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立+劈一字馬」,這兩個動作聽起來哪一個都不簡單。而偏偏有的人,懷著身孕也能做到!
前兩天,體操皇后劉璇在社交平臺曬出自己的孕期創意照。
照片中,41歲的她挺著個孕晚期的大肚子,毫不費力地完成了倒立、劈一字馬等高難度動作,被網友稱讚是個「超人媽媽」。
在照片走紅的背後,也有很多網友的關注點在於:
為什麼現在大家都開始拼二胎了?
二胎的家庭該如何來平衡?
父母真的可以做到完全公平嗎?
會不會對大寶不公平呢?
.....
01
「一碗水端平」是理想
現實難免會偏心
很多父母在生二胎前,都說不會偏心,甚至還認為自己生小寶是為了給大寶作伴,心理上自己愛大寶更多一些。
「一碗水端平」是理想,但實際上,一旦小寶真的降生,父母難免會有注意力和關注度的轉移。
美國加州大學一項研究表明:65%的母親和70%的父親會不自覺對某個孩子特別偏愛。
或許這種偏愛是無意識的,但卻能在孩子敏感的內心中種下一顆「偏心」的種子。
前兩年芒果臺綜藝《少年說》裡,一位6年級的小女孩叢新宇,就在天台上喊出了對爸媽偏心的不滿。
她有個9歲的妹妹,自從妹妹出生以後,爸爸媽媽就幾乎天天都是圍著妹妹轉,很少顧及她的感受。
有一次放學,媽媽和她約好要去接她回家。她一直等到六點半媽媽都沒來,老師打電話過去詢問,媽媽遲到的理由竟然是「我忘了,我以為你回家了」。
叢新宇哭著請求媽媽:能不能分一點時間給我,只要一點點就可以。
此時的媽媽仍舊沒有立即答應,反而讓女兒理解自己:妹妹比你小,可能媽媽會關愛她更多一點。
這種現象在二胎家庭裡十分常見,很多父母都會無意識地要求大寶要理解自己,要讓著弟弟/妹妹。
可是他們卻忘了,大寶是因為有了二寶之後才顯得大,他們本身也還只是個孩子。
《奇葩說》中曾經有一期辯題,叫「生二胎必須經過老大同意嗎」。傅首爾就指出了很多二胎家庭的核心問題:
「如果老大堅決不同意,這堅決的背後,可能是因為父母給的不夠。」
「當一個孩子手裡有一百顆糖,他怎麼會介意分享?當他手裡只有兩顆糖,你又憑什麼要求他大方?」
對於每一個老大來說,二胎的出現可能意味著自己要失去爸爸媽媽50%的愛,甚至是更多。
父母沒有理由,也不應該要求他們接受這種失去。我們能做的,是讓兩個孩子都能平衡地感受到我們的愛。
02
每個和諧的二胎家庭
都有愛和責任的充盈
不是每一個二胎家庭都有矛盾,聰明的父母,能把兩個孩子的關係處理的讓人羨慕。
去年年底,陳小春在演唱會上高調公布應採兒懷二胎,鏡頭切換到應採兒身上時,一向鬼馬的她一臉幸福,還寵溺地摸了摸自己的肚子。
最寵的一幕是:當爸爸在臺上宣布消息的那一刻,哥哥Jasper興奮地跳了起來,一臉「是我是我,我要有弟弟/妹妹」的自豪感,還開心地在媽媽臉上親了一口。
小小年紀的Jasper並不擔心弟弟/妹妹的出現,會搶走爸爸媽媽的愛。相反,他比任何人都期待小生命的到來。
很多人都很好奇,應採兒是怎麼做到的?而這一切在最近播出的《新生日記2》裡似乎找到了答案。
從懷孕之初,應採兒就一直給Jasper灌輸一個觀點:baby生下來是送給你的,就當是媽媽給你的禮物。
對於媽媽「送的禮物」,Jasper自然很關心、很期待,也更有責任。
在計劃給寶寶取小名時,應採兒也把Jasper一起叫到跟前,讓Jasper一起參與其中,讓他更有發言權;
孕期時,她也經常和Jasper聊天,和他分享自己的孕期感受,讓他聽二寶的胎動,和Jasper一起回憶小時候的趣事。
有了這種親密的連結,Jasper對即將到來的弟弟,自然就有了更深的感情。
應採兒用實際行動讓Jasper明白,自己並不會因為弟弟妹妹的到來,而失去屬於自己的愛;相反,他會多一個玩伴、多一個愛自己的人。
被安全感包圍的孩子,才能不懼怕另一個分享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