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演化語言學國際研討會」在北京大學召開

2020-12-17 北京大學新聞網

11月9日至11日,2012年演化語言學國際研討會在北京大學召開。本次會議由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北京大學中文系主辦,商務印書館協辦。來自美國、法國、日本、韓國等6個國家和地區的46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次會議。

 
北京大學副校長劉偉致辭

在11月9日舉行的開幕式上,北京大學副校長劉偉代表學校致辭。他說,北京大學與演化學有著不解之緣,曾任北京大學校長的嚴復先生翻譯了赫胥黎的《天演論》,自此以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些演化的基本概念為國人所熟知。語言演化和人類演化的關係是21世紀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共同關心的重要問題。中國境內的語言資源十分豐富,各語言的演化與融合曆程之複雜性在世界範圍內也是首屈一指的。弄清中國語言的演化與融合機制,對重建完整的歷史語言學理論模型具有重要的本體論意義,對回答人類起源、中華民族的起源與形成、華夏文明的起源與形成具有重大意義,對中國各民族以及東亞、東南亞各民族的和諧相處,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中文系主任陳躍紅教授致辭

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陳躍紅教授代表中文系致辭。陳教授的講話中提到,語言學的研究對文學等其它學科有著重要的影響,跨學科的研究和交流已經取得了豐碩成果。演化語言學將語言現象與多學科的理論方法結合起來,是極具前沿性和發展前途的學科。

 
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王洪君教授致辭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王洪君教授代表中心致辭。她說,中心2012年到2016年的發展規劃中的核心視角就是演化。本次會議邀請到了數學、神經科學、心理學、遺傳學、考古學等多個學科的著名學者,是一次跨學科的盛會,希望各位與會專家在會議中碰撞出令人激動的思想。

本次會議集中討論的主題包括:語言作為一個複雜適應系統、中國語言的演化與中國人群的演化、中國語言的演化與考古學的證據、語言的橫向傳遞與縱向傳遞、語言與大腦演化,特別關注了苗瑤語的演化與發展。

研討期間有七位著名學者作了主題報告,北京大學名譽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王士元教授的報告為「語言演化的三種尺度」,他提出語言的演化可從宏觀、中觀、微觀三種尺度進行研究,宏觀演化關注語言的起源和分化,中觀演化關注語言在幾百年、上千年間的變化,微觀演化關注語言習得與變異。三種尺度的研究都與大腦有著密切的聯繫。

密西根大學約翰-霍蘭(John Holland)教授報告題目為「語言的動態性」。他認為形式語法未能解決三方面的問題:第一、語言的社會性;第二,手勢語的角色;第三、語言習得的動態性。而複雜適應系統理論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框架。

中研院院士、伊利諾大學鄭錦全教授的報告題目為「詞彙屬性與擴散」,他認為可以用統計來比較詞彙的細微差異,不同類別的詞出現頻率與出現位置不同,由此可以計算兩個語言詞彙的相關係數,衡量詞彙的異同。

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曾志朗教授的報告題目為「漢字肌動碼神經基礎中的共性與個性」,他及其團隊運用磁共振技術研究得出,人類大腦共有形狀識別與手勢識別兩項共性,而隨文化不同的識別能力由另一區域負責,識別文字系統的表層特徵。

聖塔菲研究所研究員、康奈爾大學克裡斯滕森教授(Morten Christiansen)報告的題目為「大腦對語言的塑造」,他認為語言內部機制與語言習得和運用的方式之間存在適應性這種適應性可以用文化演化的過程來解釋。

印第安納大學舒尼曼教授(Tom Schoenemann)報告的題目是「大腦的布洛卡區與語言演化」。他認為與語言關係密切的大腦布洛卡區不是專門為語言進化出來的,而是在人類進化過程中與語言同時發展的。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主任陳保亞教授的報告題目是「詞與基因有階分布的一種演化模式」。他認為人類存在著語言核心詞的有階分布與基因標記的有階分布,而語言轉換會破壞基因標記的分布模式。基本詞的語音對應只是判斷語言同源關係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

會議還特別邀請到北大考古文博學院的王幼平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褚嘉祐教授、北大數學科學學院姚遠教授、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輔導系李俊仁教授,介紹他們領域裡與演化相關的最新成果。與會學者還就語音與音系演變、語言演化的神經機制、語言關係的計量表述、語言接觸的規律、語言演化的計算機模擬等各項議題分別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進行了充分的探討。

 
與會嘉賓合影留念

本次會議是2009年以來的第4屆演化語言學國際研討會,也是各個相關學科直接對話交流最深入的一次會議。會議研討大大拓展了演化研究的視野,促進了方法論的進步,對演化相關學科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編輯:焱悠

