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藝美院聯合韓天衡美術館探索沉浸式網課 巡遊宋代世家子弟...

2020-12-20 上海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新聞5月18日電 (王笈)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18日聯合上海韓天衡美術館、上海韓天衡文化藝術基金會、雅昌文化集團推出為期兩天的《回眸兩宋》直播網課。該網課以史志、詩詞及古畫為參考依據,結合文物展覽、真人展演、大咖演講等形式,全方位展現兩宋時期文人的精緻生活,讓學生和廣大觀眾跨越千年歷史,深入感受宋代文化的典雅興盛。

韓天衡美術館藝術總監韓回之。 /官方供圖

  真人復刻風雅閒事 全方位呈現宋代「十二時辰」

  當天下午,韓天衡美術館《回眸兩宋》展廳裡,身著宋代服飾、頭戴宋代男子盛行的簪花,韓天衡美術館藝術總監韓回之在直播鏡頭前,帶領觀眾走進了宋代文人的雅致生活。

  先是清晨的「聞雞起舞」環節,武學家鄭鳴衝和顧禕在冷兵器展櫃前介紹了宋代典型兵器的流傳、演變、製造,以及戰場上的用途。隨著鼓聲響起,二人身著復刻的古代甲冑,手持刀箭弓矢,通過斬草蓆、砍青竹、爆磚頭來模仿冷兵器在戰場上對於人體肌肉、骨骼、頭蓋骨的威力。

  在宋代茶器的展櫃前,韓回之介紹了各地方燒制的宋代茶盞名品,引用宋人林逋的詩句「石碾輕飛瑟瑟塵,乳花烹出建溪春」,來詮釋宋代點茶、鬥茶和飲茶的特色。隨後,在「暖爐點茶」環節,韓回之和國家高級評茶員黃敏用宋代建盞現場還原了點茶的過程,展現出建盞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底蘊。

  「唐人愛牡丹,宋人惜芍藥」,現場的「擷芳插花」展示也以宋人偏愛的芍藥為主,將花卉裝飾在四方饕餮紋古銅瓶中。中國古典詩詞歌賦所描繪的宋人對花藝的偏愛,體現出兩宋時期百姓安居樂業,進而產生的對生活品質和居住空間的審美需求。

  投壺是中國古代禮射文化的流殤,在宋代作為男女同樂的競技項目廣為流行,許多影視作品中亦有呈現。在現場的「投壺尋禮」環節中,國風文化推廣人李雅婷團隊身著宋裝,從展品中一幅繪製了投壺場景的古畫展開講解,以現場演示投擲銅製投壺還原出真實的投壺場面,少女們的裝扮也同時展現了宋代仕女的妝容、髮飾和服飾。

  這次的網課除了現場真人生動的演示之外,所在的展廳還圍繞宋代文人日常生活細節,選取南宋吳自牧《夢粱錄》中描述的 「點茶、焚香、掛畫、插花」四般閒事等生活片段,展出金、銀、銅、瓷、玉、石、漆、木器等不同材質的宋代器物約五百餘件。

  這些展品以宋代文人一天生活軌跡為主展線,分三章十四節呈現——黎明即起:聞雞起舞、對鏡正冠、焚香禮佛;西園雅集:策馬捶丸、暖爐點茶、清心滌硯、臨帖押印、擷芳插花、宣和鑑古;賢聚夜宴:玉箸銀盞、掛畫賞玉、投壺行令、歌舞昇平、臥燒水沉,生動地展現出一幅幅宋代生活畫卷,和閒適生活背景下體現的爛漫風骨。

投壺尋禮。 /官方供圖

  文藝大咖輪番登臺  學生互動彈幕刷屏 

  陳寅恪曾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而造極於趙宋之世」。宋代文化以優雅精緻著稱,正典章制度,重科舉教育,興禮樂文治,商品經濟發達,海外貿易繁榮,科技創造眾多,各類文化遺存與文物實物蔚為大觀。

  此次,數位史論家,收藏家和藝術大師走進網課直播間,從各自的專業領域深入探討宋代文化的審美追求。第一堂課由81歲高齡的著名藝術大師韓天衡帶來《回眸兩宋——精選展品賞析》,在1個多小時的課堂上,韓天衡以展品中最具重量級和代表性的《紹聖元年修內司制鮑照〈梅花落〉雙鉤詩文白玉𤨕》《剔黑鳳穿牡丹漆盒》和《三彩竹節牡丹蹴鞠紋暖硯》為例,介紹了宋代文人的階層和審美特點。

