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專訪 非核家園可以有,用愛發電真不行

2021-01-13 南方能源觀察

eo記者 劉文慧 發自山東石島灣


2016年9月28日,第四屆海峽兩岸核能合作研討會,臺灣財團法人核能科技協進會、前臺灣電力公司副總經理陳布燦直言:「臺灣在核能產業方面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受到來自政府的壓力很大。核一、核二、核三未來陸續進入除役,而核四廠也許沒有辦法啟動。我們在悲慘、嚴酷的考驗之下,臺灣的核能產業也就專注於配套處理、除役規劃等工作。」


但他很快恢復樂觀:「我們在特殊的環境,自然會發展出特殊的技術跟經驗。我非常期待兩岸可以進行更多的交流、合作。」





早在2002年,臺灣已將實現「非核家園」寫入當年頒布的臺灣《環境基本法》。2011年福島事故後,減核至零詳細路徑發布,臺灣第一、二、三核電廠服役年限到期後不延壽運行。2014年4月,臺灣政府宣布第四核電廠封存停工。核一廠最快將於2018年12月5日正式進入除役階段,自2015年12月,臺電公司已經提交了除役計劃與環評報告,進入除役規劃與準備階段。


eo:去年eo採訪時任臺電總經理朱文成時,朱就表示「不需要等到2025年,2016年開始臺灣電力供應就會面臨嚴重不足的境況」。請問下今年臺灣電力供應情況怎樣?

陳布燦:今年我們差一點挨不過去。今年臺灣電力備轉容量最低只有1.9%,我們把所有電力供應都用上了,撐到差點限電,非常危急。但幸好今年雨水比較充足,利用水電,我們挨了過去。但電力供應不能如此冒險。萬一供電系統發生問題,民生、產業、社會安全都會受到威脅。今年我們度過了,明年希望能好一點。


eo:電力供應如此緊張,臺灣是否考慮重啟核四廠?

陳布燦:目前對核四的決定是暫時不去討論它。核四已經建設好了,但從2014年封存停工,沒有投入使用。臺灣民眾對核能運營不是很了解,對核電支持度不足。但實際上,過去三十年,核能是最便宜又最可靠的發電方式,大家享受了核能所帶來的好處。純粹從電力成本看,核電成本最低,是1塊臺幣。而火電一塊二到一塊五,天然氣要3塊,風電三塊五左右,太陽能成本高達8塊,而目前臺灣居民電價是每度兩塊六臺幣。


eo:臺電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投入和進展如何?

陳布燦:臺灣長期能源規劃是朝再生能源發展,臺電一直在努力開發,但目前來看,可再生能源對電力的貢獻還比較小。以風電為例,臺灣可以蓋風力電廠的地方並不多,集中在海邊和海上。除了建築難度,民眾也不是很歡迎。風電會產生噪音、反光,影響附近民眾,而海上風機的電需要輸送到岸上,也會影響漁民捕獲。颱風對於風電發展很不利,颱風來時風機葉片往往會受損,嚴重時電廠的塔架會斷裂。對於可再生能源,我們都優先使用,但可再生本身穩定性不好,發電量也有限。目前臺灣電力供應中,風電佔0.8%,光伏佔0.2%,水電佔10%。


eo:天然氣發電和火電之前在臺灣電力供應中佔比前兩位,未來它們在臺灣能源供應中會有怎樣的變化?

陳布燦:天然氣佔比很高,現在佔40%以上,未來這部分還會再提高。但臺灣的天然氣都靠從印尼、馬來西亞、中東進口,運輸裡程很長,並非很可靠。而臺灣本地對天然氣儲存能力很有限,目前只有臺中跟興達港有儲存設施,北部還沒有。儲存能力只夠7到10天使用量。一旦遇上天災或其他事變,供應鏈就會產生問題。另外,天然氣的價格很不穩定。這一兩年天然氣價格有所下降,未來一旦上升,成本很難負荷。我們大致上LNG長約和現貨都有,比例看市場價格。


火電佔第二大比重。但用煤發電產生的二氧化碳和汙染相對比較嚴重。我們在臺中電廠一共要裝12部機,就有民眾抗議會產生汙染。可是火電便宜、可靠,儲備量可以到一個半月左右。但隨著未來巴黎公約的兌現,對溫室氣體的控制,火電還是需要控制發展。


eo:臺灣電力自由化的進展如何?

