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的目的不是為了得到分數,而是為了更好地查漏補缺。每次考完,做一次總結,才能吸取經驗教訓,讓下次取得進步。以下是小編針對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一二單元考試做的一次質量分析。
本次考試採取的是線上考試模式,一共有九道題。第一題考察學生對生字讀音的掌握,第二題考察查字典的知識,第三題考察的第二單元詞語的掌握,第四題考察的寫句子,第五題考察的一二單元要求背誦的句子的默寫,第六題考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第七題考察口語交際的小練筆,第八題考察的課內課外閱讀的理解,第九題考察的寫作。整份試題難度適中,考察知識全面,通過考試,教師能比較清晰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
一、數據分析。
本次考試參考人數55人,80分以上16人,70—79分12人,60—69分5人,60分以下22人。班級總分3439.5,平均分62.5。
二、成績分析。
本次考試情況很不好,與在校期間的考試分數相差很大。主要原因是:學生們在家上網課沒有自制力,學習比較被動,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做題慢,大量空題,線上考試流程不熟悉等。
三、錯題分析。
第一題錯得比較多的是「伶俐」的「伶」,「撒腿」的「撒」的讀音選擇,一方面是平時說話發音不標準,另一方面是多音字的讀音掌握不到位。發音方面需要慢慢糾正,多音字方面需要多多積累。
第二題錯得比較多的一個是「掠」的音節「lüe」,有的學生把中間的「ü」寫成了「u」,主要是拼音基礎沒打好,需要加強拼音訓練。再一個是「掠過」的「掠」的意思選擇,做錯的同學是對詞語意思沒有理解清楚。
第三題錯得比較多的一個是寫成語故事的詞語,有的學生雖然寫的是四字詞,但不是成語故事,做錯的原因是對成語故事的意思不理解。再一個是在括號裡填恰當的詞語,關於「的」前面填形容詞,「地」後面填動詞,這個知識點總是弄不清楚。
第四題錯得比較多的是第二個句子,學生不知道題目「把句子換一種說法是什麼意思」。儘管這類型的題目不是第一次做了,但是只要換一個句子,他們就又弄不清楚該怎麼做。「這四條腿太細了,怎麼配得上這隻美麗的鹿角呢!」這個句子是一個反問句,換一種說法就是把它改成陳述句。由於句子的末尾是一個感嘆號,導致很多學生不知道這個句子是反問句,如果告訴學生們這題是把反問句改陳述句,他們或許就知道怎麼做了。
第五題、第六題的掌握情況還不錯,錯誤很少。
第七題,在做這題的時候要把我三個點:第一,你想去哪兒春遊?需要說出地點;第二,那兒有什麼好玩的?需要列舉那個地方的遊玩項目;第三,可以開展哪些動?「活動」是由共同目的聯合起來並完成一定社會職能的動作的總和。活動由目的、動機和動作構成,具有完整的結構系統。比如「賞櫻寫生活動」「踏青春遊活動」等,我們可以把我們開展活動需要做的準備說一說,再把活動目的說一說。有的學生只說了可以玩什麼,卻沒有說能開展什麼活動,主要是不明白「活動」的定義。
第八題,課內短文第1小題,有部分學生在概括語段意思的時候沒有回答到關鍵點;課外短文的第2小題,做錯的學生主要是缺少生活常識,春天雖然漸暖,但河水比較涼,小朋友們是不會下河去遊泳的,如果知道這個就不會做錯了。
第九題,這次作文是比較簡單的,寫風景一直是學生們的強項。但很多學生時間不夠,導致作文沒有寫完或者沒寫。
改進措施:
一、加強拼音訓練,多讀,多默寫。
二、利用線上答疑時間對於課內的字詞補充講解,爭取讓學生們理解透徹。
三、鼓勵學生多多自己查字典,熟悉部首音序查字法。
四、多多講解語文解題思路,提升學生的審題能力。
五、直播答疑時間多讓學生講題,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與概括能力。
一次的考試只能代表這一階段學習的不足,希望通過學生們能正視自己的不足,及時的彌補,爭取下次不要再做錯同類型的題,大家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