  課上,學生們通過線上線下積極互動,評論區彈幕不斷刷屏。有人討論「宋代文化精神中現代工藝美術可以借鑑之處」「宋代文人為什麼地位高」,也有人直接向韓天衡提問「如果穿越回宋代,你想成為哪個人」。他笑稱「我想成為蘇東坡,因為和他一樣愛吃肉」。

  第二堂課是由古琴收藏家馮傑、古琴獨立製作人陳仲賢和上海交通大學盧藝老師帶來的《絲桐金聲》。主講人攜宋代古琴上陣,講解古琴從選材、製作到造型、音色、配件的一系列知識,並現場彈奏宋代製作和當今製作的古琴,讓學生們親身感受古琴千年前渾厚,而當今更加清亮的音色差異。第三堂課是由著名美術史論家徐建融教授帶來的《粉飾大化,文明天下——談宋代繪畫》,和學生們共同回眸一個能出現《清明上河圖》這樣巨製的群英薈萃的時代。

  韓回之表示:「宋代是中華歷史上文化最燦爛奪目的時期,建立了中華美學的典範。此次展出不只是文物的呈現,更是以各類文物為基礎,盡力還原當時精緻雅趣的生活狀態,讓觀眾通過對宋文化的深入了解,激發對傳統文化的廣泛興趣,從而樹立更好的文化自信。」 

  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黨委書記許濤表示:「這是上海工藝美院為學生和社會獻上的一場公開網課。講學生感興趣的故事,講大眾聽得懂的歷史。通過對宋文化的展示,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傳承意識,推動學生借古鑑今地創作出更多、更優質,能夠為大眾服務的工藝美術作品。也期待今後能夠推出更多傳統文化藝術線上線下活動,豐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完)

註: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註明出處!   

