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重點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發布會,以下為部分重要信息匯總: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負責人、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我們非常明確,新冠疫苗要作為一個公共產品提供給廣大群眾。我們國內當前疫情控制得非常好,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高枕無憂。從最近這些天的情況來看,外防輸入的壓力還是非常大的,無論是因為人的因素還是物的因素,給我們造成的威脅都非常大。傳染病的特點就是它的流動性,在今天交通非常發達的「地球村」的大背景下,我們一定要想方設法地為更多人提供好免疫保護,才能最後實現對於整個疫情的控制。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開展疫苗接種,不光是對中國老百姓的保護,也是為全球的疫情防控作出一份中國的貢獻。所以,我們一定會根據疫苗上市批准情況,根據疫苗的產量和供應能力,來逐步提升、逐步推廣、逐步普及。
有媒體提到,目前多個外國疫苗研發企業都披露了新冠疫苗的售價,目前國內部分地區的定價為200元/針,請問全國範圍內是否都會採用這一價格,未來還會降價嗎?
對此,國家衛生健康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鄭忠偉表示,關於疫苗的價格,它首先是一個以企業為主體,但是我們有幾個原則還是必須要遵循的,第一個是公共產品屬性的原則,既然是公共產品屬性,最終定價的依據就是成本。而且,這個疫苗的價格,還要隨著生產規模和使用規模擴大而不一樣,隨著疫苗批准附條件上市以後,它會形成相應的價格機制。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負責人、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介紹,在冬春季節到來之際,對部分重點人群開展新冠疫苗接種工作,對於疫情防控具有重要的意義。比如冷鏈物流人員、海關邊檢人員、醫療疾控人員,以及農貿市場、海鮮市場的工作人員,還有公共運輸的工作人員等,他們由於工作的關係,被新冠病毒感染的風險相對比其他人群更高,所以把這部分高風險人群優先保護好,至少有兩個意義,一是對這部分人群起到保護作用,同時也能夠有利於「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有利於總體疫情防控工作。
此外,隨著生產供應保障能力、產量逐漸提升,對於涉及數億人的老年人和有基礎疾病的相對感染以後危險性比較大的高危人群,以及後續的普通人群,疫苗接種工作都會全面有序地鋪開。目標是力爭通過主動免疫的方式建立起群體免疫保護力,使新冠肺炎疫情能夠儘快得到更加有效控制。
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負責人崔鋼表示,我國目前接種的策略是按照「兩步走」方案,在全國範圍內實施接種。第一步,主要是針對部分重點人群開展接種,這些人群包括從事進口冷鏈、口岸檢疫、船舶引航、航空空勤、生鮮市場、公共運輸、醫療疾控等感染風險比較高的工作人員,以及前往中高風險國家或者地區去工作或者學習的人員,盡力緩解輸入性疫情防控的壓力,降低本土病例發生和國內疫情爆發的風險。第二步,隨著疫苗附條件獲批上市,或者疫苗產量的逐步提高,將會有更多的疫苗投入使用。通過有序開展接種,符合條件的群眾都能實現「應接盡接」,逐步在各人群當中構築起人群的免疫屏障,來阻斷新冠病毒在國內的傳播。
此外,通常情況下,接種單位都是設在轄區的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或者綜合醫院。衛健委已經要求各地及時把轄區內的接種點、能夠接種疫苗的單位,及時公布,包括地點、服務時間。如果接種涉及到一些集中的單位,國家衛健委也會考慮設立一些臨時接種點,上門去服務。
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當日在回應疫苗有效期的提問時表示,由於新冠病毒出現還不到一年,疫苗能提供多長時間的保護還不能下結論,但一些數據顯示,疫苗保護期在半年以上是沒有疑問的。曾益新說,今年3月,中國一些疫苗啟動一二期臨床試驗,很多志願者參與其中,也一直在進行隨訪。數據顯示,這些志願者的抗體依然存在。此外,很多醫療機構也對康復出院的新冠病人隨訪,深圳市傳染病醫院對400多名出院病人的隨訪數據顯示,最早出院的病人10個月後還存在抗體。「這些數據都顯示,疫苗保護期在半年以上沒有太多疑問。但能不能保證5年、10年甚至終身免疫還不能下結論。」
