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笑笑
12年前,退伍軍人孫書朝自主創業,在嶗山區高科園裝飾城開了一家門窗店。經過多年的奮鬥,年營業額達400多萬元。而孫書朝也始終不忘自己曾是一名軍人的身份,他的店也成了實實在在的「擁軍店」。從機關到基層、從軍營到學校……在嶗山區,到處都能聽到這樣魚水情深的雙擁故事。在連續七次被評為省雙擁模範區的基礎上,如何聚焦駐區部隊的實際需要,把雙擁工作提升到一個新境界和新水平,成為近兩年嶗山區委、區政府不斷思考和著力的重大問題。嶗山區堅持服務強軍目標、服務官兵民生、服務優撫對象,從項目、資金、政策等多個維度,與駐區部隊攜手雙向互動,推動雙擁工作取得新成效。
孫書朝在自己的門窗店裡向客戶介紹產品。
退伍軍人創業闖出一片天7月30日是星期日,記者來到位於嶗山區高科園裝飾城的歐佩克門窗店時,店裡正在熱鬧地搞活動,顧客盈門。44歲的孫書朝是這家店的老闆,他1992年參軍,從老家河南平頂山來到青島警備區,開啟了部隊生活。在部隊裡,他在後勤崗位上勤勤懇懇工作了十餘年,三次榮立三等功、四次被評為優秀士兵。2004年,孫書朝做出了退役的決定,並選擇了自主擇業,要自己「闖一闖」。「當時想開一家飯店,但是苦於資金不夠。」孫書朝說,那時妻子楊豔紅正在嶗山區裝飾城一家門窗店做銷售員,2005年,她的老闆打算將店面盤出去,夫妻倆一商量,借錢盤下了這個門窗店。
剛從部隊轉業的孫書朝,在經營門窗店時,遇到過很多挫折。門窗廠家在廣州,如果遇到惡劣天氣,有時候會比客戶預定時間晚到貨,就會收到客戶的投訴。孫書朝就態度誠懇地一遍遍與客戶溝通解釋,直到客戶滿意為止。慢慢地,孫書朝積累了良好的口碑,很多客戶口口相傳,為他介紹客戶,他的門窗店規模也越來越大,如今他們店的銷售額,連續三年位居其代理品牌的第一名。
「在部隊鍛鍊12年,忠誠、擔當一直是我做事的原則,我也把它們轉化成為工作中的誠信。」孫書朝說,憑著誠信經營,他的門窗店銷售額從最初的20多萬元發展到了現在的400多萬元。
主動接收退役軍人和軍屬事業蒸蒸日上的同時,孫書朝還主動為他人提供幫助,這幾年店裡前前後後已有十位退役軍人和家屬在此工作過。如今,店裡的八名員工中,還有一位退役軍人和兩位軍人家屬。
軍嫂趙芳是第一個來店裡工作的軍屬,當時她在部隊工作的丈夫剛剛從青島調去了濟南。孫書朝從戰友處得知後,主動聯繫趙芳來店裡工作,並給她開出5000元的月工資。後來,遇到來店裡求職的,孫書朝和妻子都會多問幾句,只要是退役軍人和家屬,不管年齡多大都優先錄取。「有的軍屬四十多歲了,不好找工作,我們得知後,也會主動讓她們來店裡上班。」孫書朝的妻子楊豔紅說,因為自己曾經也是軍嫂,深知軍屬的不易,所以工作中也會格外照顧,比如為了方便她們照顧孩子,會讓她們晚1小時上班,下午孩子放學前提前下班。
不僅幫助軍屬就業,只要是軍人到孫書朝的店裡買門窗,孫書朝都一律只收成本價。如今,他的顧客中,三分之一是老客戶,三分之一是軍人或退伍軍人。孫書朝的門窗店,成了實實在在的「擁軍店」。
大手筆投入推動全社會擁軍孫書朝只是嶗山區雙擁工作中的一個縮影。從機關到基層、從軍營到學校……在嶗山區,到處都能聽到這樣魚水情深的雙擁故事。嶗山區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發動社會各層次、各領域廣泛參與,使擁軍融入到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滲透到城鄉社區和各行各業,逐步形成了社會化擁軍網絡架構。
兩年來,嶗山區先後安排財政資金近400萬元,用於走訪慰問駐區部隊,為部隊解決實際問題。以改善官兵生活環境為重點,投入700餘萬元,解決了某部隊的冬季供熱和官兵飲水問題;投入247萬元,走訪慰問多家駐區部隊。投入資金40萬元,為某駐海島官兵、武警官兵改善網絡文化設施建設,解決了邊防基層部隊的基建設備和工作經費問題。
