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部門公眾號遭搶註,山寨號真假難辨?「正版」名單往這看

2020-09-05 指南針升學

點擊關注我們,獲取更多不一樣的考試升學資訊!



據新聞報導,今年高考結束後,廣西一考生家長原本打算在微信中搜索廣西招生考試院的公眾號,但輸入關鍵字後搜到的卻是一個由個人註冊的「山寨號」。

我們也試著搜索了一下,界面如下:

排在第一位的是名為「GXEEEN」的個人帳號……等等,不是說好的叫什麼 「廣西招生考試網」的「山寨號」嗎?

我們點擊查看「GXEEEN」的帳號詳細信息,看到了名稱的更換記錄——8月26日因違規,從「廣西教育考試招生網」改為了「GXEEEN」。小樣,換個馬甲我照樣認識你!


那麼問題來了,真正的廣西招生考試院公眾號在哪裡?

其實我第一張截圖上就已經顯示了,「柳園清風」,就它了!

就這?我拿去跟人說有人信我嗎?

既然說到這,那咱們就來看看各省市的招考機構的官網名稱和公眾號名稱吧。


以下表格由「指南針升學」獨家整理,整理時間:2020年8月底

*代表公眾號沒有內容、已停更或為服務平臺

#代表非嚴格意義上考試院的官微

(如有錯誤,請聯繫作者及時更正!)


福建招生考試院微信公眾號信息


我們在整理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有趣和一些不太明確的事,和大家分享一下。

公眾號「北京教育考試院」帳號主體為北京教育考試院,2017年註冊,但裡面沒有內容,難道是官方搶註?機智啊!

北京市的招考資訊都在名為「北京考試報」的公眾號裡,該公眾號帳號主體是北京考試報社。北京考試報是由北京教育考試院主管主辦,全國公開發行的考試類專業報紙。我們從嚴格意義上界定公眾號歸屬的原因在於,以考試院名義和以報社名義發表信息是有區別的。另外以北京教育考試院為帳號主體的公眾號還有一個「北京自考綜合服務平臺」。


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試院,官網叫「招考資訊網」,這活整的,唯一一個不帶地區標識的官網。我們尋思著公眾號也就按這個搜吧,結果搜到一個叫「天津招考資訊網」的公眾號。

搜索到的非官方公眾號

一看就知道是老培訓機構了。

算了,咱們還是老八實地搜一下「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試院」的嘞,結果真的找到了!

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試院公眾號


其實正常地去按招考機構名稱搜,多半還是沒問題的。


遼寧這邊,由於我們有了天津的教訓,根本就不屑去搜索「考試之窗」什麼的,肯定一堆營銷號。結果……是誰手這麼欠,找到一個簡介這麼有迷惑性的,名字也是改了好幾次,看圖吧。只可惜這個「個人」的帳號主體太早地把你給「出賣」了。

搜到的非官方公眾號


吉林省教育考試院,我們扒開了層層的營銷號之後,終於找到了一個名為「吉林省教育信息網」,帳號主體為「吉林省教育信息中心」的公眾號,不過已經停更很久了。吉林教育廳的公眾號「吉林教育」會發布一些資訊,「吉林教育電視臺」的公眾號提供了高考錄取查詢入口,可謂「官方沒有,其他來湊」!


黑龍江的「龍招港」,主體是「黑龍江學子雜誌社有限公司」,黑龍江學子雜誌社是黑龍江省招生考試院直屬單位,「龍招港」一直是官方指定的信息渠道。


上海市教育考試院,有兩個公眾號,「上海國子監發布」用來發布招考信息, 「上海考院」用來發布政務信息,思路異常清晰!


