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稅三期實行後,更多先進技術應用到稅務系統,因而稅務稽查一年比一年嚴格,企業如果沒實時跟進政策變化,還用一些舊方式做財務,很可能一不小心就掉入稅務大坑,造成不必要的重大損失!
這不,黃老闆就遇上了。他在泉州西郊開了一家傳統加工廠。因為以前工人知識水平比較低,有些人不懂用銀行卡,就用現金髮工資,一直延續至今。
去年的某一天,稅管專員突然電話通知要稽查,說懷疑他工廠沒做帳,存在偷稅漏稅的違法行為。耿直的黃老闆感到自己被污衊了,非常很生氣,直接把小會計做的帳本甩給稽查員。
帳本上列明2019年應付工人工資1211400元,但稽核員檢查發現,這筆錢並未經過公司的銀行帳戶,且無領取人籤字記錄、轉帳憑證或收據等有效發放依據。因此,稅局做出「應補繳企業所得稅302850元,為偷逃個稅虛列工資,罰款300000元,共602850元」的處理決定。
這下黃老闆可跳腳了!但這本是可以避免的,只因為自己都是憑藉20多年來和工人的相互信任,以及自己沒有及時跟進政策變化,才會落得今天這個悲劇。
除了不能用現金髮工資,下面幾種發工資的方式,也很容易掉入稅務大坑。
1、混淆勞務和工資申報
有一些勞務派遣公司、建築企業把勞務工、臨時工和第三方員工,按工資薪金申報!但社保稅管後,這些企業的薪資合規性變得非常重要。
2、補貼不申報個稅
有些公司沒把節日補貼、交通補貼、通訊補貼、生日禮金等各類補貼,合併成工資做個稅申報。
3、大批員工零申報
個稅免徵額從3500元上調到5000元後,很多企業就把員工工資零申報。如果一家企業申報的員工工資和地區行業比較明顯偏低,而且大量申報,很容易引起稽查注意。
4、虛開發票抵扣
個別企業把員工工資分解成基本工資、年終獎、過節費和各類補貼,再讓員工每個月找發票衝抵,用報銷形式達到工資避稅的目的。如果長期這樣大額處理的話,會造成企業費用異常,稽查一定會關注。
這裡小五強烈建議各位老闆要多多關注財稅政策變化,不要像黃老闆那樣,一心只做生意,對政策不聞不問,最終摔在財稅這個坑裡。
如果你工作忙,沒時間跟蹤新政策,可以關注「51帳房」,小五每天都推送最新的財稅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