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陳鴻銘老師學習——看得見的學習,看得見的收穫!

2021-02-08 七彩悅讀

    寫在前面:前陣子,有朋友提議,讓我寫一篇跟隨陳鴻銘老師學習的文章,分享給大家。我一直猶豫著,如何下筆。忽然有一天晚上,隨手拿起筆和本,洋洋灑灑的寫了幾頁。也忽然覺得,這樣靜下心來寫一寫的過程其實很重要。

有時候,我總說自己的記性不太好,好像想不起來很多事。可是,那天,坐在那裡提筆時,很多課上的記憶也隨之而來。像陳老師說的一樣,我們可以自主操控自己的大腦,自主提取需要的材料,只是這需要練習。

分享這篇文章的目的,一來是我的學習總結,二來希望陳老師的課程能夠惠及更多的家長和孩子。也讓推廣閱讀的力量變得更強大!

 

遇見陳老師,大概在2011年,機緣巧合地聽了陳老師一次單場關於繪本閱讀的講座。那個時候,既作為繪本館從業人員,又作為孩子媽媽的我,覺得這是我需要學習的內容。於是,陳老師的大小講座,一路追隨,跟著講座地點跑。直到2012年開始,有機會跟隨陳老師系統的學習至今。

很多繪本,在上課之前讀過,但陳老師帶領我們閱讀時,總會以一種全新的,我們未曾想過的,也很難想到的角度去思考。是他帶領我們思考家中的《小怪獸》,思考我們自己的孩子可不可以就做那隻《田鼠阿佛》,思考《青蛙和蟾蜍》到底是什麼關係。是陳老師讓我開始認識到原來繪本並不只是我們讀到的那個故事那麼簡單。透過《公園裡的聲音》看人物關係,透過《莎莉離水遠一點》看兒童與成人的不同世界,透過《跳舞》感受父親的愛······

陳老師幫我們打開閱讀繪本的一扇窗,讓更多陽光照進親子閱讀的世界,與孩子一起享受繪本閱讀的快樂!

隨後,在培養兒童文學素養的課程中,我們了解到什麼才是兒童需要的文學素養,在文學的世界,提取信息、分析,詮釋、演繹和推論等等這些能力如何獲得,語文教學中的學習是否可以培養這些能力。在這樣的課堂中,我們深深的感受到作為家長在培養兒童閱讀能力中的責任之重。

在此之前,我一直認為親子共讀可能伴隨到六七歲,以學前為主,這時才發現,當孩子自主閱讀後與孩子聊書的重要性。長篇小說的閱讀是家長提前儲備的功課。那個時候理論並未與實踐同步,而最近的一年裡是我感受最深的時候。這一年裡,閨女進入了自主閱讀小說的暴發期。一年三百本小說的閱讀速度已遠遠不是我所能及,而我又深知聊書的重要,只嘆我們小時候沒讀過這些書,又嘆遇到陳老師太晚。當閨女由一本書聊「愛」的主題書時,她說《一隻眼睛的貓》是男孩因為愧疚而產生的對貓的愛;而《愛德華的奇妙之旅》是小兔子失去主人後所有的經歷讓它懂得什麼是愛;《奇妙的意外》是雙線並行,並寫出養父母對女孩兒的愛;《窗邊的小豆豆》有小林校長對學生的愛,小豆豆的媽媽對小豆豆的愛;《動物遠徵隊》是動物之間的友愛。這些,恰恰需要我們與孩子同步閱讀才可以聊出來。

起初,閨女會講一講她讀的書給我聽,後來講一部分,然後推薦我來閱讀全書,再後來她讓我讀完後,和她一起討論精彩的部分。記得那本《溫斯特森林》,閨女明確的說把精彩的部分留給我自己閱讀,讀後再聊。如果我不讀,難道真像陳老師說的那樣,當孩子找我聊書時,我只會點頭,嗯,嗯,嗯嗎?那下一次聊書的機會就沒有了。