陳布燦:電力自由化,指的是實現廠網分離,讓願意從事電力生產、銷售的廠商來參加電力市場。通過市場競爭機制,提高服務質量,壓低價格,讓電網更有效率運行。但這是很理想的情況,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自由度增加,秩序也要跟上,未來市場機制和能源安全度都需要納入考慮。我們目前正在推動當中,預計今年相關方案可以送到臺灣立法院,進行進一步討論,形成立法。


eo:如果實現電力自由化,臺電會有怎樣的變化?

陳布燦:臺電會維持輸配電的角色,運營電網。而發電、售電對市場開放。





自1978年臺灣第一座核電廠建成發電,臺灣核電發展已逾38年。在38年發展中,臺電在與民眾的溝通中積攢了不少經驗。在未來核電站除役過程中,除了辦理說明會及處理民眾意見,臺電甚至自願進入第二環評階段,通過公開閱覽和公開說明會獲取民眾理解。位於臺灣墾丁的南部展示館內,就有相關電力發電虛擬遊戲器,生動的反應器模型和3D電影讓民眾認識核電廠的結構和運行,深受歡迎。


eo:福島事件的發生,全球核電的發展都受到影響,其中,民眾對核電的接受度更是下降不少。臺灣民眾對核電的態度如何?對福島事件帶來的後續反應,您怎麼看?

陳布燦:每一個使用核能的國家、地區都經歷同樣的情況——在福島事件之後,民眾對核能的接受度掉下來。發生事故之後,民眾自然會心裡不安,這是很自然的反應。不過長遠來看,正因為福島事故,所有的核能電廠在應付天然災害方面的能力安全度方面都會得到很好的提升。過去,我們總是假設事故只能單一出現,不會有很多很複雜的事情出現。可是在福島之後,這種假設被打破了。以後核能電廠的考慮會更全面,能夠應付多個同時發生的事故。隨著核電整體安全度提高,未來民眾會對核電的信心逐漸恢復。


eo:核能項目推進過程中,公眾溝通工作怎麼做,也是國內核能行業非常關心的問題。溝通不利,直接影響項目進行。在這方面,臺電是怎麼處理的?

陳布燦:核電能量很大,萬一發生事故,產生的輻射線看不見、摸不著,民眾會不安。企業要理解,需要更多向民眾說明。而民眾教育,是需要花時間的,每個國家地區都需要經過這麼一個過程。說老實話,這部分我們還沒能夠做到能爭取足夠多民眾的支持,我們也還在學習中。


按照我們以往的經驗,我們會特別強調教育。一個是社區教育。核能電廠不止是一家公司的事,還要結合周圍民眾的利益,爭取社區的認可。這就要求核能電廠產生的效益必須跟附近社區的民眾共享。假如民眾能因為核電站的建立,得到教育、養老、免費公共設施、產業升級等福利,大家就有更多接受程度。另一個是學生教育。我們從學生開始,組織小學生、中學生到核能電廠裡參觀,到大學開設講座。學生是社會未來的主人,他們可以藉此建立對核電的正確認識。社區的部分,我們也會組織電廠員工到社區做服務工作,促進彼此了解。


eo:據我了解,臺電核電廠福利回饋方面還包括現金直接回饋?

陳布燦:直接回饋這種方式並不好,因為錢分到最後每個人手上,很有限,效用很小,我們並不鼓勵。我們更願意以其他形式回饋,比如為社區居民減免電費,150度以內不用電費。另外,臺電會捐錢給學校,增加設施,設立獎學金,參加一些活動。我們會贊助當地一些活動,比如樹高棚,跟大家一起歡樂。


eo:我們知道,日本對能源的態度,對臺灣的影響很大。現在日本重啟核電,對臺灣有什麼影響呢?

陳布燦:臺灣跟日本,地質條件接近,都處於板塊衝擊的地方,有很多高山和小島,所以日本能源布局,特別是核電利用的態度,對臺灣影響很大。福島事故後,日本核電全停了,我們也跟著考慮。現在日本恢復了,我們也需要重新考量一下。


事實上,日本能源白皮書對其國內四種能源有明確的比例分配,核能佔20%到22%,火電、可再生、天然氣佔25%左右,像桌子四隻腳,很穩定。儘管經過福島事故,但日本還是很努力的進行恢復核電。年紀大的廠,沒辦法提升到足夠的安全度,準備進行除役。一些年輕的核電廠,尤其是重水堆,沒有那麼多安全顧慮,會儘早恢復運行、發電。新建電廠的工作也會持續進行,運用新的安全標準。可以看到,日本不會放棄核電。


其實對臺灣來說,核能和其他能源的使用是不能偏廢的,都要有平衡的配置。





2015年,經歷了20年,金門自大陸引水計劃終於突破了「最後1公裡」,正式籤約。按計劃,今年年底將進行試通水,金門人用水問題將得到解決。除了水,臺灣在能源上跟大陸還有更多合作的可能。2016年9月28日,中國核能行業協會與臺灣財團法人核能科技協進會在山東石島灣舉辦了第四屆海峽兩岸核能合作研討會,兩岸核電行業同仁就核電技術、運營等進行交流,表達了合作意向。


eo:金門實現通水,下一步是否會通電呢?