此外,層層建立雙擁「共建點」,推動全區102個機關、學校、企業和社區與駐區部隊結成共建對子,調動全社會力量為部隊官兵解決實際困難。在扶貧幫困方面,設立「嶗山區慈善擁軍基金」,連續多年開展困難軍人家庭救助活動,累計投入和募集資金60餘萬元對200餘戶生活困難軍人家庭進行了救助。在隨軍家屬就業方面,建立未就業現役軍人隨軍配偶生活補助金制度,兩年來發放資金130餘萬元,幫助213名隨軍家屬實現了就業和再就業。
嶗山區還大力發動基層擁軍,在131個城鄉社區建立了雙擁工作站,經常性組織開展走訪慰問、軍民聯歡和為連隊排憂解難等多種形式的擁軍活動,兩年來,各雙擁工作站組織聯歡會、聯誼會180餘場,走訪慰問130餘次,為部隊送去慰問金300餘萬元。
城鄉優撫對象同等享受優待為將擁軍優屬工作落在實處,嶗山區先後出臺了《嶗山區優撫對象撫恤優待實施辦法》《關於建立優撫對象撫慰工作長效機制的意見》等政策,率先實現優撫對象撫恤保障、撫恤金標準等「五個城鄉一體」,推動城鄉優撫對象同等享受優待政策。特別是針對農村參戰退役人員就業難的問題,制定出臺專門政策,每年拿出幾百萬元資金,為符合條件參戰退役人員發放崗位補貼、辦理社會保險。
在當前公共服務供給尚存不足的情況下,政府掌握的資源優先保障誰、怎麼去保障,不僅僅是個民生問題,也是一個重大的導向問題。嶗山區堅持優撫對象優先的原則,在區社會福利服務中心設立光榮院,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對孤老殘障優撫對象實行區級集中供養;在區社區服務中心開設優撫對象健康門診,兩年來先後為600餘名優撫對象免費體檢,組織30餘名優撫對象輪流休養;對重點優撫對象加大保障力度,投入100餘萬元,推動景區景點門票和有線電視維護費減免,實行臨時救助、危房修繕和保障房申請優先安排,在全社會營造了參軍光榮、退伍優待的濃厚氛圍。
在撫恤金標準方面,對烈屬、在鄉復員軍人和帶病回鄉退伍軍人,在享受市級定期定量補助標準基礎上,每人每月再增加地方補貼220元;義務兵優待金標準方面,按照「不低於上年度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標準,2016年城鄉義務兵優待金標準20600元,位居全市首位;立功獎勵標準方面,建立了現役軍人立功受獎獎勵制度,對嶗山籍現役軍人服役期間榮獲「優秀士兵」以上獎勵的,給予600元到30000元不等的獎勵;安置保障政策方面,將退役士兵培訓補助標準由1500元提高至4500元,使城鎮退役士兵每人都能掌握一門技能、取得技術證書。兩年來,共為退役士兵和轉業士官發放自謀職業補助和經濟補助金1500餘萬元。
駐區部隊傾力支持嶗山區發展這些年來,嶗山區的發展也離不開駐區部隊的傾力支持,軍地融合發展更能激發同心築夢的磅礴力量。一直以來,駐區部隊視人民如父母、把嶗山當故鄉,不遺餘力支持嶗山各項事業發展,特別是面對護林防火、抗擊颱風等急難險重的任務時,駐區部隊總是衝鋒在前、甘於奉獻,哪裡最困難、哪裡最危險,哪裡就有人民子弟兵的身影。
兩年來,駐區部隊傾心盡力支援著嶗山區經濟社會發展。圍繞市容環境整治,駐區部隊先後投入勞動日8000餘個,義務植樹造林1000餘畝,清理垃圾600餘車。圍繞公益事業發展,共捐款300餘萬元,無償獻血2400餘人次。圍繞處置急難險重的災情,衝在前、幹在先,不怕犧牲、無私奉獻,特別是在「3·6」「4·25」森林火災中,駐區部隊先後出動官兵1000人次,用實際行動在嶗山人民面前生動展示了人民子弟兵擁政愛民的風採,湧現出像中韓邊防派出所(被表彰為「全國擁政愛民先進單位」,是全國公安現役部隊中唯一一個獲此殊榮的單位)、優秀兵媽媽王海英等一大批標兵單位和模範人物。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