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兒童生長發育過程中,很多家長可能會發現自家孩子有這些表現:做事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多、不聽指令,學習困難;2歲了,還不會走路,各方面發育都比同齡孩子慢半拍;快4歲了,叫他能聽見,可就是不開口說話;和我們沒有眼神交流,感覺是沉溺在自己的世界裡...... 專家提醒:孩子這些異常表現,可能是兒童神經與行為發育類疾病,需治療!
近年來的全國兩會,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均呼籲關注兒童發育行為疾病的診療和康復。這其中尤其以兒童自閉症、兒童語言發育遲緩、兒童多動症和抽動症、腦癱等疾病為典型代表。此類疾病發病率和發現率逐年遞增,但早期診斷與幹預缺失嚴重,造成我國發育行為疾病患兒確診率低、康復率低。
家長缺乏意識導致確診晚
專科醫生緊缺導致治療難
公開的數據顯示,我國6歲以下的腦癱病患兒超過30萬;12歲以下自閉症患兒已超300萬,此外,我國目前還有約400萬抽動症患兒,近500萬精神發育遲滯(智力落後)的患兒......這些神經與行為發育類疾病患兒每年新增約4-5萬人,而得到有效治療的不到1%。
由於對兒童神經與行為發育疾病缺乏專業認知,很多家長並沒有把孩子一些異常的行為表現當回事;另一方面,因小兒神經與行為發育疾病病因複雜,症狀多樣,診斷困難,一些相對偏遠落後地區缺乏優質專科醫生和專業化的康復技術,患兒家長常常輾轉於多家醫院、多個科室,卻得不到明確診斷和有效治療。
北京著名兒科專家來沈會診
家門口享首都優質醫療服務
為了讓廣大遼瀋疑難病患兒得到規範化治療,10月29-30日(本周四、周五),瀋陽六一兒童醫院特邀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鄧騰蘭教授來沈會診,屆時,鄧騰蘭教授將聯合院內其他專家,對抽動症、多動症、語言發育遲緩、自閉症、注意力不集中、遺尿症、矮小症、智力低下等兒童神經與行為發育疾病進行專業的多學科聯合會診,並為患兒制定針對性的診療方案,幫助患兒們早日恢復健康。機會難得,想預約的家長要抓緊啦~
鄧騰蘭,主任醫師、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兒科專家,中國優生協會理事,中華醫學雜誌審稿專家,北京衛生系統高級職稱評審成員和北京醫學會醫療事故鑑定專家。1976年畢業於廣州中山醫科大學,從事兒科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近四十年,擅長兒科常見病,多發病及疑難雜症及重症的診治,尤其擅長發育遲緩、兒童自閉症、智力低下、多動症、抽動症、小兒癲癇、腦癱、矮小症等兒童疑難病的診治。
京瀋多學科專家聯合會診
規範化診療患兒康復有望
兒童神經與行為發育方面的疾病往往統稱為特殊疾病,"特殊"之處在於,在目前的醫療技術之下,這類疾病還暫時不明原因,其次,無法通過單一的用藥、打針、甚至手術等方法治療好。而綜合治療和康復訓練,則是如今公認的效果最好的方法,沒有之一。
本次鄧騰蘭教授將攜手瀋陽六一兒童醫院兒科專家:孟昕忻、李闊、於福軍、趙繼明、姚祖富等開展聯合會診,為孩子制定詳細的治療方案。為了給每一位家長半個小時的面診時間,會診名額限20名,有需要的家長可以提前預約專家團會診號。
鄧騰蘭教授表示,"神經與發育行為疾病患兒的康復是一場持久戰,醫生、家長、社會都要參與進來。"針對神經與行為發育異常的問題,越早進行治療和幹預,預後的效果越好。家長應讓患兒堅持接受長期科學規範的康復治療,只要堅持下去,很多患兒未來是可以回歸社會、重返校園的。
作為首都兒研所臨床協助示範單位,瀋陽市兒童醫院【醫聯體】成員單位,瀋陽六一兒童醫院大力實施"名醫、名科、名院"戰略;成立國際兒科聯診中心,特邀京廣遼名醫會診,率先實行了MDT多學科聯合診療模式,跨學科、多學科融合,積極爭取社會和家庭的支持,精準檢測、全面評估;在兒童自閉症、多動症、抽動症、小兒腦癱、癲癇、智力低下、矮小症等兒科疑難病領域,進行科研攻關,取得了滿意的療效,已經成為我省兒科領域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