觀察孩子的表現,這些都驗證了陳老師所說的與孩子共讀的重要性。由大量閱讀到主題閱讀,由一本書聯結另一個故事,分析、比較、聯結的能力在慢慢形成。

再後來,跟隨陳老師學習的重要內容就是故事裡的哲學思考。兒童是天生的哲學家,也許很多人難以理解。但是,閨女從三年前開始跟隨陳老師上故事思考課,到兩年前開始上兒童哲學課至今,我親眼所見,孩子們關於各種問題的思考,關於哲學的思考。作為家長的我也在同步跟隨陳老師學習,運用與孩子相同的學習材料,做思考,學習看見自己的思考過程和內容,看見同伴的思考。從而了解兒童如何在閱讀中思考,學習如何幫助孩子發展思考能力。

閱讀中,對於孩子問題的尊重,邊讀邊想,放聲思考的重要。這些都是在幫助孩子學習思考。在我和閨女讀《不老泉》的時候,她一直在邊讀邊想什麼時候喝這口泉水;在共讀《希利爾講世界歷史》時,她認為過去的人們不尊重生命;在讀《動物遠徵隊》時,她在不停的表達著自己的閱讀感受:緊張、興奮、快樂和悲傷。

孩子確實如陳老師所講,閱讀、預測、思考都在讀書中展現。而另一種的表現方式,就是更豐富的創造。三年前閨女跟隨陳老師上故事課時,她學到的是如何將任意給出的兩個不同事物,迅速的編創故事,那時候的咒語是「從前,從前······」

前一陣子,我們與陳老師一起上課回來的路上,閨女用四個故事換陳老師一個故事時,我更多的覺得不可思議的快,就地取材,路邊的摩託車,路旁的樹,汽車經過的橋洞,急馳而過的汽車,對陳老師講的故事的續編,張嘴就來,而且每個短小故事都有完整的結構,起承轉合,開端、經過,高潮、結局,看似簡單,卻不容易教。這些都在驗證陳老師之前講給家長們的,他說,有些能力不是刻意教出來的。當我們為孩子提供好的繪本,好的小說,陪孩子親子閱讀,與孩子一起聊書時,這些過程就是能力積累的過程。

最近的一次期末語文考試,閨女和我說作文題目有兩個選擇:1、寫和老師之間發生的難忘的一件事;2、在給出的三組詞語中選擇一組創作故事。她選擇寫故事,給出的詞語是:汽車、白雲、小鳥。

自擬作文題目:汽車的故事

簡要內容:一輛剛出生的小汽車受不了城市的汙濁空氣,決定去尋找叢林,開始冒險。路上遇到了白雲、小鳥,於是一起上路。初見叢本,藍色的天空沒有一絲白雲,白雲決定留在這裡,留在藍天上,做這片天空的雲。繼續上路,在一大片叢林中,沒有一隻小鳥,樹上也沒有鳥巢,小鳥決定留在這裡繁衍後代。汽車給叢林帶來了汙濁的空氣,動物們很不高興,在小鳥的幫助下,浣熊夫婦來到汽車上安家,汽車和動物們繼續一起玩耍,一起生活。

在一個個傳統作文背的爛熟於心,穩拿分數的時候,在短時間去創編一個故事,真正開始寫作的時候,何去何從?也許焦慮的是家長和老師。到底想像從哪裡來?創造從哪裡下手?寫作能力如何提高?這難道不是閱讀可以幫忙的嗎?

在陳老師的課上,不是所有的問題都可以一對一的有答案,更多的時候,答案是充滿各種可能性的,他會負責任的讓你理解各種可能,而不會堅定的告訴你如果怎麼樣就會怎麼樣。對於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也不可能是整齊劃一的。更重要的是我們認真的對待,尋找好的方法幫助孩子。我想這也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孩子成長的環境及其複雜,每個不同的個體,不同的家庭,怎麼可以照書養呢,怎麼可能有固定答案呢?而陳老師會用三十年的經驗幫助我們看清很多問題,很多可以預見的結果。而這些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一一檢驗。

