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新晉寶媽來說,寶寶吃奶問題,可能就是自己掛心的頭等大事,沒有之一。寶寶吃多了,擔心過度餵養,寶寶吃少了,又擔心影響寶寶發育。因為寶寶吃奶狀態直接反應著寶寶的身體健康狀況如何,如果寶寶吃奶正常,就算哭鬧也不用太擔心。
但是有一種情況比較特殊的就是——厭奶期,厭奶期的寶寶奶量會驟減,脾氣急躁的寶寶哭鬧也會增加,甚至出現拒奶的情況。不過,生理性厭奶對寶寶的健康是沒有影響的,也是寶寶發育成熟必須經歷的階段。這個時候寶媽需要做的兩件事:一、排除病理性厭奶;二、拿出足夠的耐心。
那麼怎麼判斷是生理性厭奶呢?
看月齡:寶寶有兩個時期出現生理性厭奶的概率比較高,一個是2-3個月的時候,一個是4-6個月的時候。
2-3個月厭奶原因:寶寶在2-3個月前吸奶是種反射動作,也就是本能反應,只要給予奶水就喝,這個時期也是最容易出現過度餵養的狀況的。那怎麼辦呢?隨著寶寶長大,寶兒就會按身體實際需要和食慾來調整奶量,使肝臟和腎臟得到充分休息並恢復功能,所以食量可能會變少。這個時期的厭奶你可以理解為,寶寶身體發育越來越好了,在開啟對自身的保護機制呢。
寶寶表現:奶量會減很多,是平時的二分之一,甚至是三分之一。寶寶不吃不會覺得餓,但是你要是硬喂,寶寶會掙扎打挺,或者哭鬧。
4-6個月厭奶原因:這個時候寶寶脫離母體的時間已經比較久了,跟外界接觸的這段時間開始有了好奇心,有了自己的小主意。面對吃奶這麼單一而又枯燥的事情,既沒有了熱情也沒有了耐心,開始掛心吃奶以外的事情了。尤其是嘗過其他食物味道的寶寶會抗議:怎麼又是這個味,我不要!我不要!我不要!我要換!我要換!我要換!
寶寶表現:吃奶的時候東張西望,有點聲音就會停止吃奶,或者咬著玩,看著好像是在吃,實際沒有吞咽的動作。吃一會就夠了,再給,寶寶會發脾氣,亂蹬亂踹!
看寶寶狀態:這個時期的寶寶,平時精神狀態良好,排便、排尿次數正常,睡眠也和平時一樣。甚至雖然只攝入了基礎奶量,體重沒有減少,反而正常增加。
看時間:寶寶生理性厭奶會自行好轉,大多數寶寶生理性厭奶會持續一周,有的寶寶半個月,甚至是一個月。不過,我建議,如果寶寶厭奶超過半個月最好找專業醫生諮詢一下。
那麼,很多寶媽就會問,既然能自行好轉,是不是可以不用人為幹預?不要就不喂!當然不是!放任有可能延長寶寶的厭奶期的!
怎麼應對寶寶的厭奶期呢?
1、不要讓生理厭奶轉變成心理厭奶
餵寶寶的時候要心平氣和,即使寶寶不吃,也不要發脾氣,否則你的情緒會影響奶水質量,或者讓寶寶害怕。寶寶不吃也不要硬喂,這樣會嗆到寶寶。
2、不要怕麻煩
寶寶想吃的時候就給他吃,不要因為這個遷怒寶寶。
3、營造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
調整到寶寶喜歡的餵奶姿勢,保持室內溫度適宜,不要讓其他聲音影響到寶寶吃奶。
4、多和寶寶互動,增加寶寶的運動量。
5、不要讓寶寶餓太久,可以時不時的嘗試著餵一下。
6、寶媽儘量不要吃有刺激性氣味的物品,會導致奶水味道改變。
7、奶粉餵養的寶寶可以把奶粉衝的稀一點,或者稍微涼點再喂,這樣奶的味道就不那麼濃鬱了。
8、餵點溫開水,促進寶寶代謝和腸胃蠕動。
病理性厭奶的表現和原因?
表現:
1、寶寶精神狀態變差,要麼昏昏欲睡,要麼伴隨著低燒。
2、即使不吃奶的時候也會哭鬧,小腳亂蹬,小臉通紅,有痛苦的表情。
3、排尿、排便明顯減少,或者小便顏色不正常、大便形態不正常等。
4、一吃奶哭鬧加重,很難安撫好。
原因:
1、口腔、咽喉問題,比如寶寶患上了鵝口瘡、咽部皰疹等疾病時,進食時口腔和咽喉部都會有痛感,對吃奶或是吃輔食都會有影響。
2、消化問題 :寶寶腹脹、腹瀉、便秘,都有可能影響寶寶的食慾。
3、嬰兒吞氣症:常見於性情急躁的寶寶,一餓就大哭那種,吃奶前可能就吞進去了大量空氣,導致吃奶的時候,氣體下竄,引起腸道痙攣。
4、寶寶耳朵被感染,吃奶時耳朵裡產生壓力或疼痛。
5、鼻塞或者嗆奶後引起的痰液增多,這樣吃奶的時候會導致寶寶喘不上來氣。
6、寶寶出牙的時候,比較癢,所以很煩躁。
7、奶水不足,寶寶吸半天,吃不到幾口。
8、寶寶紅屁股、出疹子、打預防針都有可能影響寶寶吃奶。
如果寶寶出現了厭奶的情況,寶媽們可以按照以上因素逐一排除。養孩子就是一個精心的事情,雖然痛但是也快樂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