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青白玉海龍朝珠紋如意(如意頭) 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
《天皇至道太清玉冊·修真器用章》
記載:
"如意黃帝所制,戰蚩尤之兵器也。
後世改為骨朵,天真執之,以闢眾魔。"
這裡說如意最早是兵器,
後世為了追求攻擊力,
把如意改做骨朵,
因如意最早是兵器,
所以如意自帶闢邪的效果。
清 金制鑲寶石八仙如意 臺北故宮博物院
"如意"一詞出於印度梵語"阿娜律"。
最早的如意,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
清乾隆 沉香木如意 臺北故宮博物院
也有柄端作"心"形的,用竹、骨、銅、玉製作。
講僧持之記文於上,以備遺忘。
清 青玉萬福慶壽如意 臺北故宮博物院
玉如意始於魏晉,盛於明清。
明、清兩代,取如意之名,表示吉祥如意,幸福來臨。
清 碧玉松梅靈芝如意 臺北故宮博物院
此時的如意已沒有實用功能,只是一種象徵吉祥的陳設品,常被作為禮品饋贈友好。
玉如意特點鮮明,大多做工精細,是一個值得收藏的品種。
清 青玉萬壽無疆如意 臺北故宮博物院
古代作為工藝美術品的如意,以清代為多,明代也有但少見。
康熙年間,
如意成為皇宮裡皇上、后妃的玩物,寶座旁、寢殿中均擺有如意,以示吉祥、順心。
明清 木根雕如意 臺北故宮博物院
如意有多種品類,均極為精美。
清 金囍字如意 臺北故宮博物院
清 木胎金漆三多如意 臺北故宮博物院
有琺瑯如意、木嵌鑲如意,天然木如意、金如意、玉如意、沉香如意等。
清 銀鍍金嵌翡翠如意 臺北故宮博物院
如意多雕有龍紋,有的還在玉制的如意上嵌上由碧璽、松石、寶石所雕成的花卉,大多是桃果、靈芝、蝙蝠之類。
清光緒 紅木鑲套料福壽如意 臺北故宮博物院
這種如意上的蝙蝠寓意多福,桃寓長壽,是明清常見的祝頌圖案。
清光緒 紅木鑲套料福壽如意 臺北故宮博物院
清代創造出有首、中、尾的三鑲、五鑲形式的如意。玉耳墜其中有一種少見的如意,它是在玉如意的頭上,先按圖樣琢出槽子,然後用五顏六色的寶石嵌進去,這種做法十分費工,故而難得。
鄭州拍賣總行
這是一件海外回流清代和田青白玉團壽紋扁方如意形擺件,頭部選用清代紅瑪瑙玉蘭花形小帽正,主體是一件和田白玉如意形團壽紋扁方(古代女人髮飾),玉制白皙無暇,整體全品,適合陳設,具有較高的觀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