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16 來源:《中國教育報》
8月7日,浙江義烏5名外來兒童夜間遊泳溺亡。8月1日,湖南新化5名學生結伴遊泳不幸溺亡。7月11日,湖南發生3起溺水事故,9名兒童不幸溺亡。5月11日,廣東博羅縣5名初中生因施救同伴不幸溺亡。3月9日,山西省河津市5名小學生遊泳溺亡。
這些輕易夭折的生命,帶給家庭的是永遠的傷痛,也促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刻反思!
最新發表在美國《兒科》雜誌上的文章指出,全球有三分之一的兒童死亡是由於意外傷害,而溺水排在首位。由此看來,學會遊泳,預防溺水,應該成為學校安全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孩子們下水嬉戲,是一種自然的行為,但是由於大部分孩子安全意識薄弱,如果再加上不熟悉水性,往往容易發生安全事故,所以我們必須重視遊泳技能的培養。
為了讓每一個少年兒童都能平安地成長,最大限度地減少溺水事故,學校要建設遊泳場地,全面開設遊泳課,指導孩子們進行遊泳訓練。家長也應該帶未成年孩子學習遊泳,通過反覆下水練習,從而慢慢地掌握遊泳的基本技巧,熟悉各種遊泳的方式,學會觀察不同水域的情況,了解不同水流的差異,熟練掌握水域自我救生、逃生的方法。
通過反覆教育,我們應該讓少年兒童養成良好的遊泳心態,謹慎對待遊泳這件事情,不輕率,不魯莽,不抱僥倖心理。養成正確的安全意識,知道水雖無形,表面平靜,但其中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極易發生安全事故。如果要下水遊泳或玩耍,必須有大人在旁邊守護,否則任何人都不能下到水裡去。必須讓孩子們知道,在沒有大人看護的情況下,絕對不能私自邀集同伴偷偷外出遊泳,這是最為危險的事情,一旦下水往往容易出事。
下水之前,必須先觀察水域的情況,弄清楚水中是否有水草、絲網、樹枝等雜物,了解水底淤泥中是否有玻璃渣、鐵屑等異物,還要清楚河床的坡度是四周向中心平緩下降的、還是有陡坡(俗稱罐底塘)的,如果水底有陡坡,就不能下水。當水流湍急、流量大、或者有漩渦時不能下水,這樣極危險。
下水前每人都要準備好救生圈,並檢查救生圈是否漏氣,氣體是否充足。大人要準備長竹竿,可以在出現意外時用於急救。少年兒童在遊泳時不能向深水處亂遊,不要在水裡逞能。遊泳時,不向別人潑水,防止引起別人嗆水,等等。
要掌握水中救人的方法和技巧。如果發現有夥伴在水中出現了危險,首先要大聲呼救,並派幾位同伴快速回家呼喚大人,留幾位在岸上觀察,等待大人來施救;同時可以就近折斷長的樹枝,然後伸入水中讓同伴抓牢後慢慢向岸上拉;切不可自己跳下水救人,或用手去拉同伴,這樣很容易將自己一起拖入水中。
對特別危險、特別容易出現溺水事故的河流、池塘,大人們要安置醒目的警示牌,在危險水域安裝隔離裝置或者防護裝置,防止孩子們下水遊泳。
平時要學會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掌握按壓心臟、人工呼吸等方法和技巧,正確對被救上岸、但尚未甦醒的人進行心臟按壓或人工呼吸等。
學習遊泳是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環節,更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種重要的生存技能。只有讓每一位少年兒童都掌握了這一生存技能,才能達到保護其生命健康的目的,才能避免溺水事故的發生。(作者系湖南省嶽陽縣第二中學教師方發貴)
(責任編輯:趙亞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