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風韻

2021-01-16 開卷有益kjyy

民國時期最受女性歡迎的服飾


旗袍風韻


作者: 黃 強


2016年杭州旗袍展中,展示的晚清時代旗服和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旗袍。TAKEFOTO供圖


    在如今的生活中,越來越多的女性對旗袍青睞有加。極具傳統韻味又能完美展示身體曲線的旗袍,成為時尚的寵兒。

    對於更多人來說,對旗袍印象最深的還是民國時期。翻看那個時期的老照片和電影,可以看到身著旗袍端莊大方的宋慶齡,影星胡蝶、阮玲玉等人穿著旗袍的傲人身姿。

    事實上,這個起源於旗人長袍的服飾,第一次將中華女性秀美的身材展示在世人面前。一經出現,旗袍便成為民國時期,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最喜歡的服飾,並在隨後的發展中衍生出豐富多姿的「旗袍文化」。


    1 由旗人長袍發展而來

    旗袍本不是漢服,而是旗人的長袍,原本滿族男女都可穿旗袍,不過只有八旗婦女日常所穿的長袍才與後來的旗袍有關係。

    清代初期旗人所穿的長袍,其外部呈長方形,圓領口,窄袖、有扣襻且衣襟右掩,兩腋部分明顯收縮。長袍下部開衩,下擺寬大,長袍長可掩足。旗人的長袍從上到下由整塊衣料剪成,顏色較素。清代中葉,旗人的長袍除圓領外,還出現了狹窄的立領,袍身和袍袖也比清初時寬大,而且長袍的下擺一般多垂至腳踝。

    有清一代,旗人長袍的造型線條以直線為主,不用曲線,給人平直硬朗的感覺。而且,長袍上下一體,使得線條比較流暢,長袍能夠蓋住腳,八旗女子的天足被掩蓋在袍擺之下,因此當旗人女子穿上「花盆底」高底鞋之後,腰線得以抬高,下肢也被拉長,使穿著者顯得亭亭玉立,再加上八旗女子們頭上常戴高大的「如意頭」、「耷拉翅」假髻,更顯得嫵媚多姿。

    但是,畢竟寬大、厚重的長袍沒有曲線的展示,還是給很多愛美的女性帶來頗多不滿。隨著民國的建立,服飾也成為時代革新的一個標識,男性服飾出現中山裝,女子從滿人的長袍中發現了女性服飾之美,擯棄寬袍大袖的缺陷,吸取了西方的審美趣味,便誕生了旗袍。這種新式服裝,大膽地體現了女性體態的曲線美。

    旗袍的流行,始於上世紀20年代初。流行初期的改良旗袍一改寬大、平直的特點,對寬大直腰(無腰身)的滿人長袍進行收腰的設計,縮小袖口,形成腰身,以貼合女性的身體曲線;其次,旗袍的長度減短,滿人穿長袍,往往腳上穿著四五寸高的花盆底鞋子,長袍的下擺要蓋住鞋底,而漢人穿平底鞋,沒有高高的鞋底,頭上也沒有高大的髮髻,旗袍的下擺因此大幅度剪短。

    改良後的旗袍不僅可以凸顯身體曲線,旗袍的開衩還可以展示女性的秀腿,因此深得女性歡迎。再加上上世紀20年代正好是女權運動興起的時期,追求男女平等,放足、剪髮、天乳、上女學、婚姻自由等觀念也開始深入人心,女性走出家庭,走向社會之後,她們競相身著旗袍,讓看慣了旗人長袍、漢族婦女對襟衫以及襖裙的中國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覺。沒過多久,女性紛紛效仿,她們扯上一塊布料,不一定是高檔的面料,哪怕就是普通的面料,在裁縫的巧手之下,就裁出一件貼合身體的旗袍。

    不過,旗袍的出現,也經歷了多個發展階段。張愛玲說:「初興的旗袍是嚴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風格。」當時的旗袍,袍身寬鬆,廓形平直,袖身縮小,袖口增大,形成「倒大袖」的形制。

    早在上世紀初期,「倒大袖」便是一種比較流行的女性服飾風格,女子的襖子有倒大袖的款式(大袖襖),清末貴族婦人的大襟衫也是倒大袖的形制,民國初年在女學生中流行的「文明女裝」也是倒大袖。因此,最初的旗袍也結合倒大袖的風格,形成了「倒大袖」旗袍。