在陳老師的課上,只帶耳朵是不可以的,更重要的是腦袋要動起來。課堂上,我們不可能讀盡所有好繪本,好小說,我們學到的更多的是「學會思考」,很多時候,我們習慣接受事物的現狀,卻沒有學會去改變,而改變源於對事物的新的認識,新的思考。當我們開始思考更多時,收穫也隨之而來,如期而至。

思考對於兒童及其重要,孩子們習慣了「聽話」,習慣於「標準答案」,哪裡還有什麼思考的必要。而這種環境下,「思考」更為珍貴,你之所以是你,是因為你很特別,你獨一無二,不可替代。有你的地方就需要有你與眾不同的聲音,你的聲音源於你的思想。

陳老師的課堂輕鬆、愉快,他不會嚇到你,不會讓你覺得自己欠缺太多而焦慮,他首先會讓你放下焦慮,輕裝上陣,如此,才能學的更好。

有幸跟隨陳老師學習三年,希望有更多的家長和孩子能跟隨陳老師學習更多。真正讓閱讀幫助更多孩子的成長!

                                                          閆娜

                                                                                                                    2016年2月16日



陳鴻銘老師簡介

·臺灣資深親子閱讀教育專家,兒童哲學研究學者

·臺灣故事志工培訓計劃創始人、臺灣兒童讀書會帶領人

·現任臺灣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研究發展中心主任,臺灣小學語文教育學會理事

  陳鴻銘老師在過去的二十幾年中,一直專注於研究閱讀對兒童一生的影響,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整合出可以幫助家長和孩子共同成長的教育與閱讀理論和方法。此外,陳老師主張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需要相互協助,從而在臺灣發起「故事志工培訓計劃」,帶領數以千計的老師和父母了解孩子、了解閱讀,成為具有思考力、溝通力和閱讀力的閱讀種子教師和故事爸媽。作為臺灣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哲學碩士、臺灣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的創始人之一,他將兒童哲學的種子撒遍臺灣!

七彩悅讀繪本館往期活動回顧!

            感謝您關注七彩悅讀繪本館!

七彩悅讀繪本館——您身邊專業的兒童圖書館!

1、專業選書,為您解決選書難題,方便、經濟、省時、省力!

2、藏書豐富,滿足不同兒童閱讀興趣,培養真正的閱讀者!

3、專業化閱讀指導,讓閱讀更有趣、更有效!

4、新穎的悅讀活動,激發孩子閱讀興趣,愛上閱讀!

5、成為會員,即可享受全年不限次借閱!

館址一:北京海澱區清河小營橋西金領時代大廈10層1003室

館址二:北京海澱區上地信息路19號實創創新孵化中心308琴童天地內

聯繫電話:18310729938   聯繫人:閆老師



 

                   


 

 

 

