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廚房:炒菜時如何減少致癌物產生

2020-12-24 合肥網

    苯並芘是多環芳烴類致癌物的代表物質,特別是3,4-苯並[a]芘,是一種具有明顯致癌作用的有機化合物。它在體內蓄積性不強,代謝清除的速度比較快,但是接觸性致癌的效果比較強。曾有實驗證明,將苯並芘塗在兔子耳朵上,幾十天之後,兔子耳朵上便會長出腫瘤。 在人體當中,和苯並芘最能密切接觸的,除了肺,就要算是消化道了,所以,如果不注意遠離生活中的苯並芘來源,肺癌、食道、胃和大腸等消化系統癌症風險就可能會上升。

這些你常吃的食物中都含苯並芘

沒錯,苯並芘含量最高的就是燻烤食品,比如街邊銷售的碳烤羊肉串、燻魚、燻肉之類;

日常炒菜、油炸、烤肉、烤魚的時候,會產生一點苯並芘,特別是焦糊的魚肉類食品,苯並芘含量會相當可觀,同時還有雜環胺、丙烯醯胺等其他致癌物、疑似致癌物「濟濟一堂」。

因為這些食物很多人都特別愛吃,對苯並芘等多環芳烴類致癌物也就比較樂於接受,讓苯並芘顯得比較「家常」和「親切」,儘管它的毒性比三聚氰胺不知大多少倍。

專家支招:如何減少苯並芘的致癌危害

不過,在日常生活中,烹調加熱在所難免,油炸食物大部分人也不肯放棄,該怎麼做才能最大程度地減少苯並芘等致癌物的危害?這裡就給大家支點招。

1、食用油炸、燻烤食物限量限頻次。實在喜歡的話,給自己定個規矩。比如每月只吃一次或兩次。吃油炸食物時,也要把量控制好。如果一餐中有一道菜是油炸的,其他菜就要清淡少油,最好是涼拌菜、蒸菜、燉菜等。

2、遠離所有的油炸、燻烤攤點。如果實在要吃,買了立刻離開,千萬不要在攤前流連忘返。路上看到這種攤,趕緊屏住呼吸跑過去,少吸入致癌煙氣。

3、在外就餐吃烤肉的時候,選擇通風、抽氣條件好的店家,不要一邊吃一邊聞煙味。烤肉千萬不要焦糊。

4、在外就餐吃烤魚的時候,叮囑服務員,魚不要烤糊。凡烤糊發黑的地方,必須扔掉,而且不要讓它泡在盤中的油裡,以免致癌物質擴散到油中。

5、自己家做烤肉烤魚的時候,要用能夠控溫的烤箱,不要直接在煤氣上或電爐上烤。

6、如果自己家裡做煎炸食品,儘量控制煎炸時的油溫,縮短煎炸時間,炸後的顏色別太深,淡黃色就好了。油溫越高,顏色越深,產生有毒和致癌物就會越多。煎炸時控制溫度在160-180度比較理想,此時冒油煙很少,食物丟進去之後會大量起泡,但不會馬上變色。如果已經大量冒煙,或者食物變色太快,說明溫度過高了。

7、家庭偶爾炸點東西的話,煎炸油儘量不要用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等不飽和脂肪酸過多的油,用棕櫚油或動物油最為理想。沒有這些油的話,花生油和米糠油略好。

8、煎炸食品時,及時清理油內雜質。油炸食物時,經常會有小渣滓或碎屑留在鍋裡,它們經過長時間反覆煎炸,會發黑變糊,產生很多有害物質,溶在油裡或沾在食物表面上會危害健康。因此,油炸食物時要準備一個網眼非常細的小笊籬或漏勺,及時撈出油裡的雜質。