陳布燦:金門水通了,電跟著也要通。金門很小,自身電網非常脆弱,供電靠一部分風力發電機和柴油發電機。如果大陸的水、電通起來,人民的生活會更安定,更幸福。水一通,電就比較簡單些,但目前還在繼續洽談中。


eo:您剛才提到臺灣天然氣供應上存在不穩定性,臺電是否考慮過跟大陸合作,比如使用大陸的西氣東輸氣源?

陳布燦:這方面的重要性很多人在倡導和宣傳。臺灣跟大陸唇齒相依,電力、天然氣、油、煤都很需要做密切的聯繫,但由於政治上還有需要進一步互相溝通的地方,所以這部分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計劃。


eo:我注意到今年的兩岸核能合作研討會,雙方都談到交流合作的可能。臺灣現在政策對核電並不支持,島內的核電相關供應商、服務商是否考慮到大陸發展?

陳布燦:大陸的核電市場很大,而且大陸也在開拓海外的市場。如果兩岸交流可以更加密切,大家可以互相貢獻,通過合作,一起努力,開拓世界市場,共同創造美好產業的機會。


eo:臺灣的核電相關企業有成功的海外項目經驗嗎?

陳布燦:目前還沒有成功參與海外項目的案例。但我們和大陸已經有過一次合作,我們一起參加巴基斯坦項目中超壓縮方案競標。儘管最後沒成功,但是一個挺不錯的開始。我相信,雙方可以開展更多的項目合作。


eo:您認為臺灣的核電運營經驗、技術上最為出色的是哪些方面?

陳布燦:我認為臺灣的維修技術是比較值得驕傲的。我們經歷過很多維修工作。儘管我們核電技術是美國引進,但我們不太可能靠美國人,那麼遠,又貴得要死,自己便發展出維修技術。另外還有關於核廢料處理、除役的經驗。我們受到特殊的壓力,像核廢料的處理,就特別注意從源頭減少核廢料的產生,開展創新技術和管理措施。


我們的運營績效非常不錯,在世界34個使用核電的國家和地區裡面,我們排在前面,最好的成績是世界第二名,現在最不好的時候也是世界第五名。我們累積很久經驗才有這樣的成績。核能電廠固定投資很高,如果發電量越高,攤下來成本就越低。我們除了大修,每一年半停下來,基本上三十天左右就修好,可以繼續發電。維持滿負荷發電時間越長,績效越好。這也說明我們在核能安全和維修方面有很好的成績。


eo:您提到核廢料的處理,大陸走的是後處理路線,但目前遇到後處理能力、處置場容量跟不上的局面,乏燃料處理問題凸顯,臺灣是怎麼選擇的?

陳布燦:臺灣從來沒想過進行後處理。封閉式燃料循環,意味著乏燃料經過再處理進行重複利用,這是最經濟的方式,但要達到經濟規模,必須有四五十個機組,像法國、日本就進行後處理,韓國現在也準備要做。而臺灣加上核四也只有8部機,沒辦法實現經濟性,所以臺灣一向想採用芬蘭的方式,就是從核電廠出來的乏燃料直接做深層掩埋。


但掩埋總需要一個地方。臺灣本身合適掩埋條件的地方有不少,可是只要風聲說哪裡蓋,民眾反彈就很厲害。弄到最後,沒地方去。去年我們打算送一部分去法國,25年後再運回來,希望到時臺灣已經有處理的能力,可是這部分也沒通過。


