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教師節,每到這個時候,跟教師相關的話題會被重新提起。
很多家長或者學生為了表達對教師的「感恩」,給老師送花,送禮物。
有些老師的辦公桌上禮物堆得滿滿的,我想家長在選禮物的時候也是煞費苦心。
也會出現一些不和諧的聲音,畢竟人都是情感的動物,對比的差異會讓老師難免產生一些失落,進而演變成一些不好的事情。
有些地方在教師節前期,會發信息給家長,不允許家長送花和禮物。但有時候也很難奏效。
在物質條件豐富和快節奏生活的今天,教師節送花無形中成了教師之間的「攀比」。
有的班級群裡面家長動員能力強的,給老師送的東西多,同辦公室的老師看到,不可避免的會產生攀比心理,這是人性,都說佛爭一炷香,人爭一口氣!
你看哪怕不愛財的佛,都要爭一炷香,何況是人呢?
每年到了教師節,學校也會發家長群告知教師節不可以送花,但有時候架不住家長心裏面想自己的孩子得到一點特殊的照顧。
如果學校沒要求,家長之間的差異剎不住車,很明顯的會造成教師之間的攀比了,沒對比就沒傷害,別的老師辦公桌上堆滿了鮮花和賀卡,有的老師桌子上冷冷清清,你說萬一那個憋不住脾氣,爆發了,受傷的還不是孩子。
所以,一旦形成一種風氣,我們無法與其他的演變方向,更大概率會是越來越重。
教師節送禮物,表面是禮物,但背後的本質是對老師教育的認可和某些方面的肯定,或者說教師對你的做法和行為產生的積極作用。
人都有希望得到認可以及自我實現的自尊,教師更不用說了,包括日常生活總對你有幫助,有啟發的人,你能把她對你的影響和收穫,積極的反饋給對方,對方會覺得這是你對他的肯定。這是一種無形的禮物。
但是,人總是希望通過一些實實在在看得見的東西,來獲得這種自尊。
那麼,在教師節或者日常中那些對你有幫助的老師,你送的禮物的內容和形式,就是對老師成果的一種肯定。
比如,你覺得老師哪一句話或者哪一種行為覺得老師特別懂你,幫你做出了一些積極的改變,那麼,你不妨把老師那句特別理解你,特別溫暖你,特別懂你的那句話,對你產生的影響,寫成故事,表達出來。
同時把自己一份在意的禮物,這個禮物對你的意義或者這個禮物對老師的意義,一同表達出來,送給老師。我想老師收穫的是這個禮物所代表的他的教育意義和價值。
同時,你的這份肯定,或更加強化老師的這種正向的行為,老師也會反思日常教學教育中的行為和語言,也會做出改變,你的反饋就是對老師某些行為正向意義的強化。
這種效果是雙向的,對你產生了影響,然後教師會反思自己的行為或者語言原來對孩子的意義和改變是巨大的,那也會提高教師對自我的修養和反思。會繼續傳遞給別的同學。
我覺得這樣的禮物是最有意義的,而不是隨便買個禮物和鮮花,因為這樣的形式,很少產生化學反應。
因為教學不僅僅是冷冰冰的知識傳授,背後是有一種情緒在支撐。
只是無法視覺化,它是在心理上產生變化,進而影響情緒,而情緒引起的一系列心理變化,對人格和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而你的禮物恰恰就是把這樣的看不見的心理變化,視覺化呈現出來,讓雙方都看得見。
今天藉助教師節這個話題,我想表達的是,在生活和工作中,那些對你有幫助的「老師」,你也不妨把你從他那裡獲得收穫,用心裡話的形式具體地描繪出來,這是對他的肯定和反饋,後續他會給你提供更多的幫助,因為你的反饋就是對他某方面的肯定。
從心理上來說,人都有一種自我實現的需求感,而這種需求感是人類需求的最高形式。
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