相關焦點

  • 展學,讓學習看得見
    2017年下半年,學校對前期探索進行梳理和總結,初步架構展學「1+3」的課堂框架,使得「讓學習看得見」的教學主張更加簡潔。這裡的「1」是指一個內核,即讓學習看得見。「3」是指三個維度,即展示學情,讓問題看得見;展示過程,讓思維看得見;展示成果,讓進步看得見。
  • 【關注】MAPS教學法:讓學習看得見
    讓學習看得見關於MAPS教學法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楊四耕
  • 戶外學習,我們如何看得見?
    近年來興幼人一直致力於戶外學習的嘗試和實踐,從薄弱處入手,將短板漸漸加長,成了目前全園課程實施的明顯優勢。張所啟發大家對比:戶外學習與室內學習相比,孩子們的持續專注時間差距?在場的同行們一起感嘆:有質量的戶外環境是培育幼兒學習品質的最好環境。《指南》中指出:兒童的發展是一個整體,要注意領域之間、目標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協調發展。孩子們的戶外學習中,能否看到五大領域的同步發展呢?
  • 投石科技「看得見」的高科技:體感眼球跟隨互動裝置案例集合
    打開APP 投石科技「看得見」的高科技:體感眼球跟隨互動裝置案例集合 發表於 2020-04-14 09:16:00 眼球控制:「看得見」的高科技。
  • 讓學習看得見
    課堂上,學習以可見的形式流淌在思考、交流、互動、評價等過程中,學生在可見的學習中獲得數學思維的發展。小研究:讓學習發生。課堂上,賁友林老師開門見山地出示了本課要解決的問題:一座水庫某天從7點開始放水,水庫管理員每2小時觀測一下水位下降情況。與7點比,9點,水位下降了12釐米;11點,水位下降了24釐米;13點,水位下降了36釐米;15點,水位下降了48釐米。
  • 看得見是一門學問
    生活裡,看得見是一門學問。孩子興衝衝地從興趣班回來,一臉的愉悅和滿足,並迫不及待地想和大人分享收穫和趣事。可聽完孩子的敘述後,很多父母都會心滿意足地點點頭,然後千篇一律地叮囑孩子:「好好學習,以後學以致用,才能有前途!」這些話如一盆冷水兜頭澆下,頓時將孩子的快樂驅散得無影無蹤。一件事情,可以有很多個「它」,每個「它」,都是這件事的某一面。
  • 阿卡索「25+N」循環沉浸式課堂 讓孩子的學習效果看得見
    個性化英語課程 寓教於樂讓孩子學以致用阿卡索為孩子營造沉浸式的教學環境,讓孩子感受純正的英語對話與學習。25分鐘的一對一課堂學習,阿卡索外教會以全英文教學,讓孩子在全英語的學習環境和氛圍中,有意識培養他們的英語語感和英語思維,幫助他們打好英語基礎,讓未來的學習更輕鬆。精準匹配合適課程,滿足孩子個性化學習需求。
  • 【清華附小成志教育】四校聯動聚焦看得見的學習工具,共研教與學方式的變革
    在百年歷史的感召下,我們清華附小四校老師一直在探索如何利用看的見的學習工具,研究學習的載體和策略,開發系列課堂觀察量表,撬動課堂學習方式的變革,關注學生的實際獲得,切實提升課堂質量,從而改造課堂。這學期,我們四校聯動,共同教研,一起曬課亮課,共享成志教育的教育智慧。今天,清華附小本部的教師團隊就送課到昌平學校,與昌平學校的老師和昌平區的兄弟校老師們共同學習研討。
  • 搭載人工智慧技術 無人機從「看得見」變為「看得懂」:我們的生活...
    2020年年末,全國警用無人機分片區開展大比武:超視距目標偵查、超視距物資精準投送、非致命性武器投射……無人機輔助作業,首先可以解決「看得見」的問題。而得益於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無人機正從「看得見」向「看得懂」進發。四川成都是工業級無人機的生產重地,成都市無人機相關企業已超過500家。2018年,成都縱橫自動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承擔工信部「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創新重點任務」,形成了基於人工智慧的目標跟蹤與偵察監視技術等核心技術。縱橫股份副總經理王陳介紹,這背後是一整套的算法及圖像識別技術的支持。
  • 量化評分 工作點滴看得見
    原標題:量化評分 工作點滴看得見 「李平去年剛退伍回鄉,今年就被組織評選為優秀民兵,這可多虧了量化評分,民兵工作的點點滴滴看得見!」李平與民兵黨員分享自己經驗:「退伍一年來,我代表連隊參加了民兵學習宣講、『澧水-2019』演習等大項任務,忙碌而充實……黨員『站排頭、當表率』,大傢伙學習訓練越來越帶勁!」表彰大會現場氣氛活躍,調動了廣大民兵黨員積極性,不少民兵黨員表示:「民兵也是兵,今年年底,我一定要爭取戴上大紅花!」