目前我們只好做乾式貯存。美國現在的核電廠也做乾式貯存。但乾式儲存只是臨時措施,並不是最終的處理方式,到最後還是要面臨掩埋問題。臺灣對乾式貯存的規劃是40年。


大陸也遇到後處理廠、處置場選址問題,當下也考慮乾式貯存,在這方面,臺灣先行一步,雙方可以進行技術交流、合作。

相關焦點

  • 蔡英文"非核家園"政策遭批:臺灣人用肺發電,贏了!
    他更是諷刺表示,臺灣人用肺發電,霧霾超越大陸,臺灣贏了!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0日報導,蔡英文上任後力推「非核家園」,擬通過尋找替代能源、提升發電效率,讓臺灣在2025年不必依賴核能發電,還曾表示燃煤發電是一種會影響空氣品質的發電模式,但是科技可以幫助解決問題,重申當局推動能源結構轉型目標與決心。
  • 臺灣蔡英文當局沒愛,又怎能「用愛發電」
    既然發電是以愛為基點,將企業與民眾的用電需求列為施政第一優先乃理所當然。然而民進黨當局卻反其道而行,重視「非核家園」理念更甚於企業與民眾的用電需求。評論摘編如下:由於日前全臺發生無預警大停電,使得臺灣主婦聯盟在某次反核遊行的口號,後被蔡英文引用的「用愛發電」,成為當前最火紅的字句。網民不僅不斷質疑「說好的用愛發電」呢?更是灌爆率先提出「用愛發電」之主婦聯盟的臉譜網。
  • 蔡英文「用愛發電」打了誰一巴掌?
    民進黨和蔡英文口口聲聲宣稱「反核」,不會在臺灣出現限電危機,並高喊,「我向大家保證,民進黨『執政』之後,絕對不會缺電,而且會逐步達成2025年非核家園的理想。」「非核家園」、「用愛發電」這些美麗而動聽的口號,成了蔡英文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的一個重要因素。然而,如今上臺後的蔡英文當局,卻要啟用年度檢修之後停用的核二廠1號機組,以及核三廠2號機組。
  • 蔡英文「非核家園」政策再被猛批 臺媒體人:臺灣人用肺發電,贏了!
    他更是諷刺表示,臺灣人用肺發電,霧霾超越大陸,臺灣贏了!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0日報導,蔡英文上任後力推「非核家園」,擬通過尋找替代能源、提升發電效率,讓臺灣在2025年不必依賴核能發電,還曾表示燃煤發電是一種會影響空氣品質的發電模式,但是科技可以幫助解決問題,重申當局推動能源結構轉型目標與決心。
  • 「用愛發電」是靠鄰居的熱情?蔡英文當年到底怎麼說?
    圖/摘自主婦聯盟臉書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8月17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8月15日下午4點51分,臺灣「中油」公司員工人為疏失,造成全臺無預警大停電,「用愛發電」也順勢被民眾拿來創意發揮,成了近日最紅的流行語。有網友問:「用愛發電的原理到底是什麼?」    究竟「用愛發電」怎麼來的?
  • 評論:咦,說好的「用愛發電」呢?
    若一切順利進行,最快13日即可滿載發電。民進黨過去主張「非核家園」,如今確定通過重啟核二廠1號機運轉,可謂典型的「髮夾彎」(指立場前後不一)。其實也是沒辦法。避免限電停電乃第一要務,因為臺灣有許多電子晶片生產廠,短暫的停電就會造成重大損失。屋漏偏逢連夜雨。臺灣近日暴雨讓核一電廠也跟著遭殃, 2號機因大雨造成電塔倒塌,已確定停機。
  • 蔡英文當局「空心」能源政策遭諷「用愛發電」
    中國臺灣網10月18日訊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17日晚召開「執政決策調會議」,拍板「電業法」修正方向,強調展現「邁向非核家園」及「啟動能源轉型」的決心。不過與「空心蔡」一貫作風相同,這一次的能源政策調整依然呈現空心狀態,究竟方法為何?效果如何?蔡未給與充分說明。
  • 蔡英文重申「非核家園」遭批:溫馨感人的「廢話」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臺媒3月12日消息,昨天是日本311地震7周年,「臺灣廢核行動平臺」號召「廢核大遊行」走上凱達格蘭大道,要求核廢處理、能源轉型、核電廢止與除役等問題,蔡英文則強調政策並未轉彎,「2025非核家園」已經「入法」,「能源轉型是臺灣的現在進行式。」
  • 真愛臺灣,用愛發電?
    只要一提到臺灣缺電,就有個百用不厭的梗:用愛發電——臺灣部分「環保人士」發明的黑科技。關於用愛發電,現任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李明賢在《新聞深喉嚨》裡有一段精彩描述:我中午在國民黨黨部辦公,突然一下子整個大樓都停電了,一片漆黑。