    上世紀20年代,在一些關於宋慶齡的圖片中,就有她穿著多款倒大袖旗袍的記錄。1923年12月21日,宋慶齡陪同孫中山前往廣州嶺南大學演講,她穿著黑綢緞面料的倒大袖旗袍,脖子上圍著一條格子圍巾,襟口、袖口處都繡著一朵花。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宋慶齡在治喪期間,穿的喪服是黑色長袖倒大袖旗袍。

    1925年宋慶齡拍攝的一張照片中,所穿的旗袍是一款特殊的倒大袖旗袍。從旗袍鑲的邊來分析,旗袍做工考究,屬於大做。不過到了上世紀30年代,旗袍款式層出不窮,倒大袖旗袍已經很少見了。

    此時旗袍總體特點是領小、袖小、下擺多變化,核心是講究腰身。依穿著者的不同身材,量身定做,在腰身的放、收之中,體現旗袍的貼身。翻看當年的照片,會驚奇地發現,旗袍在每一個穿著女性的身上都是合身、妥帖的,絕對沒有後來制服的松垮感覺。其原因就是旗袍是量身定做的個性化服飾,千人千樣。

    2 旗袍變化多端

    民國時期,女性旗袍呈現出變化多端的特點,主要體現在旗袍的下擺長短、腰身寬窄、領口樣式、袖子大小等方面的變化。

    先說領口樣式。先是時興低領口,繼而流行高領口,即使在盛夏酷暑,薄如蟬翼的旗袍仍必須配上高聳及耳的硬領,以示時髦。後來領口高到直抵顎下,繼而至耳。而後盛行低領,領子越低越摩登,當低到實在無法再低的時候,乾脆不要領子,也是一種時尚。

    旗袍下擺長度時長時短。長時蓋過腳面,走起路來衣邊掃地,短時則在膝蓋略上些。上世紀30年代旗袍流行長下擺,長可及地,蓋住腳面,被形象地稱為「掃地旗袍」。

    長旗袍一般配高領,衣領緊裹脖頸,有的直抵下巴,即使在炎熱的夏天,女性穿著旗袍,也不改高聳的姿態。再配上高跟鞋,長旗袍將女性的身材襯託得亭亭玉立。考慮到旗袍貼身而穿,行動有所不便,於是旗袍開始開衩,尤其是高開衩正好解決了貼身行動不便的問題,而且高開衩在女性走動時,隱約露出白皙的大腿,散發出撩人的姿態,非常性感。

    上世紀30年代旗袍大衩逐漸流行。所謂大衩,當時也僅僅是衩高過膝,儘管如此,這種旗袍還是受到老派人士的抨擊。不過,裸露小腿的旗袍並沒有絕跡;後來旗袍開衩到達臀部,而且腰身也變得緊窄,女性秀美的腿部得以充分地展示,不過大開衩流行幾年後,又漸漸回落。

    旗袍袖子的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是忽高忽低,時而長過手腕,時而短至露肘,最後變成無袖。

    當時旗袍的第二個特點是與西式服裝結合得十分完美,剪裁合身,除兩邊開衩外,前後也可開衩,並出現了左右對襟旗袍。上世紀30年代末期,還有一種改良旗袍,旗袍借鑑西式服裝剪裁方法,有了胸省和腰省(省,在此專指服裝方面的獨特設計)。同時,第一次出現肩縫和裝袖,使肩部和腋下變得適體。改良旗袍的出現,使玲瓏突兀的女性美成為一種社會時尚。另外,荷葉袖、開叉袖等西式服裝的裝飾元素也被大量採用。

    這種融合西方風格的旗袍可以與各式服裝搭配。比如冬季在旗袍外面可以套裘皮大衣,在旗袍的領、袖處還加以搭配毛皮飾邊,這些都是當時比較時髦的穿法。


    3 陰丹士林旗袍風靡全國

    隨著旗袍的發展,當時的旗袍製作出現京派旗袍與海派旗袍兩大流派。因旗袍的發源地在北京,所以最初階段,融合漢族元素立領、左右兩面開衩等特點的改良旗袍稱之為京派旗袍;後來,由平面裁剪改為立體裁剪,增加腰身等時尚元素的旗袍,稱之為海派旗袍。海派旗袍修長適體的特點正好迎合了南方女性清瘦玲瓏的身材特點,成為一種服飾風尚,並且後來居上,逐漸取代了京派旗袍。

