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張利靜 馬爽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今年包括鐵礦石在內的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加劇,不同礦種供需和價格關係發生變化,產業企業對推出鐵礦石動態升貼水的呼聲不斷。
另據記者獲悉,目前大連商品交易所(簡稱「大商所」)正在持續推進鐵礦石期貨品牌動態升貼水制度設計,在結合鐵礦石品種特點、借鑑國際交易所經驗的基礎上,廣泛徵求行業組織、產業企業等多方意見和建議,不斷優化方案設計。
推出呼聲高
12月4日,國內鐵礦石期貨主力合約突破970元/噸,續創上市以來新高。
2020年10月26日該合約最低為756.5元/噸,而12月4日盤中高點為974.0元/噸,期價上漲幅度達到28.75%。在此期間更是有十次刷新歷史紀錄。
光大期貨相關研究員表示,本周北方六港庫存延續跌勢,各港口庫存變化不大,在鋼廠剛需和冬季補庫預期提振下,各港口大多以降庫為主。特別是淡水河谷預計2021年鐵礦石產量為3.15億噸—3.35億噸,低於市場預期,引起了投資者擔憂。
有現貨企業相關人士告訴記者,今年受境內外疫情等多方因素影響,鐵礦石價格波動較大,鋼鐵企業利用期貨工具管理風險需求強烈。今年前10個月,鐵礦石期貨法人客戶持倉佔比為49%,同比提高4個百分點。與有色金屬、能源化工以及黑色系其他品種相比,鐵礦石具有貨物單位價格相對較低、期貨倉儲費及入出庫費用在貨值中佔比較高的特點,參與期貨交易和交割的企業對相關成本較為敏感,希望能進一步降低費用、提升便利性。
在此背景下,此前大商所統一設置並下調了汽車、火車以及船舶出庫費最高限價。據專家介紹,此舉將為產業企業降低20%—73%的交割成本,支持更多鋼鐵企業設置交割廠庫,服務企業深度參與鐵礦石期貨定價和風險管理,便利企業參與期貨交易及交割,提升市場產業服務能力。
一位企業負責人表示,實施鐵礦石期貨品牌動態升貼水制度,將使期貨市場及時反映現貨市場變化,增強鐵礦石期貨價格發現功能,提高期貨運行質量,有利於實體企業更好地運用期貨工具管理風險。
交易所將儘快推動相關制度落地
大商所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大商所將儘快推動鐵礦石期貨品牌動態升貼水制度落地實施,持續提升期貨市場服務實體企業效能。
12月3日,大商所在廈門組織召開鐵礦石期貨品牌動態升貼水論證會。大商所相關業務負責人介紹了鐵礦石期貨品牌動態升貼水制度的方案細則和最新進展。中鋼協以及河鋼、華菱、寧波鋼鐵、六安鋼鐵、金鼎、嘉吉、杭州熱聯、廈門國貿、Mysteel等多家鋼鐵生產、貿易企業和信息機構代表參加了論證會。與會各方就鐵礦石期貨品牌動態升貼水制度的研究進展與方案設計進行了深入交流。
據了解,目前品牌動態升貼水方案日益完善,已進入最後論證階段。為確保現貨價格採集樣本質量,提高報價公允性,大商所擬從多家諮詢機構、平臺及鐵礦石指定交割廠庫等多元化主體採集數據。相較之前的方案,各品牌的價格採集地點由原來的青島、日照港擴展到目前的全交割港口。為回應市場訴求,大商所將合約定位在流通量較大的商品,在方案中也對一些市場流通量較小的礦種做了相應處理,以期在提升抗操縱性的基礎上提高期貨價格代表性。大商所對升貼水調整頻次也作了進一步優化,以期在儘量貼近市場變化的動態調整和穩定市場預期兩方面做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