  • 說好的「用愛發電」呢?蔡英文重啟核電廠被批騙選票
    「我是人,我反核」「用愛發電」,這些都曾是民進黨發動反核遊行時的口號,蔡英文選前還提出「2025年非核家園」的承諾。如今重啟核電廠,蔡英文被批「騙選票」。國民黨臺北市議員王鴻薇稱,民進黨的「反核」神主牌已經倒了,「臺獨」神主牌還可以拜多久?
  • 現在臺灣「用愛發電」已經OUT了,民進黨提出更奇葩的招兒!
    蔡英文「2025年非核家園」的口號顯得格外尷尬,看來「用愛發電」並沒有緩解臺灣用電的缺口。當初主婦聯盟在反核大遊行所舉的橫幅標語「用愛發電」,也成網友吐槽。顯然,在經歷了臺灣今夏限電的尷尬,用愛發電不夠。
  • 蔡英文當局「非核家園」承諾跳票:廢核不現實重啟又被罵
    臺灣包袱鋪,廢核有難度!每天關注臺海動態的大侃子今兒再跟各位侃侃臺灣「非核」「廢核」那點事兒。其實,這個話題算是老生常談了,但它三五不時的還會出來搶個鏡、搞點事情,怪誰呢?當然是硬生生提出「非核家園」四個大字的民進黨了。
  • 民進黨當局服軟:非核家園不再以2025年為期限
    」為目標;如今「以核養綠」公投過關,將廢止2025年的期限,但綠能政策不會停止,非核家園仍是目標。同時,當局依然可以積極開發再生能源,重點是電力足夠、供電無虞。 「2025非核家園」是蔡英文參與2016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重要政見,即要在2025年不再使用核能,並達到再生能源20%、天然氣50%及燃煤30%的能源發電配比目標。
  • 蔡英文重啟核電項目自我打臉 媒體稱不是用愛發電嗎
    臺灣「非核家園 用愛發電」(資料圖)  蔡當局「為供電無所不用其極」  為了填補電力缺口,臺電近年來也有多部新機組接力上線,臺電林口新若一切順利進行,最快13日即可滿載發電。  民進黨過去主張「非核家園」,如今確定通過重啟核二廠1號機運轉,可謂典型的「髮夾彎」(指立場前後矛盾)。  其實也是沒辦法。  避免限電停電乃第一要務,因為臺灣有許多電子晶片生產廠,短暫的停電就會造成重大損失。屋漏偏逢連夜雨,臺灣近日暴雨讓核一電廠也跟著遭殃, 2號機因大雨造成電塔倒塌,已確定停機。
  • 賴說非核家園是「自然型塑政策」? 網友:地表最強幹話王
    並隨即於臉書發文表示,「非核家園並非倉促所做出的決定,是由社會共識所『自然型塑出的政策』」。網友留言說,「地表最強的幹話王」、「賴清德下臺!」、「幹話多到可以出一本幹話書了耶」。    賴清德指出,「非核家園的願景,並非倉促所做出的決定,而是臺灣社會歷經幾十年的論辯,由社會共識所自然型塑出的政策。
  • 蔡英文「非核家園」政策致霧霾嚴重 臺媒:馬英九早有預言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據臺媒12月3日報導,近日臺中地區飽受霧霾所苦,有許多人將矛頭均指向臺中火力發電廠。不過火力發電廠存在已久,為何直到今日才如此嚴重?馬英九時期「總統府副秘書長」羅智強說原因出在蔡英文的能源政策錯誤,過分強調「非核家園」。羅也指出,臺中在短短兩年,變成「霾都」,這一切,其實馬英九早就預言了。
  • 蔡英文大談「非核家園」 臺媒揭其沒說的真相
    蔡英文大談「非核家園」 臺媒揭其沒說的真相 2018年08月06日 14:19: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8月6日訊 臺灣「中時電子報」
  • 臺當局為拉選票又打「反核牌」,民眾批「非核家園」不切實際
    她接著話鋒一轉,稱當時執政的國民黨主動封存第四核能發電廠(簡稱「核四」),而「包括我在內的所有總統參選人,也都對非核家園表態支持」。「臺灣綜合研究院」11日發布能源政策民意調查報告稱,多數民眾對核能發電,最擔心「找不到核廢料最終處置場」。蔡英文的話直指國民黨的能源政策。
  • 蔡英文的「用愛發電」是學英國?英國這鍋不背
    中國臺灣網9月21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為避免被說是假新聞,臺大醫師前副院長王明巨直接引用蔡英文辦公室新聞網站上的內容探討能源問題,發現蔡英文說要學習英國的成功經驗,以達2025年非核家園的目標。
  • 臺當局「非核家園神主牌」被拆
    報導說,今年「九合一」選舉當中,「公投」案第16案,「您是否同意:廢除『電業法』第95條第1項,即廢除『核能發電設備應於2025年以前,全部停止運轉』之條文?」獲得全臺500多萬人投票同意通過,依臺當局「公投法」規定,有關法律複決案,相關條文在公告日算至第3日起,失其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