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最後一部《哈利波特》電影上映,我清楚的記得燈光亮起時,影院裡的大家都沒有說話,也沒人提前走,全都靜靜的看著字幕滾動完,有人還在嘆氣。
羅琳宣布不再續寫小說,全世界的哈迷心似乎碎了一地。
因此《神奇動物在哪裡》的出現,不僅是魔法世界那扇被關上的大門,又一次向我們敞開,更代表著我們能再一次做一場不計成本,異想天開的美夢。
距第一部神奇動物兩年之後,歡迎各位麻瓜,再次回到魔法世界。
《神奇動物:格林德沃之罪 》
羅琳阿姨確實是在打造一個魔法宇宙,看過第二部的朋友應該知道這一集裡埋藏的信息量簡直爆炸。
比起之前一部重點在介紹各種動物,第二部從片名上就做了劃分,神奇動物在哪裡的在哪裡沒有了,直接定為格林德沃之罪,作為在第一部結尾才匆匆露一面的大boss,顯然這一次的主場,是屬於德普叔的。
比起前一部,第二部與《哈利波特》的關聯更緊密了。
故事發生在1927年,彼時在霍格沃茨的鄧布利多還不是校長,他擔任黑魔法防禦術的老師。
當熟悉的音樂響起,迷霧中的魔法學校熟悉且親切,學生們穿著校服舉著魔法棒,抬頭看到正在進行的魁地奇比賽,一樁樁一幕幕,著實讓哈迷們有種恍如隔世的錯覺。
紐特所屬立場也得到了確認,歸屬於鄧布利多陣營,隨著格林德沃的逃跑,屬於神奇動物的魔法世界漸漸拉開了帷幕。
克雷登斯並沒有完全從世界上消失,他成為了格林德沃手上必爭的一張王牌,而克雷登斯的身世之謎幾乎是貫穿了整部電影,直到結局也沒能一眼道破,反而埋下了更重的一枚炸彈。
以及伏地魔身邊那條蛇,納吉尼,是很漂亮的小姐姐哦,不過這並不能打消我對她的反感,畢竟斯內普教授是她咬死的。
其實大家也感受到了,紐特雖是絕對男主,在這部電影裡發揮空間並不多。
我有點懷疑羅琳阿姨是不是看了很多我國的狗血劇,給紐特換了一個婆婆媽媽的劇本,你是不知道等他表白那一段著急的我在影院直跺腳。
紐特除了平日裡養養動物,拿逗貓棒降服了中國神獸騶吾以外,剩下的時間就是陷入了漫長的知乎體問答環節:
上學時關係要好的女同學畢業後嫁給了哥哥,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想追的女孩誤會了我和嫂子的關係,怎麼辦,在線等。
怎麼誇獎女孩漂亮還不至於招人反感,與火蜥蜴相似的形容詞有哪些?
淪為背景板的還有恢復了記憶的雅各布,和紐特一起踏上漫漫尋妻路,結果找到老婆了,老婆跟著格林德沃跑了,頭也不回,只能說女人心啊,真的比神奇動物還要難以捉摸。
我們期待許久的中年鄧布利多每次短暫的出現,都在向我們傳遞一個信息,那就是:我明明知道格林德沃不好,可我不能傷害他,並不是因為我怕他,而是因為不忍心。
其實我們也都理解鄧布利多,你說一面是自己要堅持的底線,一面是心尖上的人,給你要做選擇你也很絕望啊。
你看中年的鄧布利多大大髮際線已經如此矚目了,魔法部的這群人怎麼就這麼討厭,還要逼著鄧大大作決定,看不出來已經為愛頭禿了麼。
於是,碾壓眾人光芒,成功C位出道的格林德沃,成為了這部電影裡當之不愧的主角。
當你們看完電影紛紛在找細節解釋的時候,口袋貓表示,只想吹爆德普叔的美顏呀!
德普叔因為前一段時間婚姻問題,形象有損,羅琳阿姨堅持格林德沃這一角色必須要德普來演,除了德普沒人可以駕馭,果然,羅琳阿姨的眼光太準確了。
同樣身為反派,初代魔王格林德沃可以說是全方面吊打《哈利波特》中的伏地魔。也難怪,格林德沃勢力如日中天時,伏地魔還沒出生呢。
網上有一個不完全總結的帖子,從穿衣風格,召喚信徒的方式,到施展魔法的場面,開會陣仗,以及最重要的顏值層面對兩人進行了對比,格林德沃完勝。
伏地魔做錯了什麼......
在被鋪墊了將近1個多小時的細節之後,唯一能讓觀眾精神一震的,我想也就是格林德沃給魔法師們洗腦的場面了。
老格演講的派頭之講究,思維邏輯之縝密,別說是魔法師們被蠱惑,我聽了我都覺得他說的對,也想跟他走。(主要還是德普的顏值迷惑了我)
格林德沃不僅有強大的魔法力,同時也是名預言家,他預言時,右眼睛會變色。
演講會上那個插著管子的骷髏頭是一個洗腦神器,格林德沃吹出來的氣體會讓圍到的人相信眼前看到的東西。
當時一戰結束,人們尚未從戰爭的陰影中完全走出來,老格預言了核武器的出現,恰巧說的就是隨後開始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他利用了大家的不安情緒,鼓勵巫師們在被人類攻擊之前,率先發起戰爭,統治人類,掌握話語權,這一幕放到現實中所對照的,不言而喻。
小時候大家被奇怪的咒語,好玩的魔法吸引,長大了才發現這個夢裡的一切並不是完全美好的。
我們在魔法世界裡找尋現實中體會不到的溫暖,可隨著年齡增長,我們發現魔法世界也有陰謀,權利鬥爭,生離死別。
到如今我們不得不承認,它的存在實則是對我們現實生活的另一種隱射。
羅琳不僅僅在寫一個故事,她在以故事為媒介,向我們傳達正確積極的方向,與黑暗鬥爭的能量,絕不退縮的勇氣。
《神奇動物:格林德沃之罪 》是一部超長預告片,對粉絲非常友好。
據說該系列共有5部,從這一部開始,故事才剛剛步入正題,所以對魔法世界並無過多了解的朋友們,是很難從中找到觀影樂趣的。
因為這一部的重點在鋪劇情,關於動物們的鏡頭少了許多,特效倒是有了量和質的提升。光是開場格林德沃逃跑的一幕,就達到了迅速讓觀眾入戲的效果。
另外關於鄧布利多和格林德沃「相愛相殺」的大戲即將展開,雖然這一對cp註定是悲劇結局,但我想趁現在還沒開虐,電影裡還是可以找點糖來吃的。
作為一個從小學開始就看哈利波特故事的老粉來說,即便這一部和我預期的效果有一定的差距,可我依然會在下一部上映時毫不猶豫買票。
要問我原因,一位影迷在《神奇動物在哪裡》第一部上映後,寫下的一段話足以代表我的心聲,他說:
你已經21歲,距離11歲已經過去十年,甚至17歲都是四年以前的事了。你以為你長大了,但是你沒有。
21歲的你坐在3DIMAX廳裡看《神奇動物在哪裡》,熟悉的主題曲響起來,那一刻你和6歲在天津的破舊影廳第一次看《魔法石》時沒有區別。
從霍格沃茨飛來的貓頭鷹,依然沒給我送來入學通知書,這麼多年,我知道自己這輩子註定是一個麻瓜了。
唯有電影,它成為了我和魔法世界唯一的聯繫,只要它繼續演下去,我們之間的關係,就永遠緊密。
(本文觀點系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