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書】楷書,你了解他嗎?

2021-02-13 跟顏真卿學書法


楷書又名正書、真書。楷書的「楷」是楷模的意思。唐代張懷瓘《書斷》稱:「楷者,法也,式也模也。」意思是說,楷書是可作楷模的書體。楷書產生於漢末,吸收了隸書結構勻稱明晰的優點,把隸書的波磔改為平直,把其形體的扁平改為方正,形成橫平豎直的「方塊字」。成為最受國人喜愛的書體。

這種楷模作用還影響到人倫道德。中國古人一貫強調「作字先做人」「人正則字正」,在儒家看來,方正莊嚴、齊整大度的楷書已超出書法本身的意義,被賦予了「溫柔敦厚」的人格象徵和行為約束。

三國鍾繇《宣示表》單字風貌

楷書作為一種標準字體沿用了1800年左右。就其種類而言,分為小楷、中楷、大楷及榜書;就其演變而言,經歷了隸楷、晉楷、魏楷、唐楷4個時期,分別標誌著楷書的萌芽、成熟、發展和鼎盛。楷書作為書法五體極其重要的書體,1800年來,也同時承載著各個時代的精神面貌與文化氣節。

隸楷|清新,高古,盎然

楷書萌生於漢末,初期的楷書,仍殘留隸書的筆意,故名「隸楷」。史載漢末三國的書法家鍾繇是楷書的創始人,他把民間流行隸書中那些方正平直、簡單易寫的成分集中起來,用楷書的橫、捺筆畫取代隸書的蠶頭雁尾,並加入一些篆書、草書中的圓轉筆畫,使楷書初步定型,被後世尊為「正書之祖」。

三國鍾繇《宣示表刻本。故宮博物院藏。

鍾繇代表作為《宣示表》《賀捷表》《薦季直表》,2007年我國發行的《楷書》郵票,首枚即為《宣示表》。《宣示表》共18行,字體寬博而扁方,仍留有隸書的筆意和體勢,然點畫之間已初具楷法。由於處在由隸入楷的嬗變過程中,自然流露出一種清新樸茂、古意盎然的趣味和來自篆、隸的遙遠氣息格調。

鍾繇與「書聖」王羲之並稱為「鐘王」。王羲之的書法學自衛夫人,而衛夫人又師承鍾繇,鍾繇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晉楷|清雅,妍美,俊逸

晉代沿襲漢魏餘風,楷法漸趨成熟。東晉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增損古法,大膽革新,脫盡漢魏以來的滯重用筆,把鍾繇楷書中與隸書相近的橫體勢轉化為方長體勢,創出了妍美俊逸的新體楷書。王羲之的《黃庭經》《樂毅論》《曹娥碑》以及王獻之的《洛神賦》等為後世確立了楷書的審美定式。

王羲之小楷《樂毅論》

《玉版十三行》,其珍比玉昂

王獻之小楷《洛神賦》,內容為三國文學家曹植的辭賦名篇。原跡為麻箋本,入宋殘損,南宋權相賈似道先得九行,後又續得四行,刻於似碧玉的佳石上,世稱「玉版十三行」。後石佚,至明萬曆年間,在杭州西湖葛嶺半閒堂舊址復得。清康熙年間入內府,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後,此石流入民間,新中國成立後由國家收購,現藏於首都博物館。

《洛神賦》筆畫秀勁圓潤,結字蕭散逸宕,顧盼有致,被譽為「小楷極則」。其楷書筆法不再帶有隸意,字形也由橫勢變為縱勢,已是比較成熟的楷書作品。

東晉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首都博物館藏。

《爨寶子碑》,亦楷亦隸

晉代是隸書向楷書的轉換期,新舊雜糅,楷隸相參:有的以隸為體,參以楷法,隸多於楷;有的以楷為體,留有隸意,楷多於隸;有的則楷隸參半,亦楷亦隸,如被譽為「南碑瑰寶」的《爨寶子碑》。

《爨寶子碑》拓本。原石現存雲南曲靖。

《爨寶子碑》刻於東晉大亨四年(405年,實為義熙元年),為雲南邊疆少數民族首領爨氏仿效漢制而立。字體介於隸、楷之間,一些橫畫仍保留著隸書的波挑,但結體方整又近乎楷書,康有為評曰「端樸若古佛之容」。其立碑時間距王羲之辭世僅數十年,卻與王羲之清雅俊逸的書風大異其趣。

