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乘客和空姐人數差不多的旅行
看到這個題目你可能無法相信,但這卻是我一次真實的經歷。
1996至1997年我在香港中文大學學術休假期間,新加坡國立大學邀請我去那裡作短期訪問。
我打電話向旅行社訂票。接電話的女士告訴我,機票很多,來回3,200港幣,新加坡航空。
我隨便問了一句,有沒有便宜一些的。她回答說,印度尼西亞航空公司的票價2,200港幣,但是那一天沒有票了。
新加坡航空是全球最安全、服務最好的航空公司之一,此前沒有任何傷亡事故(歷史上只有一次空難事故,發生在2000年),而印尼航空卻事故不斷,九十年代就掉了兩架飛機(九十年代以來共發生11起空難事故,死亡1,441人)。
我想給新加坡的主人節省點錢,在電話裡請旅行社把我放在印尼航空的等候名單上,如果有人退票或改籤,就把我補上去,對方一口答應。
過了幾天,我打電話詢問印尼航空公司有沒有票,接電話的還是那位女士。她回答說沒有人退票,而且等候名單上不止我一個,估計沒什麼希望。又說離出發日期已近,如果訂得太晚,新航的票也不能保證了。
我只好花3,200港幣訂了新航的機票。
1997年1月6日晚,我趕到九龍啟德機場,登上飛往新加坡的飛機,那是一架巨大的波音747,我的座位在第54排。
上了飛機就覺得奇怪,沒什麼人。坐在那裡看了好一會報紙,登機的人寥寥無幾。眼看飛機快起飛了,我環顧四周,只有幾位乘客。再數數過道上來回走動的空姐,好像她們人還要多一些。
看著這空空蕩蕩的飛機升上天空,我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就這幾個乘客,需要波音747嗎?
飛機在空中平穩以後,我離開座位,從後向前數乘客數目,只有20來個人,而這架飛機至少有400多個座位。
我又走到前後艙空姐的餐飲工作區域,約莫數了一下,也差不多近20人。
也許是剛過聖誕元旦節日不久,此時是淡季。但是既然印尼航空的票已賣完(假設旅行社女士說的是真的),而且還有人等待,那就不是沒有需求。事實上,幾天後從新加坡回香港,乘客數目就多得多。
從香港飛新加坡3小時45分鐘,波音747每小時耗油至少10噸,按照當時的油價,燃油費就至少要7萬港幣。那個航班的收入,連燃油費也不夠。
如果新加坡航空把價錢降到和印尼航空差不多的水平,怎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這一次經歷,成了我以後講授《收益管理》課程反覆引用的例子。這門課的內容,就是講在適當的時候,把適當的產品,用適當的價格,賣給適當的顧客。
這麼多年來和航空公司打過很多交道,推廣收益管理的理念,也看到機票銷售策略上長足的進步。至少再也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尤其是這幾年,許多航班都是滿載。
但是,機票價格卻不見低。每次買票時抱怨機票怎麼又這麼貴時,太太就揶揄我說,都是你們這些人研究的結果。
作者 | 蕭柏春博士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管理科學博士,現任美國長島大學商學院管理系主任,終身教授。擔任國內多所著名高校(北京大學,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的客座教授,並成為美國富布萊特基金會高級訪問學者。蕭教授在英荔商學院開設有《商務統計》、《收益管理與定價》等優質MBA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