9、煎炸油千萬不要反覆用。反覆油炸時,致癌物產量會急劇升高,而且會產生反式脂肪酸和有毒的油脂氧化產物。

10、炒第一個菜之後一定要刷鍋,再炒第二個菜。附著於鍋表面的油脂和食物殘渣經再次加熱,會產生多種有害物質包括致癌物。多年前即有報導,鍋垢中含有苯並芘。

11、不要使油長時間處於冒煙狀態,油煙中含有多種有毒物質,特別是冒煙時溫度過高,油煙中會含有更多的苯並芘,吸入後會增加人體肺癌風險。炒菜之前就開開抽油煙機,炒完菜後也別急著關抽油煙機,最好再持續開十幾分鐘,把廚房中的油煙全抽乾淨。

12、如果一定要吃燻烤和油炸食品,不要再搭配其他高蛋白食物,而要搭配綠葉菜、生蔬菜和豆類、粗糧一起吃。綠葉菜中含量大量葉綠素和抗氧化物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油炸食物中致癌物的致突變作用。

如果可能的話,家庭中最好還是儘量避免油炸和燻烤,用炒菜、烤箱烤和水煎來替代。比如說,超市裡有許多裹著煎炸粉的半成品,如雞米花、雞排、蝦餅等,加工這類食品時,不妨拋棄油炸法,試試水煎法。具體做法是,在鍋底放一點點油,加一勺水,利用蒸汽把食材燻熱、蒸熟,水分蒸發後,少許油會把食材底部煎脆。水煎法做出的食物,外脆裡嫩,口感一樣很好,但脂肪含量卻並不高,致癌物含量也很少。

