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迎澤區教育局公布了「2014年中小學生四項棋類比賽」成績,起鳳街小學獲得了國際跳棋小學組的三項冠軍。這是國際跳棋首次進入迎澤區棋類比賽,促進了這個新興項目的進一步普及和發展。
上周末舉行的「2014年中小學生四項棋類比賽」由迎澤區教育局主辦、胡曉苓棋藝俱樂部承辦,迎澤區40餘所中小學校代表隊的500餘名選手參加了此次比賽,其中就包括131名國際跳棋選手。在迎澤區以往的棋類比賽中,只有圍棋、中國象棋、西洋棋三個項目,並沒有國際跳棋。主辦方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胡曉苓棋藝俱樂部在迎澤區各個小學推廣棋類項目,國際跳棋這個新興項目在這個區也有了較為廣泛的普及和發展。迎澤區教育局適時地把它列入到每年一度的棋類比賽項目中,進一步促進了這個項目的發展,同時也希望出現尖子選手,能夠參加全國大賽,為太原、為山西爭光。迎澤區是太原市棋類項目普及、發展最好的區。該區將進一步在各個社區、機關、學校發展四項棋,爭取獲得全國「圍棋之鄉」「象棋之鄉」等榮譽。
在第一次進行的國際跳棋比賽中,起鳳街小學表現出了較高的水平,不僅獲得了小學甲組的男女團體冠軍,還獲得了乙組的女子團體冠軍。唯一旁落的乙組男子團體冠軍被建設路小學奪走。在其他三項棋項目中,老牌傳統強隊雙西小學、太師二附小都獲得兩項團體冠軍,桃南小學、青年路小學各獲得一項冠軍。
「培養出尖子選手為太原、為山西爭光」
——專訪太原市迎澤區教育局體衛科科長賈建生
「2014年中小學生四項棋類比賽」由迎澤區教育局主辦。迎澤區40餘所中小學校代表隊的500餘名選手參賽,該區是太原市棋類項目普及、發展最好的區,將進一步在各個社區、機關、學校發展四項棋,爭取獲得全國「圍棋之鄉」「象棋之鄉」等榮譽。本報記者對太原市迎澤區教育局體衛科科長賈建生進行了專訪:
《球迷》:在迎澤區以往的棋類比賽中,只有圍棋、中國象棋、西洋棋三個項目,並沒有國際跳棋,今年為什麼增加了國際跳棋這個項目?
賈建生:近年來,胡曉苓棋藝俱樂部在迎澤區各個小學推廣棋類項目,國際跳棋這個新興項目在這個區也有了較為廣泛的普及和發展,並廣受歡迎。國際跳棋是近年來新興的棋種,今年我們計劃在全區中小學中進行推廣。因為國際跳棋見效快、好普及,對於參賽者的年齡要求不高,也容易出成績,迎澤區教育局適時地把它列入到每年一度的棋類比賽項目中,進一步促進了這個項目的發展,希望培養出尖子選手,能夠參加全國大賽,為太原、為山西爭光。
《球迷》:迎澤區對於日後各學校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有什麼規劃?
賈建生:我們有體育藝術2+1計劃,即體育與技能+藝術特長,讓孩子在9年義務教育中熟練掌握一門藝術特長,這將伴隨他們一生,今後無論是走進工作崗位還是業餘生活都是很有益的。我們區將全力重點推動國際跳棋比賽的普及和發展,把國際跳棋也融入我們的2+1計劃中。目前區很多學校都與胡曉苓棋藝俱樂部達成關係。俱樂部免費對老師進行培訓,逐個普及。
「將國際跳棋打造成迎澤區名牌傳統賽事」
——專訪太原胡曉苓棋藝俱樂部董事長胡曉苓
由圍棋職業女棋手胡曉苓三段創建於1999年,俱樂部地處太原市核心發展地段迎澤區。俱樂部以「公益、人文先行,持續、全面發展」為宗旨,以普及和推廣棋類文化為基礎,組織承辦各級棋類競賽活動。累計推廣普及學員十餘萬人次,培訓學員上萬人次,固定註冊學員千餘人。「2014年中小學生四項棋類比賽」由曉苓棋藝俱樂部負責承辦,為棋類比賽的普及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胡曉苓棋藝俱樂部董事長胡曉苓表示:「我們致力於將國際跳棋打造成迎澤區名牌傳統賽事。」
《球迷》:胡曉苓棋藝俱樂部一直致力於推廣和發展各項棋類比賽,但是近幾年對於國際跳棋的推廣尤為重視,這是出於什麼考慮?
