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高校本科招生工作已結束,港中大招生官:歡迎內地學生

2020-12-08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 戚望)香港高校今年在中國內地的本科招生工作接近尾聲。近日,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香港高校已在線上開學。部分港校宣布,將從9月末開始,有限度恢復面授課程。

香港高校曾以其接近華語文化圈、學費相對低廉、與國際接軌、接受高考成績等優勢,吸引了大批內地高考高分段學生就讀。但近年來,綜合各方因素,港校的競爭力有所下降。

2020年對香港來說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疫情暴發和社會紛爭的雙重影響下,香港高校是否還「香」?港校的招生發生了哪些變化?如今的港校能賦予學生的獨特資源在什麼?新京報記者對香港中文大學(以下簡稱港中大)協理副校長兼入學資助處處長王淑英教授進行專訪。

王淑英表示,拿香港中文大學來說,今年在北京招生的分數平均分為652分,但港校特有的優勢不體現在分數上。她希望內地學生可以做文化傳遞的使者,希望港中大更好地為大灣區、為國家培養人才。

港中大今年在北京招生平均分為652分

新京報:能否簡單介紹香港中文大學的招生方式?今年在內地多少個省份招生?有多少學生報名?招生總人數是多少?

王淑英:香港中文大學參加全國統招,批次在提前批。港中大不設面試,每個省、市、自治區的招辦按照1:1.2的比例,把學生檔案投過來給我們。因此我們一般拿不到具體的報考人數。港中大每年的招生名額相對穩定,基本是300人上下。今年,我們通過高考,在中國內地的31個省、市、自治區計劃招收300名學生,最後招收了305名。港中大不設加分、自主招生等,我們拿到的學生分數都是裸分。今年港中大在北京的分數平均分是652分。

新京報:今年比預計招生數多招了5名,擴招的原因和擴招的規則能否透露?

王淑英:一般來說,我們是根據生源情況進行擴招,比如我們原來的名額是9個,但是我們看到第10名和第9名的分數相同,或者只差了1分,這種情況之下我們可能會考慮擴招。

新京報:在港中大學習、生活四年,成本大約為多少?

王淑英:如果他是自費生,那麼每年學費大概在14萬5千元港幣,折合成人民幣來算,大約不到13萬元。住宿舍的話,前三年的住宿費,每年人民幣8000元左右。內地來的學生,我們至少可以保證宿舍住3年,到第4年學生可以自由申請,而香港本地生只能住兩年。生活費每年大概在3萬元港幣,折合成人民幣約兩萬七。所以如果是自費來到港中大就讀,每年花銷約16萬5千元人民幣。與內地高校相比會花銷很高,但大概只有英美國家花費的1/3左右。

未來會針對貧困地區學生設助學金

新京報:對於很多家庭來說,香港高校的費用不低。有多少新生能拿到獎學金?

王淑英:每個省市我們都有獎學金的名額和自費生的名額。一般來說,在我們每年招收的300個學生中,有1/3能拿到獎學金,也就是約100個。今年,我們特別支持湖北省的學生,今年他們排除萬難、應對高考。我們給湖北生源的獎學金數量有所增加。錄取的12個學生中,有6名學生拿到了獎學金,比去年增加了50%。

新京報:針對偏遠地區生源地的考生,有沒有特殊的招生政策?

王淑英:有的。我們在31個省、市、自治區都有招生名額和獎學金名額。往年,我們收到的廣東、北京和東部沿海地區招生較多。而今年在新疆、西藏、青海、貴州等相對偏遠的地區,我們擴大了獎學金比例。拿西藏來說,我們今年總共招收4名學生,其中有3個拿到我們的獎學金。香港中文大學希望能夠為國家培養人才,讓更多地區的學生有來香港就讀的機會。

新京報:未來港中大會在國家的教育扶貧上有什麼措施?

