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安門,原名承天門,建於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清順治八年(1651年)改建後稱天安門。1958年,為迎接十周年國慶,天安門廣場開始了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擴建。拆除了中華門、棋盤街及廣場上的紅牆,總面積達44公頃,是俄羅斯紅場的9倍。同時,廣場上豎起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和兩側建起的人民大會堂、中國革命和軍事博物館,奠定了廣場作為政治中心的基調。
2、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北京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裡姆林宮),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3、
八達嶺長城,萬裡長城的組成部分,是國家5A級風景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世界文化遺產,位於北京市延慶縣軍都山關溝古道北口。八達嶺長城是明長城的一個隘口。八達嶺長城是明長城向遊人開放最早的地段,八達嶺景區以八達嶺長城為主,興建了八達嶺飯店和由江澤民主席親筆題名的中國長城博物館等功能齊全的現代化旅遊服務設施。八達嶺景區以其宏偉的景觀、完善的設施和深厚的文化歷史內涵而著稱於世。
4、
頤和園,北京市古代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區十五公裡,佔地約二百九十公頃,與圓明園毗鄰。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也是國家重點旅遊景點。
5、
北海公園(Beihai Park),位於北京市中心區,城內景山西側,在故宮的西北面,與中海、南海合稱三海。屬於中國古代皇家園林。全園以北海為中心,面積約71公頃,水面佔583市畝,陸地佔480市畝。這裡原是遼、金、元建離宮,明、清闢為帝王御苑,是中國現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綜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園林之一,1925年開放為公園。是中國保留下來的最悠久最完整的皇家園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6、
天壇,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天壇,在北京市南部,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佔地約273萬平方米。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之場所。天壇是圜丘、祈谷兩壇的總稱,有壇牆兩重,形成內外壇,壇牆南方北圓,象徵天圓地方。
7、
首都博物館簡稱首博,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復興門外大街16號,長安街西延長線上、白雲路的西側,復興門外大街16號,原館址是"北京孔廟"。 首都博物館是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於一體的博物館,是北京地區大型綜合性博物館,屬中國省市級綜合性博物館。截至2015年末,首都博物館總建築面積63390平方米,常設展覽藏品數量為5622件。
8、
、
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明十三陵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總面積一百二十餘平方公裡,距離天安門約五十公裡。自永樂七年(1409)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230多年,先後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兩位太監。
9、
什剎海,是北京市歷史文化旅遊風景區、北京市歷史文化保護區。位於市中心城區西城區,毗鄰北京城中軸線。水域面積33.6萬平方米,與中南海水域一脈相連,是北京內城唯一一處具有開闊水面的開放型景區,也是北京城內面積最大、風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歷史街區,在北京城規劃建設史上佔有獨特的地位。在2000年批准的北京2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中,什剎海地區面積是最大的。
10、
雍和宮原址為明太監官房。康熙三十三年(1694)始建,初為雍親王府。雍正即位後,將其中的一半改為黃教上院,另一半作為行宮,後行宮為火所焚,遂於雍正三年(1725)年將上院改為行宮,稱"雍和宮"。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該寺院主要由三座精緻的牌坊和五進宏偉的大殿組成。從飛簷鬥拱的東西牌坊到古色古香東、西順山樓共佔地面積66400平方米,有殿宇千餘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