 

相關焦點

  • 紀要| 第十屆演化語言學國際研討會
    為期兩天的學術研討會分段分組緊張有序地進行,上午為大會報告,下午為分組討論。10月27日9:00-12:00,王士元院士(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Prof.齋藤教授從遺傳學角度論證了日本群島及其周圍地區語言與DNA的共同演化。潘悟雲教授對歷史語言學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考,試圖從地理的視時還原歷史的真時。鄧曉華教授採用了詞源統計與NeighborNet演化網絡生成相結合的方法,對貴州家人的譜系進行了重新劃定,認為語為苗瑤語的一個獨立語支。
  • 北京大學召開學術研討會紀念語言學宗師王力
    「王力先生是真正能稱得上我國承上啟下的語言學宗師,稱得上國學大師。」11月21日,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教育家、翻譯家、散文家、詩人王力先生(1900-1986)誕辰120周年之際,王力雕像在北京大學落成,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陸儉明在會上如是說。  2020年是王力先生誕辰120周年。
  • 第六屆形式語言學國際研討會在清華召開
    交流探索 學習共進第六屆形式語言學國際研討會在清華召開  清華新聞網11月20日電 11月8日至9日,第六屆形式語言學國際研討會暨語言獲得、語言障礙及語言評估國際研討會在清華大學舉辦。圖為大會發言現場。
  • 第26屆國際中國語言學年會在美召開 規模盛大
    人民網訊 國際中國語言學學會第26屆年會暨第20屆中國語言與文化國際研討會,於當地時間5月4日至6日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召開。 此次年會系在中國境外召開的、規模最大的中國語言學學術研討會之一,大會共收到超500份論文或摘要,較去年增長11%。
  • 第四屆演化計算與學習研討會在西電召開
    (ECOLE2017)在北校區成功召開,校長助理高新波出席開幕式並致辭,電子工程學院公茂果教授擔任會議主席。據介紹,演化計算與學習研討會(ECOLE)的主要目的是為演化計算、自然計算、啟發式優化、模式識別與機器學習研究領域內的國內青年學者提供一個學術交流與展示的平臺。第一屆演化計算與學習研討會於2014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召開,第二屆演化計算與學習研討會於2015年在南京大學召開,第三屆演化計算與學習研討會於2016年在華東師範大學召開。
  • 北大召開學術研討會紀念語言學宗師王力
    新京報快訊(記者 馮琪)「王力先生是真正能稱得上我國承上啟下的語言學宗師,稱得上國學大師。」11月21日,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教育家、翻譯家、散文家、詩人王力先生(1900-1986)誕辰120周年之際,王力雕像在北京大學落成,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陸儉明在會上如是說。
  • 北京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學科發展論壇舉行
    「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學科發展論壇暨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所成立十周年」在線學術研討會召開。王丹表達了對語言所未來發展的殷切期望,並預祝論壇圓滿召開。高一虹回顧了語言所的發展歷程,包括早期的架構搭建、三個研究方向的推進,到後來的人才引進和各個研究方向研究力量的充實。高一虹闡發了面向未來所遇到的困惑,這些困惑既有語言所特有的問題,也有外國語言學學科普遍的問題,包括(1)未來是按全面發展還是特色學科發展的思路來推進?(2)在學理上,外國語言學與民族語言學、漢語語言學是何種關係?
  • 「2018北京大學系統功能語言學國際論壇」在北京大學舉行
    2018年10月20日至21日,「2018北京大學系統功能語言學國際論壇」(International Forum of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在北京大學舉行。
  • 第11屆演化語言學國際研討會在華東師範大學成功舉辦
    復旦大學現代語言學研究院青年研究員張夢翰以「當語言演化遇上人類學和遺傳學」為題探究了漢語和藏緬語族的關係,追溯語言的「基因」等多方面問題,向我們展示了國內語言學第一篇發表在Nature(《自然》)上的研究課題。語言不僅作為文化的載體,又同時是人類特有的文化標籤。因此,語言演化這個研究方向成為了研究群體活動和文化變遷的重要橋梁。
  • 第九屆中國語言學研究方法與方法論問題學術研討會召開
    第九屆中國語言學研究方法與方法論問題學術研討會召開 2020-12-05 10: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漢語拼音教學國際研討會」在京召開
    「漢語拼音教學國際研討會」在京召開 2008-10-24   10月24日-26日,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基礎教育二司及孔子學院總部聯合在京舉辦「漢語拼音教學國際研討會」,紀念《漢語拼音方案