王淑英:我們會繼續歡迎國家邊遠地區的高分段考生報考香港中文大學,除給予一定的獎學金外,我們還計劃給他們申請助學金。助學金預計在明年1月到2月提交各省招生辦以及教育部。 香港中文大學不僅是香港特區的一所大學,也是大灣區、國家的一所重要的大學,我們理所應當在促進教育公平方面發揮自己的作用。

內地生在校成績高於港生、國際生

新京報:內地學生主要會選擇什麼專業?與香港生源的專業選擇趨勢是否相同?

王淑英:從1998年開始招生以來,早期的學生念經管、工管的非常多。但是近五六年期間,內地學生在專業的選擇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除了經管、工管外,還有很多選擇念工程學院,比如人工智慧、金融科技等。值得注意的是,到港中大讀書的內地生中,選擇生物工程、生命科學的也有不少,我認為這些都是未來很重要的方向,國家需要以上領域的尖端人才。而香港本地生更偏向讀金融等商科專業。

新京報:內地生在香港讀書的優勢和劣勢分別在於什麼地方?

王淑英:我必須承認,內地的學生是在學習上最下功夫的,無論是哪個專業,成績排名最靠前的基本都是內地學生,甚至遠高於香港本地學生和國際生。但我也會經常「批評」他們:相比之下,內地過來的學生在社會融入相對弱一些。我經常對他們說,來到香港,除念書以外,還應該多出去看看香港市民的生活、文化、社會,提高對社會的敏感度。

香港和內地的文化有不同,內地生來到香港學習,應該做文化傳遞的「使者」,既讓香港更加了解內地的文化,也讓內地更充分了解香港。我會經常和他們講,大灣區的發展是我們國家未來的、跨世紀的建設工程,大灣區發展有你們的一份力量,你們中的每個人都可以貢獻國家。

鼓勵學生到大灣區發展

新京報:近些年,內地生到了香港,與其他學生之間相處如何?是否會因文化上的不同而產生摩擦?

王淑英:大家都知道,從2019年開始,香港有一些年輕人,的確讓人感到不太有信心。但是我可以保證,在校園裡面,從來沒有一個事件,是香港本地學生跟內地學生之間的暴力摩擦。當然,我必須承認,有一些學生比較激進,但只是一小部分,而且多存在於匿名的網絡中。

在校園裡,我看到內地生、本地生、國際生相處還是非常融洽的,他們會一起辦社團、辦活動等,特別是部分來到香港讀書的學生,語言學習能力很強,第一年就學會了粵語,交流起來更順暢。交流是進步的起點,我們也鼓勵香港本地生學習普通話,鼓勵他們到大灣區看看、到內地更多城市去學習,促進兩地的交流。

香港中文大學是第一所招收內地學生的香港高校,我們為國家培養人才的初心從未改變。我們是同一個國家,在同一個國家境內生活,我們希望大家將來的年輕人能夠和諧相處,共同報效國家。

大灣區的發展,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所以我既勉勵香港本地的青年,也勉勵咱們內地的青年,世界一定要越走越大,視野一定要越來越廣闊,眼光一定要越來越長遠。

新京報:您認為什麼樣的內地學生是適合去香港就讀的呢?

王淑英:我從1998年第一屆到內地去招收學生,走過來的22年間,我看到香港特區還是有它非常吸引人的地方。

第一,渴望擁有國際化教育資源的內地學生,適合到香港讀書。最近學生出國會存在一些障礙,而來香港不需冒太大風險,香港的大學也提供跟國外一流大學的交換機會,師資、生源高度國際化。

第二,「擁抱不同」的學生,適合到香港讀書。對於內地學生來說,能在20歲左右的年紀,跳出舒適圈,自己獨立生活,是一種很寶貴的經驗。而且,現在香港是咱們國家的一個特區,走過了一百五十幾年的不同的歷史,是一個開放、多元化的特區社會。

第三,如果你是一個「浪漫」的學生,我們歡迎你到香港就讀。香港中文大學的山水人文,值得一個青年用人生最美好的年華在此度過。這裡依山傍海、鳥語花香,翻過一重山又是一重山。這裡有錢穆先生創辦的新亞書院、逸夫書院、聯合書院、崇基學院等書院制的生活,值得學生來探索。