    當然,兩派主要以風格作為區分,並非簡單的以地域為標準。即並非在北京的旗袍就是京派旗袍,在上海的旗袍就是海派旗袍。京派與海派代表著藝術、文化上的兩種風格。海派風格以吸收西方藝術為特點,形式靈活多樣,商業氣息濃厚;京派風格則帶有官派作風,顯得矜持凝練。

    近年來有人提出「蘇派旗袍」的概念,即江蘇旗袍,這是一個新提法,多半是商業炒作的概念,與民國時期的京派旗袍、海派旗袍,並不是一個概念。民國時期,因為南京曾作為首都,其旗袍風格曾廣為流行,但南京旗袍在製作風格上仍然屬於海派風格,只不過在具體樣式的製作上與上海旗袍略有差別。

    民國時期,旗袍是女性最為代表性的服飾,其適用性非常廣。上至貴族女性下至平民百姓,家庭婦女,都可穿著旗袍。旗袍的年齡跨度很大,十來歲的小女孩,七八十歲的老奶奶,皆可著旗袍。而且旗袍一年四季皆可穿著,其形制可單,可夾,可棉。夏季有單旗袍,冬季有棉旗袍,春秋天有夾旗袍,裡面還可以襯穿其他的服飾。秋冬季節的棉旗袍為長袖,長下擺,重保暖輕時尚。

    而且旗袍的搭配性廣,受季節因素影響小,可以搭配多種服飾。天涼時旗袍外可加短背心或絨線衫,冬季在旗袍外面套裘皮大衣,領、袖處加以毛皮飾邊。另外,旗袍還可以與絲巾、絲襪、項鍊、耳環、手錶、皮包、高跟鞋等時尚之物完美搭配,正因為如此,旗袍成為民國女性的最愛。她們個個穿得風姿綽約,吸引世人的目光。

    在當時,各種款式的旗袍中,陰丹士林旗袍特別流行,所謂陰丹士林旗袍就是指旗袍的面料採用的是陰丹士林布。

    陰丹士林本是一種還原染料名稱,其還原染料耐洗、耐曬,用它染成的布料色彩豔麗,因此被人們習慣稱之為陰丹士林布。其中又以大德染料廠出品最有名。與傳統的土布相比,陰丹士林布顏色鮮豔,種類繁多,而且質量好。另外與純洋布比,它又顯得樸素大方,經濟耐用,可以滿足中、高、低層次顧客的需求,因此很受人們的喜愛。

    當年陰丹士林布的宣傳廣告走俏都市鄉村,在學生中影響尤大。陰丹士林布也以其優良品質,暢銷大江南北,家喻戶曉。學生爭穿陰丹士林布做的制服,時髦女郎也穿陰丹士林布做的旗袍,陰丹士林布幾乎成了「國布」。時至今日,陰丹士林、士林藍、士林布仍然是很多老年人耳熟能詳的字眼。

    4 《金陵十三釵》用錯了「掃地旗袍」

    值得一提的是,旗袍穿著強調前挺後撅的效果,即胸部挺拔,臀部上翹,這樣使得女性曲線完美呈現。因此,對於胸部平坦的女性而言,旗袍的表現就會大打折扣。所以,在民國時期,為了改變胸部平坦的弊端,有的女性用棉花塞在胸前,使胸部凸出,還有女性將小皮球剖成一半,做成假乳。

    上世紀20年代末期,乳罩飄洋過海來到中國,當時人們稱之為「義乳」。不過,西式乳罩讓中國女性立馬接受還是頗有困難的。因此,當時的一些電影女明星成為時尚先行者,她們身體力行試戴乳罩。以出演《神女》、《新女性》等影片蜚聲影壇的阮玲玉,便是最早戴「義乳」的中國婦女之一。她戴上「義乳」之後,身著旗袍,風姿綽約,曲線優美,很多女性也開始接受乳罩。不僅越來越多的女性展現身體的曲線之美,而且還由此改變了中國女性長期沒有合身內衣的現狀。