魏楷|樸茂,雄強,俊邁

楷書在南北朝取代隸書成為正體。因南北分裂,書法亦分南北兩派。北派書法,猶帶漢隸遺型,筆法古拙勁正,書風質樸雄強,長於碑版;南派書法,為「二王」一脈,多疏放妍妙,秀美典雅,長於尺牘;據不完全統計,北碑有數千種之多,著名的如《龍門二十品》《張玄墓誌》《張猛龍碑》《鄭文公碑》等。南朝禁碑,存世碑刻僅有《爨龍顏碑》《瘞鶴銘》等數十種。南北朝碑版既以魏為主,故統稱為「魏碑」。

張玄墓誌,溫潤神韻

《張玄墓誌》刻於北魏普泰元年(531年)。墓主張玄,字黑(hè)女(rǔ),清代為避康熙帝玄燁諱,改稱《張黑女墓誌》。結體扁方,多參隸意。既有北碑俊邁之氣,又含南帖溫潤之美;既承北魏神韻,又開唐楷法則,兼具眾美,堪稱魏碑中的極品。遺憾的是,此志原石早已不知去向,現存舊拓本為海內孤本。《張玄墓誌》距今近1500年,可它的遺脈就在您的囊中夾內。大家熟悉的第二套至第五套人民幣上的「公式」,就屬於「張黑女體」。這6字為馬文蔚先生於1950年題寫,為漢隸和魏碑的變體。比對一下墓誌中的「行」字,是不是形神逼肖?

北魏《張玄墓誌》拓本。上海博物館藏。

張猛龍碑,隋楷先驅

《張猛龍碑》號稱「魏碑第一」,明代金石學家趙崡評曰:「正書虯健,已開歐、虞之門戶。」其用筆完全擺脫了隸書痕跡,開隋唐楷書之先河。

北魏《張猛龍碑》拓本。原石現存山東曲阜。

唐楷|盛世氣度,正大氣象

隋朝統一中國後,楷書南北混一,既吸收南方清勁秀逸之書風,又融進北方樸茂雄渾之氣象,《龍藏寺碑》《董美人墓誌》以及智永《千字文》已十分接近唐人楷書。另外,傳為智永的 「永字八法」和智果的《心成頌》,為楷書用筆理論和結構理論建立了法則。

混一南北,唐楷先聲

《董美人墓誌》清嘉慶年間出土,原石1853年毀於兵燹。董美人為隋文帝四子蜀王楊秀的愛妃,病逝時年方19歲。楊秀對其感情頗深,故撰文哀悼,刻為墓誌隨葬。細觀此志,筆意精到細膩,點畫清勁挺秀,堪稱隋志小楷之冠。從字體面貌看,楷法純一,隸意脫盡,已與晉人小楷、北朝墓誌迥別。由於隋朝國祚短暫,楷書規範化不可能在30餘年間完成,這一任務便歷史地落到了唐代。

《董美人墓誌》(隋)拓本。日本三井文庫藏。

楷書到了唐代,法度已臻完善,體勢亦趨完備,很快達到鼎盛期。唐代楷書可分三個時期,初唐有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大家」,基本沿襲「二王」書風,崇尚清瘦;中唐以顏真卿為代表,創新求變,以肥勁為美;晚唐以柳公權為代表,融顏、歐之長,自創新意,以骨力見勝。唐人尚法,最好的例證就是歐陽詢。

歐體楷書,楷法極則

歐陽詢是建立楷書典範最早的書家之一,他博採眾家之長,以破膽奪氣的勇氣,創出唐楷新書體——「歐體」。其「戈戟森然」之筆勢,主要受北派書風影響,同時兼容南派「秀骨清相」之氣象,傳世作品有《九成宮醴泉銘》《化度寺碑》《皇甫誕碑》等。歐體規矩法度森嚴,被視為「楷法極則」,後世科舉考試常以之作為標準書體,遂致千手雷同、千人一面,至明、清成了廣受詬病的「臺閣體」「館閣體」。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拓本。原石現存陝西。

歐陽詢在長期的書法實踐中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楷書創作理論,撰有《傳授訣》《用筆論》《八訣》《三十六法》等,具體總結了用筆、結體、章法等書法形式技巧和美學要求,為「唐人尚法」奠定了理論基礎。

顏筋柳骨 字如其人

中唐的顏真卿和晚唐的柳公權並稱為「顏筋柳骨」。顏真卿汲取初唐四家特點,兼收篆隸和北魏筆意,自成一格,開創了雄強豐腴、寬博大度的「顏體」,傳世作品有《多寶塔碑》《麻姑仙壇記》《顏勤禮碑》等。柳公權學顏又出顏,變顏體的肥壯為瘦勁,創立了法度更為嚴謹的「柳體」,傳世作品有《玄秘塔碑》《神策軍碑》等。

