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最低高度破紀錄 | 環球科學要聞

2021-02-15 環球科學

將環球科學設為星標

周一至周五

第一時間掌握

最新鮮的全球科技資訊

· 行星科學 ·

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最低高度破紀錄,接近國際空間站

北京時間11月14日凌晨,一顆小行星2020 VT4(最初內部代號A10sHcN)與地球擦肩而過,距離地球最近時到達南太平洋上空370千米處,接近國際空間站的軌道高度,此距離打破了小行星2020 QG於今年創下的3000千米的近地小行星距離記錄。位於夏威夷的小行星對地撞擊最終預警系統(ATLAS)發現了這顆小行星,其直徑可能為5-10米。如果它撞向地球,將會在大氣層中解體。而此次與地球相遇大大改變了小行星2020 VT4的軌道,相遇前其軌道黃道傾角為13度,周期549天,相遇後變為10.2度,315天。軌道改變後,它和地球下次相遇將是2052年11月13日,屆時最近距離將在290萬千米左右。

· 機器人 ·

讓物體變身機器人的磁性噴霧

圖片來源: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據一項《科學·機器人》上的研究,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與香港城市大學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由聚乙烯醇、谷蛋白和磁性顆粒組成的生物相容性噴霧M-spray。只需要將這種類似膠水的磁性噴霧噴在物體表面,就可以快速製造出一種運動可控且靈活的毫米級機器人。在磁場的驅動下,被噴物體就可以在不同表面上爬行、行走或滾動,而通過調整易磁化方向,即可對運動重新編程。此外,在水中對其施加振蕩磁場就能讓噴霧塗層分解。M-spray 已被證明可以構建不同的毫米級機器人以適應各種環境、表麵條件和障礙物,這在生物醫學領域,如導管導航和藥物輸送等,具有極大的應用潛力。

· 天文學 ·

恆星周圍藍色環狀星雲之謎破解

恆星TYC 2597-735-1由星系演化探測器GALEX發現,其周圍存在一個由兩個錐形環組成的紫外線光環(也稱為藍色環狀星雲),兩者分別以400km/s靠近和遠離地球。據一項發表於《自然》的新研究,這種現象或由2顆恆星在合併中產生。研究人員推測這一過程是:一顆類似太陽的恆星在燃燒完氫燃料後,開始膨脹。一起運行的小恆星開始吸收它的一些外部物質,並在其周圍形成一個吸積盤。隨後小恆星旋轉靠近恆星並與其融合,過程中產生爆炸噴發出一些物質。由於吸積盤的阻擋和引力作用,這些物質形成了兩個碎片錐。而碎片錐撞擊恆星間的氣體雲時,加熱碎片中的氫分子,產生紫外線。兩顆恆星合併後,其周圍的碎片雲逐漸變薄,因此合併的恆星能被探測到。

· 大氣科學 ·

大氣顆粒物汙染的有害成分確定

大氣汙染中的顆粒物會對人類健康造成極大威脅。近日,一項發表於《自然》的研究指出,顆粒物數量並不是影響健康風險的唯一決定因素,研究人員通過測試人體支氣管上皮細胞暴露在顆粒樣本的生物反應發現,氧化潛力(削弱抗氧化防禦的能力)高的顆粒物會加劇細胞的炎症反應,這表明氧化潛力的高低也能決定顆粒物的危害程度。此外,研究人員在瑞士的不同地點收集顆粒物樣本,並分析顆粒物組成後進一步發現,顆粒物氧化潛力的高低主要是由二次有機氣溶膠決定,主要來源於木材燃燒、金屬排放。城市居民暴露在較高數量、較高氧化潛力的顆粒物中,因此比農村地區的居民有更大的健康風險。