江西省教育考試院沒有自己的公眾號,只能看教育廳的,相同的還有寧夏教育考試院。


湖北的信息都在「湖北省招辦」(主辦:湖北省高等學校招生委員會辦公室)裡。「湖北省教育考試院」公眾號還在內容建設中。


湖南這個我們也沒有找到,有內容的只有湖南省教育廳的官微「湘微教育」, 「湖南省高招信息平臺考生版」是個報名平臺,其他公眾號都停更。


重慶這邊,我們找到的「重慶教育」主體為「重慶市教育委員會」。而人氣超高的「重慶招考」微信公眾號的介紹是「由重慶市招生考試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主辦,受市教育考試院指導,為全市考生提供及時、權威的各類考試招生資訊服務。」這個重慶市招生考試服務有限公司,早在2012年就和重慶市教育考試院合作主辦了《重慶高考手機報》,老官方合作單位了。我們認為,如果把指導也算進去的話,那官微的範圍就更廣了。


搜索青海省教育招生考試院官網時我們看到了一個名為「青海招考信息網」的網站?一看下面網站信息就知道是個非官方。但考慮到有些企業是官方合作夥伴,怕誤傷了友軍,我們就掃描了網站提供的二維碼,進入了他們的公眾號……居然發現還能註冊會員?然後就是這些,看吧,老拉人賺錢號了。

青海招考信息網提供的公眾號


捋了一遍後我們注意到一些現象:

有些公眾號的主體並不是考試院,比如北京、黑龍江。

有些官方部門「求生欲」極強,積極搶註相似名稱,如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試院。

有的中途改了名字,可能是搶註號被微信官方給查處了,才得以「正名」的吧。比如福建教育考試院的公眾號,本來叫「福建招生考試微言」,19年更名為「福建省教育考試院」

福建招生考試院微信公眾號信息

有些省市的教育電視臺、官方雜誌的公眾號辦的也非常好,比如山東教育電視臺的「山東高考一點通」,河南招生考試信息宣傳中心的「招生考試之友」等等。

我們本以為微信公眾號會是一個重災區,但經過排查後我們發現並沒想像的那麼嚴重。只要輸入的名稱正確,基本上能排到第一名的都不是「山寨號」。


看了這麼多「山寨號」,我們也算頗有經驗了。

鑑「山寨」小技巧

0.根據官網提供的信息找到官微,沒有的話再進行搜索。

1.看認證,沒有微信認證(名稱後面的藍色對號圖標)直接pass

2.看帳號主體,」個人」直接pass。如果是以考試院為帳號主體,肯定是官微,其他看情況吧。

3.看歷史消息,如果推送的頻率很低,內容斷更很久,大概率不是官微或者已被廢棄。

4.進入公眾號如果有拉會員賺錢、付費諮詢等信息,基本不可能是官微。


搞名字搶註、內容高仿,無非是想借官方的名頭來引流、推廣和牟利。國家網信辦在2015年就出臺《網際網路用戶帳號名稱管理規定》,明確「對冒用、關聯機構或社會名人註冊帳號名稱的,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註銷其帳號,並向網際網路信息內容主管部門報告。」

我們想說的是, 做個優質的自媒體它不香嗎?就比如說我們,這麼費力地給大家整理了招考機構的公眾號,是不是該給點個讚、收個藏、轉個發和給個關注啥的,嘻嘻!

本文內容為「指南針升學」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內容如有不妥之處請聯繫作者及時更正。

