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環球科學設為星標
周一至周五
第一時間掌握
最新鮮的全球科技資訊
· 行星科學 ·
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最低高度破紀錄,接近國際空間站
北京時間11月14日凌晨,一顆小行星2020 VT4(最初內部代號A10sHcN)與地球擦肩而過,距離地球最近時到達南太平洋上空370千米處,接近國際空間站的軌道高度,此距離打破了小行星2020 QG於今年創下的3000千米的近地小行星距離記錄。位於夏威夷的小行星對地撞擊最終預警系統(ATLAS)發現了這顆小行星,其直徑可能為5-10米。如果它撞向地球,將會在大氣層中解體。而此次與地球相遇大大改變了小行星2020 VT4的軌道,相遇前其軌道黃道傾角為13度,周期549天,相遇後變為10.2度,315天。軌道改變後,它和地球下次相遇將是2052年11月13日,屆時最近距離將在290萬千米左右。
· 機器人 ·
讓物體變身機器人的磁性噴霧
圖片來源: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據一項《科學·機器人》上的研究,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與香港城市大學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由聚乙烯醇、谷蛋白和磁性顆粒組成的生物相容性噴霧M-spray。只需要將這種類似膠水的磁性噴霧噴在物體表面,就可以快速製造出一種運動可控且靈活的毫米級機器人。在磁場的驅動下,被噴物體就可以在不同表面上爬行、行走或滾動,而通過調整易磁化方向,即可對運動重新編程。此外,在水中對其施加振蕩磁場就能讓噴霧塗層分解。M-spray 已被證明可以構建不同的毫米級機器人以適應各種環境、表麵條件和障礙物,這在生物醫學領域,如導管導航和藥物輸送等,具有極大的應用潛力。
· 天文學 ·
恆星周圍藍色環狀星雲之謎破解
恆星TYC 2597-735-1由星系演化探測器GALEX發現,其周圍存在一個由兩個錐形環組成的紫外線光環(也稱為藍色環狀星雲),兩者分別以400km/s靠近和遠離地球。據一項發表於《自然》的新研究,這種現象或由2顆恆星在合併中產生。研究人員推測這一過程是:一顆類似太陽的恆星在燃燒完氫燃料後,開始膨脹。一起運行的小恆星開始吸收它的一些外部物質,並在其周圍形成一個吸積盤。隨後小恆星旋轉靠近恆星並與其融合,過程中產生爆炸噴發出一些物質。由於吸積盤的阻擋和引力作用,這些物質形成了兩個碎片錐。而碎片錐撞擊恆星間的氣體雲時,加熱碎片中的氫分子,產生紫外線。兩顆恆星合併後,其周圍的碎片雲逐漸變薄,因此合併的恆星能被探測到。
· 大氣科學 ·
大氣顆粒物汙染的有害成分確定
大氣汙染中的顆粒物會對人類健康造成極大威脅。近日,一項發表於《自然》的研究指出,顆粒物數量並不是影響健康風險的唯一決定因素,研究人員通過測試人體支氣管上皮細胞暴露在顆粒樣本的生物反應發現,氧化潛力(削弱抗氧化防禦的能力)高的顆粒物會加劇細胞的炎症反應,這表明氧化潛力的高低也能決定顆粒物的危害程度。此外,研究人員在瑞士的不同地點收集顆粒物樣本,並分析顆粒物組成後進一步發現,顆粒物氧化潛力的高低主要是由二次有機氣溶膠決定,主要來源於木材燃燒、金屬排放。城市居民暴露在較高數量、較高氧化潛力的顆粒物中,因此比農村地區的居民有更大的健康風險。· 新冠疫苗 ·
Moderna、Pfizer新冠疫苗的副作用
據《科學》官網消息,雖然Moderna、Pfizer(聯合BioNTech)宣稱開發的針對新冠病毒mRNA疫苗均不會產生嚴重的副反應,但一些質疑認為疫苗中包裹病毒mRNA的脂質納米顆粒或會引起急性、短期的副作用。關於Moderna大型接種實驗的中期分析顯示,參與者會出現疲憊、肌肉酸痛、關節疼痛和頭痛的比例,分別是9.7%、8.9%、5.2%和4.5%。對Pfizer開發的疫苗的調查顯示,較嚴重的副反應包括疲憊和頭痛,分別佔接種人數的3.8%和2%。日前,Pfizer表示,其與BioNTech共同開發的新冠疫苗有效率已經上調至95%,且受試者出現的疲勞和頭痛均屬於正常反應。由於兩種疫苗的免疫原性高於大部分流感疫苗,其出現較嚴重反應的可能性或比之前認為的更大,但並不很危險。
· 醫學 ·
AI協助篩選針對皮膚癌患者的治療方案
轉移性黑色素瘤是一種具有擴散能力的皮膚癌,它們通常會通過逃避免疫系統的攻擊而存活下來,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可以針對性地解決這一問題。對部分患者來說,這種免疫療法比化療更有效,但篩查哪種抑制劑對患者起效很難。為了篩選患者適用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新發表於《癌症臨床研究》的論文中,科學家開發了AI系統對此進行預測,醫生只需要將臨床的一些信息導入電腦,例如皮膚癌的組織照片,患者曾使用過的有效藥物,計算機就能開始篩查對特定患者有效的抑制劑,這種AI系統篩選比現有的糞便、遺傳信息等預測途徑更加精簡。目前,科學家致力於收集更多數據,準備將AI系統的準確率優化至90%後,再投入臨床使用。
· 物理學 ·
規模化量子計算或能解決複雜的物理問題
規範場理論是現代物理學的根基,但各種規範場方程求解的計算複雜度極高,科學家只能寄希望於量子計算機。在《自然》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研究團隊同德國、義大利科學家合作,開發了專用的量子計算機,即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光晶格量子模擬器。通過精確調控成功模擬量子電動力學方程施溫格模型,操控束縛在其中的超冷原子,首次模擬了規範場與物質場之間的相互作用和轉化,觀測到了局域規範不變量,並首次使用微觀量子調控手段,在量子多體系統中驗證了高斯定理。該成果成功利用規模化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方法求解了複雜物理問題,是量子模擬方法研究晶格規範場的一個重要裡程碑。
· 新冠疫情 ·
截至北京時間11月19日10時,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最新統計,全球累計新冠確診病例56166387例,死亡病例1347778例。 當地時間18日,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麥可·瑞安表示,目前新冠疫苗還未正式推出,許多國家仍將在沒有新冠疫苗的情況下應對當前疫情,預計至少要在四至六個月後才能實現大規模接種。 其將於近日提交緊急使用授權的申請。俄羅斯副總理戈利科娃在18日舉行的政府工作會議上表示,由俄羅斯「矢量」病毒學與生物技術科研中心開發的「EpiVacCorona」新冠疫苗將於12月10日前投入民用。 據武漢市衛健委官網18日晚消息,武漢市疾控部門在對東西湖區進行常規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時,發現從天津港海關入關的巴西進口冷凍去骨牛肉外包裝樣本有1份檢測結果呈陽性。 11月18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2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四川3例,福建2例,廣西2例,內蒙古1例,上海1例,浙江1例,廣東1例,重慶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當日新增治癒出院病例22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038人,重症病例較前一日減少2例。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305例(其中重症病例1例),無現有疑似病例。累計確診病例3735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3430例,無死亡病例。文:樊亦非、石雲雷、王昱、馬一瑗、謝汝雨、曾欣欣
編輯:樊亦非、王昱、楊心舟、石雲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