責任編輯:黃磊

相關焦點

  • 炒菜方式不當危害多 連續炒菜不刷鍋可能產生致癌物
    原標題:炒菜方式不當危害多 炒菜,看似是項簡單的烹飪技能,其實有很多學問。倘若方法不正確,炒出來的菜會營養流失,甚至還可能產生致癌物。市食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賈洪濤提示,很多人在炒菜過程中都存在不正確的操作方式,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 炒菜不當致癌?盤點含超強致癌物的食物
    這些你常吃的食物中都含苯並芘  沒錯,苯並芘含量最高的就是燻烤食品,比如街邊銷售的碳烤羊肉串、燻魚、燻肉之類;  日常炒菜、油炸、烤肉、烤魚的時候,會產生一點苯並芘,特別是焦糊的魚肉類食品,苯並芘含量會相當可觀,同時還有雜環胺、丙烯醯胺等其他致癌物、疑似致癌物「濟濟一堂」。
  • 炒菜時用大蒜熗鍋,會產生「致癌物」嗎?可能很多人都搞錯了!
    對人體有著很好的健康保健效果。但是隨著前段時間突然出現說大蒜熗鍋會引發致癌的說法,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因為在我們中國人中,大多數炒菜做飯的時候都會喜歡用蔥姜蒜來搶過,難道真的會產生致癌物嗎?下面跟隨小編來一起了解一下。大蒜熗鍋會致癌的說法出自哪裡?
  • 炒菜時的4個習慣,可能讓全家患癌
    炒菜做飯我們每天都在做,你可能不知道,很多炒菜時的壞習慣,可能讓全家吃下致癌物。近日,浙醫在線報導了這樣一則新聞:一位醫生在診療中,接觸到一對夫妻,雙雙查出肺癌,丈夫55歲,妻子52歲。儘管丈夫有20年的吸菸史,妻子卻並不吸菸,讓她患癌的禍首在廚房裡。
  • 用植物油炒菜會產生致癌物?營養師:有3種油不能買也不能吃
    我們平時在炒菜的過程中,少不了各種食用油的參與。前段時間有報導說,用植物油炒菜會產生致癌物,這是怎麼回事呢?不是一直提倡植物油比動物油健康嗎?難道植物油不能再吃了?用植物油炒菜會產生致癌物?其實植物油炒菜致癌的說法並不準確,家裡經常用的植物油有玉米油、大豆油、葵花籽油等等,這些食用油因為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在高溫的環境下很容易產生醛類物質。醛類物質不僅會導致罹患癌症的風險增加,同時還會誘發心腦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等多種病症。那是不是炒菜就不能用植物油了?
  • 經常用植物油炒菜會產生致癌物?營養師:有3種油最好別買
    我們平時在炒菜的過程中,少不了各種食用油的參與。前段時間有報導說,用植物油炒菜會產生致癌物,這是怎麼回事呢?不是一直提倡植物油比動物油健康嗎?難道植物油不能再吃了?
  • 炒菜是每天都要做的事,不良的炒菜的習慣,不利於飲食健康
    炒菜是每天都要進行額事,炒菜的習慣很重要的,你知道嗎?因為不好的炒菜習慣是不利於飲食健康,生活中那些不好的炒菜習慣那?不刷鍋就炒菜、炒完菜就關油煙機、炸過食物的油反覆用 …… 你知道嗎 ?這些個看起來居家省錢的 ' 良方 '其實卻在 ' 毒害 ' 我們的健康。
  • 炒菜後不刷鍋接著炒會致癌!正確的炒菜方式大盤點
    然而專家指出,看似乾淨的鍋表面會附著油脂和食物殘渣,當再次高溫加熱時,可能產生苯並芘等致癌物。而且不刷鍋接著炒菜,原本在鍋裡殘餘的菜很容易燒焦,這也存在一定的致癌隱患。2、炒完菜馬上關油煙機:可能會誘發肺癌有人喜歡炒菜結束後,立馬關掉油煙機,然而就是這一隨手習慣,卻暗藏「殺機」。
  • 炒菜時忽略這4個細節,小心癌症找上門!
    很多人都知道,外面餐館的飯菜雖然美味,但通常重油重鹽,多吃對身體健康有害而無益,因此,人們總是更偏向吃「住家飯」。但在家自己煮就真的意味著健康嗎?這未必,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的是,一些做飯時習慣性的節約行為,卻可能會讓癌症找上全家人!哪些做飯的習慣性行為容易讓癌症找上門呢?平時常吃的葵花籽油、大豆油和玉米油真的是「保健油」嗎?我們平時又應該如何辨別優劣食用油呢?
  • 炒菜半小時=吸了一包煙?廚房油煙真的會致癌嗎?
    這麼說來,炒菜半小時=吸了一包煙,雖然聽著有點誇張,但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廚房油煙中的苯並芘、二硝基苯酚(DNP)等致癌物,長期吸入可誘發肺癌。長期從事烹調的家庭主婦和長期在廚房油煙濃度高的環境下工作的廚師,肺癌的發病率較高。