· 新冠疫苗 ·

Moderna、Pfizer新冠疫苗的副作用

據《科學》官網消息,雖然Moderna、Pfizer(聯合BioNTech)宣稱開發的針對新冠病毒mRNA疫苗均不會產生嚴重的副反應,但一些質疑認為疫苗中包裹病毒mRNA的脂質納米顆粒或會引起急性、短期的副作用。關於Moderna大型接種實驗的中期分析顯示,參與者會出現疲憊、肌肉酸痛、關節疼痛和頭痛的比例,分別是9.7%、8.9%、5.2%和4.5%。對Pfizer開發的疫苗的調查顯示,較嚴重的副反應包括疲憊和頭痛,分別佔接種人數的3.8%和2%。日前,Pfizer表示,其與BioNTech共同開發的新冠疫苗有效率已經上調至95%,且受試者出現的疲勞和頭痛均屬於正常反應。由於兩種疫苗的免疫原性高於大部分流感疫苗,其出現較嚴重反應的可能性或比之前認為的更大,但並不很危險。

· 醫學 ·

AI協助篩選針對皮膚癌患者的治療方案

轉移性黑色素瘤是一種具有擴散能力的皮膚癌,它們通常會通過逃避免疫系統的攻擊而存活下來,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可以針對性地解決這一問題。對部分患者來說,這種免疫療法比化療更有效,但篩查哪種抑制劑對患者起效很難。為了篩選患者適用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新發表於《癌症臨床研究》的論文中,科學家開發了AI系統對此進行預測,醫生只需要將臨床的一些信息導入電腦,例如皮膚癌的組織照片,患者曾使用過的有效藥物,計算機就能開始篩查對特定患者有效的抑制劑,這種AI系統篩選比現有的糞便、遺傳信息等預測途徑更加精簡。目前,科學家致力於收集更多數據,準備將AI系統的準確率優化至90%後,再投入臨床使用。

· 物理學 ·

規模化量子計算或能解決複雜的物理問題

規範場理論是現代物理學的根基,但各種規範場方程求解的計算複雜度極高,科學家只能寄希望於量子計算機。在《自然》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研究團隊同德國、義大利科學家合作,開發了專用的量子計算機,即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光晶格量子模擬器。通過精確調控成功模擬量子電動力學方程施溫格模型,操控束縛在其中的超冷原子,首次模擬了規範場與物質場之間的相互作用和轉化,觀測到了局域規範不變量,並首次使用微觀量子調控手段,在量子多體系統中驗證了高斯定理。該成果成功利用規模化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方法求解了複雜物理問題,是量子模擬方法研究晶格規範場的一個重要裡程碑。

· 新冠疫情 ·

截至北京時間11月19日10時,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最新統計,全球累計新冠確診病例56166387例,死亡病例1347778例。 當地時間18日,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麥可·瑞安表示,目前新冠疫苗還未正式推出,許多國家仍將在沒有新冠疫苗的情況下應對當前疫情,預計至少要在四至六個月後才能實現大規模接種。 其將於近日提交緊急使用授權的申請。俄羅斯副總理戈利科娃在18日舉行的政府工作會議上表示,由俄羅斯「矢量」病毒學與生物技術科研中心開發的「EpiVacCorona」新冠疫苗將於12月10日前投入民用。 據武漢市衛健委官網18日晚消息,武漢市疾控部門在對東西湖區進行常規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時,發現從天津港海關入關的巴西進口冷凍去骨牛肉外包裝樣本有1份檢測結果呈陽性。 11月18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2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四川3例,福建2例,廣西2例,內蒙古1例,上海1例,浙江1例,廣東1例,重慶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當日新增治癒出院病例22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038人,重症病例較前一日減少2例。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305例(其中重症病例1例),無現有疑似病例。累計確診病例3735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3430例,無死亡病例。

