本身是不光彩的事,被害人發現被騙,往往為了維護面子而不敢報警。
許多在職的研究生、博士生,素質不高,又有錢,為了工作需要,很容易成為被宰的肥羊。該團夥正是掌握受害人的這一心理,2年內瘋狂作案1,000餘起,詐騙金額超過600萬元。
抓捕現場,嫌疑人的辦公桌上貼滿勵志便籤,「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成功細中取,富貴險中求」、「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成大器,不可以生氣」……而團夥辦公室裡赫然掛著「誠信贏天下」的標語,讓人哭笑不得。

相關焦點

  • 找渠道發表論文 博士受騙假網站
    案件回放博士發論文被騙版面費浙江省桐鄉市市民張女士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是優等生,本科畢業後張女士選擇了繼續深造,不到30歲就摘下了博士的桂冠。張女士向對方郵箱發送了自己的論文,沒幾天,她就收到了回復。「對方說要收取版面費,如果要開票,還要加稅費。」面對這些要求,張女士絲毫沒有懷疑,當場就將2180元錢轉了過去。之後事情的發展卻大大出乎張女士的預料,「我一直等消息,他們卻一直沒有動靜!」
  • 國際刑警組織逮捕3名電子郵件詐騙嫌犯
    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本周宣布,在一項專門掃蕩國際商業電子郵件詐騙(Business Email Compromise,BEC)集團的Falcon行動(Operation Falco)中,已於尼日利亞逮捕了3名嫌犯。
  • 只有小學學歷 敢幫人寫博士論文
    N海都記者 許茵茵 海都訊 看著專業的期刊網站,熟悉論文刊物的客服,這代寫代發論文的事,看著靠譜。10多名碩士生、博士生信了,給網站匯去10萬多元,卻從未看到過論文。他們不知道,與他們大談碩博論文的「客服人員」,其實只有小學五年級學歷,網站是花200元建的假貨,學術刊物資料都來自網絡。27日,廈門警方將3名安溪籍騙子抓獲。
  • 臺灣電信詐騙慣犯:早知會被遣返大陸判刑,肯定不敢重操舊業
    此前被遣返中國大陸的臺灣嫌犯也承認,臺灣方面司法打擊不力是導致電信詐騙猖獗的重要原因,「早知道會在大陸判刑,我肯定不敢再做了。」專家:馬來西亞將臺灣嫌犯遣返中國大陸合理合法「長期以來,屬地管轄權在國際上都是為各國所確認的。換句話說,只要犯罪結果發生在一國領土之內,該國就是享有屬地管轄權的。」
  • 找渠道發表論文 真博士受騙假網站
    」,是優等生,本科畢業後張女士選擇了繼續深造,不到30歲就摘下了博士的桂冠。如此優秀的一個人,誰也不會想到,她竟是電信網絡詐騙的受害者。今年8月,張女士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據此寫了一篇論文,「有了成績,我當然希望能夠發表出去,跟大家一起交流……」但是,張女士的研究項目比較小眾,對口的知名期刊就那麼幾個,競爭激烈程度不言而喻。「我向好幾家刊物的編輯部投了稿,但都石沉大海!」張女士想著,或許可以投向小刊物試一試。
  • 清華大學女教授被騙1800萬 8名臺灣嫌犯落網
    據了解,2016年7月,54歲的北京清華大學黃姓女教授遭假冒的大陸檢察院人士以微信實施詐騙,共被騙走人民幣1800多萬元。  綜合中央社、中時電子報、東森新聞等臺媒16日報導,臺中市政府警察局清水警分局當天表示,黃姓女教授被騙的部分資金在臺灣的ATM(自動取款機)被取現,另發現部分款項以網絡銀行方式轉帳,嫌犯使用的QQ帳號IP位址位於臺灣。
  • 希臘警方破獲一大型詐騙集團 逮捕122名臺灣詐騙嫌犯
    【環球時報駐希臘特約記者 梁曼瑜】又有臺灣人涉嫌海外詐騙被捕。21日,希臘警方破獲一個大型詐騙集團,共逮捕125名嫌犯,除3名嫌犯為希臘籍外,其餘嫌犯均來自臺灣,未有中國大陸人士涉案。報導稱,該詐騙集團使用高科技在全球範圍內建立數百個非法投注網站,對體育賽事,尤其是足球比賽進行非法博彩。在此前歐洲杯比賽進行期間,希臘警方聯同越南、中國、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義大利、荷蘭等國家及國際刑警組織一起大力打擊非法賭博。在全球行動中,各國警方已合計拘捕約4100人。此次希臘警方搗毀臺籍嫌犯據點是該聯合行動的一部分。
  • 「論文門」再添兩大實錘,蔡英文博士論文的真假,母校聲明成關鍵
    「論文門」的進一步調查,又有了兩大實錘,進一步認證,蔡英文的人品有問題,在這麼重大的問題上都敢公開造假,簡直就是把民眾當成傻子。「論文門」的兩大實錘,母校聲明從未保留學生畢業證書複印件,口試當天是禮拜天這一種情況已經在英國校方的頁面上做了特別的說明,林環牆在某社交平臺上發文說,如果蔡英文論文門的真相被揭開的話,國際現金流也會隨之浮出水面,那3000萬的匿名捐款馬上就能水落石出。
  • 論文不見、指導教授名字失蹤 蔡英文博士學位造假?