  • 奇速英語在線單詞課上課現場寫真,你要的學習效果看得見!
    奇速英語在線單詞課上課現場寫真,你要的學習效果看得見!線上直播課第一節,學員跟老師互動積極!每晚準時直播教學,每節課都經過精心打造,實打實的課程學習乾貨。一對一老師跟蹤指導學習,10人小班個性化教學服務,外教級口語教練全程指導教學。課後一對一跟蹤指導學習,10人小班個性化教學服務。名師在線全程指導記單詞練口語糾正發音,班主任老師一對一陪伴督促學習。講練結合,學生聽完直播課,就開始通關練習。
  • 統整課程:讓「思維」看得見
    在同一節課上,你會聽到物理老師講解金字塔巨石搬向高處的原理,緊接著生物老師從生物學的角度分析木乃伊的製作與防腐技術。        當「網際網路+教育」的呼聲日漸高漲,這種課程把知識重新整合,讓「思維」看得見,這就是統整課程。目前,在吉林省第二實驗遠洋學校,這種統整課程已經開始實踐。為此,我們特意採訪了該校中學部孫愛華主任(以下簡稱「孫」),請她就統整課程為我們做一個詳細地介紹。
  • 讓風、聲、光看得見,中山市黃圃鎮對莆小學黃敬文老師是這樣做到的.
    你能看見風嗎?不能,但我們可以看到紅旗迎風飄揚。你能看到聲音嗎?不能,但我們可以看到發聲鼓面跳動的紙片。你能看到光線嗎?可是它們都不是容易被看見,而「看得見的風聲光演示儀」是一個將無形轉化為有形,能將抽象變成具象的實驗裝置。它的出現很好地將抽象的現象直觀呈現在學生面前,增加了實驗的趣味性,也讓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變得更加容易,進而提升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 看不見的世界,看得見的未來
    為了這個特殊的節日,湖南國醫職業技術學校組織參加柔性正骨培訓班培訓的盲人學員開展了「看不見的世界,看得見的未來」主題班會。·學員朋友們踴躍發言,家住寧鄉的李勝軍大哥回顧自己年幼時因疾病視力逐漸下降,又因治療不及時導致雙眼失明,感覺未來的路和眼前的世界一樣「消失了」。
  • 初中畢業學IT,你的未來看得見!
    而且初中生學計算機,有四大優勢:01IT職業重視創新和動手操作能力,初中生剛畢業,正是十幾歲的青春年華,記憶力和大腦素質都處於黃金階段,這些對於學習IT技術來說是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加上年輕人好奇心重,動手能力很強,中考後直接選擇一個專業院校學習IT技能,是一個十分不錯的選擇。
  • 濟南龍湖,看得見的千萬級鼎豪居境
    孩子未來看得見名校不僅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地方,還是一種氛圍、一種文化的薰陶。濟南·舜山府一路之隔託馬斯國際學校,家在名校旁,孩子上學都會變成一件輕鬆愉快的事情。不用最早起床也能做最早到校的好學生。每天早上讓孩子多睡一小時,擁有充足睡眠,上課專心聽講,不犯困事半功倍。
  • 探索生涯|用「看得見」的目標激勵孩子
    其實,「看得見」的目標,對於走好人生的路也有著相似的道理。世界著名撐竿跳高名將布勃卡有個綽號叫「一釐米王」,因為在一些重大的國際比賽中,他幾乎每次都能刷新自己保持的紀錄,將成績提高一釐米。當他成功地躍過6.25米時,無不感慨地說:「如果我當初就把訓練目標定在6.25米,沒準兒會被這個目標嚇倒。」希華·萊得是英國知名作家兼戰地記者。
  • 我們做了這件事,早教真的可以被「看得見」了
    不久前,我們和大家分享了關於孩子早期教育中一些「看得見」的行為表現和「看不見」的能力發展,很多爸爸媽媽表示深有感觸。確實,日常育兒中家長很難捕捉到孩子的細微行為變化背後所代表的能力發展水平。舉個常見的例子,家長在課堂上能看到孩子開心地參與活動,但潛移默化中孩子的能力發展到了什麼階段,如果沒有專業的分析和軌跡記錄,爸爸媽媽們可能會覺得「霧裡看花」。
  • 這些事情需要被看得見
    那麼,看不見的「早教」,對孩子們的幫助,看得見的究竟有什麼呢?音樂發展我們看到的孩子在Rock&Roll(搖滾)音樂中跟隨節奏扭動可愛的小 我們在今天體驗「看不見」的早教,必將在未來,感受到「看得見」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