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哥哥小可很愛葫蘆爺爺,葫蘆爺爺也愛小可。小可的名字是爺爺取的,小可會說的第一個詞是「爺爺」,就連小可走路也是爺爺教的。
有一天,葫蘆爺爺生病了,躺在床上手和腳都不能動,也不能說話。小可真希望爺爺能快快好起來。
寶寶學走路不是一個突然事件,從扶著東西站立或走,到猶猶豫豫地朝著大人的懷抱搖搖晃晃地走,再到自己穩步小跑,這個過程中會遇見各式各樣的問題。
有的寶寶10個月就會走路了,有的寶寶一歲半才學會。寶寶走路有早有晚,這是因為每個寶寶的生長發育有差異,有些寶寶相對晚一些也屬正常情況,家長不需要太擔心,從爬到站、走,循序漸進地引導寶寶就好。
如果寶寶一歲半還沒有學會走路,有可能是發育遲緩的表現,需要及時就診,請醫生幫助檢查。
寶寶在1-3歲學步期,由於足跟肌腱還沒有發育完全,對如何控制維持身體平衡還不熟練,所以,會出現踮腳走路的情況,這是很正常的。隨著寶寶走路越來越熟練,踮腳走路現象會慢慢消失。
寶寶學走路時,家長不要過於用力拉著他走路,因為受到向上力的拉扯,寶寶就會腳尖先著地,時間久了易出現踮腳走路的情況。正確做法是輕輕扶著就好。
剛開始學習走路的寶寶,下肢支撐力還不夠強,為了維持身體平衡,走路時可能會出現內八字。隨著走路越來越熟練,對身體平衡感控制得更好後,走路內八字的現象就會消失。
如果寶寶已經熟練掌握走路幾個月,依然出現內八字,則需要及時到醫院檢查,看是否需要進行走路姿勢矯正。
肌肉是支撐骨骼能走、能站的力量來源。寶寶走路經常摔跤,主要是因為肌肉力量還不夠,但隨著寶寶的運動系統發育,肌肉力量會越來越強,走路經常摔跤的情況也會改善。
需要注意的是,若寶寶除了走路經常摔跤,還有下蹲困難、動作不協調等情況,可能是患有先天性肌肉方面的疾病,需要到醫院進行檢查。