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焦雅輝說,在接種過程當中一定要實事求是地向醫務人員如實反饋個人的身體健康狀況,有什麼樣的基礎疾病,現在是不是正在處於疾病的發病期,有沒有過敏史,是不是過敏體質等。
另外,據以往的經驗來看,這些不良反應往往都會在接種後30分鐘內出現,所以接種者都要在接種以後在接種點停留30分鐘。在這個過程當中,如果出現一些問題,醫務人員可以及時處理。30分鐘以後,沒有問題可以回家。回家以後,如果出現了不良反應相關症狀,也要及時就醫。同時,也提醒各位接種者,要注意飲食、休息,保持接種部位的清潔、乾燥,讓身體機能儘快恢復到正常狀態。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負責人、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儘管我們相信疫苗安全有效,但是接種之後,還是要求大家繼續維護個人防護措施,包括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等好習慣,目前為止,沒有任何疫苗保護率能達到百分之百,因此,打了疫苗之後防護措施不減,才能更好保障大家安全。
國家衛健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鄭忠偉表示,為了保護高風險人群,我們在6月份依法依規批准了新冠疫苗緊急使用,從7月份開始了新冠疫苗緊急使用的接種工作,從7月到目前,在自願、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對高風險暴露人群進行了緊急接種,目前累計已經完成100多萬劑次的新冠疫苗緊急接種工作,經過嚴格不良反應監測和追蹤觀察,沒有出現嚴重不良反應。
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主任醫師王華慶表示,病毒變異是一種正常現象,一般不會影響疾病的嚴重程度和傳染性,也不會影響疫苗對病毒的免疫效果。在新冠病毒分離出來後,不少機構對病毒進行基因測序,通過對這些測序結果的一些比較,沒有發現新冠病毒出現大的變異,出現的變異在正常範圍內。此外,我國也用前期研發疫苗產生的抗體,對不同來源的毒株進行中和實驗,免疫效果是比較好的,沒有出現改變。總的來看,現在這個病毒的變異沒有看到對疫苗效果的影響。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負責人毛俊鋒介紹,到目前為止,大家可能也知道,像國藥中生的北京所、國藥中生的武漢所、北京科興這三大企業已經圓滿完成了今年的產能建設任務,同時也通過了多部門聯合組織的生物安全檢查,應該說已經具備了規模化生產的各項條件,目前能夠滿足現階段重點人群的接種需求。待藥監部門按照相關法律法規批准上市之後,可以立即組織大規模的生產。當然,其他企業的產能建設也在按照計劃有序推進,這點請大家放心。此外,疫苗生產過程確實比較複雜,涉及很多環節,而且技術含量也很高,所以工信部對新冠病毒疫苗的產業鏈、供應鏈也作了全面梳理,指導企業對這些生產物料的供應風險做好研判分析。同時,推動一些關鍵物料加快生產技術攻關,組織上下遊企業加強供需對接。工信部還要求生產企業對一些關鍵的生產物料,從現在開始就要加大市場採購和商業儲備力度,要確保新冠病毒疫苗生產供應鏈穩定。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繼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繼續加強生產調度工作,推動企業通過生產車間的改造、生產技術的提升等一系列方式,進一步擴大產能,全面做好新冠病毒疫苗的生產組織和保障工作。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工作組組長、國家衛生健康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鄭忠偉表示,我國疫苗接種出現罕見的嚴重不良反應的鑑定和補償,實際上已經形成了一個比較完善的管理機制和體系,各地也按照有關的法律法規,都制定了疫苗接種出現嚴重不良反應補償的相關制度,而且在具體實踐工作當中,已經積累了比較好的經驗,具有比較好的基礎,能夠妥善處理疫苗接種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的補償問題。這次新冠疫苗接種工作如果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各地也會按照已經具有的相關原則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