  • 北京語言大學召開第七屆全國商務英語語言學研討會
    9月19日,第七屆全國商務英語語言學研討會在北京語言大學召開。本次研討會的主題是「全球疫情影響下的經濟復甦與語言研究」,由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企業協會商務英語專業工作委員會、北京語言大學聯合主辦,北京語言大學外國語學部、國際語言服務研究院、高級翻譯學院承辦,北京語言資源高精尖創新中心協辦。
  • 生物語言學研究前景廣闊
    Hauser, Noam Chomsky同Ray Jackendoff, Steven Pinker之間就語言官能(language faculty)展開的一系列精彩討論,進一步推動了學界關於生物語言學的研究。2005年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召開了「莫裡斯首屆國際語言與交際研討會」,與會學者就人類語言本質及其進化方式等問題進行了討論。
  • 第16屆世界應用語言學大會暨第6屆中國英語教學國際研討會在京召開
    ——第十六屆世界應用語言學大會暨第六屆中國英語教學國際研討會在北京外國語大學隆重開幕。 此次大會是享有國際應用語言學界「奧林匹克」美譽的世界應用語言學大會首次來到中國。大會由國際應用語言學學會主辦,中國英語教學研究會、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和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共同承辦。
  • 李富強:生物語言學研究前景廣闊
    2005年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召開了「莫裡斯首屆國際語言與交際研討會」,與會學者就人類語言本質及其進化方式等問題進行了討論。在此基礎上,Richard K.  2007年,分別在多米尼加和義大利威尼斯召開了主題為「生物語言學研究(Biolinguistic Investigations)」和「生物語言學:語言進化與變異(Biolinguistics :Language Evolution and Variation)」的國際研討會,後者從Chomsky 在2005年提出的語言設計三要素出發
  • 第17屆中國當代語言學國際研討會暨2018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論壇紀要
    」是國內唯一由期刊編輯部主辦、以期刊命名的一線綜合性國際語言學學術會議。他向與會學者介紹了「中國當代語言學國際研討會」和《當代語言學》期刊的發展歷程,強調《當代語言學》雖幾番易名,但是追求不易,信念不變,初心不改,始終堅守、秉持「中國立場,世界眼光」,為全球華人學者提供一個在理論和方法上推陳出新、交流切磋的平臺。香港中文大學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主任潘海華教授代表會議協辦方致辭。
  • 北京語言大學成功召開第七屆全國商務英語語言學研討會
    2020年9月19日,第七屆全國商務英語語言學研討會在北京語言大學順利召開。本次研討會的主題是"全球疫情影響下的經濟復甦與語言研究",由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企業協會商務英語專業工作委員會、北京語言大學聯合主辦,北京語言大學外國語學部、國際語言服務研究院、高級翻譯學院承辦,北京語言資源高精尖創新中心協辦。共有來自國內外100多所高校的近500名師生報名參會,譯直播、騰訊直播、B站直播等網絡媒體全程直播,約3000多人在線觀看。
  • 2011年跨文化傳播學圓桌研討會在北京大學召開
    這是在2011年跨文化傳播學圓桌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在熱烈討論後的共識。 2011年跨文化傳播學圓桌研討會現場為了推動中國跨文化傳播學科的發展與溝通,在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即將迎來10周年院慶之際, 學院的跨文化交流與管理研究中心3月22日上午在陳守仁國際研究中心舉辦了2011
  • 北京大學連線卡達大學召開抗疫視頻研討會
    2020年3月19日下午,北京大學校長郝平在臨湖軒連線卡達大學校長Hassan Rashid Al-Derham,就新冠疫情下兩校的合作召開遠程視頻研討會。郝平表示,四天前收到卡達大學校長的信函後,北京大學高度重視卡達大學的倡議,北大願意加強與卡達大學在公共衛生等醫學領域的合作,未來通過北京大學卡達國中東研究講席項目,建立北京大學-卡達大學全面合作平臺。郝平希望通過此次視頻研討會促進雙方專家交流,共同對抗疫情,防止疫情在中東地區進一步蔓延,他堅信卡達大學一定會取得抗疫的勝利。北京大學一定會全力支持卡達大學在抗疫過程中的需要。
  • 第二屆「清華邏輯、語言和意義—語言和邏輯中的單調性」國際研討會召開
    > 2020年12月17-20日,由清華大學-阿姆斯特丹大學邏輯聯合研究中心(以下簡稱「邏輯學中心」)組織的第二屆「清華邏輯,語言和意義—語言和邏輯中的單調性」國際研討會在線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