唐顏真卿《顏勤禮碑》拓本。原石現存西安碑林。

顏、柳的書法成為千古楷則,還與兩人的精神境界不無關係。中國古人認為「字如其人」,宋朱長文《續書斷》稱顏真卿的書法「如忠臣義士,正色立朝,臨大節而不可奪也」,指出其書品和人品的一致性。顏真卿一生秉性正直,從不阿附權貴、屈意媚上,以義烈名於時。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叛亂,顏真卿以社稷為重,親赴敵營,曉以大義,凜然拒賊,終被縊殺。顏真卿的忠烈事跡,更加提高了他的書法地位。

柳公權亦是「字如其人」的典範。據《舊唐書》記載,唐穆宗怠於朝政。一次,他向柳公權詢問怎樣用筆才能寫好字,柳公權答道:「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穆宗為之改容,知道這是柳公權用書法之道來規諫自己。這就是廣為後世傳頌的「筆諫」佳話。

唐柳公權《玄秘塔碑》拓本。原石現存西安碑林。

印刷之源,進仕之階

有唐近300年間,湧現出眾多的楷書名家,樹立了楷書的範式和法度。到中唐開成年間(836年—840年),楷書的筆畫和結構規範已經定型。唐楷為現代規範漢字奠定了基礎,也為標準印刷字體提供了範本。現在常用的老宋體即是在歐、顏、柳三體基礎上演變而來,並派生出書宋、報宋、標宋、宋體等諸多變體。

宋版印刷

唐代楷書整體水平如此之高,不得不歸功於當時的科舉制度。唐代實行「以書取仕」制度,選拔官員的標準為「身、言、書、判」,其中「書」的要求為「楷法遒美」。這就使得參加科考的士人必須苦練楷書,同時唐翰林院有侍書學士、國子監有書學博士,楷書在全社會得到空前的普及和提高。正如南宋洪邁《容齋隨筆》所言:「既以書為藝,故唐人無不工楷法。」

結語

「蓋文字者,經藝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後,後人所以識古。」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敘》中的這句話,不僅闡明了文字傳承文化的功績,也道出了文字超越時空的作用。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地質層,

記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漢字是中華民族的根,

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情節與思維方式;

漢字也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家園,

每個人的魂魄中,

都融入了方塊字的點、橫、豎、撇、捺!

來源於網絡

精彩回顧:

【學顏】取法乎上 顏真卿高祖父行書《道德經》

【文房】筆墨紙硯怎麼選?

【筆法】顏體楷書六種鉤畫的寫法,內附視頻講解(值得收藏)