    上世紀30年代,旗袍達到巔峰,女性幾乎都愛旗袍,都穿旗袍。社交場所、中學高校、商店賣場,乃至尋常巷陌,都能見到身著旗袍的女性。在上世紀30年代,一度非常流行「掃地旗袍」。所謂「掃地旗袍」,又稱「及地旗袍」,顧名思義,就是因為旗袍下擺長至腳踝,蓋住腳面,甚至拖到地上,行走時如同掃地。這種旗袍屬於旗袍禮服,多用於社交場合,是交際花們常穿的旗袍。日常生活中很少穿著,因為行動不便。

    張藝謀執導的《金陵十三釵》是反映南京大屠殺事件的影片,電影中的旗袍非常美麗,視覺衝擊力強烈,可惜用錯了「掃地旗袍」。

    《金陵十三釵》中的旗袍主要是長袖、下擺中開衩(開衩到小腿部分)的「掃地旗袍」。「掃地旗袍」集中流行在1934年前後。影片表現的南京淪陷的1937年,此時「掃地旗袍」並不是社會的主流旗袍。而且「掃地旗袍」的袖子也不局限於長袖,也有中袖、短袖和無袖。更何況,戰爭年代,尤其是淪陷時期,女性為了行動方便,穿「掃地旗袍」的可能性並不太大。

    在特定的時期,旗袍不僅僅是時尚,穿旗袍也體現愛國情愫,特別在外敵入侵時,穿著旗袍也成為捍衛家園的體現之一。抗戰時期,經濟蕭條,物資匱乏,多數國民保家衛國,無心於服飾的奢侈,服裝上力求節儉。往日雍容華貴的旗袍省去了種種繁瑣的裝飾,變得簡便、適體。當時一度流行用國產本白或毛藍布(又稱「愛國布」 )做旗袍。上世紀40年代在工廠女工中流行一種簡便型的旗袍,形制略似麵粉袋上挖一個圓孔——無袖無領或低領,不收身、小開衩、長度在膝蓋上下,極為輕便。

    上世紀40年代旗袍的總體特點是長度減短,身體暴露程度有所增大,簡樸旗袍流行。而且,隨著旗袍的成本降低,中華女性在簡約中顯露出自然的美麗,樸素、淡雅成為這一時期的風尚。

    5 張愛玲是「旗袍控」

    在民國女性中,宋美齡和張愛玲可謂十足的「旗袍控」。兩人對於旗袍尤為青睞。

    雖然宋美齡10歲時起就在美國生活,但她一直都穿的是中式服裝。她不喜歡穿過於暴露的服飾,出於對女性美的追求,也反對穿長筒褲子,因此旗袍成為最合適的選擇。

    宋美齡旗袍之多,大概當時無出其右者。宋美齡的衣櫃中有上百件旗袍,依據季節變化,選擇不同的面料,不同的色彩。宋美齡身邊有一御用裁縫師傅張瑞香,為宋美齡製作旗袍。早期裁縫師傅是外請,定期來總統官邸量身定製,後來,因為旗袍需要量大,張瑞香被調進官邸裡來,成為後勤人員。因為旗袍太多,宋美齡對旗袍進行了分類,按照顏色、面料、款式的不同,編成號碼,便於隨時取用。

    宋美齡還經常自己選購衣料,但並是那種闊太太的做派,宋美齡要跑好幾家店鋪,問明價格,挑合意的才買。

    在不同的場合宋美齡會搭配不同的旗袍。在參加重要的外事活動,接待重要來賓時,宋美齡會穿上高檔面料製作的旗袍。在一些面向民眾的活動中,她也會穿普通面料的旗袍。1938年武漢兒童保育會成立,為了保證保育會順利成立,有關方面約請宋美齡主持保育會工作,宋美齡就穿了一身簡單的黑色絲絨旗袍。