新京報記者 戚望 校對 柳寶慶

相關焦點

  • 香港高校本科招生工作已結束,港中大招生官:歡迎內地學生
    新京報訊(記者 戚望)香港高校今年在中國內地的本科招生工作接近尾聲。近日,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香港高校已在線上開學。部分港校宣布,將從9月末開始,有限度恢復面授課程。香港高校曾以其接近華語文化圈、學費相對低廉、與國際接軌、接受高考成績等優勢,吸引了大批內地高考高分段學生就讀。但近年來,綜合各方因素,港校的競爭力有所下降。2020年對香港來說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疫情暴發和社會紛爭的雙重影響下,香港高校是否還「香」?港校的招生發生了哪些變化?如今的港校能賦予學生的獨特資源在什麼?
  • 港中大(深圳)校區擬招生 在內地也能讀香港名校
    根據規劃,港中大(深圳)校區將於明年開始招生,其中三成為深圳生。屆時,內地學生不用去香港,也可以讀香港知名大學。  大學建在公園內  書院模式成特色  港中大(深圳)校區選址位於龍崗區大運新城,距龍崗中心城5公裡。整個校區面積 100萬平方米,在大運公園內,有山有水有樹林,自然生態極佳。
  • 聚焦港校招生:香港高校狂攬內地15名高考狀元
    香港高校 狂攬內地15名狀元香港大學招走6名,香港中文大學招走4名,香港科技大學招走5名港校內地招生將結束 最高分者南飛成焦點 據統計 香港大學6名 香港中大4名 香港科大5名香港高校 招走15個高考第一名申請人數與錄取名額增加 本市文理科「冠軍」全部
  • 香港高校啟動內地招生,家長心存憂慮,赴港求學「性價比」下降
    隨著延遲1個月的高考即將進入倒計時60天,各高校招生宣講活動也開始忙碌,藝考、體育特招、強基計劃等招生相繼啟動,香港高校在內地的招生也活躍起來,以線上宣講會的形式,吸引考生報名,但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赴港求學的性價比正在下降,考生的報考熱情或受到影響。
  • 港高校內地招生啟動 申請者要過英語口語關
    香港高校頗受內地學生青睞,能否通過純英文面試是校方錄取學生的重要因素。(資料圖片)   目前,2015年香港高校內地招生工作已陸續啟動。本報特意梳理2015年香港高校內地招生報考指南,供考生們參考。
  • 香港高校2018年內地招生全面啟動,港大學費獎學金均上漲
    又是一年大學招生季,美國高校的提前錄取榜單新鮮出爐,常規錄取激戰正酣;中國內地各省市的2018年高考報名工作也陸續收官;作為中西文化交融的大都市,香港高校備受考生和家長青睞,香港高校近期在內地密集召開招生說明會,宣布2018年的最新內地本科招生政策,在全面啟動的香港高校內地招生中,香港大學的變化最大。
  • 港10高校2015內地招生安排:香港大學錄取比例41:1
    原標題:港10高校2015內地招生安排:香港大學錄取比例41:1   內地自主招生還未有動靜,香港高校的自主招生卻已拉開序幕,近日,省教育考試院在官網上掛出了「2015年香港院校招收內地本科生一覽表」。
  • 香港高校內地招生已啟動,想去讀本科的你還在等什麼呢?
    最近吶,2018年香港大學內地本科生入學計劃網上申請正式啟動,香港高校是高考考生和家長關注的熱點之一,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考考生想申請港校學習,那麼香港的大學本科申請流程如何?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且聽小編一一道來!
  • 新增三所香港高校內地招生
    教育部近日發出通知,同意香港恒生大學、東華學院、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三所高校2019年繼續在內地招收自費生,招生範圍包括廣東在內的多個省份,三所高校的招生名額分別為150人、50人、50人,有意去香港讀書的學生可以有更多高校選擇了。
  • 2019香港恒生大學等3所高校在福建招生 在內地招生15所港校名單
    內地招生港校增至15所此前,教育部批准的面向內地招收本科生的香港地區院校共12所,分別是: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公開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樹仁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嶺南大學、香港教育學院、香港演藝學院和珠海學院。
  • 香港學生為何鍾情內地高校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今年既是李克強副總理2011年訪港時推出的「36條政策」之一——內地部分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試行辦法實施之年,也是香港回歸祖國15周年。最近,據教育部港澳臺事務辦公室透露:15年來,共有205所內地高校可接收香港學生,內地高校招收港生累計達62312名。其中,僅2011年在內地高校和科研院所就讀的港生就達l1155人,而在香港高校就讀的內地學生約為16000人。