文:樊亦非、石雲雷、王昱、馬一瑗、謝汝雨、曾欣欣

編輯:樊亦非、王昱、楊心舟、石雲雷

相關焦點

  • 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最低高度破紀錄|科學要聞
    · 行星科學 · 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最低高度破紀錄,接近國際空間站 北京時間11月14日凌晨,一顆小行星2020 VT4(最初內部代號A10sHcN)與地球擦肩而過,距離地球最近時到達南太平洋上空370千米處,接近國際空間站的軌道高度,此距離打破了小行星
  • 小行星擦肩地球 打破距地球最近紀錄
    來源標題:小行星擦肩地球 打破距地球最近紀錄 北京時間11月14日凌晨,一顆小行星2020 VT4與地球擦肩而過,距離地球最近時到達南太平洋上空370千米處,接近國際空間站的軌道高度,此距離打破了小行星2020 QG
  • NASA稱一顆小行星下月將與地球「擦肩」,直徑或為艾菲爾鐵塔高度的...
    【環球網報導 見習記者 朱海逸】下個月,一顆直徑約為巴黎艾菲爾鐵塔高度兩倍的小行星,即將要與地球「擦肩而過」?!RT報導截圖綜合英國《鏡報》及「今日俄羅斯」(RT)22日報導稱,美國太空總署(NASA)透露,這顆被命名為「481394(2006年SF6)」的阿波羅級小行星即將於格林尼治時間11月21日午夜與地球「擦肩」,預計它屆時將以每小時17780英裡的速度,從距離地球約260萬英裡處飛過。NASA稱之為「近距離靠近」。
  • 美媒:一顆小行星將與地球「擦肩而過」
    參考消息網9月23日報導 美媒稱,一顆小行星本周四(9月24日)將非常接近地球,屆時它將與我們的星球擦肩而過,距離地球甚至比月球軌道還近。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9月23日報導,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的噴氣推進實驗室近地天體研究中心說,這顆名為2020 SW的小行星預計不會與地球相撞。
  • 兩顆小行星將與地球擦肩而過?什麼是「潛在威脅天體」
    兩小行星將與地球擦肩而過?為啥人類總擔心「撞地球」?中新網客戶端北京4月21日電(記者 上官雲)多年前,有一部名為《絕世天劫》的經典科幻災難電影,描繪了小天體撞擊地球時的災難情景,當時一度引發轟動。如果在現實中,也有小行星這樣的小天體撞擊地球,會帶來怎樣的後果?就在不久前,「兩顆小行星將與地球擦肩而過」等話題上熱搜,這讓不少人捏了一把冷汗。不過,據專家解釋,這兩顆小行星都不會對地球產生影響。但那些讓人有些頭疼的小行星,到底是什麼來頭?
  • 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僅距2950公裡
    中新網8月19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當地時間18日表示,一顆小型汽車大小的小行星16日與地球擦肩而過,距離僅約2950公裡,是至今觀測到最接近地球的小行星。小行星2020 QG在接近地球時的軌跡。圖片來源:NASA官網。
  • 一顆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
    這顆小行星的軌道使它與地球的距離相當於國際空間站,這使它成為有史以來最接近地球的小行星。在被命名為2020 VT4之前,這顆小行星最初被命名為A10sHcN。「新發現的小行星A10sHcN昨天接近地球,在南太平洋上空幾百英裡處經過。」天文學家託尼·鄧恩在推特上寫道,他經營著「軌道模擬器」網站。
  • 一顆體積如曼哈頓大小的小行星將與地球擦肩而過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簡介:小行星(52768) 1998 OR2將會在2020年美國東部時間上午5:56掠過地球附近,曼哈頓大小的(52768) 1998 OR2會對地球產生威脅嗎?
  • 小行星撞地球:NASA稱比英國大本鐘還大的小行星將與地球擦肩而過
    據英國媒體《每日星報》12月13日報導,NASA稱有一顆被命名為「2020 XO」的小行星將會於美國當地時間12月13日經過地球軌道,和我們擦肩而過。這顆小行星的直徑大約介於46米到100米之間,整體面積略大於英國名勝大本鐘,正在以33000英裡(約99000公裡)的時速朝著地球飛馳而來。按照美國加利福尼利亞太空研究所的觀測數據,「2020 XO」將於當地時間周一,12月13日美國東部時間晚上12點18分和地球軌道擦肩而過。
  • 今天一顆小行星跟地球「擦肩而過」 ,半個月前我們就發現了