    張愛玲受母親的影響,她從小就對服裝有一種特別的喜好,穿漂亮的衣裳,把自己打扮得與眾不同。

    1943年7月,張愛玲去福建路晝錦裡附近的一個小弄堂,與《萬象》雜誌的編輯柯靈見面。張愛玲穿著一件色澤淡雅的絲質碎花旗袍,可是在肋下卻夾著一個報紙包,與旗袍的穿著搭配有點怪異。事實上,張愛玲在穿戴上喜歡標新立異,她的弟弟張子靜常說她穿戴的「古怪樣子」。有一次,張愛玲從香港回上海,張子靜去看她,只見張愛玲穿著一件矮領布旗袍,大紅顏色的底子,上面印著一朵一朵的藍白大花,兩邊都沒有紐扣,需要鑽進去穿。而且旗袍的領子矮得幾乎沒有,在領子下面居然打著一個結。

    張愛玲還有一件薄料子的旗袍,不但沒有袖子,而且袖緣往裡裁剪得很深,從這邊的肩骨,通過蓋著前胸骨的上襟,可以看到那邊的肩骨。

    上世紀四十年代風格簡樸的旗袍    黃強提供

    身著新式旗袍的張愛玲(左)

    民國時期,影星李麗華為陰丹士林旗袍拍攝的廣告圖片。

    民國時期的商業美術家杭穉英,在月份牌(卡片式的單頁年曆)上畫的穿旗袍的女子。

    民國時期的商業美術家杭穉英,在月份牌上畫的穿旗袍的女子。

來源:北京晚報

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有更多驚喜!