相關焦點

  • 高考招生部門公眾號遭搶註,「山寨號」形成產業鏈
    教育部表示,2020年具有高考招生資格的全國高等學校名單共3005所均已在教育部門戶網站和官方微信公眾號「微言教育」發布,考生和家長可以通過登錄教育部官方網站或在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微言教育」中的「高校名單」欄目進行查詢核實。
  • 警惕高考招生騙局!招生部門公眾號遭搶註 「山寨號」形成產業鏈
    各地行高考錄取工作正在進行,教育部日前發布公告,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警惕招生騙局、陷阱,以免上當受騙。教育部表示,2020年具有高考招生資格的全國高等學校名單共3005所均已在教育部門戶網站和官方微信公眾號「微言教育」發布,考生和家長可以通過登錄教育部官方網站或在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微言教育」中的「高校名單」欄目進行查詢核實。
  • 警惕高考招生騙局!招生部門公眾號遭搶註「山寨號」形成產業鏈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各地行高考錄取工作正在進行,教育部日前發布公告,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警惕招生騙局、陷阱,以免上當受騙。 教育部表示,2020年具有高考招生資格的全國高等學校名單共3005所均已在教育部門戶網站和官方微信公眾號「微言教育」發布,考生和家長可以通過登錄教育部官方網站或在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微言教育」中的「高校名單」欄目進行查詢核實。
  • 【網警提醒】高考招生部門公眾號遭搶註,「山寨號」形成產業鏈
    各地行高考錄取工作正在進行,教育部日前發布公告,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警惕招生騙局、陷阱,以免上當受騙。教育部表示,2020年具有高考招生資格的全國高等學校名單共3005所均已在教育部門戶網站和官方微信公眾號「微言教育」發布,考生和家長可以通過登錄教育部官方網站或在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微言教育」中的「高校名單」欄目進行查詢核實。
  • 高考招生部門公眾號遭搶註,「山寨號」形成產業鏈
    各地行高考錄取工作正在進行,教育部日前發布公告,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警惕招生騙局、陷阱,以免上當受騙。教育部表示,2020年具有高考招生資格的全國高等學校名單共3005所均已在教育部門戶網站和官方微信公眾號「微言教育」發布,考生和家長可以通過登錄教育部官方網站或在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微言教育」中的「高校名單」欄目進行查詢核實。
  • 【共建網絡文明 共享文明網絡】高考招生部門公眾號遭搶註,「山寨號」形成產業鏈
    教育部表示,2020年具有高考招生資格的全國高等學校名單共3005所均已在教育部門戶網站和官方微信公眾號「微言教育」發布,考生和家長可以通過登錄教育部官方網站或在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微言教育」中的「高校名單」欄目進行查詢核實。
  • 別坑了十年寒窗的孩子,嚴查山寨招生公眾號
    「廣西招生考試網」不是廣西教育部門開設的公眾號?「河南省招生考試」「山東招生考試」,一搜「兄弟」眾多?日前,有媒體披露微信平臺存在大量「高仿」「山寨」教育招生部門的公眾號。據報導,這些公眾號大多由個人和商業機構提前搶註,仿冒官方進行虛假宣傳,其目的基本上是引流、推廣、牟利,背後存在一條黑色產業鏈。除了內容可以高仿,公眾號資質也能出租,一年不過花上5000元。如今網際網路早已深入社會方方面面,畢業招考、查詢分數、填報志願,全都實現了線上線下貫通。
  • 這些招生部門公眾號是假的
    教育部發布公告 警惕高考招生騙局教育部表示,2020年具有高考招生資格的全國高等學校名單共3005所,均已在教育部門戶網站和官方微信公眾號「微言教育」發布,考生和家長可以通過登錄教育部官方網站或在官方微信公眾號「微言教育」中的「高校名單」欄目進行查詢核實。
  • 央視曝光山寨招生公眾號騙局!微信回應了……