    文章來自「科學大院」公眾號作者: 紫微根據國際小行星中心(MPC)的預報,北京時間11月20日上午08時42分,一顆約12層樓高的近地小行星2020 VA1將在約440萬千米外飛掠地球,但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
  • 這顆小行星離地球最近僅370千米
    圖片來源:esa.int11月14日,一顆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其距離地球最近時僅為370千米,接近國際空間站的軌道高度,當時它正處於南太平洋上空。這一距離創下了非隕石類小行星與地球的最近距離紀錄,打破了小行星2020 QG於今年剛剛創下的3000千米紀錄。這顆名為2020 VT4的小行星,是位於美國夏威夷莫納羅亞天文臺的小行星對地撞擊最終預警系統(ATLAS)所發現的,其直徑約為5—10米,所以就算它撞向地球,也會在大氣層中解體,不會對地球造成任何影響。
  • 一顆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 距離地球僅386公裡相當於國際空間站
    這顆被命名為「2020 VT4」的太空隕石,是夏威夷莫納羅亞的小行星陸地撞擊最後預警系統在其最接近地球15小時後發現的。如果它再靠近一些,這個16-33英尺(5-10米)寬的天體——根據它的亮度估計——將會在南太平洋上空的大氣層中燃燒殆盡。這顆小行星的軌道使它與地球的距離相當於國際空間站,這使它成為有史以來最接近地球的小行星。
  • 今天一顆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 ,半個月前我們就發現了-虎嗅網
    根據國際小行星中心的預報,北京時間11月20日上午08時42分,一顆約12層樓高的近地小行星2020 VA1將在約440萬千米外飛掠地球,但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近地小行星:指軌道與太陽最近距離小於1.3天文單位的小行星潛在威脅小行星:指與地球最小軌道交會距離小於0.05天文單位,且直徑大於140米的近地小行星。已經發現的近地小行星:超過2萬顆!
  • 小行星今秋將擦地球而過 究竟會不會撞上?!
    小行星今秋將擦地球而過 究竟會不會撞上?!10月12日與地球「擦身而過」。  【「完美錯過」地球同步衛星】  這顆近地小行星代號「2012 TC4」,屆時其飛行軌跡距地球最近約為4.4萬公裡,相當於地球到月球距離的八分之一,而地球同步衛星軌道在地面之上3.6萬公裡,這顆小行星堪稱「完美錯過」。  法新社援引歐洲航天局近地天體研究組成員德特勒夫·科施尼的話說:「我們確信,這個天體不可能撞上地球,不會發生任何危險。」
  • 小行星撞地球:NASA稱比英國大本鐘還大的一顆小行星將會和地球擦肩...
    據英國媒體《每日星報》12月13日報導,NASA稱有一顆被命名為「2020 XO」的小行星將會於美國當地時間12月13日經過地球軌道,和我們擦肩而過。
  • 科技周刊薦讀丨「流浪小行星」路過地球
    精彩試讀>>> 流浪小行星猝然來到「家門口」 小行星研究成為人類走向深空的「新競技場」  小行星「飛向」地球,並不只是「科幻題材」,日前,一顆名叫「2019OK」的小行星就「實踐」了一把這種
  • 小行星下周將和地球「擦肩而過」?美國宇航局:可能引起氣候變化
    美國一位著名的陰謀論家,曾預測川普連任之後將會發生世界末日,具體一點說,是會有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這樣的陰謀論當然不值得相信,但最近美國宇航局卻發現,類似的跡象真的出現了:一顆小行星正在以驚人的速度靠近地球。
  • 小行星未來或許將撞上地球同步衛星,甚至威脅到美國的一個州
    小行星撞擊地球,一直是地球生命的最大威脅之一,歷史上的恐龍滅絕就是歸功於一顆直接約為10公裡的小行星。但是,雖然歷史上有數次小行星和地球擦肩而過的事件,但是真正撞上地球的次數確實極少。雖然如此,但是小行星帶來的威脅,依然是存在的,並且,這個威脅或許比你想像的時間來得早得多。
  • 高能預警:今晚,有小行星飛來!它們真能撞地球?這次不會
    最近小行星有點「活躍」,3天之內,有兩顆接連與地球「擦肩」。它們的「親密造訪」,引起了公眾的極大關注。微博上,「兩顆小行星將與地球擦肩而過」「戴口罩小行星29日將掠過地球」等熱門話題頻頻登上熱搜,閱讀量達到數億人次。「會不會對地球造成危害?」「我們能看到它們嗎?」……留言區裡,網友對小行星的疑問多得快要「溢出屏幕」。
  • 日本公布隼鳥2號收集的小行星樣品照片丨環球科學要聞
    將環球科學設為星標周一至周五第一時間掌握最新鮮的全球科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