胡曉苓:國際跳棋有他獨有的特點:規則簡單,一學就會,特別是在中小學生中很受歡迎,學生可以在國際跳棋中享受簡單的快樂。目前國際跳棋是當今世界上最為流行的棋類運動項目之一,在世界上開展普及,成為僅次於西洋棋的第二大棋種,並正式成為第一屆世界智力運動會的比賽項目。
《球迷》:經過十多年的努力,胡曉苓圍棋俱樂部形成了階梯式、複合型的圍棋培訓結構。從俱樂部的角度,您準備在哪幾方面下手,將國際跳棋打造成迎澤區名牌傳統賽事?
胡曉苓:針對不同年齡、不同棋力的學員,我們開設有啟蒙、初級、中級和高級訓練班,層層遞進,逐步提高。在十多年的探索與實踐中,俱樂部建立起教練團隊,他們以嚴謹的工作態度,更富實戰的授課方式,以各自擅長的教學手段,取長補短,互補共勉,針對不同的孩子特點,因材施教,使學員們獲得紮實、快捷的提升,也成為俱樂部得以持續發展的最核心的力量。
《球迷》:俱樂部是如何注重人文教育和對外交流的?
胡曉苓:我們在加強技術訓練、提高運動技能、力爭比賽佳績的同時,始終致力於學員人文素質的提高,多次組織對外交流、國學經典誦讀、文化講座等活動,並在教學中努力體現圍棋的多學科特點,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經常性地進行段位合戰、成幼對抗,每年組織學員參加全國性比賽,並取得了不俗戰績。
「文化課程基礎實 藝術培養百花放」
——專訪起鳳街小學校長李芳
在「2014年中小學生四項棋類比賽」中,起鳳街小學表現出了較高的水平,獲得了國際跳棋小學組的三項冠軍,其中包括小學甲組的男女團體冠軍;乙組的女子團體冠軍。為此,本報記者對起鳳街小學校長李芳進行了專訪,李校長用「文化課程基礎實,藝術培養百花放」來詮釋近年來起鳳街小學對於藝術課程重視。
《球迷》:在本次比賽中,起鳳街小學表現出了較高水平,展現了學生在學習文化課程之外藝術課程的優勢,您是如何推行學生的全面發展的?
李芳:要辦好一所學校,必須走內涵發展道路,創設優良的學習生態,為學生未來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內涵發展的思想如何在一所學校得以實現,按我的學習理解至少有四個方面的含義:一要重視學校品質發展,而非規模擴張,即把學校的工作重心放在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上,提升學校的軟實力上;二要強調精細管理,而非粗放發展,即讓每位管理者改變自身的態度,培養高品質的管理行為和習慣,使學校每個管理環節做到有序、有效;三要追求學校的特色和個性,避免同質化發展,通過對學校特色、品牌、個性的打造,使學校獲得可持續發展;四要實現內生增長,而非依靠外力推動,也就是要充分調動和發揮學校內部各種積極因素,通過提升學校的凝聚力、文化力來發展自身。
《球迷》:「小班教學」是起鳳街小學的辦學特點,這對於學生提高棋藝等其他藝術類課程的水平有哪些幫助?
李芳:我們「小班教學」稱之為綠色課程,即小班教學環境下的能達到平等、優質、自主、開放、有效率、有思考、有趣味、有激情、有尊重的享受課堂,孩子們陽光、健康的成長。
在小班教學的環境下,我們做到了精細化的管理,培養造就一支精良的教師隊伍,開設精品的課程,保證優質的教學質量,除了國家課程規定的項目,我們廣泛培養學生的興趣,將國家課程校本化,校本課程社團化,促進學生全面的、自主的、個性的、健康的、全面發展,從而為學生精彩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我們把社團課程命名為「後綠色課程」,意在讓學生感悟綠色,展現活動,健康成長。
《球迷》:後綠色課程的含義是什麼?
李芳:後綠色課程分為三個層次,一是享受綠色課程側重國家課程校本化,比如擴大了原有的國家課程在原有的音體美課程中增加了電子琴、棋類、國畫,扎染等學習內容;二是感悟綠色系列課程,側重方法體驗類課程建設,比如,電子琴、麵塑、剪紙通過學生親身動手、操作、體驗、感受生活藝術的美;三是創作綠色系列課程,側重學校社團類課程建設。
本版撰文 本報記者 張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