相關焦點

  • 旗袍風韻,優雅貴婦,身材豐腴,韻味十足
    旗袍風韻,優雅貴婦,身材豐腴,韻味十足。每個女人心中都有一個「旗袍夢」!無論高矮胖瘦,每個女人都會覺得旗袍是心中最美的一件衣裳。二三十年代那時候,旗袍還是便裝,大街上,婀娜多姿的女人穿著各種質地款式的旗袍,各具風韻各領風騷。
  • 青花瓷圖案印在美麗的旗袍上,讓女性美的楚楚動人,極致風韻
    帶著古典之美的中國女子,穿上一款得體的青花旗袍,圓潤精緻的領子襯著女性回眸一笑的盈盈笑靨,含蓄美麗,朦朧婉約,實在是讓女性美的天然瑰麗,楚楚動人,極致風韻。「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撈起,暈開了結局,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你眼帶笑意……」青花旗袍本就有一種千年之美,雖然我們從它的表面之美探不到青花旗袍的實質內涵,但我們不得不承認,青花旗袍在緊裹在女子身上時,會給人展現出一種蘊藏千年歷史的沉浮,讓人很是驚豔。
  • 善美樂昌 旗袍風韻 ——樂昌市旗袍聯合會2018年會
    1月28日,「善美樂昌旗袍風韻」——樂昌市旗袍聯合會2018年年會在華城國際酒店四樓舉行。
  • 首屆中國旗袍文化節落幕:展現旗袍風韻之美
    一段精彩的旗袍秀點燃盛京古城的熱情,一把文化的火種點亮沈城人民的文化自信,讓旗袍文化在瀋陽重新綻放,從旗袍活動到相關產業全面發力。在過去的八天裡,圍繞旗袍這一主題,在瀋陽故宮、中國工業博物館、遼寧美術館、五愛服裝城、大學校園等近20個地點,瀋陽市先後舉辦了首屆中國旗袍文化節暨「盛京1636」第三屆瀋陽國際旗袍文化節開幕式、百家媒體瀋陽行、中國旗袍定製藝術大賞、旗袍文化主題攝影展、中國旗袍時尚文化創新發展研討會、中國滿繡最美繡娘評選、清代宮廷旗袍展、民國旗袍秀、精品旗袍展貿會、旗袍宣傳畫展、媒體沙龍等30餘項子活動
  • 什麼樣的女人穿旗袍好看?
    從我們自己在旗袍行業浸淫多年的經驗來看,結合我們所掌握的旗袍圖庫數據來分析,我們發現穿旗袍好看的女人都有下面所述的一些共同點,請各位美眉對比一下看中了多少條?從選擇的旗袍款式來說,這個年齡段選擇的旗袍一般中長款為主,可能是因為中長款更有迷人魅力的風韻;29歲以下的女性是選擇短款旗袍的主力軍,可能年輕覺得短款更性感時尚風潮;40歲以上的女人是長款旗袍的擁泵,估計是長款更代表文化底蘊更有古典氣息。
  • 旗袍對於女人來說是一件戰袍
    旗袍,這個懷舊的代名詞,似乎已經從我們日常生活中隱退了。只能在一些電影當中捕捉到旗袍的風姿,在一些頒獎典禮上看到某明星身著旗袍的高貴,在某些人拍藝術照的時候,想起了旗袍的優雅。記憶當中,你的祖母或者母親,有沒有那麼一件令她愛不釋手做工精細,款式考究的旗袍呢?
  • 河北省石家莊趙縣76人的農民旗袍隊集體晉級省級旗袍文化團隊
    每天清晨,河北趙縣晨練的人們會在安濟公園看到一支七十多人旗袍秀隊伍。隊員們身著各式旗袍、手持團扇、花傘,伴著美妙的樂曲,邁著優雅的步伐展示溫婉、知性的女性之美,秀美與淑雅的女性形象如詩如畫,美不勝收。這支農民旗袍隊成立於2007年,參加人員大部分為當地農民,也有教師和退休職工參加。平均年齡52歲。幾年來,她們除自娛自樂外,參與了地方上很多公益演出。表演的節目有《江南夢》《秋夢》《小小新娘花》《琵琶語》《花樓歌》《次仁拉姆》《江南桃花雨》等。
  • 「風華絕代 旗袍美韻」旗袍主題沙龍活動成功舉行
    7月1日上午,金山置業攜手清源瀾旗袍協會在金山·東方花園成功舉辦了「風華絕代、旗袍美韻」旗袍主題沙龍活動。來自社會各界的近200名精英女性參加了活動。當豪宅邂逅旗袍,一種妙不可言的相互映襯,共同承載的雋永和優雅,在此時相得益彰地綻放,旗袍大賞,意猶未盡。
  • 秋季旗袍這樣穿才漂亮,一件旗袍,兩種穿法
    輕盈飄逸的兩件套綠色仙女風旗袍裙旗袍裙外層是一件雪紡披風外套裙,裡層是一件無袖旗袍裙。裡層的無袖旗袍裙是絲綢面料的,很滑很柔很舒適也很親膚。,還顯得苗條時尚,俏麗可人,有成熟女性的性感風韻。輕盈飄逸的兩件套綠色仙女風旗袍裙建議25歲到50歲左右的適齡成熟女子嘗試這種風格的旗袍裙,優雅自信、恬淡嫻靜的成熟風韻和時尚魅力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現。
  • 眾星拱月,《旗袍》風韻,深藏在玲瓏曲線之外
    《旗袍》,十年前的諜戰劇。這麼多年一直沒看,因為有《色戒》珠玉在前,總覺得馬蘇可能演不出那種情感糾纏的細膩。可是,旗袍的美,是中國服飾中獨有的美,其韻味我非常喜歡。這部以《旗袍》命名的電視,沒忘過。一件漂亮的祖傳九鳳旗袍,是關萍露男友貢獻出來為了刺殺大漢奸丁默群的誘餌。偶然相遇,關萍露認出丁默群,原來是給她講過課的老師。是的,這個聚集了歷史上的丁墨村和李來群兩個大漢奸的角色,是一個與以往眾多漢奸有明顯區別的形象。他狡詐多疑,極有城府。表面的謙謙君子,愛好收集高雅的旗袍和古玩。對妻子,溫柔多情。在特工總部裡,他是說一不二的獨裁。
