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有個填量詞的題目火遍了朋友圈:
1隻+1隻=1雙
3天+4天=1周
.
那麼6()+10()=1()?沒想到這個題目難倒了不少人。
第一種答案是:6兩+10兩=1斤
這是古代舊制的計量單位。斤這個單位可以追溯到秦帝國。秦始皇以前每個諸侯國計量都不一樣,最後,秦始皇統一度量衡,引入了六個新的計量單位:錙、銖、鈞、石、斤、兩。在《說苑·辨物》一書中這樣記載道:十六黍為一豆,六豆為一銖,二十四銖重一兩,十六兩為一斤,三十斤為一鈞,四鈞重一石。一錙等於六銖,錙、銖都是比較小的計量單位,所以成語「錙銖必較」說的是再少的錢也一定要計較,形容非常小氣。
俗話說的「半斤八兩」,也就是這麼來的。香港的老歌神許冠傑還演唱過這樣的歌曲《半斤八兩》,不要小瞧這首歌,它標誌香港粵語流行歌市場的正式形成,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點開聽聽。
秦國的一斤大概是 253克。也就是說,大概相當於現在的半斤多點。1929年,民國開始改制,提出1公斤=一斤,即500克,但推行得不徹底。直到「動物不許成精」的建國後10年,1959年在大陸徹底實施。有趣的是,現在的臺灣一斤等於600克,俗稱1臺斤。
第二種答案是:6盎司+10盎司=1磅。
很多到國外購物的國人,估計會被盎司和磅搞得暈頭轉向。如果把磅和盎司換算到克的計量單位,就可以感知到磅和盎司到底有多重了:
1磅 = 453.59237 克
1盎司 = 28.3495231 克
1磅= 16盎司。
這裡的換算公式是常衡盎司,舊稱英兩或啢,符號為ounce或oz。
繼續科普一下:說到盎司真得要鄙視一下這些歐美人。單盎司由於被稱量的對象不同,盎司也分很多類,難怪會暈頭轉向的。如:常衡盎司(用於區分金銀、藥物以外的一般物品)、金衡盎司(常見於金銀等貴金屬的計量中)、藥衡盎司、液體盎司等。
金衡盎司專用於國際貴金屬市場上的交易計量單位。它與歐美日常使用的常衡盎司是有區別的。1盎司黃金等於多少克?1盎司黃金等於31.103481克。
液體盎司在西方歷史上,飲用不同的酒,會選用不同的酒杯,因此杯的容量就顯得比較重要了,他們也用盎司作為酒的液量單位,這裡的盎司就是容積單位了。英美制略有不同,如英制1盎司為28.41ml;美制1盎司為29.57ml。16盎司折合1品脫(美制)。如今推行國際單位制,用毫升數表示酒具的容量。30ml代替原先為1盎司的容量。
腦洞大開一下,看看6()+10()=1()?還有什麼有趣的答案。
責任小編/劉嬤嬤 輪值美編/小詩詩
校對小編/土豆 值日小編/小詩詩
小編微信:dltvshow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