  • 不止二手菸傷害家人,廚房油煙危害也很大
    導語:高溫烹調過程中產生的油煙是室內空氣重要的汙染物,廚房油煙也因此成為威脅人們健康的「隱形殺手」。一、廚房油煙的成分有哪些?它的主要來源就是炒菜的油煙和液化氣體,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害氣體等。而這些氣體的最終歸屬,不是抽油煙機,就是我們的肺。
  • 美大集成灶:炒菜半小時=吸了一包煙 揭秘廚房油煙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抽菸危害身體的知識得到了廣泛的普及,而炒菜半小時=吸了一包煙的說法卻無人重視——據統計,在沒有通風的廚房中烹調,油煙中的有害氣體,相當於6盒香菸,96支香菸在燃燒。所以今天,小編就來帶你們了解一下廚房油煙,究竟都有哪些危害?又應該如何解決?
  • 廚房油煙很傷肺,有致癌風險!教你三招,輕鬆排光它
    1、食用油經高溫加熱可產生致癌物炒菜時免不了要使用食用油,食用油經高溫加熱,可產生烯烴、丙烯醛等物質,這些物質都有致癌性,不僅可刺激眼睛、鼻子、咽喉,如果長期吸入,還可誘發咽喉炎、氣管炎等疾病,甚至可誘發肺癌的發生。有研究表明,廚房油煙中還含有苯並芘,這是一種致癌物,長期吸收,也可誘發癌變。
  • 這樣炒菜可能致癌
    不過,說起這炒菜問題,好多朋友都會等油冒煙了再放菜,認為這樣炒出來的菜更有味道。那麼這樣做好不好呢?其實,油冒煙了再放菜屬於爆炒,這樣炒菜可能致癌,希望能引起朋友們注意。眾所周知,廚房是家庭衛生中最為薄弱的一個環節,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油煙汙染。等到油冒煙再放菜的爆炒方式,想必是很多人的習慣,油冒煙再放菜有好處,也有不少弊端。
  • 廚房油煙恐致癌,教你2招避開廚房「殺手」
    當食用油燒到160℃左右時,就會生成丙烯醛,使人咽喉乾燥、眼睛發澀、鼻癢、分泌物增多,甚至使人如同飲酒一般產生醉意,有過敏性哮喘或肺氣腫者可誘發氣喘、咳嗽,這些表現稱作「醉油」。當油燒到「吐火」時,油溫可達350℃,這時除了產生丙烯醛外,還會產生二烯類凝聚物,不僅會使人產生「醉油」症狀,還能導致慢性中毒。
  • 多個品牌薯片致癌物超標?你家炒菜裡也有?咋整?
    「丙烯醯胺」並不可怕 丙烯醯胺的產生其實很簡單,當果糖、葡萄糖等「還原糖」與某些胺基酸(主要為天冬氨酸)在油炸、烘培以及烤制等高溫烹調的過程中相遇,經「美拉德反應」而產生。正因為這個反應,才有了食物誘人的顏色和香氣。
  • 炒菜的危害你了解嗎?用炊之源陶瓷鍋烹飪更健康
    中國人做飯習慣大火高溫炒制,而且很多家庭的炒菜鍋常年不換,而傳統的鐵鍋保溫性差,有的還含有重金屬,燃燒效能也很低,油煙大,不好清洗,這些缺點都大大影響人體的健康,炒出來的菜營養也會流失很多。而且這種鐵鍋炒出來的菜,甚至會產生一些致癌物質。有人會問了,那不用鐵鍋的話,用什麼鍋呢?答案就是用炊之源陶瓷鍋,用它炒菜的話,會大大降低這種對健康的風險。
  • 知名品牌的薯片被檢測出潛在致癌物,薯片還能吃嗎?
    知名品牌的薯片被檢測出潛在致癌物,薯片還能吃嗎?與其在意薯片中的丙烯醯胺對消費者健康造成的危害,不如多多關心薯片中高油高鹽高熱量所帶來的不良影響。但是丙烯醯胺的攝入,確實越少越好。如何降低日常飲食中丙烯醯胺的攝入量?丙烯醯胺不止存在於薯片中,如果在我們的日常飲食中不多加以注意,也同樣會產生。
  • 這樣做菜,或等於親手製造「致癌物」,別坑害了全家
    名以食為天,中國許多家庭習慣在家做飯,認為這樣衛生、安全有保障,但是許多人並不知道自己的廚房和鍋灶裡都存在潛在的致癌風險。以下6種做菜習慣會增加家庭中患癌症的風險,幾乎每個中國家庭都會有這樣的習慣。這時候把菜放進去,不僅會破壞食物的營養,還容易產生一些致癌物。2.火勢掌握不好,不刷鍋溫度越高,炒菜的時間越長,產生的致癌物就會越多,比如有丙烯醯胺。烹調油的溫度越高,菜的顏色越深,通常產生的毒性和致癌物越多。
  • 清華大學:烹飪時PM2.5濃度可升高几十倍
    油煙危及全身健康除了產生大量高濃度PM2.5,廚房油煙還會這樣傷害你的身體:1刺激呼吸道煎炒烹炸時,會產生大量含一氧化碳、強致癌物苯並芘的煙霧,這些有害物質對鼻、眼、咽喉黏膜有強烈的刺激性,輕則引起咳嗽、流淚、頭痛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