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太平天國主政者的職位是「軍師」
太平天國最基本的規章制度是南王馮雲山定的,在這套禮法下地位最高的自然是天王洪秀全,其次是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北王韋昌輝和翼王石達開。但是事實上主政負責的職位則不是王,而是「軍師」,也就是俗話說的「軍師主政」。
太平天國中「主」是國家元首,而「軍師」才是實際軍政事務的負責人,剛開始封王時規定的西、南、北、翼四王都歸東王節制,就是因為東王是正軍師,而其它幾王都是副軍師。
一直到天京事變後,洪秀全說「主是朕做,軍師亦是朕做」,這個時候軍師才逐漸空心化,洪秀全大權獨攬。
二, 太平天國中也有外國軍人服務
太平天國起義的時候已經是19世紀50,60年代了,清政府的大門已經被敲破,再不是閉關鎖國的時期,當時中國和歐洲勢力之間已經有了不少交集,大家可能都聽說的「洋槍隊」,這便是清政府的僱傭軍,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太平天國當中也有外國僱傭軍。
其實後期江南一帶很多太平天國將領麾下都有外國人,畢竟當時正是屬於探險家的時代,很多外國人來中國碰碰運氣,在中國參戰也很正常,其中最有名的外國人則是呤唎,他原來是英國海軍的軍官,後來加入了太平軍李秀成麾下,其對太平天國極有感情,對李秀成也非常欽佩,至死都稱自己是「太平軍上校」。
後來太平天國失敗後,他還寫了一本《太平天國革命親歷記》,這本書是研究太平天國的重要史料。
三, 太平天國的「國」字中間缺一點
太平天國有一個很奇怪的地方,就是他使用的文字很特殊,其中「國」字是非常特殊的,沒有那個點,裡面不是「玉」字而是「王」字,現在你去太平天國蘇州的忠王府遺址的話都能看到這個。
那太平天國為什麼會選用這麼奇怪的字呢?當時中國用字其實不是很規範,官方用字自然是繁體的國字,然而民間呢?很多版本,洪秀全選了這麼個怪字自然是為了強調他這個「天王」的重要性。
四, 太平天國的國名後來改了
太平天國的國名是什麼呢?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這個問題很無聊:不就是太平天國嗎?其實這個回答還真不能說對,一開始的國號自然是「太平天國」,但後來又改了,1861年正月至二月間,洪秀全本來想把國名改成「上帝天國」,但還沒來得及改,洪秀全又改了主意:把國號改成了「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國」。
1861年到1864年,太平天國的國號是「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國」,洪秀全為啥要心血來潮幹這麼無聊的事呢?其實還是為了神化天王的地位,試圖重塑天京事變後已經支離破碎的宗教體系,然而很顯然,他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