    以現在電郵之方便,幾分鐘就可把論文再次上網。他質疑,1984年蔡從LSE獲得學位至今已35年,為什麼她就一直不補交、不重新提供這個論文呢?尤其是在上次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時候已經被人質疑過。關係到這麼重大個人信譽的問題不解決,理都不理,這不是太蹊蹺、太不合常理了嗎?
  • 涉嫌詐騙華裔 7名嫌犯被馬來西亞柔佛州警方抓獲
    涉嫌詐騙華裔 7名嫌犯被馬來西亞柔佛州警方抓獲
  • 電信詐騙團夥部分臺灣嫌犯疑有前科 對罪行表示懺悔
    揭秘電信詐騙團夥詐騙伎倆  4月13號,77名電信詐騙犯罪嫌疑人被警方從非洲肯亞押解回國,這77名犯罪嫌疑人中有45人來自我國臺灣地區。嫌犯是利用怎樣的手段實施詐騙的呢?昨天,我們的記者採訪了辦案民警和犯罪嫌疑人。
  • 初中學歷騙子幫博士代寫論文,兩年淨賺600萬!他們是怎麼做的?
    近日,警方破獲了一起以「買賣、代發論文」為由實施詐騙的犯罪團夥,犯罪分子大部分的教育水平只停留在初高中學歷,而被騙的都是一些博士、副教授等高知群體。#初中學歷騙子幫博士代寫論文,兩年淨賺600萬是怎麼回事?
  • 保健品詐騙:如何讓爺爺奶奶不上當
    為有效保護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和財產權益,為老年人提供一個認清典型詐騙手段的平臺,華北電力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爺爺奶奶別上當」老年人防詐騙公眾號對保健品詐騙進行了調查研究。  保健品詐騙有哪些危害  保健品是一種特定的食品種類,通常具有調節機體功能和改善體質等作用。但是保健品不是藥品,不具備治療疾病的功能。
  • 斯坦福教授| 什麼是博士論文?
    您和您的論文應該是您討論的主題的最終(當前)權威。因此,不應有"以我們所知"或"就我們所知"的例子。要麼你知道肯定,要麼你不知道——如果你不知道,你就不應該說!You and your dissertation are supposed to be the ultimate (current) authority on the topic you are covering.
  • 南師大教授評審抽檢博士論文:差到令人憤怒
    今年4月25日,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陳吉德在博客上發文,就一篇博士論文發表看法。網絡截圖  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陳吉德在博客吐槽該論文,貼出部分論文內容,建議追查論文相關單位和作者責任  新京報訊 「只要隨便堆砌幾萬個文字,通過答辯,就能從『博士生』搖身一變為『博士』。這樣的『博士』到底價值幾何?」今年4月,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陳吉德在評審一篇教育部抽檢的博士論文後,稱該論文差到讓他憤怒。
  • 博士生讓初中學歷替寫論文,被騙取600萬,背後原因令人深思
    在我們看來,博士教授等高知識群體是社會的精英,相對而言,初中高中學歷是名副其實的低學歷,他們的能力是不在一個水平上了,可近來,卻發生了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近日,雲南昆明刑偵支隊協助江蘇泰州姜堰警方搗毀一個以「買賣、代發論文」為由實施詐騙的犯罪團夥。該團夥的學歷基本是初中與高中,然而,他們詐騙的對象卻是博士、副教授等高知識群體,他們看準了詐騙對象不敢報警的心理,在兩年期間,累積作案1000餘起,涉及金額超過600萬元。
  • 重慶大學教授論文剽竊丟博士帽 學歷介紹仍是博士
    9月10日,有媒體報導稱網友爆料「重慶大學教授論文涉嫌剽竊」,被指抄襲文章的作者劉洪彪當時既是重慶大學貿易與行政學院副院長、副教授,又是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博士研究生。而被抄襲文章的作者賀躍夫則是中山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已於上世紀90年代赴美,後脫離學術界。該報導引發網民熱議。  這不是撞衫,是克隆!
  • 臺灣法務部門前負責人羅瑩雪:看詐騙嫌犯一抵臺就被放走,很受挫折
    臺民意支持臺籍嫌犯送大陸「詐騙是臺灣之恥」「詐騙術輸出全世界,真讓世界看見了『臺灣之光』」、「不譴責犯罪者反而噴大陸,這種人的素質也是醉了」、「感謝由大陸處理這些人渣」……最近,當有關西班牙政府決議將涉案的200多名臺籍嫌犯一併引渡至大陸的消息披露後,臺灣網友的聲音幾乎一面倒,除了譴責嫌犯、揶揄臺灣司法,就是支持交由大陸處理。
  • 臺大法律系教授指控蔡英文博士論文造假
    導報訊 (駐臺記者 薛洋 文/圖)臺大法律系名譽教授賀德芬29日召開記者會,公布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博士論文造假證據,稱其並未在1984年取得倫敦政經學院法學博士學位,其現在展示的博士證書是偽造的贗品。
  • 杭州學軍中學校友、浙大博士:Nature論文第一作者,自述成長故事
    2019年10月17日,一篇題為《Crosslinking ionic oligomers as conformable precursors to calcium carbonate》的論文刊登在《自然》(《Nature》)雜誌。論文第一作者是浙江大學劉昭明博士,通訊作者是浙江大學唐睿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