跟顏真卿學書法

相關焦點

  • 朋友學習楷書,談談有楷書四大家,你知道有哪幾個
    周日,朋友來家裡做客,拿來他最近學習書法的作品給我看,想讓我父親指導一下。我看著他寫的還是不錯的。他寫的是楷書,就跟我聊起來楷書四大家來。那麼楷書四大家都有誰哪?我跟朋友還真的是查找了一番的。在歷史上,楷書出現在秦漢時代,發展與兩晉時代,成熟並且繁榮在隋唐時期,楷書最繁榮的時期是唐代,歐陽詢,顏真卿和柳公權都是唐代楷書的代表人物,而趙孟卻是元朝的書法大家。歐陽詢的楷書刻本《佛書尊勝陁羅尼咒》,歐陽詢的楷書具有法度嚴謹,筆力險峻。被稱為是唐代楷書第一人。最初學習效仿二王,後自成一家。於平正中見險峻,於規矩中見飄逸。
  • 為啥楷書不能學田英章,看看他的字你就明白了
    這是因為田英章的楷書在當代民間的影響力可謂無人能比。田英章楷書這裡有兩個問題第一,學習書法必須從楷書學起麼?第二,學習楷書該不該向田英章學起?《姚孟起臨九成宮碑》首先第一個問題,在楷書成熟之前,顯然是沒有從楷書練起的,多從篆隸楷書,然後兼涉草書等。到了楷書成熟之後,一般多從楷書學起,這在明清以來學書之人就能看得出來。
  • 年輕時不學草書,你的草書天賦會在長年累月的楷書訓練中消磨掉
    蘇軾把真、行、草三種不同的書體比做人的站立、行走、奔跑三種形態,非常形象生動的描述了楷書、行書、草書的動感特徵,同時也反映了晉代楷書成熟後絕大多數人的學書順序,特別宋代以後幾乎所有人學書是由楷書到行書、草書的。但許多人僵化的理解這句話,認為楷書基礎打好了,才能寫好行草,甚至認為楷書是一切書體的學習基礎。
  • 學書為樂—木木書法工作室線上課程招生
    談到書法,你會想到什麼? 毛筆字?文房四寶? 王羲之、顏真卿、趙孟頫等歷史上耳熟能詳的書法家? 亦或是《蘭亭集序》、《祭侄文稿》等等大家名作?
  • 書法入門為什麼要先學楷書?學楷書為什麼要學顏體?
    可是現代人不明白,為什麼要非要學楷書呢,學隸書不行嗎?楷行草的出現,改變了中國書法的基本格局,魏晉以前的人們學書必習篆隸,魏晉以後的人們學書必習楷行。另一方面,是因為魏晉時期的書法大家的影響力太廣泛的緣故。直到隋唐,楷書才得以真正的完善,中國書法也達到空前的繁榮。
  • 當一個寫草書的寫楷書
    但是,卻有一位書法史上舉足輕重的大人物,鄭重地去找他學習楷書。 他就是歷代學書者首選,「學書當學顏」的顏真卿。 ▲ 顏真卿《郭虛己碑》 顏真卿考取進士後就離家外出做官,因為一直苦練書法,尤其對褚遂良的楷書下了很多功夫,他的書法在圈子內已小有名氣,聽說張旭書法成就很高
  • 當一個寫草書的寫楷書!
    但是,卻有一位書法史上舉足輕重的大人物,鄭重地去找他學習楷書。他就是歷代學書者首選,「學書當學顏」的顏真卿。第一次見面時,張旭哈哈大笑說書法沒啥秘訣,無非是多寫,你的字寫得夠好了,繼續堅持下去就行。好吧!顏真卿回去就開始用心研究張旭的楷書,幾年下來仍覺得差點兒意思。
  • 他學顏真卿楷書,有哪些方法讓他成為「近代顏書大家」?
    在書法方面,譚延闓一生以顏體楷書示人,寫下了很多書法作品,因此被後世譽為「民國至今,學顏者無出其右」。于右任先生每論時人書法時必曰:「譚組庵是有真本領的。」譚延闓出生在書香門第,自5歲起就學文寫字,他的父親要求他每天要寫一篇作文,五天寫一首詩,還要寫上幾張毛筆字,因此光緒帝的師傅翁同龢稱之為「奇才」。
  • 要寫好楷書,必須兼學行草書,楷書可以藉助於行草書進行互補
    很多愛好楷書的朋友,在學習一段時間後,總是感覺沒有什麼長進,甚至處於一種很尷尬的境地,好似處於一種困境中而不能自拔,進退兩難,其實這也沒有什麼可以緊張的,也是學習楷書必經的一個階段,這個時候要想有所突破,最好的辦法就是兼學行草書,用行草書的筆法進行破解,可以有效實現互補,有了這種互補性,你的楷書就會達到一種新的境地
  • 這幾種楷書練習方法讓你學書事半功倍!放大高清圖片,乾貨收藏
    楷書打好基礎,提高書法水平不難可是,怎樣才能有效練習好楷書這個「基礎」呢?有哪些事半功倍的好辦法呢?現在我們可以來探討一下。一是練隸習書來理解楷書。有的小夥伴心裡可能就嘀咕了:怎麼會變換字體,還能有利練習楷書呢?原因是這樣的:楷書是從隸書和魏碑演化而來的,練了隸書之後,更能理解楷書的歷史來源,從而更利於理解字體的筆畫變化、間架結構、外形特徵、用力技巧……,有了這些意識,手中拿筆心中有譜,何愁書寫不精通!這是追本溯源的道理。
  • 為什麼從古至今書家都建議一定要學楷書?
    楷書作為一種書法藝術形態,有其豐富性的內涵,其範圍寬泛,以鍾繇、二王為代表的晉代小楷,北魏造像刻石為代表的民間楷書,以顏、柳、歐、虞、褚、薛為代表的官方唐楷,以唐人寫經為代表的佛經小楷,以蘇軾、黃庭堅、趙孟頫、董其昌為代表的文人楷書,以明清臺閣體為代表的科舉楷書,以趙之謙為代表的金石楷書,以沙孟海為代表的巨榜楷書等等,可謂面目眾多,風格各異。