    正值高考錄取工作進行時卻出現不少「高仿」微信公眾號冒用高校或官方信息帳號迷惑考生和家長教育部日前發布公告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警惕招生陷阱01教育部發布公告警惕高考招生騙局教育部表示,2020年具有高考招生資格的全國高等學校名單共3005所,均已在教育部門戶網站和官方微信公眾號
  • 央視曝光山寨招生公眾號騙局!微信回應了......
    教育部表示,2020年具有高考招生資格的全國高等學校名單共3005所,均已在教育部門戶網站和官方微信公眾號「微言教育」發布,考生和家長可以通過登錄教育部官方網站或在官方微信公眾號「微言教育」中的「高校名單」欄目進行查詢核實。
  • 央視曝光山寨招生公眾號騙局!微信回應
    ,2020年具有高考招生資格的全國高等學校名單共3005所,均已在教育部門戶網站和官方微信公眾號「微言教育」發布,考生和家長可以通過登錄教育部官方網站或在官方微信公眾號「微言教育」中的「高校名單」欄目進行查詢核實。
  • 央視揭山寨招生公眾號騙局,這些都是假的
    ———招生部門公眾號遭搶註「山寨號」以假亂真記者通過調查發現,許多地區招生部門的微信公眾號被一些個人和商業機構提前搶註,打著官方的旗號進行虛假宣傳,甚至牟利。」的關鍵字,排在第一位的是名為「廣西招生考試網」的微信公眾號,而記者添加其留下的聯繫微信後,詢問其是否為廣西教育部門的官方微信公眾號,對方一直未予以回復,只是給記者發來出國留學之類的招生廣告。
  • 追蹤 | 央視曝光山寨招生公眾號騙局!微信作出回應
    招生部門公眾號遭搶註「山寨號」以假亂真教育部表示,2020年具有高考招生資格的全國高等學校名單共任何聲稱,可以不看分數,交錢即上的學校,都是在招搖撞騙。不要相信任何「走捷徑」「低分上名校」的謊言。 記者通過調查發現,許多地區招生部門的微信公眾號被一些個人和商業機構提前搶註,打著官方的旗號進行虛假宣傳,甚至牟利。
  • 這些招生部門公眾號是假的
    教育部發布公告 警惕高考招生騙局  教育部表示,2020年具有高考招生資格的全國高等學校名單共3005所,均已在教育部門戶網站和官方微信公眾號「微言教育」發布,考生和家長可以通過登錄教育部官方網站或在官方微信公眾號「微言教育」中的「
  • 如何辨別山寨微信公眾號?
    微信作為國內手機裝機量最高的軟體之一,其活躍用戶數量龐大得不可想像,當初剛誕生的時候,它還只是一款簡單的通信軟體,後來微信方面為了增強用戶粘性,想把微信打造成網際網路的信息入口,逐漸上線了公眾號、服務號、小程序這樣的附屬功能,其強大的商業價值越來越被人們看好,同時也滋生了一系列違法亂象,最常見的就是山寨公眾號了,可謂是真假難辨,經常打著官方的口罩招搖撞騙,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辨別這些山寨公眾號呢?
  • 有廣西考生家長搜到「山寨號」!招生部門公號也有高仿,家長考生當心
    教育部發布公告警惕高考招生騙局教育部表示,2020年具有高考招生資格的全國高等學校名單共3005所,均已在教育部門戶網站和官方微信公眾號「微言教育」發布,考生和家長可以通過登錄教育部官方網站或在官方微信公眾號「微言教育」中的「高校名單」欄目進行查詢核實。凡經教育部備案的高校都有高校報考代碼與專業代碼,在各省(區、市)填報志願系統中均可查詢。
  • 微信:已清理千餘個山寨招生公眾號
    幾天前央視新聞發布新聞,揭示了微信端山寨招生公眾號騙局。   今天微信回應該問題,表示已經對1138個山寨公眾號進行清理,一旦發現故意混淆名稱,將清理或封號。   在此前央視報導中,央視許多地區招生部門的微信公眾號被個人和商業機構提前搶註
  • 微信回應山寨招生公眾號:一旦發現將進行清理或封號處理
    站長之家(ChinaZ.com) 8月27日 消息:今日,針對央視此前曝光的「山寨招生公眾號騙局」,微信回應稱,已對1138個問題公眾號進行清除。平臺一旦發現公眾號名稱存在故意混淆,將進行清理或封號處理。
  • 「山寨號」以假亂真,教育部緊急提醒
    教育部發布公告警惕高考招生騙局教育部表示,2020年具有高考招生資格的全國高等學校名單共3005所,均已在教育部門戶網站和官方微信公眾號「微言教育」發布,考生和家長可以通過登錄教育部官方網站或在官方微信公眾號「微言教育」中的「高校名單」欄目進行查詢核實。凡經教育部備案的高校都有高校報考代碼與專業代碼,在各省(區、市)填報志願系統中均可查詢。
  • 招生「山寨"公號數量竟達三千!這是真的
    法治日報 近幾年,很多高考考生和家長都會通過招生機構的微信公眾號來查詢獲取招錄信息,而這也讓一些不法分子嗅得了商機。他們惡意搶註後,以官方的名義進行虛假宣傳甚至詐騙牟利。這些仿冒正規招考機構的微信公眾號,不僅搜索排名靠前,有的甚至還得到了微信的認證,極具誤導性。網上甚至已經形成了高仿公眾號的黑色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