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問題一直是每個家長最關注的問題,貫穿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研究表明,在人一生所受的教育中,學校教育對人的影響佔到兩成,社會教育佔到了三成,而家庭教育則佔到了五成。孩子最樂意與父母進行語言交流的時間集中在3-8歲,8歲以後,老師和同伴將逐漸代替父母,成為他新的學習和參考對象。所以8歲前,父母的陪伴和教育極為重要。
2020年11月27日晚7:30,玉溪聶耳小學第二期「家長沙龍」如約而至。本次沙龍活動以「有效陪伴」為主題,希望通過本次活動,討論陪伴孩子中的問題和疑惑,交流陪伴中好的經驗,增加每個家庭的有效陪伴。
活動在李文玲老師的主持下拉開了序幕。
為我們帶來主題分享的是玉溪聶耳小學的優秀畢業生家長楊春梅醫生。
楊醫生是玉溪市中醫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三級心理諮詢師。她結合自己的育兒經驗以及接診過程中見證的無數種親子關係,娓娓道來,溫柔又不失風趣,用平實的語言、真實的案例替代晦澀的理論,生動形象,引人入勝。
對於職場父母來說,沒有充足的時間和孩子在一起,是大部分家庭的現狀。而家長所要做的就是,在這樣一種暫時無法改變的狀況下,如何有效利用較短的時間陪伴孩子,提升陪伴質量。
楊醫生以「好的關係的特點」為切入點,分享了自己的觀點,她認為好的關係應具備「自主的」、「獨立的」、「每一個個體都是有活力的」三個特點。就此家長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提出「尊重」、「有安全感」、「溝通」、「自由」、「換位思考」等觀點。
輔導作業是家長們最為關心也最為頭疼的問題,談到這個問題,家長們紛紛舉手,提出自己輔導作業中的困難和疑慮,楊醫生結合自己孩子的經驗,為家長們支招。
鄭春瑞老師以媽媽的身份肯定了問題的普遍性,也站在教師的角度為家長們提出了建議,指出更重要的是教會孩子方法,家長應該調整心態,允許孩子不斷去犯錯,然後糾錯,犯錯並不斷改正的過程就是孩子成長的過程。
陳斌副校長也以三重身份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從抱著、扶著、牽著到陪著孩子走,最終要實現放手。但放手不是放鬆要求,更不是放棄,只要施於良方、正向激勵與小懲大戒結合、並和孩子一同學習,就能更好的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責任感。
家長們仔細聆聽,認真記錄,積極互動,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
有效陪伴要求我們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全心全意,傾情融入,不可人在心不在。用心陪伴其實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難,最關鍵的是,我們真的願意花時間,實現態度上的轉變。家長應該擺正心態,用心去觀察孩子,看待孩子,陪伴孩子。尊重自己的孩子,做到不忽視,也不溺愛。每一件在家長看來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有可能帶給孩子充足的安全感與信任感,在他的生命中留下難以磨滅的美好回憶。
玉溪聶耳小學將以「家長沙龍」活動為契機,提供更多家長們相互學習、交流的平臺,家校共育,為孩子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編輯:李望
攝影:趙子怡 伏林豔
審核:陳斌 趙東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