  • 1000年來「楷書第一人」,功力超凡入聖,曾有幾億人學他的字!
    書法以唐楷入門,普遍指的是以歐陽詢、顏真卿和柳公權的字學習,這樣容易導致的問題就是書法板滯毛病,在楷書寫到一定高度的時候,再去學習行草書會比較吃力,這並不是一個書法學習正確的路徑。正確的路徑是學好一門書體,然後可以自然過渡到另一種書體,從而打通「五體」,書法「五體」之間是相通的,做不到這一點,說明學書不得法!
  • 學書法是否要學楷書?
    李斯篆書《嶧山刻石》局部      當知道了這兩種書法用筆體系後,我們就可以談學書法是否要學楷書的問題了,用我的說法就是「你喜歡哪種書法用筆體系,你就需要學習哪種楷書」或者說「你想學習哪種體系的楷書就學哪種體系的用筆」。比如你想學智永的草書,那你就要學習二王用筆體系,如果你學的是篆籀用筆體系是寫不了智永草書的。
  • ...字帖」的八零後夏雲的小楷,你還好意思說中書協會員不會寫楷書嗎
    (晉堂夏雲是筆者的網友,我雖愛好書法,與他同號,實為同號不同姓名、彼此相隔千裡;為避免誤解筆者掠人之美,特此申明)  夏雲,1982年8月出生,江西興國人,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贛州市書法家協會理事、贛州書法院理論宣傳部主任、興國縣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
  • 硬筆書作曾獲得全國大賽一等獎,這樣的楷書作品您喜歡嗎?
    書法名作《蘭亭序》從古至今,臨寫的書法名家很多,同時被無數的書家創作出不同書體,此圖集的楷書作品出自中國書法名家——房弘毅先生之手。熟悉書法圈的朋友都知道房弘毅先生的大名,他曾經是1985年中國硬筆書法大賽一等獎得主,他寫的一手漂亮的硬筆書法。哪一年和房弘毅先生一起成名的書家很多,但是如今依然活躍在書壇的寥寥數人,房弘毅先生就是其中之一!房弘毅先生1955年生於北京,著名硬筆書法家,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房先生自幼就喜愛書法,每日臨池不斷。
  • 張旭以草書聞名,他的楷書你見過嗎
    張旭是向他的堂舅陸彥遠學的,陸彥遠則是陸柬之傳的,陸柬之則是歐陽詢傳的,歐陽詢就很出名了,著名的歐體楷書就是他寫的,歐陽詢則是虞世南傳的,虞世南也很有名的,虞世南則是王羲之後人智永禪師傳的,這樣一算,張旭那也是王羲之的弟子了,水平那自然不低,這不是我瞎說的,這個有史書記載的,你要是不信,我就看看張旭的楷書水平怎麼樣,像不像王羲之的風格,找到張旭《郎官石柱記》見下圖
  • 字中楷模——楷書
    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從程邈創立的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書。楷書始於漢末,通行至現代,長盛不衰,是字體中的楷模。這種漢字字體端正,是現代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
  • 楷書欣賞[]成人書法班招生
    書法是一個管道,通過這個管道,你可以接觸中國國學,與漢隸唐楷對話,試著觸感蘇軾米蒂的指腕之意;你也可以冶心練氣,每天
  • 沙孟海:我的學書經歷和體會
    沙孟海:我的學書經歷和體會 學書六十年,東塗西抹,一無所成。他被視為明代最有創造性的書法家之一。他的書法擅長楷書、行書和草書。他的行書和草書,行筆轉折剛勁有力,體勢方整,書風雄健奔放。有力量,又有姿態,是黃道周行草書的主調。他以隸書鋪毫和方折行筆,點畫多取隸意;字雖長,但強調向右上橫勢盤繞,讓點畫變得綿而密,雖略帶習氣,但奇崛剛勁,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形式語言,尤顯出其人剛直不阿的個性。 與此同時,我結識錢太希先生(罕)。
  • 他博學多才,寫的字更是行雲流水,飄逸俊秀!
    最近很多朋友都問我,為什麼楷書好寫,行書卻難練?有什麼實用的方法嗎?怎麼樣能符合我們初學者的水平,不走彎路呢?行書能短時間入門嗎?楷書轉行書學習是有規律和竅門的!通過這篇文章,儀然詳細的回覆一下。趙孟從五歲起天資聰穎,學習書法,他博學多才,遍覽群書,能詩文,工書法,精繪畫,擅金石,通音律解鑑賞。趙孟書風遒媚、秀美飄逸,結體妍美、筆法圓熟、世稱「趙體」,在書法歷史上與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並稱為楷書「四大家」。尤其書法,在我國書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