編輯:王笈  

相關焦點

  • 文教結合 上海工藝美院聯合韓天衡美術館共同培育精品網課
    人民網上海5月18日電  5月18日,由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聯合上海韓天衡美術館、上海韓天衡文化藝術基金會、雅昌文化集團,在抖音等網絡平臺推出為期兩日的《回眸兩宋》直播網課。該網課以史志、詩詞及古畫為參考依據,結合文物展覽、真人展演、大咖演講等形式,全方位展現兩宋時期文人的精緻生活,讓學生和廣大觀眾跨越千年歷史,深入感受宋代文化的典雅興盛。
  • 韓天衡美術館開啟兩日網課,《回眸兩宋》帶你體驗宋代文人生活
    圖說:韓回之身著宋代服飾在現場 官方圖今天下午,韓天衡美術館《回眸兩宋》展廳裡,韓天衡美術館藝術總監韓回之身著宋代服飾,頭戴宋代男子盛行的簪花,在直播鏡頭前帶領觀眾走進了宋代文人的雅致生活。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聯合上海韓天衡美術館、上海韓天衡文化藝術基金會、雅昌文化集團,在抖音等網絡媒體平臺推出了為期兩日的《回眸兩宋》直播網課。《回眸兩宋》以史志、詩詞及古畫為參考依據,結合文物展覽、真人展演、大咖演講等形式,全方位展現兩宋時期文人的精緻生活,讓學生和廣大觀眾跨越千年歷史,深入感受宋代文化的典雅興盛。
  • 提醒:今天起韓天衡美術館部分展廳開放調整
    韓天衡美術館年度特展「回眸兩宋——士人一日之跡特展」及主樓一層「味閒雅韻——館藏韓天衡書畫印展」、「韓天衡藝術足跡館」正常開放,5月15日還將推出「嘉溫度 藝前行——百樂雅集·韓天衡師生抗疫主題書畫印作品展」。另外,觀眾可通過小程序進行網上觀展,添加「上海韓天衡美術館」微信公眾號即可進入;或搜索「韓美在線」、「韓天衡美術館在線」均可。
  • 「回眸兩宋——士人一日之跡特展」正在韓天衡美術館隆重舉行
    近日,「回眸兩宋——士人一日之跡特展」正在韓天衡美術館開展中。此次活動由上海韓天衡美術館、上海韓天衡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在這個韓館年度大展中,有一組宋遼時期的銅人雕塑,呈現出多姿多彩的造型,不少自帶微表情,憨態可掬,惹人疼愛。
  • 韓天衡美術館「紫電安邦」歷代武備文物特展
    2015年12,《紫電安邦—歷代武備文物特展》在韓天衡美術館開幕,本次展覽由韓天衡美術館藝術總監韓回之策劃,經過一年多的籌備工作,現展出縱橫上下兩千餘年的中國歷代神兵利器458件。大量珍貴文物聚集一堂,寒霜曐璀,實為難得。
  • 「心心相印——中國印文化大展」在上海韓天衡美術館開幕
    2020年12月18日,「心心相印——中國印文化大展」在上海韓天衡美術館開始展出。本次展覽由上海韓天衡美術館、上海韓天衡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西泠印社、河南印社、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作為支持單位。展覽時間三個多月。
  • 印印得心 心心相印——中國印文化大展在上海韓天衡美術館亮相
    12月18日,冬雨淅瀝,印壇翹首以待的「心心相印——中國印文化大展」在上海韓天衡美術館開始低調地華麗亮相
  • 韓天衡美術館「味閒講堂」 徐建融教授講述海上花鳥畫發展
    藝術史學家、上海美術學院教授徐建融在「味閒講堂」現場2月16日下午,韓天衡美術館新年第二期「味閒講堂」開啟,現場邀請藝術史學家、上海美術學院教授徐建融為大家講述「20世紀的海上花鳥畫」。與往屆不同,韓天衡美術館首次將講座設置在被評為「2018上海最受歡迎的美術館展覽」之一的「海上六大家書畫作品展」展廳,讓觀眾在講座同時貼近繪畫。
  • 韓天衡:歲月塑我,我塑我心
    四十多年前,韓天衡住在上海龍江路64號自來水廠工房,我住在上海阜新路鞍山新村工房,都在楊浦區。一個在南,一個在北。算來當有鄉梓之誼。就在他那龍江路64號10平米,號稱「豆廬」的蝸居,從28歲到42歲的14年間,韓天衡奏刀5000石,竟有1月刻章160方的勞績。早年凡刻印,天衡手起刀落。他左手大拇指那條疤痕,就是刻刀留下的印記。40歲後,天衡更是業精於勤。
  • 大虹橋首個「無邊界美術館」誕生 金臣·亦飛鳴美術館以創新「沉浸...
    從紐約的百老匯劇場,到英國一票難求的沉浸式戲劇sleepno more《不眠之夜》,從倫敦的沉浸式音樂劇《媽媽咪呀!派對》,到布魯塞爾的莫奈沉浸式藝術展,倫敦、巴黎、紐約、比利時,一座座全球城市在藝術的潺湲中走向卓越,矢志卓越的上海,也在藝術的氤氳中譜寫這部流動的「史詩」。
  • ...大型沉浸式戲劇走進數字美術館上演《愛麗絲無界奇遇記》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央廣網上海12月23日消息(記者林馥榆)每年年末,隨著節日扎堆出現,上海的各類演藝活動也陸續推出。全球第二座數字藝術美術館「EPSON teamLab無界美術館」將於25日和26日,迎來大型沉浸式戲劇《愛麗絲冒險奇遇記》之聖誕特別版——《愛麗絲無界奇遇記》。英國百年經典文學作品在全球頂級數字藝術空間中,為觀眾帶來全新創意和浸入體驗,勾勒美妙的聖誕記憶。