  • 2020本科、副學士|香港浸會大學內地生申請已開放
    近日,香港浸會大學已開啟內地生申請通道。無論是成績優越的同學,還是成績不盡如人意的同學,都可以向浸會遞交申請。香港浸會大學為持有不同高考成績的同學,提供多元化的升學出路,為內地申請者提供本科及副學士課程。
  • 香港高校內地開「分店」,不用去香港也能拿港校學歷!
    Hong Kong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香港高校內地開「分店」,不去香港也能拿港校學歷!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中文簡稱「港中大(深圳)」,英文簡稱「CUHK-Shenzhen」)官網:https://www.cuhk.edu.cn2014年國家教育部同意批准設立港中大(深圳)。港中大(深圳)採用與國際接軌的理事會管理機制,採用理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積極探索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大學制度。
  • 香港高校內地招生已滿20年 多校今天再次來滬開展招生宣傳
    2003年,教育部允許香港高校在內地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福建等6省市自主招生。再到2005年,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參加全國高考統一填報志願方式招生錄取,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嶺南大學和香港教育學院採用獨立招生的方式,按各校的標準錄取學生。2006年,港校在內地招生省份增加到20個。
  • 田學軍:香港學生報考內地高校熱情高漲
    合作辦學方面,香港高校已在內地設立19個合作辦學項目和2個具有法人資格的合作辦學機構,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籌建工作快速推進。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教育部將支持更多香港高校將校園「延伸」至內地城市,為兩地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體驗、更加廣闊的學習空間。  三是合作空間更加廣闊。
  • 港中大(深圳)2019年在魯招生85人 錄取比例28:1
    港中大(深圳)2019年在魯招生85人 錄取比例28:1 港中大(深圳)2019年在魯招生85人 錄取比例28:1
  • 香港中文大學2020年內地整體招生計劃
    本校特色包括靈活學分制、書院制、中英兼重和多元文化;並特設通識教育,以拓寬學生視野,及培養綜合思考能力,使學生在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中,能內省外顧,成為出色的領袖人才,貢獻社會。  港中大設有八個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教育學院、工程學院、法律學院、醫學院、理學院、社會科學院)和研究院,提供超過76個本科主修課程和百多項的研究院課程,涵蓋面極為廣泛。
  • 今年港校面向內地招生人數總體有所下降
    這段時間,面向內地招生的各大港校陸續前來進行招生宣講,今年有12所港校面向內地招生,總體的招生人數有所下降。據悉,這12所面向內地招生的港校分別是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公開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樹仁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嶺南大學、香港教育學院、香港演藝學院和珠海學院。
  • 多所香港高校擴招內地學生 認可國際考試成績
    內地學生申請赴港讀本科的門開得更大了。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和香港教育學院四所香港高校聯合在上海召開招生新聞發布會,四所高校2012年大幅擴招內地學生,但學費維持不變,針對不參加高考的內地學生,多所港校接受內地學生以國際考試成績報考。
  • 18所港澳高校在河南招生 在內地分兩種招生模式
    今年,共18所港澳特區高校在我省招生。目前,報名正在進行中。省招生辦提醒考生分清其在內地兩種招生方式的區別,同時注意報名截止時間。另外,有意願報考港澳高校藝術類專業的考生,須參加河南省藝術類專業統一考試,達到規定分數線方可按藝術類考生填報志願。  12所港校分兩種招生模式   12所港校在內地分兩種招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