  • 誰說旗袍是媽媽裝?改良旗袍那麼炫,時髦又古典,老外都愛穿
    旗袍作為一件特別有風韻的服裝,一直都受到很多女性的喜愛。很多女明星穿上了旗袍之後,氣質比平時更好,舉手投足都格外迷人。在各種影視劇中,旗袍也美得讓人窒息,《花樣年華》中,張曼玉的旗袍造型,讓很多外國人都領略到了不同尋常的東方魅力。
  • 男人為什麼都喜歡旗袍美女?
    旗袍因為她傳承的優雅風韻讓女人穿上後會顯得更有魅力,旗袍美女不但是女人喜歡看,男人更是鍾愛有加。每個女人心裡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旗袍夢,而每個男人心裡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旗袍女神。男人為什麼都喜歡旗袍美女?旗袍有什麼讓男人著迷的地方?且聽我們娓娓道來~~
  • 飽滿感十足,吸人眼球的短款旗袍
    有一些改良款旗袍其實對性感度這塊把握是非常精準的,她拿捏住了尺寸,足以對男人造成致命誘惑。男人對於穿旗袍的女性本身關注度就會異常提高,如果再搭上我們今天介紹的這款銀灰色迷人性感的短款旗袍,那麼在他們眼裡這個美女簡直就是自己的性感女王了,無論走到哪裡,你都會是全場矚目的「嬌點」。
  • 成熟氣質的女性首先,一襲旗袍,凸顯女性的含蓄之美
    作為中國的傳統服飾,旗袍可以說是最考驗女性身材、氣質的服裝,同時它也是最能體現女性魅力的服裝。只有旗袍獨特的風韻,才使其成為「女性國服」,成為「中國國粹」。今日小編就帶你領略旗袍的魅力。照片上的女士身著一件白底旗袍,有許多樣式的領口,這件旗袍是比較常見的立領一字扣,除此之外還有滴領、鳳仙領等樣式。斜襟的設計,依然是旗袍的原樣風格。旗袍上的圖案採用了水墨的紋理,就像是在旗袍上畫了一幅畫,圖案是百合,百合代表純潔,純潔,白皙,黃色的百合有更多的寓意,在不同的場合代表不同的含義,可以是友誼長存,也可以是祝福他人。下半身的旗袍是開叉設計。
  • 傳統服飾旗袍文化展亮相石家莊
    百年芳華 旗跡盛典——傳統服飾旗袍文化展 " 將於 11 月 7 日在石家莊市博物館華彩綻放。展至 11 月 15 日,免費向公眾開放。該展覽由石家莊市電視臺都市頻道、河北省企業社會責任促進會文教委旗袍中心主辦,石家莊市博物館、石家莊綺蘿服飾設計有限公司承辦。
  • 湖南大學的旗袍畢業照刷屏了,清秀美麗!
    昨日,湖南大學官方微博發布了一組外國語學院的同學拍攝的旗袍畢業照,照片中的女孩們身著一襲旗袍,煢煢孑立,美輪美奐。照片一經發布,就引起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還曾一度在朋友圈刷屏,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湖南大學發布的這組美麗的旗袍畢業照!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旗袍?
    旗袍經久不衰,起源於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很氣質的美服,如今它越來越得女性喜愛,尤其是那修身的版型,看似呈封閉式的將女性優美的身段勾勒,卻又在傳統與經典中展現了中國女性傳統審美要求,以及女性獨有的保守與矜持。像這款金絲絨旗袍,貼身的曲線,而貼身的曲線能把女子姣好的身段凸顯的凹凸有致,曼妙多姿,正是女性喜愛的原因之一。
  • 熟知旗袍適合什麼場合穿,才能把旗袍穿出最美的女性氣質!
    日常場合很多人對旗袍有著一種天生的刻板成見,認為旗袍只適用於正式場合或者某些特定場合,其實是大錯特錯的。現在有很多短款旗袍和各式各樣的改良旗袍,是非常適用於日常穿的。這種現代時尚與古典風韻的最佳融合,讓21世紀的女性顯得更加獨特、更有魅力。
  • 南京將舉辦「中國旗袍文化周」
    >   中新網南京8月26日電 (記者 申冉 實習生 田雯)「宣揚國粹文化、增添都市風採」,26日,由南京市文廣新局主辦、江寧織造博物館承辦的「中國旗袍文化周」系列活動南京正式啟動,即日起,活動主辦方開始接受社會各界的報名,並面向社會廣泛徵選文革以前的老旗袍、老畫報、老照片等。
  • 穿上旗袍的女明星 看一秒都會讓人心動
    江疏影身穿旗袍的模樣有幾分張曼玉當年的味道,作為上海人,穿上旗袍的她有著骨子裡的上海風韻,將旗袍的優雅與浪漫展現的淋漓極致,滿滿東方古典畫風。當下年輕人雖已被奢侈品,潮牌填滿了自己的衣櫃,但是旗袍這個經典單品,幾乎所有女生都有一件,擁有它不是因為時髦,是因為它經得起時間考驗,夠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