  • 定位「東方美學」,「GLA格蘭莫頤」的中國式原創沉浸體驗探索
    GLA啟動了「瑰麗 ·移動美術館」項目,通過短視頻、直播等多種方式在抖音、微博、淘寶等多個渠道開展線上業務。王雨馨表示,「瑰麗·移動美術館」是GLA一直想做的一件事情,疫情的發生更多是加速了這件事情的推進。GLA也將嘗試通過更多樣的方式提供不同的用戶體驗,完成藝術的破圈,也探索更多商業可能。
  • 西岸美術館一周年:與蓬皮杜合作,打造「無圍牆的美術館」
    2019年11月8日,美術館正式向公眾開放,並開啟其與法國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陳合作項目,打開了中外文化對話交流模式的全新探索。在即將到來的2020年上海「藝術季」中,西岸美術館將帶來特展「設計與奇思:裝飾之自然本源」,以及「瑪格麗特·休謨: Gisant II視聽裝置」等新項目。
  • 韓天衡:印章如美人,我與「美人」心心相印
    近日,「心心相印——中國印文化大展」在上海韓天衡美術館開幕。古璽印誕生於三千多年前,直到宋代,文人在欣賞印章之餘,才開始研究印章,印譜就此出現。 印譜是專門彙輯印章作品的書籍,是印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北宋時代,出現了中國最早的印譜——楊克一的《圖書譜》。早期的印譜都是木板翻刻的,並不能真實地反映秦漢原印的面目。
  • 「新壺中天·桃源篇」沉浸式藝術展亮相798悅美術館
    ▲雕梁畫棟張燈結彩  「一壺一世界,一花一桃源」,8月23日,首個東方文化沉浸式藝術展——「新壺中天·桃源篇」在北京798藝術園區悅·美術館開展。為你展現一個隱秘於壺中的與精神之美相連的異世界,帶你踏上始於夢與現實之間的巡遊之旅,親身經歷與生活在桃源世界的居民的神奇際遇。同時,展覽也通過光影交疊創造飄渺沉醉、流光溢彩之感,打造了極具東方特色的夢幻桃源之境。  展覽不僅迎來崔子格、崔恕、郝帥、林君怡、陳蘿莉等娛樂圈嘉賓到場,各領域各圈層的知名人士、網紅博主也蒞臨來到現場,對展覽進行了自由參觀。
  • 感受異域文化,「義大利世界」沉浸式主題展演在上海大世界上演!
    大世界首次引入義大利元素 主題展演包含「故事羅馬」、「魅力米蘭」、 「瑰麗佛羅倫斯」、「浪漫五漁村」、「悠然威尼斯」 五大沉浸式展區
  • 空無一人的展廳在雲端人氣滿滿 上海美院畢業生打造虛擬美術館受關注
    圖說:2020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線上畢業展海報 官方圖 下同「2020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線上畢業展」前天起在雲端上線,此次畢業展以虛擬美術展覽的特別方式呈現。虛擬美術館根據上海美術學院美術館的場景搭建,採用3D沉浸式的參觀動線,參觀者可以以第一視角走到展覽現場,點擊每件作品。空無一人的展廳在雲端人氣滿滿。為畢業展打造虛擬世界在美術學院,畢業展是個人學術水準的傾力呈現。
  • 上海沉浸式藝術館,魔性創意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出廠設置——沉浸式藝術體驗大展,於2018年7月8日至10月8日在上海寶龍美術館舉行。由於工作原因我得以前往上海參展。圖為上海沉浸式藝術展徐震的作品實驗室沉浸式藝術作為新興的一門新媒體藝術形式,特指觀看者能夠通過視、聽、觸、嗅等感覺手段和智能化藝術品實現即時交互以達到全身心的融入、沉浸和情感交流,使觀展人進入場景中,得到多感官的沉浸式審美享受。圖為上海沉浸式藝術展徐震的作品實驗室近年來,沉浸式藝術項目被引進,並在國內快速興起,成為熱潮。
  • 中國美術館攜手藝滴共同推出創意生活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曾提出:「美在生活,藝術家創造的美來源於生活,同樣,將美帶回生活,美美相融,美美共生,構成生活與藝術的永恆對話。」秉承這樣的理念,中國美術館文創中心和藝滴醞釀良久,聯手推出以藝術設計、文化創意為核心的自有品牌文創活動「人人都是創意家」。
  • 萬物皆可沉浸時代下,中國沉浸產業如何破局創新?
    實操大牛的一線經驗探索沉浸式綜合體開發未來路徑嘉賓:江傑 上海幻境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始人/CEO全球沉浸產業聯盟聯合發起人、中國沉浸產業聯盟聯合發起人、文旅部文化與旅遊研究院沉浸產業研究員,是唯一登上國際沉浸第一媒體「無邊界」的中國產業人;提出並制定全域沉浸概念及標準,主導開發中國第一個全域沉浸式景區,提出並制定萬物沉浸設計方法論的跨界標準;規劃並開發全球最大規模沉浸產業資料庫「娛樂未來資料庫」,策劃並編撰本土第一份《中國沉浸產業發展白皮書》(2018版、2020版),聯合主辦2020全球首屆沉浸產業線上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